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选址:选址是整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起点,需要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选择土壤稳定、地下水位深且稳定、地势适宜等因素具备的地方。

2.场地平整:在选定的场地上进行整地平整工作,包括清除大型杂草和石头,填平低洼地形等,确保场地平整度符合要求。

3.防渗设计: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水分,为了防止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水中,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渗设计。

常用的方法包括防渗隔膜的安装和地下水监测井的设置等。

4.垃圾填埋方式:垃圾填埋可以采取均匀填埋和分层填埋两种方式。

均匀填埋是将垃圾直接均匀地分布在填埋场中,分层填埋是将垃圾分成若干层进行填埋,每层填埋前都进行压实处理。

5.垃圾压实:垃圾填埋后,需要进行压实处理以减小占地面积和防止垃圾产生有害气体。

常用的压实方法包括机械压实和自然压实两种。

机械压实是利用压路机等设备对垃圾进行压实,自然压实是通过垃圾自身的重力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垃圾压实。

6.排液系统:为了控制填埋场中的产液量和排液质量,需要设置排液系统。

排液系统包括垃圾压实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排放管道和收集渗滤液的收集池。

7.防尘处理: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尘埃,为了保证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需要进行防尘处理。

可以采用喷洒水雾、覆盖土壤等方式进行防尘处理。

8.污染防治:填埋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如甲烷等。

为了防止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进行有害气体的收集和处理。

可以采用有害气体收集井、排气管道等方式进行污染防治。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5 0 以 内 的地 区 : 0m
生 活 垃 圾是 指 在 日常 生 活 中 或 者 为 日常 生 活 提供 服务 的活
动 中 产 生 的 固体 废物 以及 法 律 、行 政 法 规 规 定视 为生 活 垃圾 的 固体 废 物 。 随 着 人 口增 长和 社 会 、 济发 展 , 国 生 活 垃圾 产 生 经 我 量 不 断增 加 。 生 活 垃 圾 处 理 处 置 相 对 滞 后 , 资 料 表 明 :0 5 而 据 20 年 全 国城 市 生 活 垃 圾 集 中 处 理率 仅 5 % ,而无 害 化 处 理 率 仅 约 2 3%。 5 大部 分城 市 生 活 垃 圾 未 得 到 规 范处 置 , 而农 村 生 活 垃 圾 处 理处 置 率 更 低 。 据不 完全 统计 , 年 有 1 每 . 吨 的 农 村 垃 圾 露 天 2亿 堆放 。 活 垃圾 围 城 、 镇 、 生 围 围村 现 象 日益 突 出 , 活 垃圾 污染 引 生 起 群 众不 满 和政 府 关 注 。并 在 一 定 程 度上 制约 着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填 埋 处 理 工 程项 目建 设 标 准 ) 等规 定 的技 术 要 求 。 且 要 紧密 结 而 合 农 村 社 会 经 济 状 况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特 征 及农 民 的 风俗 习惯 和 文 化 背 景 , 人 为 本 , 入 开 展 选址 及 环 评 公 众参 与工 作 , 泛 以 深 广 征 询 场 址 周 边 群 众 意见 .尊 重 群 众 环 境 权 益 以 获 得 群众 认 可 和 支 持 。 于生 活 垃 圾 填 埋 场 既 是 环保 设 施 。 时也 是 一 个 潜 在 污 由 同 染 源 , 随 着 填 埋 场 建 设 和 使 用 , 染 、 态 环 境 破 坏 和 环境 风 伴 污 生

建筑垃圾填埋方案

建筑垃圾填埋方案

建筑垃圾填埋方案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拆除、改建、装修以及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建筑垃圾的庞大数量和复杂性,合理的处理和处置方法成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垃圾填埋方案,以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一、填埋场选址在选择建筑垃圾填埋场的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附近居民区距离、环境敏感区、交通便利程度等。

为了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填埋场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并有足够的隔离距离。

此外,地质条件要良好,要避免位于地震带、洪水区或滑坡区,以确保填埋场的稳定性。

二、填埋场设计填埋场的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防渗措施、覆盖层设计、临时集中区、垃圾分区和监测系统。

1. 防渗措施:防止垃圾渗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是填埋场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填埋场底部和四周要设置防渗层,如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以阻止垃圾渗漏。

此外,在填埋场周边还应建设截水沟和污水处理设施,以控制渗漏污水的流向和处理。

2. 覆盖层设计:填埋场的覆盖层设计有利于减少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和气味的扩散,同时也可减少降水进入填埋场,从而减少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

覆盖层通常由土壤、草皮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构成。

3. 临时集中区:为了避免填埋工作中的交叉污染,填埋场应设置临时集中区,用于储存临时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可以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分类和处理。

4. 垃圾分区:为了方便管理和处理,填埋场应根据垃圾的性质和分类进行合理的分区。

不同类型的垃圾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填埋时间。

5. 监测系统:填埋场内部和周边的监测系统应进行有效布置,以实时监测填埋场的水质、气体和渗漏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改进建议。

三、填埋过程管理建筑垃圾填埋过程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管理措施的建议:1. 垃圾分类:建议在填埋前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和分拣处理,例如分离混凝土、砖瓦、金属等可回收材料。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多。

为了实现垃圾的合理处理和环境保护,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二、项目背景(一)城市垃圾产生现状目前,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断攀升,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垃圾堆积问题日益严重,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二)现有处理方式的局限性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焚烧和简单填埋,但焚烧存在空气污染等问题,而简单填埋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三、项目选址(一)选址原则1、距离城市有一定距离,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2、地质条件稳定,能够承受垃圾填埋的压力。

3、不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二)选址方案经过综合考虑,初步选定了位于城市郊区的_____地块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地点。

该地块具备上述选址原则所要求的条件。

四、项目建设规模(一)预计垃圾产生量根据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_____年内城市垃圾产生量将持续增加。

(二)填埋场容量根据预计垃圾产生量,设计填埋场的总容量为_____立方米,能够满足城市未来_____年的垃圾处理需求。

五、填埋工艺(一)分层填埋将垃圾按照一定的厚度分层填埋,每层填埋完成后进行压实和覆盖。

(二)防渗处理采用先进的防渗技术,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气体收集与处理设置气体收集系统,对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等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

六、环境保护措施(一)渗滤液处理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二)废气处理通过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减少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恢复在填埋场封场后,进行生态恢复工作,种植植被,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七、项目投资估算(一)建设投资包括土地购置、填埋场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的费用,预计总投资为_____万元。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研究
别表示地下水埋深 、与饮用水源的距离 、场地条件等因子 ,其 中的每一组因子 (两个) 都是可比较的 ,并存在模糊优先关系
P:
P : A ×A →[0 ,1 ]
且 P 满足 : P( ai , ai) = 0 , Π i ;
(1)
P( ai , aj) + P( aj , ai) = 1 , ( i ≠j)
The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Site Cao Jianjun Liu Yongjuan Guo Guangli
(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College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 Jiangsu 221008) 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landfill site involves physical , geography , geology , society , economy , law , transporta2 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and so on , and it is a very complicated work. In this paper ,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decessor′s methods for the sele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landfill site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system engineering is put forward to study the se2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
卫 生 填埋 场 的 建 设规 模 应 与城 市建 设规 模和 经 济 发展 水 平相 一 致 ,其 场址 的选 择应 服从 当地 城 市总 体 规划 ,符合 当地 城 市 环境 卫 生 事业 发 展规 划 要 求。
填埋 场 对 周 围环 境 不应 产 生影 响 或 虽周
造破坏 带、褶皱 变化带、地 震活动 带、石 灰岩溶 洞发育 带、废 弃矿 区或坍塌 区、含

散 作 用 的 下 风 向 , 白天 人 口 不 密 集 地
区。 寒冷 、 潮 湿 、冰 冻 等气 候 条 件将 影
3个或3 个以上 候选 场址。
般 填 埋 场 合 理 使 用 年 限 不 少 于
22场址 预选 _
通 过对 候 选 场址 进 行 踏勘 ,对场 地
1 年 ,特 殊情 况下不 少于8 。应选 择填 0 年
表 水文 条 件和 水 文地 质 工 程 条件 等影 响
和 其他 建 筑 设施 的布 置 :不 宜选 在 地 形 坡 度起 伏 较 大 的地 方和 低 洼 汇水 处 。原
则 上 地 形 的 自然 坡 度 不 应 大 于 5 ,场 % 地 内有 利地 形 范 围应 满 足 使用 年 限 内可 预 测 的固体 废 物 的产 量 ,应 有 足 够 的可
矿带或矿 产分布 区、以及地表 为强透水层
围环 境 影 响不 超 过 国家相 关现 行标 准 的 规 定 。填 埋 场 应 与 当地 的 大气 保护 、 水 土 资 源保 护 、 大 自然 保护 及 生 态平 衡 要
求相 一致 。
是 指垃 圾 填埋 场 从 建 设到 使 用过 程 中 ,
埋库 容量大 的场址 ,单位 库区面积填 埋容
响填埋 场 的作 业 ,要根 据 具 体 情 况采 取

对垃圾填埋场选址与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对垃圾填埋场选址与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设 条 件 > 圾 填 埋 场 与城 市 的 距 离 条 件依 序 选址 垃 2 2 2实地 勘察 场 址 的. 以期为类似地区、 条件 下垃圾卫 生填 埋场的设 计 和建设提供 借鉴。
关键词: 城市垃圾场 ; 埋场选址 ; 填 渗滤液处理
在 场 地 实地 勘 察 时 ,应 特 别 注 意 地 下 水 的保 护 和 废 弃 物 的 力学 稳 定
2 2 环 境 地质 条件 的优 选 2 2 1垃圾 填埋 场 地 形 分 类 与 场 址 的 优 选 垃 圾 填埋 场类 型 根 据 场 址 地 形 分 为 山谷 型 、 原 型 、 地 型 : 其重 要 平 坡 以 性为评判依据, 按环 境 地 质条 件 >环 境 保 护 条件 >交通 运 输 条 件 >场 地 建
垃 圾 卫 生 填埋 是 采 用 工 程 手 段 , 用 沟 谷 、 地 等 , 照卫 生 填 埋 工 程 利 洼 按 标 准 对垃 圾 进 行处 理 的 一 种 方 法 , 从 传 统 的 堆 放 和 填 地 处 理 发 展 起 来 的 是

3渗滤 液 的处理 技术措 施
项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最 终 处 置 技 术 垃 圾 填 埋 场 应 符 合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要
对垃 圾填埋场选址 与渗滤液 的处理 技术措施分析
王泽 军 云 南
兰坪 博远 建筑 设计 有 限公 司
6 10 74 0
摘 要 : 治理城市废弃物和生活垃 圾问题 已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大城 市面 临的重大环
境问题 。 因此 垃 圾 场 地 的 建 设 显 得 至 关 重 要 。 文 通 过 对 城 市 垃 圾 场 地 的 填 埋 场 选 址 本
求:
2垃圾 填埋 场选 址 与水 文地质 条件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一、选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距离人口聚集区、生活区和环保敏感地区的距离,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气象条件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

一般而言,垃圾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二、布局设计1.垃圾堆放区: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垃圾堆放区,该区域应根据预估垃圾量合理划定面积,并考虑到垃圾的分类、堆放方式、容量和覆土厚度等因素。

垃圾堆放区应设置防渗装置,如防渗墙、防渗垫、浸润池等,以防止垃圾渗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排水系统:垃圾填埋场的排水系统应考虑雨水、地下水和垃圾渗滤液的排放。

一般情况下,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环境保护层和底部排水系统。

同时,为了保护地下水质量,还应该设置排水处理设施,如沉淀池、生态滤池等。

3.处理系统:垃圾填埋场应配备垃圾处理设备,如垃圾压实机、垃圾切割机、垃圾分拣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提高填埋效率,减少占地面积,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垃圾填埋场还应配备喷灌设备,用于覆盖和控制垃圾的气味和飞扬的尘土。

4.监控系统: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的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应配备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填埋场的运行状况,监测垃圾堆积和渗漏情况,以及气味、噪音和振动等环境参数。

报警系统会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三、环境保护1.垃圾分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垃圾分类区,鼓励居民和企业将垃圾按照可回收、有害和可堆肥等分类投放,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

2.渗滤液处理: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渗滤液,需要进行处理以避免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的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曝气池等方式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和净化。

3.瓦斯收集: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气体中主要包括甲烷等温室气体,应设立瓦斯收集系统,以减缓温室效应。

瓦斯收集系统可通过管道将垃圾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或利用。

4.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将可回收物资进行回收和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生活垃圾污染尤为突出,通过垃圾卫生填埋来缓解这一问题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也是最彻底的方法。

在建设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填埋场的选址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但目前国内综合论述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的文献极少。

本文结合中外文献对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进行综合论述,旨在能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选址;新农村;模糊层次分析法;GIS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6)14-178-31 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1.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的选址问题分为若干个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层状结构,通过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进行候选方案的优劣排序。

Wang G等,Mazaher M等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在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应用,概括如下:1.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第一层为案例的目标层,在此研究中即为垃圾填埋场的最优选址。

垃圾填埋场场址的制约因素分为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

这些制约条件构成了模型的第二层。

将制约条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经济因素分为与交通主干道的距离、土壤深度、土地费用、与城市的距离等;环境因素可细分为与饮用井水的距离、与地表水体的距离、地下水的质量与深度、土壤的渗透性等;社会文化因素分为与居民区的距离、与历史遗迹的距离、常年风向等。

这些构成层次模型的第三层。

1.1.2 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高层次的某一要素(目标层或影响因素层)对应的下一层次的各影响因素组成一个比较小组。

对同一比较小组里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研究者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的判断,构造出各制约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即完成各要素对上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量化。

1.2 模糊综合评价法Zadeh在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理论,为模糊数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模糊合集理论比经典集合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框架,因此它更具有反映真实世界的能力。

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问题具有模糊性,因为对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的评估往往是不确切的,很难用精确的值进行量化。

因此将模糊的思想运用到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当中,可以得到更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Chen J. F.等研究了模糊多属性决策法在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应用,概括如下:①构建评价因素集。

垃圾填埋场选址的评价因素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将上述因素进行细化即可得到完整的评价因素集。

②确定评价等级与权重分配。

评价等价可以是由“最佳”、“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组成的四级标准,也可以是由“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组成的五级评价标准,或研究者确定的其他评价标准。

权重是按照各因素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的,可由上述层次分析法得到。

实现不同决策方法的综合,得到更科学的选址方案。

③建立各指标的隶属度函数,计算隶属度。

④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将表示隶属度的模糊关系矩阵和权重进行运算合成可得到模糊评判矩阵,从而得到最终分析结果。

1.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软件系统具有将空间数据进行储存、检索、处理、分析,并将空间数据绘制成图等功能,目前在土地规划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GIS在选址分析中的应用起始于19世纪70年代,目前已深入到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中。

空间分析功能是GIS 的核心,李晓军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Sumathi V R等,Uyan M研究了GIS在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中的应用,概括如下:①建立GIS分析所需的数据库。

将信息数字化,建立表征各限制因素的专题图层,如土地使用图层、地下水分布图层等,在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将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综合考虑所有制约因素的影响。

②建立缓冲区图层,即不适宜作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范围,如池塘、河流、道路等区域。

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对场址进行缓冲区分析并与上述结果进行叠加,缩小选址范围。

③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垃圾填埋场的可行域。

结合层次分析法,模拟综合评价法可以得到最适宜发展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的场址。

2 三种选址方法评价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这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层次分析法自被发明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为它可以将复杂的系统问题条理化,可以结合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对各选址因素进行定量的描述,进而得到最优决策。

但层次分析法使用不平衡的判断,而且其规模不能充分处理成对比较过程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这些构成了层次分析法的系统性缺陷。

模糊评判法将模糊的思想引入决策中,可以更真实的描述现实,从而得到更科学精确的选址。

在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时,层次分析法是依据前人经验得出权重值,偏差一般较大,模糊评判法是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权值的基础上进行运算的,通过权值向量和隶属函数确定最终结果,会对偏差结果有适当的修正。

因此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使用会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通常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综合使用称为模糊层次分析法。

这种方法结合了模糊评价法对模糊问题有更好的适应性的特点和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层次化、条理化等优点。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模糊评价法进行模糊分析,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Donevska K. R.等做的相关研究。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都只能对已有的备选方案做适宜性评价,不可以确定候选场址。

而GIS可以处理大量复杂的空间数据,对其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候选场址,并将结果绘制成图,实现结果可视化。

除此,GIS还可以保存账户数据,便于收集操作和提供客户服务,从而实现对垃圾填埋场的长期监测。

但是,单独使用GIS无法完成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工作,因为GIS没有对多方案评价的功能。

3 三种选址方法结合在实际运用中,将GIS与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结合,可以得到最适宜的垃圾填埋场选址。

之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可能的场址进行适宜性分析,进而得到最优的场址,Donevska K. R.等,Aydi A.等进行过相关研究。

3.1 构造层析结构模型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条件,构造该案例的层次结构模型,如下所示(图1)。

3.2 确定模糊函数及隶属度选择合适的模糊函数及控制点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指标标准化的结果是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较高的隶属度意味着该地区更适宜作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3.3 利用GIS生成标准化地图根据计算出的隶属度,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生成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地图,见图2。

3.4 利用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比较矩阵,通过两两对比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由CR=0可知该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中1/9至1/3代表较不重要,1至9代表较重要,重要程度随数值增大而递增。

(表2)3.5 指标综合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重,利用线性加权组合法将环境和经济评价指标分别综合,再分三种情况将环境和经济评价指标进行整合: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占的百分比在情况a、b、c中分别是(a)0.75,0.25 (b)0.5,0.5(c)0.25,0.75。

最终计算值越高表示该地越适宜作为垃圾填埋场的选址。

如图3所示。

3.6 结果分析在环境因素权重较高的情况中,最合适的区域分布在高原,主要是在土壤渗透性低的区域。

在图3中最合适的区域的水文地质特性符合国家和欧盟法律要求。

然而,这些区域远离人口稠密的定居点,不满足垃圾填埋场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在经济因素权重较高的情况中,最合适的区域是山谷接近人口稠密的定居点。

4 结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况不容乐观,其恶化程度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阻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四个方面。

垃圾填埋是缓解生活垃圾污染最有效的方法。

在建设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填埋场的选址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垃圾填埋场选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受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制约,使用科学的选址方法有利于效益最大化。

本文对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垃圾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综合评价三种方法的利弊,提出综合使用三种方法可得到更精确的决策,并利用案例加以证明。

利用GIS分析空间数据可得到候选场址,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候选场址进行适宜性分析,从而得到最优场址。

本文引用大量外文文献,旨在学习国外先进的选址方法,将理论尽快渗透进实践中,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1] 褚巍.农村中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12-14.[2] 刘长礼,张云,王秀艳.城市垃圾地质填埋场址的优选方法[J].地球学报,1998,04:103-107.[3] 刘云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模糊综合评判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4.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