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桃花源记》与《入蜀记》比较阅读题答案:1.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分别以何种方式刻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人们在这个独立的世界中与自然相处,享受着自由、平静与宁静的生活。

而《入蜀记》则通过描写蜀地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艰苦的道路,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对抗、征服的过程,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战胜自然的意志。

2.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和《入蜀记》中的蜀地有何相同之处?答案:两者均展示了人们对于旧有社会的逃离和寻找原生态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和蜀地都是人们远离尘嚣、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地方。

两个地方的景色均美丽壮观,山清水秀,环境幽静。

同时,两个地方都充满了神秘感和禁忌,需要人们经过种种困难才能到达。

3.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描写了不同的人物命运,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在《桃花源记》中,主人公是一位逃离战乱的民众,他在桃花源中过着快乐、宁静的生活,并且从不愿返回现实社会。

他的命运是逃避和隐居,保持远离世俗纷争的状态。

而在《入蜀记》中,主人公是一位迁徙的商人,为了生计和发家致富,他勇敢地冒险进入了艰险的蜀地。

他的命运是探索和征服,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迎来了成功和财富。

4.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都传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念?答案:《桃花源记》传达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观念,主张人们回归自然,摆脱世俗的困扰和烦恼,过上和谐、平静的生活。

它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追逐自由和真善美的价值。

而《入蜀记》则更加强调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体现了人们进取、拼搏的精神,以及对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追求。

5.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之间在主题上是否存在共同之处?答案:尽管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回应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都试图通过描述一个理想的境地,或者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或者呈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入蜀记》《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入蜀记》《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一)古诗文阅读。

(12分)甲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作者:[唐]李白)乙晨起,凄然如暮秋。

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

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

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

作者:[宋]陆游)丙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③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明]高启)【注】①开扃(jiǒng):开合。

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

③萦错:纵横交错。

④瘗(yì):埋葬。

7.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不合适。

(2分)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C.自新河/入/龙光门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8.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

(2分)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9.“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

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和丙诗中“②”也能证明。

(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2分)10.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

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

(6分)答案:7.A8.最近又建了两座水亭,就在龙光门左边,确实有壮丽美景。

9.①真控扼要地也;②江山相雄不相让。

10.李白诗使用“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等四字词语,辩丽宏肆,使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陆游文章中有“过龙湾,浪涌如山”这样的短句,也有“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这样的长句,长短句交错,读起来有种错落美;同时从“凄然如暮秋”“缭绕如垣墙”可见陆游的文字简洁,文笔清隽;高启的诗中“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②翳:遮盖,这里指云。

3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 )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33.【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0.同“缺”,空隙、缺口断飞奔的马全,都31.(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许多趣味。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2.【甲】文写山峰连绵不断(多)、高峻(遮天蔽日);【乙】文写山峰高耸奇丽。

33.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人教部编版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1《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三](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灔澦堆③。

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2)不以疾也(3)发大溪口(4)仰视天,如匹练然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

(2分)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并加色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3.(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14.(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5.江水低于灔澦堆(数十丈)江水高于灔澦堆(数十丈)16.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0.给下面这句话划分停顿(两处)(2分)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略无阙.处(▲)(2)属.引凄异(▲)(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4)天宇晴霁.(▲)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3.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14.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0.(2分)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11.(4分)同缺空缺连接都(天气)放晴12.(4分)(1)略(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3.(4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14.(2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入蜀记译文及阅读答案

入蜀记译文及阅读答案

入蜀记(节选)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揭(xx)xx(看)霁(晴朗)顾(周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峰峦上入霄汉,xx直插xx。

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4.本文和课文《三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1/ 2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2/ 2。

2019-入蜀记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入蜀记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入蜀记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入蜀记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三峡》与《入蜀记》阅读题对比练习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有
所帮助和裨益,尤其是《入蜀记》阅读答案,希望对对于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和裨益,祝大家学习进步!
《三峡》与《入蜀记》阅读题对比练习: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
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蜀记》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三峡》与《入蜀记》阅读题对比练习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和益,尤其是《入蜀记》,希望对对于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和益,祝大家学习进步!
《三峡》与《入蜀记》阅读题对比练习: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

(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峡》与《入蜀记》阅读答案:
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