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答案-2021年中考文言文真题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13 三峡(解析版)

专题13三峡(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1.C2.D3.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
【解析】1.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同“缺”,中断\名词,借指宫殿或京城;B.……的样子\连词,然而,但是;C.名词,早上\名词,早上;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2 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 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 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 : “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 :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 :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 ”甲翁曰:“甚善 ! ”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三峡》阅读附答案

《三峡》阅读附答案《三峡》阅读附答案1[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分,各2分)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入蜀记》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三峡(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3 三峡(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三峡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沿溯阻绝()?(2)猛浪若奔()(3)故渔者歌曰()?(4)经纶世务者()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0.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2分)(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
(2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急湍甚()箭32.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上册(上)(原卷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共24组)一、三峡(一)(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郦道元《西陵峡》)1.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给自足B.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素.食C.沿溯阻绝.哀转久绝.绝.妙D.良.多趣味用心良.苦良.久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甲文先写三峡周围的山势,次写夏水,再写春冬秋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前人记载或传说中身临三峡险境觉得可怕,作者却写出不同的感觉,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二)(2021·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答案】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
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
于是盎然的春意,秾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只有盛春,才有这样的美景。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2.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答案-2021年中
考文言文真题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郦道元《三峡》陆游《入蜀记》阅读答案-2021年中考文言文真
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灔澦堆③。
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沿溯阻绝 (2)不以疾也
(3)发大溪口 (4)仰视天,如匹练然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15.[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
(2分)
16. [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并加色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20XX年安徽中考题)
答
13. (1)顺流而下 (2)迅速,快 (3)出发 (4) 好像……的样子
14.(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15.江水低于灔澦堆(数十丈) 江水高于灔澦堆(数十丈)
16.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