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强化方法及机理共18页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

金属的五种强化机制及实例1固溶强化(1)纯金属加入合金组元变为固溶体,其强度、硬度将升高而塑性将降低,这个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固溶强化的机制是:金属材料的变形主要是依靠位错滑移完成的,故凡是可以增大位错滑移阻力的因素都将使变形抗力增大,从而使材料强化。

合金组元溶入基体金属的晶格形成固溶体后,不仅使晶格发生畸变,同时使位错密度增加。

畸变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使合金组元的原子聚集在位错线周围形成“气团”。

位错滑移时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带着气团一起滑移或从气团里挣脱出来,使位错滑移所需的切应力增大。

(3)实例:表1列出了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值,它们的显微组织都是单相固溶体,但含锌量不同,强度有很大差异。

在以固溶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方法时,应选择在基体金属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元作为合金元素,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铜、镁;在镁合金中加入铝、锌;在铜合金中加入锌、铝、锡、镍;在钛合金中加入铝、钒等。

表1 几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表1儿种普通黄铜的强度(退火状态)对同一种固溶体,强度随浓度增加呈曲线关系升高,见图1。

在浓度较低时,强度升高较快,以后渐趋平缓,大约在原子分数为50 %时达到极大值。

以普通黄铜为例:H96的含锌量为4 %, d b为240MPa,与纯铜相比其强度增加911 %;H90的含锌量为10 %, d b为260MPa,与H96相比强度仅提高813 %。

2细晶强化(1)晶界上原子排列紊乱,杂质富集,晶体缺陷的密度较大,且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也不同,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位错滑移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从而使强度升高。

晶粒越细小,晶界总面积就越大,强度越高,这一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⑵ 细晶强化机制: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

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这是因为细晶粒受到外力发生塑性变形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塑性变形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此外,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晶界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扩展。

金属材料的四大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的四大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的四大强化机制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可真是个让人惊奇的领域,大家有没有想过,金属为什么有的坚固得像铁桶一样,而有的却软得像泥巴?今天就来聊聊这四大强化机制,轻松一下,顺便长长见识。

首先说说固溶强化,这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实际上就是把不同的原子混在一起,让金属更坚固。

想象一下,一个本来单打独斗的铁小子,突然被一群不同的小伙伴包围,变得威风凛凛。

这就是固溶强化的魅力,杂质原子进入金属的晶格中,打乱了原本的规律,使得金属的位移变得困难,强度自然就上来了,嘿,这就是一招不错的组合拳。

要知道,金属的晶格就像是一座座房子,杂质原子就像是搬进来的新住户,虽然一开始可能有点不和谐,但久而久之,大家就能和谐共处,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接下来要说的是第二种,叫做强化相,听起来是不是也很神秘?其实它的原理也不复杂。

想象一下,如果金属的内部长出了“贵族”般的强化相,那就意味着这金属在碰到外力时,不容易被击垮。

强化相就像是战士们在金属的内部组成的小团队,它们能有效阻挡外部的侵袭,像是给金属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让它看起来更强大。

这种机制通常在合金中比较常见,金属与金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相,增强了整体的强度。

这样的金属材料,仿佛就像是一个披着迷彩的超级英雄,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再说说第三种机制,叫做析出强化,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古代的军队在战斗?其实就是在金属中让一些小颗粒析出来,形成一种“埋伏”,这些颗粒就像是潜伏在战场上的小兵,外力一来,它们就会瞬间出击,增加金属的强度。

这样一来,金属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网络,极大地提升了抗拉强度,嘿,有点像是给金属增添了几分底气。

析出强化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是个省事儿的好办法。

最后一个就是叫做晶粒细化,听着是不是像是一道菜的做法?其实这也是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

想象一下,如果金属的晶粒变得更小,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这样一来,每一块蛋糕都更坚韧。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1、形变强化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机理:随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规律:变形程度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位错密度不断增加,根据公式Δσ=αbGρ1/2,可知强度与位错密度(ρ)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位错的柏氏矢量(b)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

方法:冷变形(挤压、滚压、喷丸等)。

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利与弊):形变强化是强化金属的有效方法,对一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可以用形变强化的方法提高材料的强度,可使强度成倍的增加;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加工成形的重要因素,使金属均匀变形,使工件或半成品的成形成为可能,如冷拔钢丝、零件的冲压成形等;形变强化还可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零件的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或过载现象时,使该处产生塑性变形,因加工硬化使过载部位的变形停止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另一方面形变强化也给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麻烦,变形使强度升高、塑性降低,给继续变形带来困难,中间需要进行再结晶退火,增加生产成本。

2、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强化机理: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对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有阻碍作用;二是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三是溶质原子在层错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错的运动。

所有阻止位错运动,增加位错移动阻力的因素都可使强度提高。

固溶强化规律:①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②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③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大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④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价电子数差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1、形变强化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机理:随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规律:变形程度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位错密度不断增加,根据公式Δσ=αbGρ1/2,可知强度与位错密度(ρ)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位错的柏氏矢量(b)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

方法:冷变形(挤压、滚压、喷丸等)。

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利与弊):形变强化是强化金属的有效方法,对一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可以用形变强化的方法提高材料的强度,可使强度成倍的增加;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加工成形的重要因素,使金属均匀变形,使工件或半成品的成形成为可能,如冷拔钢丝、零件的冲压成形等;形变强化还可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零件的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或过载现象时,使该处产生塑性变形,因加工硬化使过载部位的变形停止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另一方面形变强化也给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麻烦,变形使强度升高、塑性降低,给继续变形带来困难,中间需要进行再结晶退火,增加生产成本。

2、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强化机理: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对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有阻碍作用;二是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三是溶质原子在层错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错的运动。

所有阻止位错运动,增加位错移动阻力的因素都可使强度提高。

固溶强化规律:①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②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③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大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④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价电子数差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

金属强化的四种机理

金属强化的四种机理

金属强化的四种机理金属强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技术手段,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金属强化的机理可以分为四种:晶粒细化、位错增多、析出硬化和变形诱导强化。

一、晶粒细化晶粒细化是指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使其变得更小,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晶粒细化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加工变形来实现的。

在加工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晶粒会被拉伸和压缩,从而发生变形和细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晶粒细化,例如退火和等温退火等。

二、位错增多位错是指金属材料中的晶格缺陷,它们可以通过加工变形来增多。

位错增多的机理是通过加工变形使晶体中的位错密度增加,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位错增多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例如冷变形和等温退火等。

三、析出硬化析出硬化是指通过在金属材料中形成固溶体和析出相,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析出硬化的机理是通过在金属材料中形成固溶体和析出相,从而限制晶体的滑移和扩散,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析出硬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例如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等。

四、变形诱导强化变形诱导强化是指通过加工变形来引起金属材料中的位错和晶界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变形诱导强化的机理是通过加工变形来引起金属材料中的位错和晶界移动,从而限制晶体的滑移和扩散,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变形诱导强化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来实现,例如等温退火和时效处理等。

综上所述,金属强化的机理可以分为晶粒细化、位错增多、析出硬化和变形诱导强化四种。

这些机理可以通过加工变形和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来实现,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方法。

1、形变强化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机理:随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规律:变形程度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位错密度不断增加,根据公式Δσ=αbGρ1/2,可知强度与位错密度(ρ)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位错的柏氏矢量(b)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

方法:冷变形(挤压、滚压、喷丸等)。

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利与弊):形变强化是强化金属的有效方法,对一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可以用形变强化的方法提高材料的强度,可使强度成倍的增加;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加工成形的重要因素,使金属均匀变形,使工件或半成品的成形成为可能,如冷拔钢丝、零件的冲压成形等;形变强化还可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零件的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或过载现象时,使该处产生塑性变形,因加工硬化使过载部位的变形停止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另一方面形变强化也给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麻烦,变形使强度升高、塑性降低,给继续变形带来困难,中间需要进行再结晶退火,增加生产成本。

2、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强化机理: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对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有阻碍作用;二是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三是溶质原子在层错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错的运动。

所有阻止位错运动,增加位错移动阻力的因素都可使强度提高。

固溶强化规律:①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②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③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大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④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价电子数差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

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及原理

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及原理

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及原理
金属强化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金属强化的基本途径和原理包括以下几种:
1. 晶体缺陷控制: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缺陷,如晶粒尺寸、晶界、位错等,来增加材料的强度。

常见的方法有冷变形、退火和合金化等。

2. 固溶体强化:通过添加合金元素,使其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

固溶体的形成可以引起晶格畸变、降低位错移动速度、限制晶界扩张等效应,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3. 相变强化: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相变行为,如固态相变、析出相变等,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相变可以引起晶粒细化、形成弥散相,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4. 变形强化:通过应用外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如拉伸、压缩、弯曲等,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缺陷。

变形过程中会引起位错的运动和堆积,使晶粒变细、晶界增多,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5. 织构强化: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晶体排列方向和晶体取向,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织构能够引起晶粒的取向效应和加工显微组织的优化,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总体而言,金属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
构、缺陷和相变行为,来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

不同的金属强化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强化效果。

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方式最全总结

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方式最全总结

金属材料的四种强化方式最全总结固溶强化1.定义合金元素固溶于基体金属中造成一走程度的晶格畸变从而使合金强度提高的现象。

2.原理溶入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滑移难以进行,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

这种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在溶质原子浓度适当时,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其韧性和塑性却有所下降。

3.影响因素溶质原子的原子分数越高,强化作用也越大,特别是当原子分数很低时,强化作用更为显岳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作用也越大。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且由于间隙原子在体心立方晶体中的点阵畸变属非对称性的,故其强化作用大于面心立方晶体的;但间隙原子的固溶度很有限,故实际强化效果也有限。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目相差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明显,即固溶体的屈服强度随着价电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4.固溶强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基体原子和溶质原子之间的尺寸差别。

尺寸差别越大,原始晶体结构受到的干扰就越大,位错滑移就越困难。

合金元素的呈。

加入的合金元素越多,强化效果越大。

如果加入过多太大或太小的原子,就会超过溶解度。

这就涉及到另一种强化机制,分散相强化。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型原子具有更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固溶强化作用越显薈。

5.效果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硬度都要强于纯金属;大部分情况下,延展性低于纯金属;导电性比纯金属低很多;抗蠕变,或者在高温下的强度损失,通过固溶强化可以得到改善。

加工硬化1.定义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増加,全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2・简介全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又称冷作硬化。

产生原因是,全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全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