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中历史错题笔记-戊戌变法错题-河北衡水中学学霸-2016高考状元笔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 戊戌变法课时考点复习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戊戌变法课时考点复习【考纲要求】【自主复习】一、戊戌变法的背景(或条件)1、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客观原因)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根本原因)⑴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驱使兴起了一次实业救国高潮。
⑵意义: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掀起。
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公车上书)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
⑴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②原因(来源):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④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⑤意义:早期的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⑵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局限性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刚起步,民族资产阶级还未形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不完整、不成熟的。
主要表现在:①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②没有付诸实践。
但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他们的思想为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⑶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①时间:19世纪90年代②康有为:活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
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意义: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提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章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学素材)

9·3戊戌变法的失败(教学素材)1.新政的推行,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主要原因是( )A.维新志士要推翻君主制B.新政法令要推翻清政府统治C.新政法令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D.新政反映了人民的反帝要求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新政遭守旧势力反对的原因。
A、B、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答案 D解析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派而非受人指使,所以D项符合题意。
3.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族危亡B.要求变革一些旧制度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D.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D解析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同时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性质。
4.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答案 C解析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5.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D.以维护孔子的封建权威,尊奉祖训答案 D解析维新变法的宗旨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之所以打出孔子的旗号,是从策略上减轻变法的阻力,而不是为了维护孔子权威,尊奉祖训。
6.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光绪请回答:(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易错题滚动练习7选修一戊戌变法(解析版)

易错题滚动练习7 选修一戊戌变法)1. (2011年上海历史,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2.(2011年全国I卷,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发生的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 B.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资产阶级的软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5.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工艺也B、当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就,二者行则斯也6.我们之所以把维新与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早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状态B.论战中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学习西方的要求C.论战中维新提出改革政治制度的主张D.论战抨击了封建信条,并阐述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7.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之间论战的最基本问题()A.祖宗之法能不能变B.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C.要不要改革教育制度 D.是否要向西方学习8.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9.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10.康有为向光绪帝递呈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11.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C.废除八股取士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12.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历史

三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三三三三三三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专题一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三三三三三三
三三三三三三
专题二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高中•
历史。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的错题本分析及对策完整版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的错题本分析及对策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衡中状元的错题本分析及对策2015年10月21日距2016年高考还有229天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这是一位高考状元的座右铭。
重视错题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你所有出错的地方正是你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百把这位状元平时对错题的分析方法总结了一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错题本》上的常见错误类型及改正方法(一)不会的题这类题,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一般出自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几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具体是几遍这要视你自己对错题的把握的熟练程度而定。
知识结构性错误是我们在初步学习时,没有建立起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或者在建立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时存在了一些漏洞与错误认识。
只有通过重做错题,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归纳总结方法才能把这个漏洞补上,这个纠错总结反思的过程一般一道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取得后来错误重复出现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才能取得的收益,就可以补全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如果不及时纠错与总结反思,有些知识结构性错误会一直存在并且成为以后学习的障碍。
这类知识结构性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类: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点凌乱,知识结构散漫,记忆理解不深刻,题目容易混淆,压得学生思想包袱沉重。
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和记忆,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有效地进行目标时间管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
这类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仅仅是依葫芦画瓢而没有真正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却不知从哪里开始无从下手,缺乏解题思路完整的探索过程。
其实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普遍方法,只要读题仔细抓住某一题型的个体特点,就能顺利将题解出。
加强训练,假以时日便能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能力,增进解题的灵活性与变通力,并且随时都能够有所感悟,学习就是一种感悟,通过思考有所“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与高中历史大题最强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与高中历史大题最强答题模板易错易混淆的点是最容易提高分数的地方,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易错易混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 “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6. 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7.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易错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一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重点内容,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有帮助!高一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1.历史背景(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康梁的维新思想:(1)理论著作: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
(2)基本主张: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3.百日维新(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
3.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4.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
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行通。
高考状元笔记完美整理版_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集(绝对精品)

高考历史状元随身看手册:高中历史知识点全集(绝对精品)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