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设计作业标准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题目: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第一章库址选择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气侯情况 (1)第二章冷库隔热防潮设计 (2)第一节冷库的结构 (2)第二节隔热与防潮的基本要求 (2)第三节维护结构的材料及选择 (3)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3)第一节计算各传热层系数 (4)第二节设备负荷计算 (5)第三节各房间的负荷汇总 (9)第四章冷库制冷方案的确定 (10)第五章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11)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1)第二节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12)第六章制冷系统管道 (18)第七章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 (19)结论 (21)参考文献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对南京的某冷库进行设计。

设计分为七个过程,首先给冷库进行选址,根据冷库提供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

然后进行冷库隔热防潮设计,包括结构,要求及材料的选择。

冷负荷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根据结构材料和传热系数计算出各房间的负荷及汇总。

确定冷库设计方案,包括压缩形式,冷凝器的配置,及系统的供液方式和冷间的冷却方式,而后简单的对冷间工艺设计和系统管道及管道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的一些说明。

关键词:冷库设计制冷系统负荷计算选型计算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原始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此次毕业设计为南京某公司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冻结间及冷库。

该工程包括冻结间 ( -23℃),低温冷藏间( -18℃)两项制冷系统。

此设计题目是我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对我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制冷系统设计原始资料概况如下:一、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冻结间:设计温度-23℃。

,总建筑面积为8×18= 144㎡,冻结能力20吨/小时。

冻结物冷藏间:设计温度-18℃。

库房内净高5 m,总建筑面积为20×24 =480㎡,低温冷藏总能力为500吨。

《发动机冷却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发动机冷却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发动机冷却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等;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循环制冷、温控效果等;4.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定期检查散热器、清洗水箱、检查冷却液等。

三、教学方法:1.讲述:通过讲述的方式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操作,学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4.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加深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冷却系统。

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20分钟)-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等,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联。

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动画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温控效果等。

4.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30分钟)-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散热器、清洗水箱、检查冷却液等,并说明各项维护的重要性。

5.实例分析及讨论(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和互相交流,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相关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实验操作,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3.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设计苯冷却

课程设计苯冷却

课程设计苯冷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苯的冷却原理、苯的冷却应用以及相关的化学知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苯的冷却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苯的冷却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需要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

课程性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特点是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复杂的化学原理感到困惑,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苯的冷却原理。

因此,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如学生能够解释苯的冷却原理,能够设计简单的苯冷却系统,能够在实验中正确使用相关设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苯的冷却原理、苯的冷却应用和相关的化学知识。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安排:1.苯的冷却原理:介绍苯的物理性质,解释苯的冷却原理,包括苯的比热容、冷却过程的热量传递等。

2.苯的冷却应用:介绍苯在不同领域的冷却应用,如苯冷却器的设计和应用,苯冷却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等。

3.相关的化学知识:包括苯的化学性质,与苯冷却相关的中间产物和副反应,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内容的安排将结合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通过教材和参考书的学习,配合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苯的冷却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苯的冷却原理和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苯的冷却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手体验苯的冷却过程,加深对冷却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与苯的冷却原理和应用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循环冷却水系统施工方案

循环冷却水系统施工方案

循环冷却水系统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与图纸会审在项目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材料采购与调配,确保施工所需的管材、管件、阀门等物资齐全,质量合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确定施工中的重难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等内容的规划,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作业指导书报审与技术交底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将作业指导书报请监理单位审查,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三、现场预制与安装检查在施工现场进行管道预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焊接等工序,确保预制质量。

在管道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安装位置、坡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定期对安装完成的管道进行检查,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规范标准。

四、水压试验与管道保温在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检查管道系统的密封性和承压能力。

根据设计要求,对管道进行保温处理,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确保管道系统的热效率。

五、管道吹扫冲洗与验收在水压试验合格后,对管道进行吹扫冲洗,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焊渣。

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确保循环冷却水系统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六、管材管件验收与标识对进场的管材、管件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确保材质、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

对验收合格的管材、管件进行标识,标明规格、材质、生产厂家等信息,方便后续使用和管理。

七、管道预制与切割要求在管道预制过程中,采用机械化切割,确保管道切割质量,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严格控制管道预制精度,确保管道接口的平整度、圆度等参数符合规范要求。

八、阀门压力测试与记录对阀门进行压力测试,确保阀门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对阀门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作为阀门验收和使用的依据。

通过上述各项内容的细致安排和实施,可以确保循环冷却水系统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为后续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车辆降温方案设计标准

车辆降温方案设计标准

车辆降温方案设计标准1. 背景在夏季高温炎热的环境下,车辆内部温度容易升高,给车内人员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因此,车辆降温方案的开发和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车辆降温方案设计的标准入手,探讨车辆降温方案的几个关键设计参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车辆降温方案的核心。

2. 设计标准2.1 温度降低幅度车辆降温方案通过降低车辆内部空气的温度来达到调节车内温度的目的。

在车辆降温方案设计中,温度降低幅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通常情况下,车内空气温度需要降低到28℃以下才能让车内人员感到舒适。

2.2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车辆降温方案中空调系统从启动到车内温度达到舒适温度所需要的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车辆降温方案的效果越好。

2.3 能耗能耗是指车辆降温方案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在车辆降温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车辆降温效果和能耗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降温效果和能源的最优组合。

3. 设计要点3.1 空调系统设计车辆降温方案中,空调系统是实现温度调节的关键部分。

在空调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空气循环和制冷能力。

良好的循环系统和高效的制冷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降温的效果。

3.2 隔热材料选择隔热材料的选择对于车辆降温方案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车辆降温方案使用的隔热材料越多,车内温度就会越低。

因此,在车辆降温方案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并将其应用于车辆各部位,如车窗、车顶、车门等。

3.3 车辆停放位置车辆停放位置对于车辆降温方案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车辆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其它高温环境下,车内温度会快速升高。

因此,在车辆降温方案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停车位置可以显著提高车辆降温方案的效果。

4. 总结车辆降温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多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如温度降低幅度、响应时间和能耗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和停车位置也很关键。

本文介绍了车辆降温方案设计的标准和要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冷库制冷系统安装操作与维修课程标准

冷库制冷系统安装操作与维修课程标准

冷库制冷系统安装操作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冷库运行管理、维修专门化方向的基本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制;令工”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专门化方向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延展和深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冷库的安装调试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取得制;令工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学生冷库运行管理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会看冷库制冷系统图纸,认识冷库制冷系统各设备。

2.具备熟练使用制冷常用及专用维修工具的能力。

3.会安装制冷压缩机,制冷换热器和制冷辅机及管道附件。

4.会进行制冷换热设备和制冷辅机的试压、检漏。

5.会观察制冷系统的状态、会测量参数,会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6.会操作制冷压缩机,会进行加油操作。

7.会进行融霜操作。

8.会进行放空气操作。

9.会进行制冷压缩机,制冷换热器和制冷辅机及管道附件常见非常规项目维修。

10.会维修质量检测,会制冷系统修后试运行。

(二)能力目标1.掌握冷库制冷系统安装规范,能按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操作。

2.掌握冷库制冷系统调试内容,能制定调试方案。

3.能识别和连接冷库制冷换热器和制冷辅机。

4.掌握冷库制冷系统操作规范,能按规范要求进行运行操作。

5.能进行降压放油操作。

6.掌握冷库制冷系统维修规范,能按规范要求进行维修操作。

7.掌握冷库制冷系统维修常规项目内容,能制定小修和中修方案。

(三)职业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学习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踏实的工作作风。

4.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冷却水系统设计要点

冷却水系统设计要点

冷却水系统设计要点
1.冷却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功能:
(2)冷却塔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

2.多台冷却塔并联安装时,为了确保多台冷却塔流量分配与水位的平衡,可以
采取以下措施:
(1)各个塔进水与出水系统布置时,力求并联管路阻力平衡;
(2)每台冷却塔的进出水管上可设电动调节阀,并与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连锁控制;
(3)各冷却塔(包括大小不同的冷却塔)的水位应控制在同一高度,高差不应大于30mm,设计时应以集水盘高度为基准考虑不同容量冷却塔的底座高度。

在各塔
的底盘之间安装平衡管,并加大出水管共用管段的管径。

一般平衡管可取比总
回水管的管径加大一号。

3.校核冷却塔集水盘的容积,确定浮球阀控制的上限水位。

集水盘的水容积应
满足以下要求:
(1)水泵抽水不出现空蚀现象;
(2)保持水泵吸人口正常吸水的最小淹没深度,以避免形成旋涡而使空气进人吸
水管中,该值与吸水管流速有关。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指导书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指导书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作业指导书第1章设备运行基础 (4)1.1 设备运行原理概述 (4)1.1.1 制冷原理 (4)1.1.2 空调原理 (4)1.2 设备运行操作规范 (4)1.2.1 开机操作 (4)1.2.2 运行监控 (5)1.2.3 关机操作 (5)1.3 设备运行安全管理 (5)1.3.1 安全培训 (5)1.3.2 安全防护 (5)1.3.3 应急处理 (5)第2章制冷系统组成与原理 (5)2.1 制冷剂与润滑油 (5)2.1.1 制冷剂特性 (5)2.1.2 常用制冷剂 (5)2.1.3 润滑油 (6)2.2 压缩机与制冷循环 (6)2.2.1 压缩机类型 (6)2.2.2 制冷循环 (6)2.3 蒸发器与冷凝器 (6)2.3.1 蒸发器 (6)2.3.2 冷凝器 (6)2.3.3 蒸发器与冷凝器的选型与设计 (6)第3章空调系统组成与原理 (6)3.1 空调系统分类 (6)3.2 空调系统主要部件 (7)3.3 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7)第4章设备运行操作流程 (7)4.1 开机操作流程 (7)4.1.1 检查设备状态 (7)4.1.2 启动电源 (8)4.1.3 启动压缩机 (8)4.1.4 启动冷凝器风扇 (8)4.1.5 启动蒸发器风扇 (8)4.1.6 启动自动控制系统 (8)4.2 运行监控与调整 (8)4.2.1 监控设备运行参数 (8)4.2.2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8)4.2.3 调整制冷剂流量 (8)4.2.4 调整冷却水和冷冻水流量 (8)4.3 停机操作流程 (8)4.3.1 关闭自动控制系统 (8)4.3.2 停止压缩机运行 (9)4.3.3 停止冷凝器风扇 (9)4.3.4 停止蒸发器风扇 (9)4.3.5 关闭设备电源 (9)4.3.6 记录设备运行数据 (9)第5章设备运行维护与保养 (9)5.1 维护保养基本要求 (9)5.1.1 定期维护 (9)5.1.2 预防性维护 (9)5.1.3 专业维护 (9)5.1.4 完善维护记录 (9)5.2 常用维护保养工具与设备 (9)5.2.1 工具类 (9)5.2.2 消耗材料 (10)5.3 制冷与空调设备维护保养实例 (10)5.3.1 空调器维护保养实例 (10)5.3.2 冷库维护保养实例 (10)第6章故障诊断与排除 (10)6.1 故障诊断方法 (10)6.1.1 观察法 (10)6.1.2 逻辑分析法 (10)6.1.3 仪器检测法 (10)6.1.4 对比法 (11)6.1.5 逐步排除法 (11)6.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1)6.2.1 压缩机故障 (11)6.2.2 冷凝器故障 (11)6.2.3 蒸发器故障 (11)6.2.4 控制系统故障 (11)6.3 应急处理措施 (11)6.3.1 压缩机故障 (11)6.3.2 冷凝器故障 (11)6.3.3 蒸发器故障 (11)6.3.4 控制系统故障 (12)第7章能源管理与节能 (12)7.1 能源管理基本知识 (12)7.1.1 能源管理概述 (12)7.1.2 能源管理原则 (12)7.1.3 能源管理体系 (12)7.2 节能措施与技巧 (12)7.2.1 设计优化 (12)7.2.3 运行调节 (12)7.3 能源监测与数据分析 (13)7.3.1 能源监测 (13)7.3.2 数据分析 (13)第8章设备运行环境与卫生 (13)8.1 运行环境要求 (13)8.1.1 环境温度:制冷与空调设备应安装在环境温度适宜的场所,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原则,使冷却水道尽量靠近型腔表面和尽量围绕型腔,使成品在成型过程中冷却均 匀。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4.1 如果模具的冷却水道太长,在成型过程中,会使水温变化增大(入水口与出水 口温度相差很大)针对此问题,为保证冷却效果,加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水路.
4.2 相交水道通常采用以过盈配合方式插入镶件,使冷却液改变流向。
1.2 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道,模具温度控制器及加热组件等 2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2.1 在保证模具材料有足够机械度的前提下,冷却水道应尽量设置在靠近型腔 (型芯)表面.
2.2 在保证模具材料有足够机械度的前提下,冷却水道应安排的尽量紧密,冷却 水道的直径应优先采用大于 8mm,并且各个水道的直径应尽量相同,
料,通过高压注射入温度较低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因此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成品,制品应保 证:最好的尺寸稳定性,最小的变形,最高的强度和韧性,,最完美的外观,而在成型过程中, 由于制品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充模顺序不同等因素,使得注入模具形腔中的塑料固化时, 不同的位置温度不一样,因此由于热交换而产生应力,这种应力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尺寸精 度与外观,如何控制模具温度?得到高质量的成品.因此冷却系统设计就成为模具设刘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
4.3 如果模具中成品的部分是以镶件方式镶入模板,其冷却水路的分布最好采用 围绕镶件的的方法.
5 型芯冷却水道的设置
5.1 对于一模多腔的模具,其型芯的冷却方式可分为串联冷却和并联
冷却两种﹕
5.1.1 串联冷却水路具有流动有力的优点,但存在随着型芯数目增加,温度 变化大的缺点.
5.1.2 并联冷却水路随温度梯度变化不大,但流动不够有力,其结果会导致 对不同型芯冷却效果不均匀。
5.2 两种冷却水路的排列方式仅适用型芯数目不多的模具 对于一模多腔模具, 上述两种冷却方式最好能和建立两个以上独立回路的方法一起使用.许多模具中,一 些形状特殊,尺寸较薄且偏长的型芯,在成型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温度控制,众所周知, 直径较小(通常水于 6mm)且尺寸较长的芯子由于表面较小,使得热传导非常困难,在 成型过程中,因细长芯子散热不良,会引起制品在这一部位出现变形,缩孔等缺陷,因 此必须采用特殊的冷却方式对细长芯子温度加以控制.对于这类型芯结构,通常在设 计时采用下列几种冷却方式﹕
2.3 制品较厚的部位应特别加强冷却. 2.4 冷卻水孔的數量應盡可能多,直徑盡可能大. 2.5 各冷卻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離應相等, 水路与其它孔间的距离至少在 4mm
以上﹐与成品 pl 面至少须要在水孔直径的 1.5-3 倍以上﹐一般保持在 d=15-20 mm 范圍內﹐距離太近則冷卻不均勻,太遠則效率低.水孔直徑 D 一 般取 Ф6-12mm,孔距 P 最好為水孔直徑的的 3-5 倍.
7.1.3 模具水路的水嘴不能靠的太近以免使的安装与固定水管困难
8 冷却系統類型 8.1 典型的冷却系統。見圖1 8.2 冷却管路。 見圖2 8.3 冷却孔道。 見圖3 8.4 噴泉管。 見圖4 8.5 障板管。 見圖5 8.6 冷卻時間和厚度分佈。 見圖6 8.7 紊流和層流障板管。 見圖6
模溫調節機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unit
APPROVED
CHECKED
PREPARED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
REV.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P Q R S T U V W Y Z
ECN NO.
修訂履歷
※※
修訂內容 初版發行
備注
塑料冷卻系統設計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1 概述 1.1 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注塑而成的过程,是将温度较高的熔融塑
完美格式整理版
※※


※※
ITEM 章節
1 2 3 4 5 6 7 8
CONTENTS 內容


修訂履歷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冷却水道在模具中位置
模板冷却水道的设置
型芯冷却水道的设置
“O”型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冷却管与模具的连接
冷却系統類型
PAGE 頁次
1 2 3 3-5 5 5 5-6 6-7 7 7-12
BY DATE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保证模板与镶件(模板与模板)之间有足够的正压力。
7 冷却管与模具的连接
7.1 模具冷却水道的水嘴(出入水口)在模具中的正确位置
7.1.1 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后其冷却水道的水嘴(进出口)應能正对著注射机 的拉杆以免水管安装困难。
7.1.2 冷却水道的水嘴最好装在注射机的背后(即:注射机操作的另一例)以 免影响操作
5.2.1 冷却水围绕型芯,
5.2.2 采用热传导率较高的材料(如铍青铜)制造细长型芯.
5.2.3 在型芯内部较粗的部分.(通常直径大于 8mm)加入细铜棒,细铜棒的 一端联接模板中的冷却水路. 6“O”型圈
在模具结构中冷却水路通过模板与模板模板与型等等结合处会因结合存在配合 间隙产生冷却液泄漏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O”型圈对结合處实行密封 在使用”O”型圈时模具结构应从以下原则考虑: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2.6 水孔通過鑲塊時,注意加“O”型環,防止鑲套管漏水. 2.7 冷卻水路一般不宜設地在型腔內塑料熔接的地方. 2.8 水孔接頭應設在不影響操作的一側. 2.9 水孔不宜排布在螺釘的一側,不能與任何物幹涉. 2.10 水孔距頂針孔,入子孔,螺絲孔等不宜太近要≧5mm.
水路應便於加工,盡量避免從成型面打水孔. 3 冷却水道在模具中位置
冷却水道位置取决于于成品的形状和不同的壁厚,原则上冷却水道 应设置在塑料自模具热传导困难的地方,根据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冷却水道应围绕模具 的成型的成品,且尽量排列均匀一致.(由于顶出装置的影响,公模水路与线母模水路的排 列不能完金一致)
4 模板冷却水道的设置 不少小型模具的型腔是直接在模板上加工而成的,对这类模具可以 直接在模板上设置冷却水道,在模板上设置冷却水道,同样应遵循冷却系统的
学习好帮手
圖1
完美格式整理版
学习好帮手
圖2
完美格式整理版
圖3
入口
出口
Inlet
Outlet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圖4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圖5
圖6
差的設計 Bad Design
学习好帮手好的設計 Good Design
完美格式整理版
紊流冷卻效果好
圖7
層流
学习好帮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