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

合集下载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活动名称:我们一起包粽子活动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记得小时候的时候,端午节的头天,奶奶就开始忙了,泡江米,买蜜枣,洗粽子叶,到了端午节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是如何迎接端午节吧,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及来历,加深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一、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创设1、科学区: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家长工作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粽子、香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

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

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粽子香袋目标: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幼:“我们的。

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

端午粽子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子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子教案(优秀10篇)端午节粽子香的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端午粽》教案范文(精选5篇)

《端午粽》教案范文(精选5篇)

《端午粽》教案范文(精选5篇)《端午粽》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1、有湿度的碎泥2、粽叶若干、橡皮筋3、范例、课件三、活动过程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

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

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端午粽教案(精选5篇

端午粽教案(精选5篇

端午粽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端午粽》,主要围绕端午节的粽子文化进行讲解。

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生词和短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和短语,掌握课文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词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为例,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意义,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内容:课文结构生词和短语作者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端午节粽子的图画。

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

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学习生词和短语,掌握课文的结构”。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2024年《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2024年《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传说和各地习俗,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品味不同地区的特色粽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饮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粽子的制作工艺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传说和各地习俗;不同地区的特色粽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粽子制作材料、粽子样品。

学具:笔记本、笔、相机(用于拍摄制作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习俗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一章“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粽子的制作,教师示范讲解第二章“粽子的制作”,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制作方法。

4.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教师点评并讲解第三章“粽子的种类与风味”,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粽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品尝不同地区的粽子,并描述其风味特点。

七、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起源2. 粽子的制作方法3. 粽子的种类与风味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手抄报,介绍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传说、各地习俗及特色粽子。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粽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粽子,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环节中粽子的制作工艺及注意事项。

2. 教学过程中不同地区粽子的种类与风味的介绍。

3. 作业设计中作文和手抄报的要求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

②认清字词。

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

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

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

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

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

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

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

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

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

……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

板书:清香。

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

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

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看图片。

“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

齐读课文。

板书:外婆热心善良(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

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

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

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

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

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

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

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

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把你学到的有关端午节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