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三峡》《入蜀记》比较阅读答案

《三峡》《入蜀记》比较阅读答案

《三峡》《入蜀记》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本文节选自北魏的一部地理学著作《》“三峡”是指:、、。

2、解释下列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重岩叠嶂。

嶂②乘奔御风。

奔③飞漱其间。

漱④属引凄异。

属3、用横线在第二段中划出议论的句子。

4、用四字短语概括各段内容。

①②③④5、作者有意将季节顺序的错置,为何先写夏季之景?6、写出第四段中最能表现江上秋情的四个字。

7、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8、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作者是________,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9、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乙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

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桃花源记》与《入蜀记》比较阅读题答案:1.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分别以何种方式刻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人们在这个独立的世界中与自然相处,享受着自由、平静与宁静的生活。

而《入蜀记》则通过描写蜀地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艰苦的道路,突出表现了人与自然对抗、征服的过程,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战胜自然的意志。

2.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和《入蜀记》中的蜀地有何相同之处?答案:两者均展示了人们对于旧有社会的逃离和寻找原生态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和蜀地都是人们远离尘嚣、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地方。

两个地方的景色均美丽壮观,山清水秀,环境幽静。

同时,两个地方都充满了神秘感和禁忌,需要人们经过种种困难才能到达。

3.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描写了不同的人物命运,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在《桃花源记》中,主人公是一位逃离战乱的民众,他在桃花源中过着快乐、宁静的生活,并且从不愿返回现实社会。

他的命运是逃避和隐居,保持远离世俗纷争的状态。

而在《入蜀记》中,主人公是一位迁徙的商人,为了生计和发家致富,他勇敢地冒险进入了艰险的蜀地。

他的命运是探索和征服,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迎来了成功和财富。

4.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都传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念?答案:《桃花源记》传达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观念,主张人们回归自然,摆脱世俗的困扰和烦恼,过上和谐、平静的生活。

它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追逐自由和真善美的价值。

而《入蜀记》则更加强调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体现了人们进取、拼搏的精神,以及对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追求。

5. 《桃花源记》和《入蜀记》之间在主题上是否存在共同之处?答案:尽管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回应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都试图通过描述一个理想的境地,或者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或者呈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展示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入蜀记阅读理解

入蜀记阅读理解

入蜀记阅读理解
《入蜀记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入蜀记》不?这可不是一般的作品呀!就好像是一个装满了奇妙故事和独特见闻的大宝藏!我第一次接触《入蜀记》的时候,哇塞,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比如里面描写的那些山川景色,我的天,那真的是太美啦!简直比我亲眼看到的还让人震撼呢!“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瞧瞧,这写得多生动啊!就好像我也跟着作者走到了那里。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跟作者一起去经历这些该多好哇!(哎呀,我是不是想得太美啦,哈哈哈哈。


还有啊,里面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描述,真的特别有趣!“及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简单的话语,却能让你感受到那种特别的场景。

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和作者聊天,听他给我们讲述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讨论《入蜀记》,我们会争得面红耳赤。

我会说这里写得太妙啦,他们可能会反驳说那里更好玩呀!(哼,才不会被他们轻易说服呢。


在阅读《入蜀记》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旅行者,跟着作者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

有时候会遇到艰难险阻,有时候又能看到美不胜收的风景。

这简直就是一场超级棒的冒险之旅!
总之,《入蜀记》真的是一本超级值得去读、去细细品味的作品!别犹豫啦,赶紧去打开它,和作者一起踏上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人教部编版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

1《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题)[三](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灔澦堆③。

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2)不以疾也(3)发大溪口(4)仰视天,如匹练然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

(2分)16.[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并加色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3.(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14.(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5.江水低于灔澦堆(数十丈)江水高于灔澦堆(数十丈)16.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文言文阅读答案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

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

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

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 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

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跌,才行十五六里。

泊刘官矶旁,薪州界也。

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芟甚富。

沿湖多木芙蓉,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

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

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文言文阅读答案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

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

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

”(九月)九日。

早,谒后土祠。

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许,整洁无一枝乱。

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

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文言文阅读答案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

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皆买之,俄顷而尽。

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

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二^一So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

晚泊巴东县。

江山雄丽,大胜秣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

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

权县事秫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蜀人也。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

是日重阴微雪,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文言文阅读答案入蜀记陆游(八月)十四日。

晓雨。

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古木森然, 往往二三百年物。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骨髓,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有删改)1.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欲穷之穷:看个究竟B.苫茅皆厚尺许苫:覆盖C.权县事秫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权:主管D.是日重阴微雪雪:下雪123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0.给下面这句话划分停顿(两处)(2分)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略无阙.处(▲)(2)属.引凄异(▲)(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4)天宇晴霁.(▲)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3.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14.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0.(2分)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11.(4分)同缺空缺连接都(天气)放晴12.(4分)(1)略(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3.(4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14.(2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

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

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

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

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

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

……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

斛,古代容量单位。

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空谷传响.响:回声C.凡数十里不绝.绝:灭绝D.犹恨.舟行北岸恨:遗憾26.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B.以C.乃D.然2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蜀记》阅读答案
《三峡》与《入蜀记》阅读题对比练习: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峡》与:
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