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与训练-杨氏之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21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中的“惠”指的是()A.好处B.给别人财物或好处C.聪明2.“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的是()A.拜访B.造诣C.批评3.“父不在,乃呼儿出”中是()呼儿出。
A.杨氏之子B.杨氏C.孔君平4.“孔指以示儿曰”中孔君平指()以示儿曰。
A.杨梅B.李子C.水果5.如果故事中是黄君平来访,你认为杨氏之子会说什么?()A.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黄鹏是夫子家禽。
二、阅读理解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
俄而雪骤,公欣然③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④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⑥,左将军王凝之⑦妻也。
(注)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文义:文章的义理。
③欣然:高兴的样子。
④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⑤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⑥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⑦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等要素。
7.“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A3.C4.A5.C6.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7.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8.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杨氏之子》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杨氏之子刘义庆〔南北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
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解读文章: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不约时间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并与小儿关系很好。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家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
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杨氏之子》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杨氏之子》阅读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于是。
为:给。
示:给……看。
闻:听说。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划线句意思: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夫子您家的鸟。
②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生活中也有讲究语言的艺术,请你帮助设计一则广告语,提示人们保持环境整洁。
除了带走空气,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留下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
【分析】本文选自《杨氏之子》。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
“惠”在古代同“慧”,是“智慧”的意思。
“诣”有“拜见”的意思。
“乃”是“于是”的意思。
“为”是“给”的意思。
“示”有“给……看”的意思。
“闻”在古代是“听说、听见”的意思,而不是闻见。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
文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应的是“君家果”,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本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生活中也是讲究语言艺术的,说话不能太直白,否则不容易让人们从心里接受。
比如“除了带走空气,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留下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一这句就提醒人们“什么也不要带走”,比如花草,“什么也不要留下”中我们可以想到比如垃圾,比如旅行时写下的某某在此一游。
《杨氏之子》的阅读及答案.doc

《杨氏之子》的阅读及答案【篇一:五年级下语文课时测试-10《杨氏之子》-人教版(含答案)(1) 】com10 杨氏之子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5) 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 .3.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 ) .句子模块“√。
”1.(1) 梁国/杨氏子/( )(2)梁国杨氏//( )2.(1) 未闻//家禽。
( )(2)未闻/禽。
(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设果,果有杨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写模块五、课外阅读。
趣答难题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人民敬爱的领袖,同时,在外交领域,周恩来总理也是亨誉世界的外交大师。
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一次中外记者召待会。
总理介绍完中国经济和建设方面的成就后,记者们纷纷提问。
有的西方记者对中国抱有扁见,能随机应变,绕过暗礁。
一个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存款?”它实质是嘲笑中国人穷。
周总理不慌不忙,幽默地说:“”全场都愕然了,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课外阅读训练1 (含答案)

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1.解释下列词语。
令誉: ________________值: __________________2.“因共偷服药酒”中“因”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为()A 趁机B 于是C 因为3.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A 钟毓和钟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
B 钟毓在皇帝面前因为害怕而出汗。
C 钟会偷酒的时候“拜而不饮”。
5.文中两兄弟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美好的声誉正当2.B3.钟毓和钟会被皇上召见钟毓和钟会偷喝父亲的药酒4.C5.答案一:我最喜欢钟毓,因为他遵守礼法而知畏惧,有忠臣的品格。
答案二:我最喜欢钟会,因为他为人有智谋、有勇力。
(理由合理即可)。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 ②从而谢焉 谢 (
)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
)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
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
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 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 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
也 遂(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 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 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
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杨氏之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杨氏之子体裁:文言文题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作者:名字:刘义庆年代:南北朝描述: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翻译: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原文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译文: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原文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译文: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原文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赏析一:思想内容《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赞美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赏析二:写作技巧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通过九岁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杨氏之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杨氏之子》
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解释下列词语。
(1)氏:(2)甚:(3)惠:
(4)诣:(5)乃:(6)设:(7)曰:
(8)未:(9)闻: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这句话告诉我们这篇古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人物
的特点是__________。
(2)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的作用。
A.承上启下 B.总领全文
3、解释句子的意思。
为设果,果有杨梅。
参考答案:
1、(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非常。
(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4)诣:拜访,拜见。
(5)乃:就;于是。
(6)设:摆放,摆设。
(7)曰:说。
(8)未:没有。
(9)
闻:听说。
2、(1)杨氏子聪慧(2) B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子的回答很妙。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 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 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 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 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 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世说新语》
同“慧”
拜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摆设
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给…看
没有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
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 家果。
未闻 是夫子 家禽。
译文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 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家,于是 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 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的一部记述 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是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该书原名 《世说》,又名《世说新书》。
阅 读
训 练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 他的 )
(2)为设果( 摆设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有听说孔雀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的原因是: 杨氏之子姓“杨”,和“杨梅”的“杨”相同。
4、杨氏之子是一个
聪慧
的人。
小古文启蒙
小学文言文
阅读与训练
选文内容 清浅有趣 文言知识 随文详解 配套练习 科学合理
提前做好小升初衔接
故事角色
《杨氏之子》
孔君平,名坦,字君平,晋 朝人,孔子第26代后人,担 任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 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杨氏子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 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 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 雀是夫子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