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2.三段式3.多声部歌唱4.对比;渐变5.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6.精神性;实用性二、名词解释1.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答:园丁法是美育指导思想之一。
它将幼儿看作正在发育的种子和幼苗一样的有机体,而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园丁,他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5.答: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1.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2.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3.答: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
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
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4.答: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②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
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③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6)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oA.写生画B.情节画C.临摹画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oA.弗兰兹。
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5.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o陈鹤琴D.蔡元培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O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法国B.德国C.日本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8.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o素描画B.临摹画C.色彩画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10.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A.生活经历B.美术作品C.教学要求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13.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国开2023秋学期《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2023秋学期-终结性考核(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终结性考试为开放性大作业形式,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一、考试目的评定学习者的学习结果。
二、命题原则考核内容覆盖教材全部章节;考核性质为标准参照评价。
三、考试方式终结性考核为开放性考核,每套试卷由论述题(30分)、材料分析题(30分)和活动设计题(40分)三道题组成。
系统自动从三个题库中随机抽取三题组成卷子,每个类型题库由六道题组成。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前独立完成课程考核任务。
终结性考核总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50%。
四、题库组成(1)论述题,每题30分,共6道题,组成题库。
(2)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共6道题,组成题库。
(3)活动设计题,每题40分,共6道题,组成题库。
五、组卷规则(1)每套试卷包括论述题(30分),材料分析题(30分),活动设计方案(40分)各一道。
(2)组卷方法:系统自动从三个题库中随机各抽取一道题组卷。
1.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硬纸板、挂历纸,想让孩子们通过画、剪、贴来创作作品,可结果无人问津。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简答题 (30 分)答: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推广:教师没有充分宣传和推广这个活动,以致孩子们不了解或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
(2)学生兴趣不高:孩子们对于画、剪、贴可能缺乏兴趣,或者他们对于这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缺乏理解。
(3)教师的指导不够具体和激发创作的动力: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时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鼓励,导致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提前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教师可以事先制作海报、宣传册等工具,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这个活动的意义、价值和可参与方式,加强活动的知晓度。
(2)设计更有趣、有吸引力的主题: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主题,例如与他们所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或者与当下热门话题相关的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507)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I.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身体动作与实践活动。
2o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掌握歌词阶段、掌握节奏阶段、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初具调性感阶段。
3o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4.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分别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5.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分别经验铺垫、明确的任务意识。
6o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7.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o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10.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II.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不同的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的舞曲;(2)能在不同的队形中跳集体舞;⑶把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各2分).12.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⑴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⑵意识到身体打击的层次。
(各3 分)1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叩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各2分)14.简述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
答: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1)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3)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各2分)15.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⑴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⑵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_____,二是_____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_____结构、_____结构、_____结构、_____结构、_____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_____、_____、_____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_____和_____。
7._____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2.档案夹评价3.音乐技能4.自发咏唱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在歌曲中进行在动作中进行3.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4.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娱乐性5.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6.重与轻渐强与渐弱7.邀请舞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答: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试题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艺术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重要意义在于?A. 提高学习成绩B. 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C. 加强纪律性D. 增强身体素质答案:B2.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适合作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A. 绘画B. 音乐C. 舞蹈D. 微积分答案:D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A. 培养专业艺术家B.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C. 学习专业技能D. 准备学术考试答案:B4.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A. 严格的教练B. 知识的传递者C. 引导者和观察者D. 评判者答案:C5.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是?A. 监督者B. 教师的助手C. 积极参与者D. 旁观者答案:C二、填空题1. 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儿童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答案:想象力、创新能力2. 学前儿童在学习艺术时,应该注重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过分关注________的结果。
答案:作品3.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________和鼓励探索的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艺术学习。
答案:自由4.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儿童的创造力,还能够加强他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
答案:社交、情感表达5.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培养儿童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
答案:音乐、绘画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答: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教育方法应注重游戏性和互动性,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吸引儿童的兴趣,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创造。
同时,教师和家长应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
2.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积极作用?答:艺术教育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和舞蹈,为儿童提供了表达个人情感的渠道。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儿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F期末考试试卷二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做身体移动)。
2.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并说音乐中最强有的要素是(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节奏运动。
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b1)、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d2)。
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自发咏唱)和(创编歌词)。
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0.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和(明确)的任务意识。
二、名词解释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5.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三、选择题1.A2.D3.A4.B5. D四、简答题1.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题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客观题一、填空题1、____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1607、2009答案:知觉系统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和____。
1607、2101、2009答案:力度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____。
1607、1801答案: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____、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607、1901答案:围绕目的进行铺垫6、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和____。
1607、1801答案: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和____。
1607、1801、2001、2101、2009答案:怎么评8、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和____。
1607、1706、1801、1907、2107答案:表现性9、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和____。
1607、1701、1807、2007、2107答案:演奏11、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和____。
1607、1801答案:(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1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 ___、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1701、1706、1807、1907、2007、2107答案:制作系统13、音乐的句法因素是___、和声、节奏。
1701、1706、1907、2001、2007答案:旋律14、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___。
1701、1901答案:节奏型15、___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701、1907、2009答案:音乐作品的形式性16、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岀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三段式
3.多声部歌唱
4.对比;渐变
5.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
6.精神性;实用性
二、名词解释
1.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答:园丁法是美育指导思想之一。
它将幼儿看作正在发育的种子和幼苗一样的有机体,而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园丁,他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5.答: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
1.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2.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3.答: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
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
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4.答: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②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
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③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④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5.答: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
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四、论述题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
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维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五、材料分析题
答:1.它的主要特征是:
(1)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物体的粗略形象;
(2)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
(3)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情感和意图。
2.这个时期的儿童画属于象征期。
3.因为这个时期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行动,他不受社会评价的约束。
他们的心理符号是由直觉控制的,能大胆的、独立的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