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散文作品
迟子建《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迟子建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
现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白雪乌鸦》《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候鸟的勇敢》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
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
另有《迟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单行本。
这滴水诞生于凌晨的一场大雾。
人们称它为露珠,而她只把它当作一滴水来看待,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滴水。
最初发现它的人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子。
她不是在玫瑰园中发现它的,而是为了放一只羊去草地在一片草茎的叶脉上发现的。
那时雾已散去,阳光在透明的空气中飞舞。
她低头的一瞬间发现了那滴水。
它饱满充盈,比珠子还要圆润。
阳光将它照得肌肤发亮,她在敛声屏气中盯着这滴水看的时候,不由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
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这使她很惊讶。
我有三只眼睛,两只在脸上,一只在草叶上,她这样对自己说。
然而就在这时候,她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那柔软的叶脉随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
她的第三只眼睛也随之消失。
她便蹲下身子寻找那滴水,她太难过了,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发现过如此美的事物。
然而那滴水却是难以寻觅了。
它去了哪里?它死了吗?后来她发现那滴水去了泥土里,从此她便对泥土怀着深深的敬意。
人们在那片草地上开了荒,种上了稻谷。
当沉沉甸甸的粮食蜕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间矜持地散发出成熟的微笑时,她确信她看见了那滴水。
那滴水滋养了金灿灿的稻谷,她在吃它们时,意识里便不停地闪现出凌晨叶脉上的那滴水。
它莹莹欲动,晶莹剔透。
她吃着一滴水培育出来的稻谷一天天地长大了。
有一个夏日的黄昏,她在蚊蚋的歌声中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女人,她看见体内流出第一滴血时,确信那是几年以前那滴水在她体内作怪的结果。
迟子建《燃烧的月亮》初中散文阅读附答案

迟子建《燃烧的月亮》初中散文阅读附答案《燃烧的月亮》迟子建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
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
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
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
迟子建散文《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散文《必要的丧失》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散步时与一个精神失常者相遇。
当时我正走在河岸上,空气很凉爽,明月下能见到苍山幽蓝的剪影。
河岸上少见行人,月光使河水发出亮色。
当我走上一座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
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
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男子产生了好奇,或者说他正在诱惑我。
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我见他相貌平平,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
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笑着,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是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
当我意识到他的精神有问题时,他倒转身朝我走来,我大胆地打了一声招呼:“嗨,你好!”他并没有停住脚步,但他冲着我笑了,而且笑出了声。
他与我擦身而过,他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爱情?金钱?权力?事业?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最后仍然是一团迷雾,得不到任何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也许是仅存爱情了。
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
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
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他对我的那一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
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
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迟子建有名的散文

迟子建有名的散文 次活得冰心 散文 奖,一次茅盾文学 奖等重要的文学奖项。
她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以及翻译著作等。
迟子建 被称作当今文坛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她的代表作有小说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 《越过云层的晴朗》,翻译作品《秧歌》、散文集《迟子建文集》、《迟子建散 文集》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迟子建有名的散文 迟子建散文特点: 迟子建散文的特点在于生活化,文笔细腻,情感真实。
善于描绘自然风光, 也擅长刻画人物和叙述事件, 能够把一些生活小事描写得细腻感人, 或者发人深 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迟子建散文《我的世界下雪了》: 河岸的柳树和青杨, 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 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 又如此的亲切。
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 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
三个月后,爱人别我 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
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 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 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 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 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 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
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 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迟子建散文《哑巴与春天》: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 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 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 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迟子建散文《雪山的长夜》(1篇)

迟子建散文《雪山的长夜》(1篇)迟子建散文《雪山的长夜》 1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
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
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
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
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
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
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
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
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
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
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
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
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
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
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
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
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
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
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
《水银花开的夜晚》(一篇搞定散文题型)

水银花开的夜晚·迟子建猫冬让北方人筋骨疲弱,所以当积雪消融,埋藏在雪下的枯草出狱似的,瑟瑟缩缩地出现在阳光下时,人们以为摸到春天的触角了,奔向户外的漫步者不在少数。
寒风虽是强弩之末,但威力尚存,我不幸被击中,有一日傍晚从江畔回来,咳嗽流涕,身上阵阵发冷。
我便取放在玄关托盘上的体温计,想看看自己是否发烧。
我取体温计的时候,不慎将外壳的护帽朝下,这一竖不要紧,由于对接处咬合不严,护帽叛徒似的落地而逃,将体温计彻底出卖了,它随之坠落,摔成两截。
它这一跌,我家的黑夜亮了。
从玻璃管内径流溢而出的水银,魔术般地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珍珠状颗粒,像一带雪山巍峨地屹立在我面前。
我先是拿来一块抹布擦拭,以为它们会像水滴一样,迅速被吸附,①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泻地水银非但未少,反而如满天繁星,在白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
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征服。
我少时数理化不灵光,对水银的了解,竟来自当时广为流传的一本小人书《一块银元》,主要情节围绕一块银元展开,写了穷人的苦,地主的恶,其中最让人惊悚的情节,是一个地主婆死了,她的儿子竟让一对童男童女为他老娘殉葬。
他们给童男童女灌注了水银。
故事浓墨重彩的是那个身世凄惨的童女,在出殡的行列中,她端坐在莲花上,手持一盏纱灯,双目圆睁,虽死犹生。
她的亲人在路旁声声唤她,可她无法应答了。
那个画面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浓重的阴影,恨地主,也恨水银。
水银是毒蛇,它要了如花似玉的姑娘的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水银制品,除非是在镇卫生所。
我那时感冒了,发烧了,抗拒去卫生所,骨子里是恐惧水银体温计。
总觉得我的腋窝藏着火苗,会将爆竹似的它引爆。
它灿烂了,我就黑暗了。
体温计是恶魔,这在看过《一块银元》小人书的同学心中,根深蒂固。
以至于我们憎恨一位班主任老师时,私下议论要是小人书中被灌注了水银的是她,而不是那个女孩,该有多好。
好像我们真的掌握了水银,都会沦为施恶的地主婆的儿子。
迟子建散文集

迟子建散文集迟子建简介: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女作家,她曾三次活得鲁迅文学奖,两次活得冰心散文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重要的文学奖项。
她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以及翻译著作等。
迟子建被称作当今文坛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她的代表作有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过云层的晴朗》,翻译作品《秧歌》、散文集《迟子建文集》、《迟子建散文集》等。
迟子建散文特点:迟子建散文的特点在于生活化,文笔细腻,情感真实。
善于描绘自然风光,也擅长刻画人物和叙述事件,能够把一些生活小事描写得细腻感人,或者发人深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迟子建散文《我的世界下雪了》:精彩段落: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
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
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
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
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迟子建散文《哑巴与春天》:精彩段落: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迟子建散文《光与影》:精彩段落:光中最不令我喜欢的就是阳光了。
《迟子建散文》第一章《风雨总是那么地灿烂》

《迟子建散文》第一章《风雨总是那么地灿烂》引导语:迟子建散文《风雨是如此地灿烂》主要写作者和弟弟陪同母亲去观音山拜佛时,阴天突然晴朗,让作者非常开心,也让作者明白了阳光和风雨同样重要,以阳光心态看待风雨,风雨就可以如阳光般灿烂。
下文是原文,我们一起学习吧。
我已经有五年多没有乘汽车在山间公路上旅行了。
这次与弟弟陪母亲去漠河看望姥姥,一家人在选择出行工具上意见相左。
弟弟坚持要找个友人的汽车,说是方便快捷;母亲呢,她说晕汽车,执意要乘火车。
其实我心里清楚,五年前我爱人出的那场车祸,是她心中永久的隐痛,她憎恨汽车和公路,所以每当我外出要乘汽车时,她总是找种种借口予以阻止。
其实汽车和公路是没有过错的,过错的是命运。
我说服了母亲,于是,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我们乘汽车从塔河出发了。
从塔河到漠河,大约三百公里。
三年前开通的水泥铺就的塔漠公路,不像以前坑洼不平的砂石路那么难行,很好走。
大兴安岭正值深秋,穿行在林海中,等于看一幅山水画的长卷。
绿了一春一夏的树,终于熬黄了脸,在秋风中簌簌落着叶子。
天气不好,初升的太阳露了一下头,一竦身就不见了,好像天庭里有什么要紧事等着它去,懒得照拂人间。
乌云翻卷着,森林暗淡了,不久,落起雨了。
阴郁的天气让母亲情绪低沉,车刚过绣峰,她就唤司机停车,顶着雨在路边呕吐。
看着她被折腾得脸色灰黄,我非常后悔让她乘汽车出行。
按照原来的打算,我们到达漠河后,先顺路去观音山,然后再到北极村。
出发前,家人往后备箱里装捎给亲戚们的熏鸡和烤鸭时,我曾说,载着它们去观音山,是对菩萨的不敬,不如到了北极村后再去。
可母亲觉得路过观音山而不下车,是更大的不敬。
母亲信佛,每逢初一和十五,我和弟弟都陪着她吃素。
去年开光于漠河的观音,没有殿堂的护卫,朝拜它,当然是晴朗的日子最好。
可是我们所经之路,不是越来越明媚,而是越来越阴晦。
车到蒙克山时,雨声激昂,溅在挡风玻璃上的雨滴,豆粒般大,它们把我心击打得阵阵下沉,这满天的乌云,是没有开晴的迹象的,到观音山怎么烧香呢?森林里雨雾蒸腾,我们不得不放慢车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而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散文二:我的世界下雪了
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当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滩阴森的凉气侵蚀我,而是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
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粟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一批云彩出现了,不过那是一片极薄的云,它们似乎是专为月亮准备的彩衣,因为它们簇拥着月亮的时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将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晕,彩云一团连着一团的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散文三:农具的眼睛
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迟子建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