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合集下载

少儿学习绘画的常见问题及答案

少儿学习绘画的常见问题及答案

少儿学习绘画的常见问题及答案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会越到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收集了些孩子学习绘画中常见问题.欢迎大家前来查看!1、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

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

孩子表现出胆小的情况,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

首先,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鼓励。

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应该营造一个愉快的绘画气氛。

使孩子尽快溶于集体,不产生陌生感。

不过高的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

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忧失败,担忧教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胆小。

一般是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

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忧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应该经常给孩子积极的评价。

把批评变成提示,变成暗示。

使其建立自信。

只要孩子积极的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相信会逐渐大胆的绘画的。

2、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

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

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展表现。

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

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3、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

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

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

有些孩子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

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

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

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

在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

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

比方: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

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孩童时代,童心无暇、童真可爱、聪慧乖巧、率性不羁.给幼儿一张画纸,他会给你一个世界的精彩.他们在作画时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这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幼稚的美.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在经过一学期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剖析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美术的创作环境很不到位,幼儿的操作工具,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而教师,作为美的传递者,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会注重幼儿的技巧技能,却也忽略了幼儿的个性表达.同时通过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意识、操作表现以及作品展示,发现教师在追求图画真实时候,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绘画活动中,除了命题画,还有自由画。

在指导自由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以为,这是很简单的,只要给幼儿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了,缺少了必要的讲解,导致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无从下笔.(一)重技巧,轻想象和建议事实上,作为一个成功的美术活动,除了让幼儿得到技能技巧方面的提高,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幼儿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审美。

《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二)追求真实,忽略幼儿特点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还是教师范画的复制?在艺术活动中,应该明白《纲要》中的表述“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由此可见,艺术领域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领域,在幼儿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不要一味的追求幼儿画了一幅多么象样的画,而是要激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三)自由画太随意,幼儿无从下手画画前,我是这样引导的:可以画我能以前画过的,也可以画自己想画的。

儿童美术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儿童美术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儿童美术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的美术教育。

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帮助孩子自我表达和发展自身的个性。

然而,在儿童美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分析儿童美术活动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缺乏教育目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仅仅将美术活动视为一种娱乐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需要通过训练来激发和发展,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对策:在美术活动中要强调教育功能,把孩子们的创作和思维过程与教育目的相结合,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等来提高活动的教育意义。

二、缺乏引导和指导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无从下手。

很多孩子即使动手了,作品却往往缺乏足够的创意和审美价值,它们可能只是一些固定的涂色和简单的画面。

对策:在美术活动中,家长和老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整合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审美力。

通过把儿童艺术与自然和文化相融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创造力,释放其内心的想象力。

三、缺乏交流和批评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往往缺乏机会进行交流和批评。

这些社交机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和自我认知至关重要。

没有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孩子们很难得到正确的启示和批评。

对策:在美术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分享。

通过小组交流和团队合作,可以促进孩子们的交流和学习;通过日志反思和老师指导,可以提供基本的反馈和鼓励。

四、缺乏个性化教学和关注在美术学习中,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往往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和注意力。

以成人为范例,成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往往来自于多年的经验和学习。

而小孩子的艺术创世力却需要引导和培养,这样对于教师的要求就特别的高了。

对策:在美术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关注。

通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课程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少儿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少儿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苦 辣 》儿 童 喜 爱 的 《 特 曼 》 《 郎 和 新 娘 》具 有 ; 奥 、新 ;
想 象 的《 力 士 》 变 个 模 样 》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孩 来 大 《 《
少 儿 美 术 教 育 应 该 是 打 开 儿 童 心 灵 的 一 扇 窗 户 , 不 是 枷 锁 。我 们 应 为 美 术 教 育 寻 求 正 确 定 而 位 、 理 的 操 作 方 式 , 之 有 益 于 促 进 儿 童 人 格 的 合 使 发 展 , 少 儿 美 术 教 育 体 现 呼 唤 真 正 人 格 方 面 的 让
童 , 应 该 将 儿 童 天 性 中 固 有 的 、 时 又是 美 术 活 动 所必 需 的 这 些 特 征 最 大 限 度 地 挖 掘 出 来 , 留 下 来 。少 儿 美 术 教 育 而 同 存 需要创造开放、 自由 、 松 、 主 的 时空 条 件 , 宽 民 发现 并 挖 掘 儿 童 的 艺 术 个 性 , 发 想 象 和 创 造 力 , 儿 童 人 格 的 自我 实 现 , 激 为
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少 儿 美 术 教 育 ;体 验 ;激发 中 图 分 类 号 :G6 3 6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4 3 ( O 8 1 一 O 1 一 O 03 7O2O)2 17 2
在 少 儿 教 育 情 境 中 美 术 活 动 可 将 儿 童 带 入 一 个 丰 富 多 姿 、 彩 纷 呈 的 美 的 世 界 , 们 从 感 觉 领 异 他
戏 , 游 戏 中提 高 他 们 的 兴 趣 , 养 他 们 的 审 美 情 在 培
感 , 给 他 们 正 确 的 观 察 方 法 , 发 形 象 思 维 运 教 启 转 , 励 想 象 与 表 现 的 “ ” 。 美 术 教 学 的 基 本 鼓 敢 字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应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重视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寻找探索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有地域特点的特色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表现能力。

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

艺术教育关系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异向,关系民族精神的塑造。

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拥有童心,重视儿童美术教学的规律,从旧教育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吸收成功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笔者认为,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儿童在他们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思想活动。

这实际上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性,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渗透人性化发展的理念,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重视儿童的尊严,就应为儿童的美术活动营造合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待,每个儿童都受到尊重。

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特别是一些在教师心目中捣乱的、落后的学生,克服传统教育中只重视部分优秀学生的不良现象。

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自尊,在学习中能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杨景芝在《新世纪课程的改革中的新理念》中指出,“教育倡导尊重儿童。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艺术上重视个性发展,发展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中班美术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中班美术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中班美术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引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美术教育,幼儿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锻炼动手能力,并且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中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进行中班美术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以便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中班学生通常处于感知发展阶段,他们对于颜色、形状和线条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还比较有限。

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中班学生的艺术技巧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专门的美术角,摆放绘画工具和材料,以便学生随时可以使用。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作被肯定和表扬。

三、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绘画中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达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想象力,开展小组合作绘画活动和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四、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播放图片、展示作品、观察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美术老师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给学生带来艺术创作的真实体验和启发。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教学不应该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而是可以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可以结合中班的其他学科内容,在绘画中引入数学、科学、语言等要素,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综合能力。

一年级疑难题整理如何学好美术

一年级疑难题整理如何学好美术

一年级疑难题整理如何学好美术美术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惑。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本文将整理一些常见的疑难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怎样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美术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而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学好美术的前提。

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对美术兴趣的方法: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中或学校中为孩子提供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放置一些美术书籍和艺术作品,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好奇心。

2. 多参观艺术展览:带领孩子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3. 鼓励孩子自由创作: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随意涂鸦、描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绘画技巧?绘画技巧的培养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提高绘画技巧的方法:1. 学习基本造型: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逐渐引导孩子学习画线、勾画轮廓等基本造型技巧。

2. 掌握用色技巧:教导孩子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如何运用不同的画笔或画板进行上色。

3. 学习透视和构图技巧:引导孩子学习透视和构图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4. 多进行实践:给予孩子更多的练习机会,通过绘画不同的题材和对象,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

三、怎样进行艺术作品的评价和鼓励?在评价和鼓励孩子的艺术作品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过程和成果:不仅要关注孩子作品的成果,也要重视他们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

2. 给予真实的反馈:针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客观、真实的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3. 激发积极性: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赞赏,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种方式欣赏:通过观看图片、艺术作品的欣赏视频等多种方式,拓展孩子对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乐趣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在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1. 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时常难以维持,尤其是在进行美术活动时。

他们可能会分心、玩耍或者互相干扰,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解决方案: - 设计多样性的、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 控制活动的时长,避免让幼儿感到无聊或疲倦。

- 使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保持活动的活跃性。

2. 材料和设备不足在进行美术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材料和设备不够的情况,导致活动无法如期进行。

解决方案: - 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绘画纸、颜料、画笔等。

- 制定详细的材料清单,确保所需物品齐全。

- 鼓励家长或志愿者提供额外的材料和设备支持。

3. 幼儿的情绪波动幼儿的情绪时常变化,可能会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挑剔或者情绪化的行为。

解决方案: - 保持耐心和理解,尊重幼儿的情绪体验。

- 创造安全、温馨的环境,促进幼儿的情绪平衡。

- 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情绪。

4. 幼儿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绘画作品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评价和展示上的困难。

解决方案: -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强调过程胜过结果的重要性。

-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 提供个性化的表扬和建议,激励幼儿持续进步。

5. 活动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需要考虑与课程内容的融合,确保活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

解决方案: - 与课程教师和学校沟通,了解课程需求和要求。

- 在活动中融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主题,促进跨学科学习。

- 设计课程评估方式,确保活动能够有效地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结语设计和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创新的工作。

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思维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美术体验,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应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重视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寻找探索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有地域特点的特色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表现能力。

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

艺术教育关系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异向,关系民族精神的塑造。

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拥有童心,重视儿童美术教学的规律,从旧教育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吸收成功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笔者认为,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儿童在他们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思想活动。

这实际上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性,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渗透人性化发展的理念,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重视儿童的尊严,就应为儿童的美术活动营造合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待,每个儿童都受到尊重。

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特别是一些在教师心目中捣乱的、落后的学生,克服传统教育中只重视部分优秀学生的不良现象。

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自尊,在学习中能提出自己的思想看法。

杨景芝在《新世纪课程的改革中的新理念》中指出,“教育倡导尊重儿童。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艺术上重视个性发展,发展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教学结果体现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多种答案,没有惟一的标准。


而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可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潜能。

据侯令的《怎样理解文化》,“儿童在10岁以前都具有创造符号表达认识和情感的潜能,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通过认识和感知启发,开启人的艺术创造潜能。

”二是多角度地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

从艺术心理来讲,多种思维都有助于儿童艺术活动,其中最主要和具有创造性的是直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给儿童一定题材,并提出相关创作要求。

学生则针对题材和创作要求,集中精力,设想出多种方案,其中包括不同的人物造型、线条的各种变化及色彩变化等,再专注于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创作,由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

三是培养儿童的“多智能素质”。

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发现了自我多元智能的可塑性,并使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由于美术不是单一地发展视觉空间智能,同时还可以发展语言文学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各方面的智能,并能使学生成为自然观察者,因此,可以进行综合课的设计,例如,可以借上《春天》的生态教育探索课的机会,让儿童到森林公园里,闻空气中的气味。

听鸟叫,拣树叶,观察环境,继而进行美术创作。

二、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创造艺术符号表达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原始本能。

儿童的绘画创作主要依靠意象,意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是在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完美、更理想的头脑中的形象。

儿童绘画中的原创性是指创作中的想象力。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1.儿童绘画创作的想象力不受成规的约束。

儿童绘画是对线条与构图、用色等绘画技能的初步学习,更是认识世界、发展情感、活泼思维、培育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方法和手段,后者是更为本质的东西。

儿童对事物的反映是单纯而直接的,他们的思想情感天真朴实。

因此,他们的画面充满童趣。

儿童往往不受成规的约束,不受时空的束缚,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

不受绘画技巧的规范。

而是在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凭稚拙的线条和缤纷的色彩去排列组合自己心目中对生活丰富而新鲜的感受,大胆地创造各种独特的艺术形象。

这种独特的“创新”正是幼儿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应加以保护。

2.儿童在绘画中往往以人性的态度对待自然中的一切,他们追求与大自然和谐。

因而他们的绘画往往表现出天趣。

儿童美术教育并不需要严格的准备,儿童从个人水平开始,沿着特殊技能和想象发展,这些差异越大,结果越不同,也就越有趣味。

这样,对培养儿童的自发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有很大作用。

如有的孩子把夏天的太阳画成绿色。

就是为了表达太阳与人类是友好的,因而太阳不再用猛烈的红黄阳光照伤人类,而改用绿色环保阳光沐浴人类。

3儿童常用拟人、夸张、虚拟、表现性手法进行创作。

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夸大和美化,因此。

要调动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精神自由、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激发他们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要使儿童可以充分地想象、创造,尽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把自己的情感、观点展现给他人,就要求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美术活动,具体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1)听画法;(2)添画法;(3)改画法;(4)讲述法;(5)记忆法;(6)提炼法;(7)夸张法;(8)拟人化法;(9)时空交织法;(10)寻找共性法。

三、重视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所有创造的体现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丰富儿童对美的感知和体验,向儿童提供丰富的视觉环境,让儿童从观察中认知造型的要素及原理,提高儿童的知觉敏锐性、推理能力以及美的判断与美的感受能力。

例如,让儿童观察一盆鲜花时,教师应饶有趣味地引导儿童观察花的形状与特征,花朵之间高低错落的生长变化,在色彩上注意深与浅的关系和色块的大小对比关系;在结构上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主与次的关系。

还可结合作业要求,提供相应的绘画图片,使儿童的感受与理解力得到强化。

绘画的形式,诸如形象、轮廓、对称、重复、渐变、节奏、色彩、运动这些形式要素的运用,也来源于生活中对美的直觉,这正是儿童美术中原创性的源泉。

儿童美术中的想象力表现也源于生活的积淀。

儿童通过想象把不可视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如:用创造视觉符号表现风、雨、声等,还把不同时空的事物安排在同一画面……这种超自然的想象力不是通过技能教育能够获得的,完全是来源于生活。

四、寻找探索各种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有地域特点的特色教育
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

要使儿童美术得到发展,切不可把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儿童。

教师要把握儿童画的六个关键:(1)必须是儿童自己创作的;(2)是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3)是用儿童自己的语言去表达;(4)表现了儿童自己的感受;(5)顺其自然充分给
儿童自由;(6)不拘泥于任何成法。

教师的任务就是爱护和发展儿童独有的、成人所不及的优势和特征,给以科学正确的指导使之逐步得到提高。

五、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审美表现能力
教师应通过美术教育,启发、善诱儿童对于艺术的兴趣,从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重视儿童的个性的差异和兴趣的不同,鼓励他们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把他们带进一个广阔而富有幻想的色彩世界,并引导开拓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逐步扩展其知识面。

可要求儿童经常进行一些手工劳动制作,对他们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个人作品的空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手工劳动制作的积极性。

从而更有选择地发展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自身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旺盛的创造能力,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去影响和感染儿童,通过美术元素和艺术表现的构成原理,用艺术表现的各种审美规律去启发和引导,使儿童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

去运用和掌握这些规律,帮助他们能体验到艺术创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因此,现代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以灌输的方式强加于儿童,而是在隐性教育中不断渗透给儿童,以帮助儿童通过独立思考去创造性地运用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