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入蜀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入蜀记文言文阅读

入蜀记文言文阅读

入蜀记文言文阅读篇1:《入蜀记》阅读答案《三峡》与《入蜀记》阅读题对比练习:[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篇2:《入蜀记》阅读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篇3:《三峡》《入蜀记》阅读答案【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分,各2分)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入蜀记》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SHZXZX《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刘兵舰学(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2018年滨州市)【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哪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 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 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 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 C.迳黄牛山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SHZXZX4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 。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_______ 描写。

(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B.绝崛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自非亭午夜分 ・ 既人迹所绝 ・ 虽途迳信宿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C评分:共3分7.(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评分:共4分。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沿溯阻绝()?(2)猛浪若奔()(3)故渔者歌曰()?(4)经纶世务者()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0.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2分)(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

(2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急湍甚()箭32.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2 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 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 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 “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 ”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良多趣味( )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用“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3.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加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征及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三峡》(一)《三峡》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C.不以疾也讳疾忌医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峡》《入蜀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

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

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

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

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

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

……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

(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

斛,古代容量单位。

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空谷传响.响:回声C.凡数十里不绝.绝:灭绝D.犹恨.舟行北岸恨:遗憾26.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

A.故B.以C.乃D.然2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

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

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

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题(60分)
(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8~21题。

(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B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不见曦月(2)沿溯阻

(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4)是日,天宇晴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0.请选出对【乙】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B.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C.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D.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21.【甲】【乙】两文共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18.(1)日光,文中指太阳(2)逆流而上(3)全、都(4)这(2分)18.A.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分)B.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2分)20.C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2分)21.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