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一、上学
1、记住父母的话,听从老师的指导,做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2、早晨在上学前要洗漱干净,发型梳理规范,穿着时尚大方,并不
要过于张扬,整洁漂亮,一个可爱的形象就展示出来了。
3、要有良好的习惯,不要晚到,到达学校要及时准时报到,放学后
也要安静离校。
4、学校里要学会尊重实现的人,要学会有礼貌地与老师和家长交谈,不要乱说,乱叫,乱笑。
二、课堂
1、认真听课,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大声喧哗,除了课堂上尊重课堂
纪律,遵守老师的安排,不要上课迟到、早退。
2、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读书,及时记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主动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自觉做好班级事务,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三、活动
1、参加体育活动时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应该遵守体育规则,不参加暴力活动。
2、参加文娱活动时要学会有礼貌的表现,学会尊重别人,遵守礼仪,不准打架斗殴。
3、参加校外活动时,要尊重习俗,注意安全,不参加不文明行为,认真聆听讲解,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四、生活
1、如果冲动或心情不好,要学会沉着冷静。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文明礼仪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文明礼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进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培养中,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自觉维护良好行为习惯,积极维护校园文明礼仪。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值得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文明礼仪的力量。
二、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前提。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班规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在家庭中的规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
三、注重行为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而是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行为教育过程进行。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校本课程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此外,适当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也是必要的,通过引导学生自觉遵循行为规范,形成自律和自觉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日常管理和督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督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学生在校园中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关注和指导,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五、倡导文明礼仪的校园文化将文明礼仪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和倡导文明礼仪,如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相关比赛、设置文明志愿服务点等。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文明礼仪在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来提升他们的行为素养。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个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可不只是嘴上说说,那得实实在在地做出来呀!这就好比是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用心堆砌。
你想想看,要是见了人连个招呼都不打,那多别扭呀!就好像走路没了腿,别扭得很呢!打招呼就是那小小的第一步,可别小瞧了它。
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能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像阳光温暖大地一样。
再说说礼貌用语,那可真是太重要啦!“请”“谢谢”“对不起”,这些词就像是魔法咒语,能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更加融洽。
你去商店买东西,对售货员说声“请帮我拿一下那个”,人家听着多舒服呀,肯定也会更乐意帮你。
要是不小心碰了别人一下,赶紧说声“对不起”,对方的火气可能一下子就消了。
这就跟给热锅浇上一盆凉水似的,能迅速降温呢!还有在公共场合,那可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别大声喧哗,就像那在菜市场里吆喝的,多不好呀!要学会安静地享受公共空间,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排队的时候别插队,那不是找骂嘛!就老老实实地排着,大家都能按顺序来,多好呀!这就像火车得沿着轨道跑,要是乱了套,那不就出大乱子啦!吃饭的时候也有讲究呢!别吧唧嘴,那声音听着多难受呀。
就好比是在耳边敲小鼓,谁受得了呀!还有夹菜的时候,别在盘子里乱翻,专挑自己喜欢的,那多不礼貌呀!要想着大家一起分享,这才是文明的表现。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得长期坚持呀!就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把文明礼仪当成一种习惯。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就跟学走路似的,会摔跤会疼,但慢慢地就会走得稳稳当当啦!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看到地上有垃圾,顺手捡起来;看到老人过马路,主动去搀扶。
这些小小的举动,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呀!咱们中国人,向来以文明礼仪之邦自居,可不能丢了老祖宗的脸呀!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把文明礼仪传承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咱可不能做那没礼貌的人,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要做就做个文明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多棒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咱们都得重视起来呀!。
传统美德养成教育之文明礼仪

传统美德养成教育之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是传统美德养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强调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要遵守
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展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提倡互相友善和和谐相处。
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是尊重和关爱他人。
在社交活动中,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不乱
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隐私,保持礼貌和谦和的态度。
这些规范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有助于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文明礼仪还包括了对长辈和老师的尊敬。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
和尊重师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学会的行为准则。
尊敬长辈和老师不仅是对他们的个人
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尊敬长辈和老师,人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
知识和经验,培养出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此外,文明礼仪还要求人们在公共场合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例如,排队时要有秩序,不要插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给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让座;在餐厅中要注意
用餐礼仪,不发出大声嚼食的声音等。
这些行为准则能够使人们保持良好的社交习惯,展现出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传统美德养成教育中的文明礼仪教育,旨在通过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建立起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礼仪,人们能够在
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精选3篇)文明礼仪教育篇1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
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
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
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
方便交往应酬。
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
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活体广告。
企业形象的好与坏实际就是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与低;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是熟人之间的奢侈品,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
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明礼仪教育篇2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示范条范文(三篇)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示范条范文第一章:尊重他人第一节:言行文明第一条:我们要用礼貌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说话声音要轻柔、整齐。
第二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三条:我们要注意谦虚礼让,在人群中要尽量让道。
第四条:我们不能随意触碰别人的东西,要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
第五条:我们要为他人考虑,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第二节:对待长辈第一条:我们要学会给长辈请安,尊重他们的地位与年纪。
第二条:我们要主动帮助长辈,如开门、拿东西等。
第三条:我们要遵从长辈的意见,不擅自违背或抗拒。
第四条:我们不能随意打断长辈的谈话,要耐心倾听。
第二章:注重环境第一节:保持干净整洁第一条:我们要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不乱丢垃圾。
第二条: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如操场、图书馆等。
第三条:我们要注意交通秩序,不随意在校园内奔跑。
第四条: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资源。
第二节:文明出行第一条: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穿越马路。
第二条:我们要礼让行人,让老人和小孩先行。
第三条:我们要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等候。
第四条:我们要遵守停车规定,不随意占用他人停车位。
第三章:团结友爱第一节:友谊第一第一条: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不同,不歧视别人的种族、性别等。
第二条: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互相支持。
第三条:我们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相互鼓励进步。
第四条:我们要尊重彼此的隐私,不随意打开他人的物品。
第二节:合作共赢第一条:我们要团结合作,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二条:我们要尊重队友,不抢别人的东西或机会。
第三条:我们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喜悦,不独占独享。
第四条:我们要诚实守信,不欺骗同学。
第四章:遵守纪律第一节:遵守校规第一条:我们要准时上学,不迟到早退。
第二条:我们要穿整齐干净的校服,不穿非校服。
第三条:我们要遵守课堂纪律,不答题时发出无关声音。
第四条:我们要按规定带齐文具和教材,不随意借给别人。
第二节:遵守社会规范第一条:我们要遵守社会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案(精品8篇)

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案(精品8篇)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配合上海市政府~年“百万家庭学礼仪”实事项目,根据嘉定区“百万家庭学礼仪——让礼仪相伴”系列学习活动要求,我校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结合“”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具有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争做文明学生。
二、主要内容我校拟从以下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1、从规范言行起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前阶段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讨论,从语言、衣着、行为、习惯等方面教育学生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学生文明的孝敬礼仪。
教育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打招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礼仪、懂礼貌的习惯。
3、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品性。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并通过学校、家庭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热爱劳动,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品性。
4、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开始,培养学生会关爱他人。
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
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关心班级、学校这个集体,以及社会上的人与事,培养爱国情感。
三、分层目标各年级学生在年龄特征、情感、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各年级都有侧重的目标:六年级:学礼仪,懂礼貌,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年级:懂礼仪,杜绝陋习,塑造积极心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八年级:规范礼仪,常怀感恩之心,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九年级:提高礼仪修养,增强自觉意识,讲美德,文明行。
四、活动安排本次活动根据我校实际,在3月至6月开展如下礼仪教育活动:1、开展学习礼仪知识活动学生学礼仪,知荣辱,规范基本行为举止“坐、立、行、说”;教师学礼仪,抓住课堂主渠道,发挥表率作用。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文明礼仪的方式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文明礼仪的方式文明礼仪是社会准则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受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方面。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素质、懂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下面将介绍几种教育孩子正确的文明礼仪的方式。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文明礼仪,很难要求孩子去学习和遵守。
2. 温和有礼的沟通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要注意语气和态度。
温和有礼的沟通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
当孩子犯错误或者有不当行为时,我们应该耐心地与他们进行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而不是以责备和批评的方式对待。
3. 规定家庭礼仪规范制定一些家庭礼仪规范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份简单明了的家规,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原则和礼仪要求。
例如,进门要打招呼,用餐时不说话也不玩手机,对长辈要有尊敬和礼貌等。
这样的规范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 给予奖罚制度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遵守文明礼仪,我们可以建立奖罚制度。
奖励孩子在特定场合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礼仪,可以给予一些鼓励和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等。
而对于不良行为和违反礼仪的行为,也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并向孩子解释行为的不当之处。
5. 培养社交技能孩子们的礼仪不仅表现在家庭中,也需要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来。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对其文明礼仪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懂得尊重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6. 多角度教育在教育孩子正确的文明礼仪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可以通过为孩子讲故事、观看相关视频或电影、参观展览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将文明礼仪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在孩子犯错误或者违反礼仪的时候,我们要引导他们进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单位:涟水县成集学校小学部一、教育背景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
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
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唐海建
副组长:刘波
成员:安明然、尤卫东、时明、朱刚。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成集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七、教育效果与社会影响
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
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
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八、问题反思
1、坚持活动促发展原则。
活动性是实施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通过农村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用各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把学校传授的各种德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体验和能力。
2、坚持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要求在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农村学生所感兴趣的活动出发,去设计农村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形式。
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进而体验到“学中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3、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实施农村德育活动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内容特性,实施的环境特征,农村学生个性特长和个性差异等因素,根据实施时的具体情况,保证师生具有可选择性和相对灵活的变通性。
4、坚持自主性原则。
这始终把学生作为德育活动设计、决策、组织、行动和对结果负责的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
撰稿人安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