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美术自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A. 发展儿童的观察力B.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C. 增强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D.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答案:C2.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老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A. 指导者和参与者B. 纯粹的观察者C. 严格的监督者D. 被动的听众答案:A3. 在美术活动中,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学前儿童使用?A. 彩色笔B. 剪刀C. 橡皮泥D. 纸张答案:B4.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哪种类型的活动最能激发儿童的兴趣?A. 单一的绘画活动B. 多样化的手工活动C. 重复的临摹活动D. 严格的技巧训练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A. 确保使用无毒的美术材料B. 监督儿童正确使用工具C. 允许儿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由创作D. 确保活动空间宽敞,避免拥挤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应该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
(错)7. 鼓励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有益的。
(对)8. 美术活动只是简单的娱乐,对儿童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错)9.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工具。
(对)10.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不需要保存,因为它们没有价值。
(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念,还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描述在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答案:在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提供安全、无毒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 创造一个鼓励探索和自由表达的环境。
- 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美术技巧,而不是强制他们遵循固定的模式。
- 鼓励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___。
2.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____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3.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______。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_____、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____三大方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C.西泽克2.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C.弥漫性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
A.对话 B.讲述C.临摹4.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
A.完形性 B.主动性C.情感性5.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 )、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 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6.民主教育家( )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全国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3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A)A.绘画B.雕塑C.工艺美术D.建筑艺术2.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其心理表象的(B)A.模式化B.图式化C.具体化D.情绪化3.在我国新式学校美术教有产生于(A)A.20世纪初期B.19世纪末期C.19世纪中叶D.20世纪中叶4.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能表达这种感觉。
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_____目标(C)A.审美兴趣B.审美感知C.审美情感D.审美创造5.能根据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在作品中表现出生命的象征和意味。
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_____目标(D)A.审美兴趣B.审美感知C.审美情感D.审美创造6.在不同感宫和情感之间进行,也在不同生活场景之间进行,它能使儿童获得更为完整丰富的经验和灵活多变的能力的美术教学方法是(C)A.情景观察法B.语言描述法C.联想迁移法D.游戏练习法7.据罗思非尔德研究发现,在美术创作中,_____的儿童倾向于形成表现主义风格(D)A.内倾型B.外倾型C.视觉型D.触觉型8.小班幼儿处于儿童绘画的(B)A.涂鸦期B.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C.象征期D.象征期至图式期9.学前儿童手工创作指导的关键是(B)A.提供较好的工具和材料B.引导孩子根据材料或意图进行独特的构思C.让孩子反复练习D.让孩子多临幕别人的手工作品10.婴儿偏爱的颜色是(A)A.纯度高的颜色B.混合色C.冷色D.暖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这主要是由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_____所决定的。
答:美术本身的结构与特点12.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教育思想,持一种_____的儿童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优选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 B )A.平面物象B.简单立体物象C.结构复杂物象D.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在绘画中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 C )A.轮廓特征B.基本形态C.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D.动态结构3.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第三阶段称样式化期,它的年龄段为( D )A.2岁~3岁B.2岁~4岁C.4岁~5岁D.5岁~7岁4.罗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画资料,说明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详细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的是( C )A.结合体 B.集合体C.曼陀罗D.放射型5.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因为此时他们尚处于( B )A.“垂直性”无区别阶段B.“方向性”无区别阶段C.“水平性”无区别阶段D.“平面性”无区别阶段6.在美术起源学说中,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的观点属于( B )A.游戏说B.表现说C.模仿说D.巫术说7.大正时期,领导日本自由画教育运动的画家是( A )A.山本鼎B.福禄培尔C.乌索娃D.西泽克8.根据比纳(A·Binet)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 C )A.罗列对象时期B.解释时期C.描述对象阶段D.涂鸦阶段9.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B.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D.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10.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最近发展区B.成熟C.同化和顺应D.模仿11.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A )A.绘画B.雕塑C.工艺美术D.建筑艺术12.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A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B.裴斯泰洛齐和罗伯特·欧文C.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和罗伯特·欧文13.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 A )A.审美型人格B.冲突型人格C.独立型人格D.功利型人格14.《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 C )的情趣和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培养专业画家B. 培养艺术欣赏能力C. 训练精细动作D. 促进全面发展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A. 绘画B. 手工制作C. 音乐欣赏D. 泥塑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A. 模仿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重复练习D. 严格规范4.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A. 指挥者B. 观察者C. 评判者D. 参与者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儿童使用?A. 彩色笔B. 剪刀C. 橡皮泥D. 油画棒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有助于儿童的自我表达?A. 打分B. 排名C. 表扬D. 批评7.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教师应该鼓励的?A. 严格按照示范画B. 自由发挥想象C. 模仿其他小朋友D. 快速完成作品8.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环境布置最能激发儿童的美术兴趣?A. 单一色彩的教室B. 充满艺术品的教室C. 杂乱无章的教室D. 没有美术作品的教室9.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活动最能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A. 个人绘画比赛B. 小组合作绘画C. 观看美术展览D. 个人手工制作10.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教师应该避免的?A. 提供创意启发B. 鼓励儿童尝试C. 对作品进行过度修改D. 给予正面反馈答案:1-5 DBCBA 6-10 BCBB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美术教育还能帮助儿童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描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答: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激励者和支持者。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2.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5.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B.色彩C.形状6.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8.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9.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10.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命名线C.平行线一、选择题答案 1.C没有表现意图2.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3.B主动性4.C因意选材5.A空间6.C陈鹤琴7.C再现和表现阶段8.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9.C弥漫性10.B命名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一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XXX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__________、写实期。
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弄清原理和____________,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这种练包括__________与整体练。
4.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剌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____________的完形。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___________、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两种。
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2.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自动性C、情感性3.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4.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XXX、福禄倍尔C、XXX5.()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方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6.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判是一个整体的评判,这一评判目标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7.命题画的三个根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履历、()、幼儿有开端设想作画的气。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8.美术也称()、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9.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学前教育美术活动练习题

学前教育美术活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学前教育中,美术活动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B.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C. 教授幼儿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D. 使幼儿掌握专业的艺术知识
2. 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教师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 活动材料的成本
B. 活动的难易程度
C. 幼儿的年龄和兴趣
D. 活动完成的时间长度
3. 下列哪个不是学前教育美术活动常用的材料?
A. 彩色笔
B. 陶土
C. 电子设备
D. 彩色纸
4. 美术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创作的目的在于:
A. 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B. 减少教师准备教案的工作量
C. 提高幼儿的绘画速度
D. 限制幼儿的想象力
5.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合作完成作品可以培养他们的:
A. 竞争意识
B. 团队合作精神
C. 个人英雄主义
D. 快速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学前教育中美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2. 描述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美术活动。
3. 说明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考。
三、实践题
1. 设计一个适合4-5岁幼儿的美术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所需材料、步骤说明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
2. 假设你是一所幼儿园的教师,你需要为即将到来的艺术节准备一系列美术作品。
请列出你的计划,包括你会选择哪些类型的美术活动,以及如何组织幼儿参与。
四、论述题
论述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活动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表达的能力,并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B)A.平面物象B.简单立体物象C.结构复杂物象D.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在绘画中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C)A.轮廓特征B.基本形态C.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D.动态结构3.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第三阶段称样式化期,它的年龄段为(D)A.2岁~3岁B.2岁~4岁C.4岁~5岁D.5岁~7岁4.罗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画资料,说明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详细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的是(C)A.结合体 B.集合体C.曼陀罗D.放射型5.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因为此时他们尚处于(B)A.“垂直性”无区别阶段B.“方向性”无区别阶段C.“水平性”无区别阶段D.“平面性”无区别阶段6.在美术起源学说中,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的观点属于(B)A.游戏说B.表现说C.模仿说D.巫术说7.大正时期,领导日本自由画教育运动的画家是(A)A.山本鼎B.福禄培尔C.乌索娃D.西泽克8.根据比纳(A·Binet)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C)A.罗列对象时期B.解释时期C.描述对象阶段D.涂鸦阶段9.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D)A.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B.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D.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10.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最近发展区B.成熟C.同化和顺应D.模仿11.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A )A.绘画B.雕塑C.工艺美术D.建筑艺术12.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A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B.裴斯泰洛齐和罗伯特·欧文C.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和罗伯特·欧文13.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 A )A.审美型人格B.冲突型人格C.独立型人格D.功利型人格14.《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 C )的情趣和能力。
”A.热爱美B.发现美C.表现美D.理解美15.在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范画,让孩子临摹下来。
你觉得这种方法( B )A.能够使儿童很快地学会画画,画得较像B.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将艺术的真正内涵排除在美术教育之外C.能够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D.很好,因为教师肯定比儿童画得更好16.在儿童美术欣赏进入形式阶段时,主要分析( C )A.作品的内容B.作品的题目C.作品的造型、色彩D.作品的时代背景17.你认为对儿童绘画的评价应更重视以下哪一方面?( D )A.画得象真的一样B.画得和老师的范画一样C.画面干净,涂色均匀D.作画自由、大胆,有感情18.对幼儿园泥工活动的指导中,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 C )A.泥工活动安排在一年四季都是非常适宜的B.泥工的技能比较难,因此应该手把手的教孩子C.让孩子在创造活动中探索泥工塑造的基本规律D.当儿童做完泥工后,把儿童作品用的泥立即重新和在一起19.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的基本顺序是( D )A.构思与意图——设计与制作——装饰B.设计——制作与构思——装饰C.制作——设计与构思——装饰D.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20.在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哪个阶段,其泥塑作品主要体现为浮雕式?( B )A.无目的的活动期B.基本形状期C.样式化期D.象征期二、填空题1.艺术的种类繁多,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2.山本鼎是日本自由化运动运动的领导人。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的目标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审美创造目标。
4. 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一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5.命题画是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6.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线条,它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
7.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自发型和诱导型两种。
8.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块状材料四种形态。
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美术欣赏教育。
10.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要发展的能力是发展美感知觉能力和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
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包括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
12.小班儿童的绘画教育目标之一是引导儿童认识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13.小班儿童的美术欣赏教育目标之一是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
14.美术起源学说中的“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15.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
16.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17.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第二是从活动过程层面;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
18.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19.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等类型。
2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儿童培养成为艺术家。
( ×)说明: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审美素质,达成人格的完满和谐。
3.学前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相同的心理过程。
( ×)说明:有不同的心理过程。
4.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中,艺术偏好和艺术才能都差不多。
( ×)说明:艺术偏好和才能有显著差异。
5.儿童对色彩的反应是强烈的、敏感的、他们具有某种天赋能力。
( √)6.学前儿童泥塑的发展与其绘画的发展相比,前者稍超前于后者。
( ×)说明:前者落后于后者。
7.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属于艺术技能学习,不属于艺术创造范畴。
( ×)说明:手工也有构思和设计阶段,要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8.指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主要是帮助儿童分清哪些画是好的,哪些画不好。
( × )说明:主要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有较敏锐的感受,以及对绘画欣赏的兴趣。
9“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创作”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
(×)说明:应把审美感知目标改成审美创造目标。
1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包含手工教育目标和欣赏教育目标两大类。
(×)说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还应包括绘画教育目标。
11.学前儿童平面手工活动有粘贴、剪贴、撕贴、染纸四种形式。
(√)12.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13.就对色彩的认识而言,幼儿首先发展的是指认和命名,然后逐渐向辨认颜色、正确配对发展。
(×)说明:就对色彩的认识而言,幼儿首先发展的是指认和命名,然后逐渐向辨认颜色、正确配对然后逐渐向指认和命名发展。
14.线条是中小班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
(√)15.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涂鸦期、图式期、定型期和写实期。
说明:应把图式期改为象征期。
(×)16.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适当地使用灌输法还是非常必要的。
(×)说明:灌输法会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四、名词解释题1.发展性原则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
2.涂鸦期儿童在一岁半到四岁之间,开始画一些紊乱和不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杂乱而不规则的地混合在一起,它们并不代表任何意义,纯粹是儿童的一种本能、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的最初绘画活动时期。
3.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美术欣赏教育过程中儿童、教师和美术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品和互相交流的方法。
4.泥塑通过双手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
5.模仿说(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美术)起源的学说(2)模仿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6.园丁法园丁法是美育指导思想之一。
它将儿童看作正在发育的种子和幼苗一样的有机体,而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园丁,他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7.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8.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是什么?(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在泥工活动中,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哪些基本技法?P118泥工基本技法有: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嵌接、分泥、伸拉。
3.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低控制原则及实施要点。
(1)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里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2)低控制原则实施的要点: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教育气氛尽量轻松愉快;注意作品的评价方式。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哪几个特点?(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5.简述在学前儿童手工制作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两者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2)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技能形成的过程本身蕴含着创造。
(3)创造性越高,其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快。
6.简笔画有什么弊端?(1)简笔画作为现成的图式直接灌输给孩子,这容易为灌输法大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