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古文阅读训练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 70 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1、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
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
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2、田登为郡守田登为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张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田登是一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苔刑,于是举州百姓都称“灯”叫“火”。
正值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市集上张榜,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是说这个。
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3、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4、伊犁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汲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汲须修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
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
(完整版)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二)一、《学弈》弈①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
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其⑧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⑨;一人虽听之⑩,一心以为有鸿鹄⑪将至⑫,思⑬援⑭弓缴⑮而射之⑯。
虽与之⑰俱学,弗若⑱之矣⑲。
为⑳是其_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下棋。
②秋:人名。
③通国:全国。
④之:的。
⑤善:善于,擅长。
⑥使:假如,假使。
⑦诲(huì):教导。
⑧其:其中。
⑨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⑩之:弈秋的教导。
⑪鸿鹄(hóng hú):“鸿”指大雁,“鹄”指天鹅,本文中指天鹅。
⑫将至:将要到来。
⑬思:想。
⑭援:取来。
⑮缴(zhuó):系着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⑯ 之:天鹅。
⑰之:他,指前一个人。
⑱弗若:不如,比不上。
⑲矣(yǐ):了。
⑳为:因为。
_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解释加点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惟弈秋之为听②为是其智弗若与?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学弈》【参考答案】:1.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一起2.C 3.C 4.①只听弈秋的教导。
②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5.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齐宣王使①人吹竽,必②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使:让。
部编版小学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4篇(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4篇顾荣施炙①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炙:烤肉。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辍.己施焉。
______________ (2)同坐.嗤之。
______________(3)每经.危急。
______________ (4)乃.受炙人也。
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顾荣和受炙人,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
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
③使:假使。
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
C.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古文阅读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8、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 戏:玩耍。
解析:“戏于庭”表示在庭院里玩耍,“戏”在这里是玩耍的意思。
- 皆:都。
解析:“众皆弃去”意思是众人都离开了,“皆”表示都。
- 持:拿。
解析:“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瓮,“持”就是拿的意思。
- 句子翻译。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解析:“群儿”指一群儿童,“戏于庭”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群儿于庭戏”,“登瓮”是爬上瓮,“没”是淹没。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缸里的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解析:“持石”拿着石头,“击瓮破之”击打水缸使它破了,“迸”是涌出的意思,“得活”得以活命。
2. 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案:主要写了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瓮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救出孩子的事。
解析:文章开篇描述了孩子玩耍时的危险场景,接着重点写司马光的救人行为,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弃去”,突出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解析:司马光在众人都惊慌离开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用石头砸破瓮来救人,这种冷静和智慧是值得学习的。
1.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解释下列字词。
- 株:树桩。
解析:“田中有株”,田地里有树桩,“株”在这里指树桩。
- 走:跑。
解析:“兔走触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古文中“走”常表示跑的意思。
- 释:放下。
解析:“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着树桩,“释”为放下。
- 冀:希望。
解析:“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冀”是希望的意思。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完整版本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包括答案.doc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括号里的词。
(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 嬉:B. 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文类阅读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二.课外文言语段训练:
(一)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
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③同列: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
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三)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阅读训练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
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四)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五)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