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高祖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陈书 谢贞传》试题+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陈书·谢贞传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
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陈书·列传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陈书·列传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陈书·列传十六》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
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
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
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
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
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板为中兵参军。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
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
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
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
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
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
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
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
进爵为侯。
寻迁荆州刺史。
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
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赠散骑常侍,谥曰威。
子之武嗣。
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
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
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邑三百户。
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B.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为表字。
《陈书_徐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
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
母臧氏。
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
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
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②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摛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
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
稍迁尚书度支郎。
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
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
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
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
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③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
使魏,魏人授馆宴宾。
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
”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
”收大惭。
④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
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
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
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
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
自此朝廷肃然。
⑤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
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
三年,迁尚书左仆射。
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
”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
陵独曰:“不然。
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
”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
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
”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
”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
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
”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⑥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
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2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奔驰的马B.手自笔.录笔:动笔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地洞,地道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情况,事物【解析】 B项,笔:用笔,名词作状语;C项,隧:钻洞,名词用作动词;D项,事:做,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像用包袱兜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使……安定C.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宾客:把……当来宾D.皆祖.屈原之镇定辞令祖:祖宗【解析】祖:效法,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B.昂.其值昂:使……上升,抬高C.儿已薄.禄相薄:单薄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解析】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缺少”。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苍:模糊B.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短处C.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长:长度D.(节俭)远.罪丰家远:使……远离【解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项,苍:形容词用作名词,青色的天空;B项,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C项,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答案】 D5.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
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黜乃乱也。
楚国之举,恒在少者。
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弗听。
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
”从之。
江芈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
”告潘崇曰:“信矣。
”潘崇曰:“能事诸乎?”曰:“不能。
”“能行乎?”曰:“不能。
”曰:“能行大事乎?”曰:“能。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
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
丁未,王缢。
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陈书列传二十八

高中文言文翻译与解析之陈书列传二十八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也。
祖撙,梁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
父彦高,梁给事黄门侍郎。
凝幼聪晤,美容止。
既长,博涉经传,有文辞,尤工草隶。
天嘉四年,释褐授秘书郎,转庐陵王文学。
光大元年,除太子洗马、司徒生簿。
太建元年,迁太子中舍人。
以名公子选尚信义公主,拜驸马都尉、中书侍郎。
迁晋陵太守。
及将之郡,更令左右缉治中书廨宇,谓宾友曰:“庶来者无劳,不亦可乎?”寻授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显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
高宗尝谓凝日:“我欲用义兴公主婿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对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
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
”高宗默然而止。
肃闻而有憾,令义兴公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阯。
顷之,追还。
后主嗣位,受晋安王咨议参军,转给事黄门侍郎。
后主尝置酒会,群臣欢甚,将移宴于弘范宫,众人咸从,唯凝与袁究不行。
后主曰:“卿何为者?”凝对曰:“长乐注尊严,非酒后所过,臣不敢奉诏。
”众人失色。
后主曰:“卿醉矣。
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礼部尚书蔡徴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长史郁郁不得志,乃喟然叹曰:“天道有废兴,夫子云‘乐天知命’,斯理庶几可达。
”因制《小室赋》以见志,甚有辞理。
陈亡入隋,道病卒,时年四十七。
(《陈书·列传二十八》,有删改)【注】长乐,天子母亲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B.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C.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D. 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日/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文字,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相同。
《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陈书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
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
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
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①。
清虚学尚,种有其风。
”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
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
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
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
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
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
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
高祖受禅,为太府卿。
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
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
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
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
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
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
”其为时所推重如此。
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
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
有集十四卷。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答案】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陈书·沈洙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也。
洙少方雅好学,不妄交游。
治《三礼》《春秋左氏传》。
精识强记,《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
解巾梁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中军宣城王限内参军。
大同中,学者多涉猎文史,不为章句,而洙独积思经术,吴郡朱异、会稽贺琛甚嘉之。
及高祖入辅,除国子博士,与沈文阿同掌仪礼。
高祖受禅,加员外散骑常侍。
有司奏前宁远将军、建康令沈孝轨门生陈三儿牒称主人翁灵柩在周,主人弟息见在此者,为至月末除灵,内外即吉?为待主人还情礼申竟?以事咨洙,洙议曰:“礼有变正,又有从宜。
《礼小记》云:‘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余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
’”世祖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读。
梁代旧律,测囚之法,日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
及比部郎范泉删定律令,以旧法测立时久,非人所堪,分其刻数,日再上。
都官尚书周弘正曰:“未知狱所测人,有几人款?几人不款?须前责取人名及数并其罪目,然后更集。
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正言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全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时节本非古制近代已来方有此法起自晡鼓,迄于二更,岂是常人所能堪忍?”洙议曰:“夜中测立,缓急易欺,兼用昼漏,于事为允。
但漏刻赊促,今古不同,伏承命旨,刻同勒令。
检一日之刻乃同,去夜测之昧,从昼漏之明,斟酌今古之间,参会二漏之义。
庶罪人不以漏短而为捍,狱囚无以在夜而致诬,窃谓允合。
”高宗曰:“沈长史议得中,宜更博议。
”洙以太建元年卒,时年五十二。
(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七》,有删改) 【注】五听:指辞、色、气、耳、目五种审查案情的方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正/言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全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时节/本非古制/近代已来/方有此法/B.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正言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全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时节/本非古制/近代已来/方有此法/C.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正言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全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时节/本非古制/近代已来/方有此法/D.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正言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全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时节/本非古制/近代已来/方有此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巾,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仼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千里列传程千里,京兆人。
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
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
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
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
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
献忠势穷,归葛禄部。
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
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
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
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
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
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
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
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
”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三年正月,高祖
..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
二月,次桑落洲,遺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
是时憎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进军次筅湖,候景城主张累弃城走。
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
候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
”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追青溪十余里中,楼雄相接。
诸将未有所决,憎辩遺杜崩问计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书樂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發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今围石头,须渡北岸。
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
”
高祖印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
贼恐西州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通大路。
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结阵而进。
高祖曰:“军志有之,善用兵,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
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锐,令必死于我?”乃命诸将分处置兵。
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却。
高祖与王啉、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
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
荡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
贼复还,殊死战,又尽夺所得城橱。
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晠复散走。
景与百余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
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
景至阙下
..,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
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
..三千人而还。
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节选自《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B.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竞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C.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D.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曾率兵平定候景之乱。
高祖是他的尊号。
B.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文中用作动词,指启奏,上表章给皇。
C.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可指京城。
和“城阙”意思相近,文中指石头城建康。
D.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
借指军队或私人军队,也值部属、部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高祖善于因敌制宜。
侯景利用秦淮河设防,防范周密,官军无计可施,问计高祖,高祖能够相机行事,谋划得当。
B.陈高祖善于调动敌人。
根据敌众我寡的形势,高祖分散部署,迫使叛军分散防守,从而取得战役的主动权。
C.陈高祖善于出奇制胜。
高祖派兵从后路拦截叛军,又亲率骑兵乘胜追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
D.陈高祖作战勇猛。
当叛军得势之时,陈高祖怒不可遏,亲自率兵攻击敌人,重新夺回城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
(2)乃以木笼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楼雉相接。
参考答案:
10. B
11.A 高祖是庙号。
12.B应是我众敌寡。
13. (1)这时王僧辩已经从湓城出发,和高祖在白茅湾会师,于是上岸筑起高台,宰杀牲畜订立盟约。
(结坛、刑各1分,大意3分。
)
(2)于是用木笼装上石头,沉在水底堵住泰淮河口,沿着河岸筑城,从石头城到青溪的十多里地段,望楼与城墙相连接. (缘、雉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三年(552)正月,高祖率领甲士三万,好弓箭五千张、船舰二千艘,从豫章出发。
二月,驻扎桑落洲,派中记室参军江元礼把此事奏知江陵,秉承皇帝旨意授予高祖一支仪仗乐队。
这时王僧辩已经从湓城出发,和高祖在白茅湾会师,于是上岸筑起高台,宰杀牲畜订立盟约。
大军一路进发驻扎芜湖,侯景的守城将领张黑弃城逃跑。
三月,高祖和各路人马攻克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县城姑孰镇),就驻扎蔡洲。
侯景登上石头城察看官军阵形态势,神情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这支军队上空有紫气,不容易抵挡。
”于是用木笼装上石头,沉在水底堵住泰淮河口,沿着河岸筑城,从石头城到青溪的十多里地段,望楼与城墙相连接。
将领们均无良策,王僧辩派杜崩向高祖问询计策,高祖说:“以前柳仲礼的几十万人马隔着秦淮河水坚守,韦粲之驻扎内溪,却不敢渡河登岸,叛军于是爬到高处察看,里里外外尽收眼底,恣意残杀,消灭了我皇的军队。
如今围攻石头城,必须渡到北岸。
将领们要是不能抵挡其锐势,请先去建立栅栏。
”
高祖就在石头城西面横在田中扎起栅栏,各路人马依次扎起八座相连的栅城,真通到城东北面。
叛军害怕通往西州的道路被切断,也在东北果林扎起五座栅城拦住大路。
侯景率领一万多人,战马八百多匹,结成阵式进攻。
高祖说:“兵书上说,擅长用兵的人,布阵就像常山的蛇,能首尾互相救应。
现在既然我军众多,叛军很少,应分散叛军兵力,用柔弱制伏强悍,为什么让叛军集中他们的精锐兵力,让他们对我军产生必死之心呢?”于是命令各路将领在各处布置兵力。
叛军直接冲击王僧志,王稍稍退缩,高祖派徐度带领二千弓箭手截断叛军后方,叛军于是退却。
高祖与王琳、杜龛等大趁机用铁甲骑兵全力反攻,叛军退守栅城。
候景的仪同卢辉略打开石头城北门前来投降。
副将戴冕、曹宜等攻占了果林的一座栅城,其余四城也被大军攻占。
叛军又反攻,拼死作战,又把橱城全部夺回。
高祖气愤之极,亲自率军攻打,士兵们越过栅栏冲进去,叛军又四散逃走。
侯景和一百多名骑兵丟弃槊拿起刀,左右来回冲杀阵形,阵形不动,候景的人马大败,官军追击逃亡的叛军到西明门。
侯景逃到皇宫门前楼下,不敢进禁城,派心腹之将携带他的两个儿子逃走。
高祖率军从广陵出发接应,碰到侯景的部将郭元建投奔北齐。
高祖收降了他的部下三千人后返回。
王僧辩启奏朝廷让高祖镇守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