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与偏旁分析法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
以下我便从四个方面对《说文解字》进行简要介绍:一、《说文解字》作者及成书年代: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人,生于约公元58年,卒于147年,约92岁。
许慎属古文学派,从师于古文经学大师贾逵,古文修养基础深厚,他创作《说文》与跟贾逵学习古文经有很大关系。
范晔《后汉书〃儒林传》载:‚慎性实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说文》后叙称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始着《说文》贾逵尚在世。
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4年)与马融,刘珍及博士议郎五十余人在东观校五经,诸子和史传‚以文字未定未奏上‛,至其子许冲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献书。
前后历经二十二年,惨淡经营,可见许慎为成就此书花费了半生心血。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洛阳),(汉)许慎撰。
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字书之一。
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
二、《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说文》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
《说文》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礼仪等,因而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史料价值极高。
它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字的音、形、义,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也适合于了解和爱好中国文字学的读者阅读。
《说文》十四卷,又叙目一卷为十五卷,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收字9353,又重文1163,注文约十三万余字。
《说文解字》亦声部首研究

圉盏鞭
典羿奠 分氽詹介公必弋 亦 孕挽季稚 亦 声 芈美
另辖合体表意字
和形声字
酉部 竹部
7 2 字 1 4 7 字
酒 筑
醵醚等 6 3 字 箭茵 等 1 3 9 字
酎醉茜醢誓括 酣甘 亦 声 阙售阙 等筮簋笠箅算笑篆塞 亦 声
1 37
中国文字研究 ・ 第 二十四辑
井部
也部
4 字
3 字
阱删
化
彝扔
乳
|
真
亏部
弓部 叩 部 Βιβλιοθήκη 4 字 4字 5 字
呀
函 置
蔚
胄甬 晟 号嗣
粤平
昌 段
幸部
丌部 八部 子部 羊部
5 字
6字 1 1 字 1 4字 2 5 字
孰
迈 乡 字 羌
输
畀巽 曾尚蒙余 毅孪等 1 0字 羔 等 2 2 字
3字 4字
2字
幽 莽
萸 再界
雨
t |
| t
t
袋 莫葬
瞢蔑 界目 亦 声拜
另辖合体表意字
甘部
半部 喜部
从部 蚩部
4字
2 字 2 字
2 字 2 字
磨
胖 惠
徒 恺
l
叛 豁
并 麟
龉 歌甚
t t
} | 另 辖 形 声 字
据辖 字情 况将 3 5 个 亦声 部 首分作 四类 : 1 . 只统辖 部首亦 声 字者 , 有“ 囱” 、 “ 肖” 、 “ 亢” 、 “ 不” 、 “ 疋” 、 “ 句” 、 “ 醑” 、 “ 后” 8部 。 2 . 在统 辖部 首亦 声 字 之 外 , 另辖 表意字者 , 有 “、” 、 “ 予” 、 “L { ” 、 “ 丑” 、 “ 奖” 、 “ ” 、 “ 黜” 、 “ 苜” 、
常见汉字部首解读

五、常见部首释义
1.“宀”读作mián,甲骨文写作,是房子的象形。以“宀”为部首的字 多与房屋有关。 如:宫、室、家、富、宿、寒、宾、客 2.“ 阝”(左耳朵,是“阜”的变体),金文写作,篆书写作,是爬山 时的脚窝或台阶的象形,以阜为部首的字多与山丘、台阶有关。如:降、 防、队、院、阿、阳、阴、阶、除
三、何谓偏旁
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就称之为“偏旁”。 如“明”字就是由“日”和“月”合成的; “字”是由“宀”和“子”合成的。这其中 的“日”、“月”、“宀”、“子”都是偏 旁。在汉字的偏旁中,有的本身就是一个字, 比如“日”、“月”、“子”等;有的偏旁 是不成字的,比如“宀”。有的独体字在它 作偏旁使用的时候,字形会有一些细微的变 化,如把“人”写成“亻”,把 “水”写成 “氵”。
本义: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 以“尸”为部首的字一般与人有关。如:尾、屋、 屎、尿、尼、居 25.卩(jié),象形字,甲骨文写作,像跪踞的人。 以“卩”为部首的字,多与人有关。如:即、印、 却
注意汉字中检字法与构字法的区别: 旗、族、旅、旌、旋(从) 颖:从禾,顷声 腾:从马;勝:从力 疆:从土,彊声
强:从虫,弘声,本义为米虫,后作“彊”的简化字,本 义为弓硬,如: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
徒:从辵,土声
莽:从犬,从茻,茻亦声,本义为犬奔逐于旷野草莽中, 引申为草丛
莫:从日,从茻,本义为日在草丛 赢:从贝;嬴:从女 赖:从贝,剌声 街:从行,圭声 荆:从艹,刑声 修:从彡,攸声
③有些汉字的偏旁不是部首,如春天的“春”, 分析字形结构,它是上下结构,“ 字头;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就找不到“ ” (春)部,就是查“日”部了。如“疆”
④也有些汉字的部首不是偏旁,如平安的 “平”,它的部首是“一”(横)部;在分 析字形结构时,就没有“一”偏旁了。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第一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工具书:把所选定的领域里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使用。
工具书能够解答疑难问题,指引治学门径,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并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提供研究资料。
但工具书中存在错误和时代局限性。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一)编排方式:1.部首法: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
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
另外,要注意两点:(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
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
《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2.笔画法: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
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
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
这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
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
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
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
4.号码法:按照四角号码(或者三角号码等其他号码)的顺序进行编排。
《说文解字》

一、作者许慎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河南郾城),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文经学。主要著述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说文解字》等。只有《说文解字》通行于今。因他博通经典,当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四、“从某从某,某亦声”:“禮,履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亦声字
亦声字:《说文解字》中有一部分字,许慎分析为“从某从某,某亦声”,先指明会意关系,再附带指明“亦声”,强调某些偏旁在会意字中兼有表意记音的双重功能。学者们称之为“亦声字”。
对于“亦声字”,学术界看法不一致。
会意
《说文》标明会意字的体例:
一、从某从某。如:及(P64下),逮也。从又从人。,取(P64下),捕取也。从又从耳。
二、从某某。如:是,直也。从日正。
三、从某,……。秉(P64下),禾束也。从又持禾。莫(P27下),日且冥夜。从日在茻中。丈(P50下),十尺也。从又持十。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说文》释义的方法:
一、形训:通过分析字形说明字义。理论依据:汉字的形义统一。
《穴部》:“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
《宀部》:“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宰,本族的人犯罪后沦为奴隶,在主人家里干活,是奴隶的头子。进入封建社会后,宰变为官员。)
形训中一定要区分造意和实意。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从书法视角看许慎《说文解字》

从书法视角看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许慎(约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今文正文十四篇,叙目一篇,以一篇为一卷,又称为十五卷,其正文依部首分为540部,其中收入正篆是9353字,收入重文是1163字,合计10516字,全书说解用字133441字。
这部传统文字的奠基之作,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上可以考证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构和意义,下可以阐明隶书行楷的发展及流变,对于书法学习和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说文解字》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秦篆的古文字阶段和由汉隶到楷书的今文字阶段,汉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说文解字》所收辑的字体就性质来说,是属于古文字阶段的字体,但从形体和结构来看,都是甲骨文、金文的直接遗存。
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时期的篆书,更不要说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
我们可以根据《说文解字》保留的篆书和古义,认识和研究甲骨文和金文。
《说文解字》著录下小篆,我们才可据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对照,认识甲骨文、金文,若无篆书就难多了。
因此,可以说,《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是辨识古文字的“阶梯”,认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字,对于研究整理先秦文字、学习先秦书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部首比较分析

《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部首比较分析作者:王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9期摘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在部首归并上的不同,确证《康熙字典》大大地发展了部首法,使部首检字法真正成为一种比较科学的、实用的检字方法,并对后世字典的编纂影响甚大。
文章提出:在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的过程中,应吸取《康熙字典》编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部首作者简介:王渊(1981-),女,汉族,重庆梁平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现执教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2引言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字典首创汉字部首,开中国字书部首检字法之先河,同时这种“举一形以统众形”的方法对后世的词典编纂有很大的影响。
在《说文》[1]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按部首编排、通释汉字的字书以及正字类字书。
明梅膺祚《字汇》在《说文》基础上,经过删减、归并、新立,变汉字部首为214部首。
学界一般认为,从《字汇》始,部首检字法才真正成为一种比较科学、实用的检字方法。
清代陈廷敬、张玉书等编纂的《康熙字典》部首依然为214部。
《康熙》是御定字典,他对后世字典编纂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字汇》。
目前,学界对《说文》与《字汇》之间的对比研究成果较多,但少有学者关注《说文》与《康熙》部首的不同。
瞿继勇曾分析过两者的异同,有其独到之处。
但其文仍有待完善,如:他对两者的部首及收录字的异同点分析有待更清晰;对《说文》部首的删并途径及方法的分析有待更全面。
因此,文章在详细地统计分析两者部首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两者部首的异同。
1.本论1.1 被删减或归并的《说文》部首《说文》540个部首,发展到《字汇》、《康熙》214个部首,《康熙》新增5个部首,所以《说文》有331个部首已经删减或归并。
具体情况如下:1.1.1 无从属字部首的归并。
《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部首比较分析

文化长廊《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部首比较分析王渊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摘 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在部首归并上的不同,确证《康熙字典》大大地发展了部首法,使部首检字法真正成为一种比较科学的、实用的检字方法,并对后世字典的编纂影响甚大。
文章提出:在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的过程中,应吸取《康熙字典》编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部首作者简介:王渊(1981-),女,汉族,重庆梁平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现执教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180-02引言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字典首创汉字部首,开中国字书部首检字法之先河,同时这种“举一形以统众形”的方法对后世的词典编纂有很大的影响。
在《说文》[1]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按部首编排、通释汉字的字书以及正字类字书。
明梅膺祚《字汇》在《说文》基础上,经过删减、归并、新立,变汉字部首为214部首。
学界一般认为,从《字汇》始,部首检字法才真正成为一种比较科学、实用的检字方法。
清代陈廷敬、张玉书等编纂的《康熙字典》部首依然为214部。
《康熙》是御定字典,他对后世字典编纂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字汇》。
目前,学界对《说文》与《字汇》之间的对比研究成果较多,但少有学者关注《说文》与《康熙》部首的不同。
瞿继勇曾分析过两者的异同,有其独到之处。
但其文仍有待完善,如:他对两者的部首及收录字的异同点分析有待更清晰;对《说文》部首的删并途径及方法的分析有待更全面。
因此,文章在详细地统计分析两者部首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两者部首的异同。
1.本论1.1 被删减或归并的《说文》部首《说文》540个部首,发展到《字汇》、《康熙》214个部首,《康熙》新增5个部首,所以《说文》有331个部首已经删减或归并。
具体情况如下:1.1.1 无从属字部首的归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拼音文字用30個左右字符就構成整個文字體系,效率很高。 漢字的基本字符的總量龐大。為了減少漢字的筆劃,而去破壞 字理,去增加漢字基本字符的總量,如“頭(头)”“樂 (乐)”“專(专)”“ ”(“堯”字上部)等,使漢字在整體 上變得更加繁難,這是不划算的。
漢字性質決定了其基本字符(構字部件)總量至少是拼音 文字的十倍。因此,控制漢字體系基本字符的總量極為重要。
七、六书、三书、二书
汉代学者创立 “六书”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裘锡圭先生说: 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
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
象形(日、月) 隹(《说文》76页上) 鬲(《说文》62页上) 广(《说文》192页上) 欠(《说文》179页上)
指事 上(《说文》7页上) 下(《说文》7页下) 刃(《说文》93页上) 本(《说文》118页下) 末(《说文》118页下)
六书 许 慎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假借 转注
唐兰 三书 陈梦家
象形
象意 形声
象形
形声 假借
裘锡圭
表意
形声 假借
二书 黄天树
无声符字
有声符字
但是,无论是六书还是三书都存在一个缺憾,即这个框架 都不能囊括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全部汉字的结构类型。 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107-109页)说:
“书”是“书写”。英文是“一书”,它书写语言只用音符。 汉字是“二书”,它书写语言兼用音符和意符。 “二书”下 辖六书:“无声符字”下辖象形、指事、会意等; “有声符 字”下辖形声、假借等。
汉字里有少量不能纳入三书和六书的字,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1,记号字 草书楷化字,例如:書(书)、爲(为)等字。 2,半记号字 例如现代为“叢”字而造的简化字“丛”,就 可以看作半记号半表音字。“从”旁是音符,“一”旁是记 号。…… 3,变体表音字 人们稍为改变某个字的字形,造出新字来表 示跟那个字的本来读音相近的音。这样造成的字,称之为变体 表音字。如由“刀”分化出来的“刁”,可归入此类。 4,合音字 就是读音由用作偏旁的两个字反切而成的字。中 古时代的佛教徒为了翻译梵音经咒,曾造过一些合音字,来表 示汉语里所没有的音节,如“ ”(名养反)、“ ”(亭夜 反)等。在现代使用的汉字里,表示“不用”的合音词 “甭”,……都既是会意字,又是合音字。…… 5,两声字 由都是音符的两个偏旁组成的字。例如“ ”的 古体“啎”,《说文》认为是从“午”“吾”声的形声字,其 实是两声字。
二、词符、字符 文字符号分两种,一种是记录语言中词的符号叫“词符”。 另一种是构成文字的符号叫“字符” 。作为记录语言中 “词”的符号(“词符”),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 (“字符”)是性质不同的东西。语言中的词都是语音和 语义的结合体,作为记录语言中的词的符号(词符, “花”“hua” ),也必然既有音又有义。就这一点来说, 英文和汉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 英文和汉字的区别 究竟是什么呢?区别在于记录语言时所用的字符不同(字 符,如“艸”“化”“ h”“u”“a” ) 。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尝试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汉字构造 的理论框架。在谈我们的新框架之前,先要对一些问题略作交 代。
第一点,汉字结构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的。 第二点,汉字结构类型是有层次和等级的。 第三点,汉字结构类型是有大有小的。 第四点,汉字结构类型的分类标准。
以汉字结构有无“声符”作为分类标准,把汉字分成两类: 一类不含声符,称为“无声符字”;另外一类含有声符,称 为“有声符字”。这就是“二书”说。像“记号字”、“变 体字”、“半记号半表意字”等就都可以归入“无声符字” 名称的下面。像“两声字”、“半記號半表音字”、“變體 表音字”、“合音字”等也都可以归入“有声符字”名称的 下面。
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后,对汉字结构的了解已大大超过了 许慎。学者逐渐认识到“六书”说并非尽善尽美。
1934年,唐兰批评“六书”说,提出三书说。 1956年,陈梦家评述“三书”说:“假借字必须是文字的基 本类型之一,它是文字与语言联系的重要环节。”他认为象形、 象意应该合并为象形。所以他的三书是象形、形声、假借。 1988年,裘锡圭先生认为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只 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指用意符造字)。
《说文》(27页上) :“春,从艸从日,屯声。” 多声——《说文》 (149下) :“ ,从韭,次、 皆声。 可以看作是对六书理论的补充。
假借 “假借字必須是文字的基本類型之一。”文字是記錄語言的 符號。口語裏有這個詞,但筆下沒有這個字,記錄時有兩種 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造一個新字來記錄它。 第二種辦法是不造新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來記錄它。 如“花錢”的“花”字,不另造新字,假借“花草”的 “花”來記錄它。“花草”的“花”和“花錢”的“花” 雖然字形相同,實際上,二者的結構是不同的。“花草”的 “花”是形聲字;而“花錢”的“花”不是形聲字而是假借 字。假借字數量多,作用大,在建立漢字構形學時,必須把 假借字當作一種基本類型,不然就不能真正反映出漢字的本 質。
四、獨體字 合體字 漢字從結構上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類。 凡結構上渾然一體無法解剖的是獨體字(玉10上)(止38上) (革60下)(聿65上)(隹76上)(鳥79上)(毌142下)。 凡結構上可以解剖的是合體字(壬309下、169下)(頁181下) (齋8上)(苗23上)(班14上)(哀34下)(竺286上)(鳜 244上)。 合體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稱為“字符”。 合體字是由獨體字 組成的。從構造上說,合體字比獨體字高一個層次。
拼音文字的字符只有30個左右,學會30個左右的字符及其 拼寫規則,就能把語言記錄下來。我國試行的漢語拼音文字就 是這種文字。
漢字體系的字符(相當於“偏旁”)至少是拼音文字的字 符數量的10倍,需要有300個左右的字符(是“基本字符”而非 “複合字符”)。只要學會這300個左右的字符和六種記錄漢語 的方式即六書規則,就能把漢語記錄下來。、拼音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研究世界文字发展史的学者, 起初把汉字、聖書字、楔形文字这种类型的文字称为表意文 字。这一类型的文字都包含大量表音成分,把它们简单地称 为表意文字,显然是不妥当的。 记录语言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型: 一类是意音文字,汉字是其代表。 一类是拼音文字,英文是其代表。 文字符号分成两个层次,即语言的符号和构成文字的符号。 因为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 定的(用汉字即意音文字,用汉语拼音即拼音文字)。跟英 文相比,汉字优点是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因汉字不是拼音文 字,其字符不会随着语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今天的中国 人可以读懂古书;不同方言区的人,都能看懂汉字。
(《说文》64页上) 面(《说文》184页上)
会意
夾(《说文》213页上)
埶(《说文》63页下)
鬥(《说文》63页下)
毓(《说文》310页下)
棄(《说文》83页下)
印(《说文》187页上)
“爲”( 《說文·爪部》63頁上):“王育曰: ‘爪’‘象’形也。”其字形結構為從“爪”從 “象”,表示“以手牽象、助人勞作”之意,當 “作為”的“為”講。 “爲”字草書楷化成“为” 字,變為記號。
六、偏旁分析法 “《說文解字》一書的基本思想是根據小篆及許慎能見到的 小篆以前的文字形體,一方面闡述每個‘文’的原始圖形所表 現的意思,一方面解析‘字’是由哪些基本單位合成的,每一 構成單位各在記錄語詞的義和音中起什麼作用。”
許慎《說文》用偏旁分析法來探求文字的音與義,這是科 學的方法。如果能解剖一個合体字為若干偏旁,並知道每個偏 旁的表意表音功能,這樣所學的已識字終生難忘。
三、字符(意符、音符、记号) 各种文字的字符,可归成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跟词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 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如:“花” 用汉字记录,词符作“花”,从“艹”“化”声。词符 “鸡”由 “鸟”(意符)和“又”(记号)构成。用汉 语拼音记录,“花”和“鷄(鸡)”的词符作“hua”和 “Ji”,其字符都是音符。归纳上述字符“艹、化、鸟、 又、h、u、a、 J、i”,其中,“艹”“鸟”是意符, “又”是记号,其余皆为音符。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 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我们在采用“字符”这一术语,它 既指称汉字中的偏旁,也指称英文中的字母。
形声 《说文》(91页下) :“切,从刀,七声。” 《说文》(223页下) :“忝,从心,天声。” 《说文》(205页上) :“犯,从犬, 声。” 《说文》“壯(14) ”“狀(204)”“妝(263)” 《说文》“滕(230)”“騰(201)”“謄(54)” 许慎《说文》又提出: 亦声——《说文》(162页上) :“仲,从人从中,中亦声。” 省形——《说文》(172页下) :“考,从老省, 声。” 省声——《说文》(218上) :“恬,安也。从心,甜省声。” 多形——《说文》(151上) :“寶,从宀从玉从貝,缶声。”
五、基本字符 复合字符 《說文》(137頁下)“昭”字,從“日”“召”聲。
“日”是基本字符,聲符“召”是複合偏旁。“召”可以分析 為“刀”和“口”兩個基本字符,“刀”“口”當然都是字符。 但是在“昭”字中,“召”是作為一個整體承擔聲符的職能, 所以“召”是複合字符。
“我們用偏旁分析法對《說文》小篆全部進行構件分析後, 可以得到以下資料:《說文》9431個正篆(據陳昌治本)只分 析出基礎構件367個。”
高本汉《中国话和中国文字》说: 一个外国的成年人经过一年的学习,要熟悉两到三千
汉字并不见得有如何困难。我们熟悉了几百个最普通的独 体字,就得到了各种合体字里常见的分子,因此,要学习 新字,只需要学习这些新字里包含的分子,就像是学习西 洋文字用字母拼写一样知道怎么拼写新字。
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它是教学童识 字的科目。六书是学习汉字的一种“执简驭繁”的好方法。 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分析其形旁、声旁,可以帮助记 忆,比如了解“切”是“从刀七声”的形声字,就不会把 声旁“七”误写成“土”旁;适当地讲一部分象形字、指 事字、会意字的字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