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要求规范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2009-05-16)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冷却塔第三章喷水池第四章水面冷却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的敞开式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设计。
第1.0.2条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经济合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用地,以及便于施工、运行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第1.0.3条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认真采用先进技术。
第1.0.4条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类型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对循环水的水量、水温、水质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使用要求,并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条件;二、材料、设备、电能和补给水的供应情况;三、场地布置和施工条件;四、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1.0.5条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应靠近主要用水车间;并应避免修建过长的给水排水管、沟和复杂的水工建筑物。
第1.0.6条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冷却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冷却塔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冷却塔宜布置在厂区主要建筑物及露天配电装置的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二、冷却塔应布置在贮煤场等粉尘污染源的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三、冷却塔应远离厂内露天热源;四、冷却塔之间或冷却塔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冷却塔的通风要求外,还应满足管、沟、道路、建筑物的防火和防爆要求,以及冷却塔和其他建筑物的施工和检修场地要求;五、冷却塔的位置不应妨碍工业企业的扩建。
第2.1.2条当环境对冷却塔的噪声有限制时,宜采取下列措施:一、机械通风冷却塔应选用低噪声型的风机设备;二、冷却塔周围宜设置消声设施;三、冷却塔的位置宜远离对噪声敏感的区域。
第2.1.3条冷却塔的集中或分散布置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使用循环水的车间数量、分布位置及各车间的用水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3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海啸术语》等8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3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海啸术语》等8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0.05.29
•【文号】自然资源部公告2020年第38号
•【施行日期】2020.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海洋资源
正文
自然资源部公告
2020年第38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海啸术语》等8项行业标准的公告《海啸术语》等8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自2020年9月1日起实施。
编号及名称如下:
HY/T 0281-2020 海啸术语
HY/T 0282-2020 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导则
HY/T 187.4-2020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
HY/T 0283-2020 海水中镉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HY/T 0284-2020 海洋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资源管理与服务规范
HY/T 0285-2020 海况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HY/T 0286-2020 海洋岸滩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指南
HY/T 0287-2020 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指南
自然资源部2020年5月29日。
推荐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海水冷却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海水冷却水排放要求》编写组二〇一九年九月(一) 制订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的加剧,近年来全国沿海利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冷却水的工程规模不断增长,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的海水量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
截至2017年底,我国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已达1344.85亿吨,仅2017年新增海水冷却用水量就达143.49亿吨,增幅约12%。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800100012001400年利用海水量 (亿吨)年份图1 全国海水冷却工程年利用海水量(数据来源《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海水冷却是以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工业生产中不需要的热量的工艺过程。
根据冷却介质运行方式的不同,海水冷却分为海水直流冷却和海水循环冷却。
其中,海水直流冷却是以原海水为冷却介质,经换热设备完成一次性冷却后,即直接排海的冷却水处理技术,系统示意图见图2。
海水直流冷却因具有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据统计,全国85%以上的滨海电厂均选用海水直流冷却。
图2 海水直流冷却水系统与海水直流冷却相比,海水循环冷却无论在发展历史,还是在应用规模上都还存在差距。
海水循环冷却是以原海水为冷却介质,经换热设备完成一次冷却后,再经冷却塔冷却,并循环使用的冷却水处理技术,系统示意图见图3。
图3 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在我国的工程应用历史仅仅只有15年左右。
但自2004年第一座海水循环冷却工程建成以来,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总循环量增长了约100倍以上(见图4),工程数量逐年增多,应用规模稳步增长。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总循环量 (m 3/h )年份图4 全国海水循环冷却工程年总循环水量采用海水直流冷却,大量的高温排水势必对邻海水域环境造成影响。
海水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相关问题探讨

缓慢 ,温排水难 以充 分稀 释等状况 ,开式循环就不能满足 日益 严格的环境要求 ,因此在这 种状况下 ,就必须使 用海水循环 冷 却系统 。例如 ,深圳福 华德 电力有限公司技改工程 ,虽然离海
35钢结构防火涂料有效保护案倒1989月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b区宴会厅发生了一次意外火灾堆在大厅内的1000多立方的管道保温材料被大火化为灰烬大火持续了近3h大厅现浇混凝土楼板被烧蚀6cm多厚钢筋全部外露造成10多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但用防火涂料保护的大跨度钢梁经过3h的火灾防锈漆颜色未变没有丝毫变形避免了一次包括大厦可能垮塌的重大经济损失
Ab t a t e t rcr u a i g c o i g t c n lg sa n w e h o o y i h ed o tl i g s a |ae e o r e I n e s l t e sr c :S a wa e i lt o l e h o o y i e t c n l g n t e f l fu i zn e ‘ trr s u c . t e d i l s a c n n i i te wae , o i v s n p rtn o ta d l t o l t n d s h r e I h sa p o sn p l a i n p o p c 0 t c n i e a l e o o c a d t r l w e t d o e ai g c s n i l p l i ic a g . t a r mii g a p i t r s e t r s o sd r b e c n mi n n a te u o c o r i e v r n n a p o e t n a d s ca b n f sc mp r g t e t ro e t r u h c o i g t c n l g . h r l r ti t e man d x l p n n io me t l r t c i n o il e e t o a i O s a wae n —h o g o l e h o o y T e eb e i s h i e o ig o i n n e d r c i n i es awa e o l gt c n lg . i t n t e t r o i h o o y e o h c n e
冷却循环水系统中腐蚀、污垢的现场监测

冷却循环水系统中腐蚀、污垢的现场监测《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对冷却水系统中腐蚀速度,污垢热阻,异养菌数和粘泥量的要求。
《设计规定》中的规定: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换热设备的碳钢管壁的腐蚀速度小于0.125 mm/a (5mpy) 铜,铜合金和不锈钢管壁的腐蚀速度宜小于0.005mm/a(0.2mpy)一、腐蚀监测冷却水系统中,常用的腐蚀监测方法主要是试片法,试片法是冷却水系统中最简便、最经济、使用最广泛和最经典的腐蚀监测方法。
它可以测定腐蚀速度、蚀孔密度、蚀孔深度,并了解腐蚀形态。
1.试片材质:碳钢试片,黄铜试片。
2.试片的安装:试片应安装在监测的换热器设备的回水管线上。
也可放在冷却塔集水池中。
3.监测时间:试片的监测时间一般为30——90天,30天取一次。
每月测定一次腐蚀速度。
最后绘出腐蚀速度——时间曲线。
4测定前的试片处理:将试片表面的腐蚀产物清洗干净,经干燥后称重精确到0.1 mg5腐蚀速度的测定:由试片的总表面积、金属的密度、试验时间、试片的失重,按下面两个计算式计算出金属的腐蚀速度:腐蚀速度=87.6ΔW/(spt) mm/a腐蚀速度=3449ΔW/(spt)mpy式中:ΔW——试片的失重mgs——试片的总表面积m2p——金属的密度g/cm3(碳钢7.85 黄铜8.50 不锈钢7.92)t——监测时间h二、污垢——沉积物的监测冷却水系统中沉积物的现场监测主要是测定由水垢、淤泥、腐蚀产物和微生物粘泥等沉积物引起的污垢热阻或压力降,以及由冷却水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沉积物量,沉积物层厚度及其组成等。
目前,常用的沉积物现场监测的方法有:监测换热器法,电热式污垢监测仪法,压力降法,钙离子浓度法。
1.热换器法:用监测换热器监测冷却水系统中沉积物,将运行一定时的监测换热器拆开,将其换热管(试验管)剖开,观察其中污垢沉积情况,测定析出的沉积物层厚度。
如图:实验管段在冷却系统中的按装冷却水冷却水2常用的钙离子浓度法:可以通过测定补充水和循环水中钙离子的浓度。
健康的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规范

AVW
W.Q
负荷跟踪 控制装置 计算机 主制台
图2 SES-6 型健康的循环水冷却智能控制系统图
局域网内计算机,远程通过WEB访问系统组态 服务器,主要功能: 1. 现场工况远程监控 2. 远程报警信息处理 3. 打印服务 局域网终端计算机 局域网终端计算机 局域网终端计算机
以太网 以太网
系统组态监控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工业级服务器,作系统后端应用层服务器,主 要功能: 1. 西门子WinCC组态 2. 数据库数据管理 3. 报警处理与报表服务 3. web发布与安全管理
9 U S7-300型PLC系统
现场PLC主控单元
西门子S7-300型PLC组成前端主控制器: 1. 总线服务 2. 现场设备过程控制 3. 现场控制安全控制
5. 说 明 4-1
• 健康的循环水冷却系统技术规范是从和传统按专 业模块堆积叠加思维模式完全不同的“系统节能” 理论提出的;而“系统节能”理论是依据普适的 系统科学原理用“系统思考”理念提出的,它是 揭露耗能系统本质、规律和特点的理论,因而也 是普适的耗能系统节能的理论。健康的循环水冷 却系统技术规范也是依据“系统节能”理论发明 的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发明专利思想提出 的。 • 图5 依据“系统节能”理论发明的三个发明专利 证书图片
2 1
被冷却 设备群
P
F
开度驱动 A B
M
P
2 1
被冷却 设备群
P
F
开度驱动 A B
M
被冷却 介质
被冷却 介质
西门子S7-200型PLC组成泵驱动控制单元: 1. 泵闭环变频控制 2. 泵进出口温度压力检测 3. 工作数据检测与上传服务
循环泵群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前言HY/T187《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取水技术要求;——第2部分:排水技术要求;——第3部分:海水预处理;——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第5部分:循环冷却系统。
本部分为HY/T187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北疆发电厂、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规划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丽丽、侯相钰、王印忠、张文帅、崔振东、杨丙洲、王维珍、靳亚鹏。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1范围HY/T187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中换热器(凝汽器)、海水冷却塔、管线、循环泵及阀门的选材及防腐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工程设计中设备工程材料的合理选择。
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和其他涉海水系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25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B/T8890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GB/T10123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GB/T21448-200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3248-2009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DL/T5394-2007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HY/T203.1-2016海水利用术语第1部分:海水冷却技术JTJ275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海水循环冷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seawater system以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海水冷却塔、水泵、管道及其他有关设备组成。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汤东升(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州市,510600)[摘 要] 我国大部分沿海开放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水,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用水可节省大量淡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利用海水做工业循环冷却水有加氯法、加入次氯酸钠法和电解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法,经过对这3种处理方法的技术、使用、经济比较,得出用电解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的结论。
电解海水制次氯酸钠系统的工作环境条件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氯离子浓度、化学耗氧量、锰离子浓度、海水温度等。
电解海水制次氯酸钠系统的出力主要由循环水量、加药方式、加药剂量决定。
[关键词] 海水 循环水冷却水 处理系统 选择中图分类号:P 7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229(2003)05-0012-03SelectionofTreatmentOptionsforSeaWaterCirculatingCoolingWaterTangDongsheng(GuangdongProvincialElectricPowerDesignResearchInstitute,GuangzhouCity,510600)[Keywords] seawater;circulatingcoolingwater;treatmentsystem;selection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居世界第105位。
目前,大部分沿海开放城市不同程度地缺水,利用海水代替淡水做工业冷却用水已成共识,这可节省大量淡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目前,海滨城市的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都利用海水作循环冷却用水。
然而,海生物附着引起循环冷却水系统污、堵影响着利用海水作循环冷却水。
经过多年实践,氯化处理较为有效,可防止海生物在循环冷却水系统附着、滋长。
氯化处理可通过3种方式实现:(1)直接加氯气;(2)加次氯酸钠溶液;(3)注入电解海水产生的次氯酸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 4 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编制说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 4 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海洋行业标准起草组二〇一七年三月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淡水资源量更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突出,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年,大幅度扩大和提高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要求“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中也提出“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随着国家海洋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海水循环冷却替代海水直流冷却和淡水冷却的趋势日益突显,其技术节水环保的特点已得到工业循环冷却行业的多次验证和广泛认可,工程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好。
但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同时对系统的防腐、防垢和防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合理解决系统设备材料的腐蚀问题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推广应用的首要任务。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和材料种类较多,而不同设备材料的服役环境差异也较大。
因此,制定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是十分必要的,是我国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推广和工程设计提供坚实的技术依据。
通过本标准的编制,形成满足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要求的,科学可靠、实用性强的海水循环冷却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为海水循环冷却工程选材提供技术参考,提高海水循环冷却工程用材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与其他相关标准共同形成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技术标准体系,为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我国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简况2.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下达2007年度第三批海洋行业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7]211 号)文件,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为《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的起草单位,全面负责标准的申请、编写、修改、报批和质量控制工作。
2.2 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接到下达的标准编制计划任务以后,根据《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组成了《方法》标准制定工作组。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接到下达的任务以后,组成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海洋行业标准起草组。
标准起草组主要成员共8人,其中5人来自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其余2人分别来自于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北疆发电厂、天津渤海化工集团规划设计院。
标准起草组成员包括教授级高工1名,高工4名,工程师3名。
具体任务分工为:高丽丽高级工程师任标准起草组负责人及执笔人,全面负责本标准的起草和修改工作;侯相钰高级工程师、王印忠工程师和崔振东工程师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张文帅高级工程师和杨丙洲工程师负责部分条文的审核,王维珍教授级高工负责标准编写的质量和进度控制。
本标准立项后,标准起草组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了工作:(1)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主要设备的需求出发,确定几个主要设备及管线的选材需要。
(2)搜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继承前人的经验总结,引进可靠的先进技术,建构可行的技术框架。
(3)调研国内已有工程实例,总结实际工程的设计得失。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科学分析和研究,并撰写相关技术报告,最终于2017年1月形成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草案稿和“编制说明”。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于2017年9月针对本标准召开了内部审查会,对标准的齐全性、规范性及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审查,编写组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了本标准。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3.1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在编写原则上严格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在技术要求内容的确定上严格遵循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和可证实性原则。
3.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本标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 的规定拟定了标准的必要结构。
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换热器(凝汽器) 的选材及防腐技术要求、海水冷却塔的选材及防腐技术要求、管线的选材要求及防腐技术要求、循环泵的选材及防腐技术要求、阀门的选材要求及防腐技术要求等9个部分组成。
同时,本标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的规定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拟定了规范性技术条文的具体内容。
3.2.1 范围本部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 中的6.2.2条编写。
标准化对象的陈述采用了“本部分规定了⋯⋯的技术要求”的表述,规定了标准化对象为“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标准化适用性的陈述采用了“本部分适用于”的表述,规定了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工程设计中设备工程材料的合理选择。
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和其他海水利用系统可参照执行。
”。
3.2.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 中的6.2.3 条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顺序编排(无其他标准),并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3.2.3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的术语定义主要参考了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HY/T 203.1-2016《海洋利用术语第1部分:海水冷却技术》、GB/T 23248-2009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包括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数、腐蚀速率、电偶腐蚀、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析氢腐蚀、氢脆、海水冷却塔、海水冷却塔配水系统、收水器等。
3.2.4 设计原则4.1条规定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选材应达到的技术目标。
在考虑材料耐蚀性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年限、价格及维护费用等经济因素,使选材可以经济合理,即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工程选材的造价和后期维护费用不应高于相似工程的平均水平,避免造成财力的浪费。
与电力行业标准《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选材导则》(DL/T 712-2000)中3.1条规定相类似。
4.3条规定了选材时应考虑海水循环冷却系统中含盐量(浓缩倍数)、溶解氧、温度、pH值、流速、海洋生物等腐蚀影响因素。
含盐量(浓缩倍数):海水中的含盐量直接影响到冷却水的电导率和含氧量,必然对腐蚀产生影响。
随着含盐量(浓缩倍数)的增加,电导率增加,含氧量降低,所以含盐量对金属的腐蚀具有相互矛盾的影响。
随海水电导率的增加,海水中金属的微电池腐蚀和宏观电池的腐蚀都将加速。
但另一方面由于海水电导率较高,为阴极保护在海水腐蚀防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防蚀电流分散程度大,保护范围宽,保护效果好,故含盐量(浓缩倍数)增加含氧量降低会减少金属的腐蚀。
溶解氧:由于绝大多数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都属于氧去极化腐蚀,因此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影响腐蚀性的重要因素。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研究表明,溶解氧含量随海水盐度(浓缩倍数)的增加或温度的提高而降低,碳钢、铸铁、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在冷却海水中的腐蚀速率与溶解氧的含量成正比。
温度:经验表明:海水水温每上升10℃,铁的腐蚀速率约增加30%。
从腐蚀动力学考虑,海水温度升高,腐蚀电池的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的反应速率都会增大,这将促进腐蚀过程进行。
另一方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中氧的溶解度降低,结垢倾向加大,这又减缓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
研究表明,在敞开式海水循环冷却体系,温度高于50℃以后,随着系统水温的提高,体系溶解氧含量的逐渐降低,腐蚀速率亦降低。
pH值:海水的pH值一般在7.5~8.6之间,呈弱碱性。
海洋表层和近表层pH值略高,为8.1~8.3。
2倍浓缩循环冷却水的pH值一般不会超过9。
在循环冷却海水中pH值的变化不大,对腐蚀的影响不大,但pH值主要受到钙质水垢沉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金属的腐蚀。
研究表明,冷却海水pH值升高,促进碳酸钙沉淀的生成形成沉积层,从而减轻金属材料的腐蚀。
流速:通常,流速的增加有利于海水中溶解氧向电极表面扩散,金属表面的氧得到补充,因而加速金属腐蚀。
在溶解氧含量相同时,金属的腐蚀速率亦随流速的提高而增加。
随着流速的进一步增加,金属腐蚀会受到电化学和流体力学因素的协调作用而加剧。
研究表明,碳钢、铜合金在流体冷却海水体系中都存在腐蚀速率突然增大的临界流速值。
海洋生物:在海水冷却系统常见的宏观生物附着在金属结构表面,通常称为海洋污损生物,若污损生物全面可以减缓金属的腐蚀,但不完整的污损生物可能促进局部腐蚀的发生。
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附着在工程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内的环境与冷却水环境完全不同。
生物膜内微生物活性控制着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类型,形成微生物腐蚀,它属于局部腐蚀特征,可促进孔蚀、缝隙腐蚀、脱成分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发生和发展,其危害更大。
在冷却系统中,海水流速较低或静止,同时伴有生物粘泥或淤泥,就会给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条件,微生物腐蚀就会成为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
3.2.5 换热器(凝汽器)的选材及防腐技术要求5.1.1条为换热器(凝汽器)管材的选材原则,参照电力行业标准《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选材导则》(DL/T 712-2000 )中3.1、3.5和3.6条,3.1条规定在采用正确维护措施的条件下,不出现管材的严重腐蚀和泄漏,使用寿命应在20年以上。
3.5和3.6条即对新型管材,应通过专门的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已有长期运行经验的工厂,可以参考本厂长期使用管材的耐蚀情况,选定管材。
5.1.2条为换热器(凝汽器)管板的选材原则,参照第7条应考虑易于与管子胀接或焊接,应尽量避免与管子发生电偶腐蚀,或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以确保换热器整体的严密性。
5.1.3条为换热器(凝汽器)水室的选材原则,水室作为换热器(凝汽器)的一部分,外形设计应保证循环冷却水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减少水室内出现死区和涡流现象,降低生物粘泥附着和冷却水在水室内的压力。
5.2.1条规定了换热器(凝汽器)管的选材及防腐技术要求,综合了电力行业标准《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选材导则》 (DL/T 712-2000 )和实际工程中的换热管使用材质,包括铜合金、碳钢、铸铁、不锈钢及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