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较大
大
经济、军事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经济越来越多元 人口越来越众多 规模越来越庞大 功能越来越复杂
从洞穴到城市的演进, 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产物; 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进程; 也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古埃及房屋 古希腊罗马列柱
影响因素
村落选择山区和丘陵地带,大多依山傍水,方便生活。如陆游《西村诗云:
“数家邻水自成村”。
---雷家宏《中国古代的依乡里山生傍活水》
闽北城村的“井”字格局 、浙江芙蓉村的“七星八斗”格局、粤北客家
“八卦围”格局 、福建田螺坑土楼群格局、福建侨乡塔下村格局形态…各…异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村落》
(2022•衡水联考)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
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
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B
(2022•西城期末)“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
●这三段诗,分别描绘了人类的三种居住形式,请指出来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村落的产生
迁徙
定居
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 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
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出现城市。 ②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 了一批早期城市。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共31张ppt)

看图学史: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城墙
作 坊
衙
作
署
坊
明清北京城
城墙
竞技场和剧
场
行政机
市构
场 竞技
场
商
输水管道
场
古代罗马城
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 不同: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政治功能更突出。
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 。
二、集镇的出现
3、中国古代的集镇发展
四大名镇
河南省朱仙镇、湖北省汉口镇、广 东省佛山镇、江西省景德镇并称 “天下四大名镇”。
河南朱仙镇是古代北方地区水陆交 通和商贸重地,以民间传统工艺朱 仙镇木版年画而闻名; 湖北汉口镇是水陆交通枢纽,明清 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 省通衢”之美誉; 广东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 镇; 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号称 “瓷都”。
三、城市的产生
2、西方古代的城市
古罗马的道路重要的路段都是用石头铺的,还有的夹杂着一些金属材料。道 路的中间部分通常会高出行人的道路,以方便排水。道路的两侧,不但有行人道, 还有马道和排水沟。所以罗马的道路本身就能反映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
三、城市的产生
2、西方古代的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在人口和贸易方面,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曾 使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 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 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结 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 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 其它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4)外商企业的刺激
1895年《马关条约》后取得合法地 位,迅速发展。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代表企业:
(2)地点:上海、
广东、天津等沿海、
沿江地区
a.交通便利
(3)途径
b.受外国侵略
①手工工场引进机
早,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 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
解体;
——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主要原因
③民族危机加深,“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热潮
高涨。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 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 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
原因: ①建国后,社会相对稳定; ②主要——建国后采取了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 策(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 斗争:1952年针对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五反”运动(反 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国家骗取 资财、反偷工减料)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结果: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发展;建立了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但没有改变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其根本原因是()A.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B.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D.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几种经济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A.互相依赖B.不同程度地瓦解自然经济C.继承发展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3.1896~1899年张謇以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
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主要社会背景是()A.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松动4.(2011年河南濮阳二模)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5.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6.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导致这一营业状况的因素有()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⑤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7.(2011年广东中山高一联考)1929~1933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A.贸易逆差加大B.白银大量外流C.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压制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D.世界经济危机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8.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共20张PPT)

民族工业的春天时间短暂
情境三:社会动荡,曲折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借助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的大好形势,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 比重分别占30.7%,29.4%,得到了较快发展。“面粉大 王”“棉纱大王” 光彩夺目的桂冠,再次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孔 祥 熙
陈果夫
宋 子 文
陈立夫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日军占领东北中央银行 被 炸 毁 的 福 州 船 厂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字
兄弟二人秉承父亲“立己立人,达人达己,固守稳健,谨 慎行事”遗训,生意上绝不投机,面粉厂逐步走上正轨 。
德才兼备、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 思考于:人荣、氏稳兄健弟为谨何慎选择创办面粉厂?当时有哪些办
厂的有利因素?
情境二 把握机遇,大展宏图
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 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 ,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 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1915年“二十一条”后 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 领市场。 被时人称为“面粉大王”。
荣氏家族
第一代
近代民族企业先驱,时称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荣宗敬 荣德生
第二代 荣毅仁
“红色资本家”,前国家 副主席,中信集团创立者
第三代
荣智健
中信泰富前董事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2
第10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民族工 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历程,理解其特 点,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1.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2.原因:(1)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表现:(1)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2)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1.时间:一战期间2.原因:(1)辛亥革命扫除障碍(2)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潮出现(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3.表现:(1)厂矿企业增多;(2)投资总额增加;(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探究】1.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衰落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20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倒闭。
2.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最大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三、曲折发展(1927—1949)1.发展较快(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1927-1936)(1)原因: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表现:①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②产品出口国外③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日益萎缩(全面抗战时期 1937-1945)(1)原因:①沦陷区:日本侵略者的掠夺②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①沦陷区: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民族资本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1945-1949年)(1)原因:①美国的经济掠夺②官僚资本的挤压③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2)表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艰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2、表现: (1)厂矿企业增多和投资总额增加 (2)轻工业发展较快:面粉业、纺织业等
3.结束: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 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小结
曲折发展
1860 1870 1895 1912 1914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调整与改造 (1949-1956)
(一)合理调整(1949-1953) (二)和平改造(1953-1956)
中 概况
时间
原因
国 民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
影响主要有:( )
(1)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2)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调整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先向中国输出资本;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如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族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及认识
因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自身因素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认识: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
五 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1)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2)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 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作用: (1)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和瓦解了本国的封建 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提供了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 备了阶级条件。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 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 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②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
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 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
亦皆消沉”。
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 商业投机性
短暂
微薄
(四)代表人物及其企业
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
周 学
元局
张
熙
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国际关 系产生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在外力作用 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 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 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原因: 列强经济侵略(工业文明的冲击)
2、表现: 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影响: 积极 消极: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
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注意:
1、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 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远比内地迅速。
不再男耕女织
材料:《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鸦片战争前
1845年 1851年 1853年
茶叶 5000 8010 9919 10122
生丝 5000 13220 23040 62896
列
洋纱
强 倾销商品
纺织分离 不再男耕女织
经
洋布
织耕分离
济
侵 掠夺原料 略
农产品商品化 不再自给自足
变动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一. 民族工业产生(19C60、70年代)
结合材料信息,归纳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外资企业的刺激;
还是洋人会赚 钱啊!我也要 买机器,建厂 子, 雇工人。
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派引进大机器生产
好高的利润, 比收地租强!
判断: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而来。
地点 香港 上海 广州 宁波 广州
国籍 英 英 英 美 美
企业名称 阿白丁船坞
墨海书馆 柯拜船坞 美华书院 丹麦岛船坞
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与厦口”。 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 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列
洋纱
强 倾销商品
经
洋布
济
侵
略
纺织分离 耕织分离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变动四:洋务运动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4分)
史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 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 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 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 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 奚止数千万。”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是指由中国民间
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
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民
族
工
业
短暂春天
的
发
展 初步发展
显著发展
萧 条
夹缝产生
严重破坏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消亡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时间 背景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19世纪60-90年代 内忧外患
根本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代表人物 曾、李、左、张等; 口 号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经济 创办军事工业;70S创办民用工业 内 军事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容 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结 果 甲午战败证明失败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 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 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2、在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 ,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王韬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出现什么新的特殊阶层?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①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②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
变动四:洋务运动
8、评价
局限性:失败,未能达到 “自强”“求富”的目的
积极意义:
⑴推动中国近代化 ⑵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⑶诱导民族工业产生 ⑷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四:近代民族工业
概念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摧毁了资义萌芽。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大工 业,是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根因: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洋务企业的特点
安庆内军械所
开平煤矿
①机器大生产 ——近代工业
②采用雇佣劳动
从“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性质的细微变化
军事工业
投入
产出
封建国家 清军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 官办近代工业
民用工业
投入
产出
商股出资
市场(商品)
有一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 本主义近代工业
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是什么?有何特点?
小农经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一:外商企业出现 变动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变动三:洋务运动兴衰 变动四: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变动五: 官僚资本主义的兴衰
变动一:外商企业出现
时间 1843 1843 1845 1845 1846
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 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唐廷枢
徐润
郑观应
席正甫
追忆历史
1840 1842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1856 1860
第二次鸦片 战争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变动四: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 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 僚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 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 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 动,史称“洋务运动”。
变动四:洋务运动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史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其最大 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 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的变迁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 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文明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