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可老而捐之?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为何收舆?”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舆,故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舆;手推的小车。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错误的是哪一项?()A.欲捐之:抛弃B.是负义也:担任C.无需更舆:改换2.对原谷言行的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A.原谷认为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不可因老捐之。
B.原谷认为弃舆可惜,他日稍作改装还可装载货物。
C.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促使父亲改正捐祖的错误。
3.这则文言文适合编入下列哪本书?()A.《诚实守信读本》B.《古代笑话集》C.《文明礼仪读本》D.《廉文化读本》阅读理解。
螳螂捕蝉①吴王欲伐荆②,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⑤,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⑥。
吴王曰:“子⑦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⑧,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⑨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⑩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蝉:知了。
②荆:楚国。
③舍人:国王的侍从官:④少孺子:年轻人。
⑤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⑥旦:早晨。
⑦子:你。
⑧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⑨延颈:伸长头颈。
⑩务欲:一心想要。
⑩前利:眼前的利益。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 三旦:_ 善哉:_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小学: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期末复习专项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1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学弈》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4.翻译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共载:同车的③赈:救济。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奇/十六B.既而/君悔之C.夫以/老者之智D.铸库兵/以作耕器7.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1)使(______)(2)反(______)(3)闻(______)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精选专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2020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
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三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一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 2.尝.射于.家圃()()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睨之,久而不去.()5。
无他,但.手熟尔 ( ) 6. 尔安.敢轻吾射.(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_2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明天,我们毕业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老师和同学,我的心中就涌起眷恋之情。
还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者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每天清展,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
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
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怎样做人,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忘记!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
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
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在这离别之际,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
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之际,让我们再给曾经种下的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有删改)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A.从眷恋美丽的校园和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两个方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统编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
其粪即“五灵脂”。
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比至.()(2)遂.自鸣曰()(3)得过且.过()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陶侃惜谷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
②贼:伤害。
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2)人云.()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推门而入B.出淤泥而不染C.不约而同D.不劳而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岳飞年少有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①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②。
学射于周同③。
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④;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
【注释】强:擅长于。
②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③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④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少负.气节()(2)未冠.()(3)同射三矢.()(4)飞引.弓一发()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参考答案一、1.到了于是,就姑且 2.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4.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鹗(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识:________ 至:________息:________ 感:_______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注】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________②云________③鞭乎________②释之_______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7.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
②柘(zhè)木:柘树。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②以堙于东海:_______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堙________ 故________(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
俄而⑤,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注】①曲突:使烟囱弯。
②徙:迁移,移走。
③过:拜访。
④积薪:堆积的柴草。
⑤俄而:不久。
(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
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
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亡羊补牢B. 防患未然C. 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
(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B. 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 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D. 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10.课外阅读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
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
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11.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
履:鞋。
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是汝家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13.课外阅读。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1. (1)自谓;遂;弗止;乃;反(2)薛谭学讴;列子·汤问(3)自谓尽之;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B2. (1)A(2)有时好几年;原因(3)人身体的美丑本没什么特别的奥妙之处,眼神是传神之笔,是无形之物,比较难描绘,不能不慎重对待;画龙点睛3. (1)A,C(2)等到翠鸟生了小鸟,翠鸟特别爱护小鸟,唯恐它从树上掉下来(3)避免祸患;爱护小翠鸟,怕它掉下来;人们伸手捉住了小翠鸟4. (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鹗(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受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的启发,发明了蒸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