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改进
案例4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4)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滴加品红溶液的水,以及一根镁条,可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硫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品红溶液、镁条。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Βιβλιοθήκη 及现象1、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2、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在燃烧匙中加入适量硫,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滴加品红溶液的水以及一根镁条。
3、在锥形瓶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后先用小橡胶塞塞好备用,并断开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
案例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实验名称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实验目的
体现绿色化学的要求,装置简单,现象明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原理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锥形瓶(带橡胶塞和导管)、注射器、集气瓶、橡胶塞(带燃烧匙和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火柴、弯玻璃管(带小气球)。
4、将热的弯玻璃管下移,使玻璃管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管上移,可观察到燃烧匙中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5、反应后将瓶内液体充分震荡,可观察到液体褪色,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创新
设计
说明
(1)制取氧气采用注射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可控制反应物的量。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用橡胶塞取代玻璃片,密闭性较好。
硫的燃烧改进实验

硫的燃烧实验改进设计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P33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演示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教材的演示实验方案存有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硫燃烧会产生有毒的气体二氧化硫,而该实验首先要将硫在空气中点燃并观察实验现象,此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危害师生健康,同时由于反应微弱,学生也不能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之后再放入氧气中燃烧,由于反应放热,虽然有玻璃片盖住瓶口,仍然会有大量二氧化硫从集气瓶中逸出。
2.水不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硫,实验结束后,洗涤仪器中仍然会有二氧化硫的逸出,危害实验员的健康。
3.教师在课前要制取好氧气,这对于有连堂课的老师准备时间仓促,同时制取好的氧气容易泄露,从而造成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实验失败。
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在教学中经过反复尝试,最后设计了一套用于实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装置,该装置简单容易操作,大量减少空气污染,可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对比效果很好,演示时间也很短,同时把氧气的制取和硫的燃烧两个实验很好的结合起来。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集气瓶一个、20 mL塑料注射器两个、三孔橡皮塞一个、燃烧匙一个、导管两根、气球一个、橡皮筋一根、酒精灯、火柴、药匙2个。
实验药品:二氧化锰、6%双氧水、硫、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仪器装置图(图1)及仪器的组装说明过氧化氢溶液硫二氧化锰图1 实验装置图集气瓶内装有少量二氧化锰,注射器内装有适量6%双氧水,燃烧匙中装有少量硫。
由于实验中会产生大量氧气和二氧化硫,同时反应放热,气球起到一个缓冲压强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硫。
三、实验操作先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用塑料注射器吸取适量双氧水,用药匙取少量硫于燃烧匙上,将燃烧匙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有火焰时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进橡皮塞,此时可近距离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如图2所示。
推入注射器的活塞,向集气瓶中注入双氧水,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此时可马上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变为: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如图3所示。
化学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用品
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浅黄色的硫粉,紫色的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1.用角匙取少量浅黄色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
2.点燃酒精灯,加热燃烧匙中的硫粉,硫粉先融化,后起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升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匙中立刻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说明
1.如不用燃烧匙可用玻璃棒代替。
取一根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趁热蘸取少许硫粉,再将沾有硫粉的玻璃棒放在火焰上加热,直至硫起火燃烧,迅速将燃着硫粉的玻璃棒升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观察到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的蓝紫色火焰.
2.燃烧匙中的硫粉加得不宜过多,以免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室内空气.如有剩余的硫没有燃尽,可把燃烧匙放入水中浸泡一下,使硫熄灭停止反应。
练习
1.酸雨会造成环境污染,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量的燃烧含硫的矿物燃料 (B)喜庆佳节燃放爆竹 (C)。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改进——说课文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的第1课时。
二、实验器材自制耐高温硬质具支玻璃管,鱼尾夹,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烧杯,分液漏斗,锥形瓶,三通管,导管,胶皮管,弹簧夹,橡皮塞,气球,耳挖,铁丝,硫粉,木炭,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10%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改进发生装置:实现既可控制反应速率又可随用随取。
(2)改进性质实验装置:让多个性质实验在同一根玻璃管中进行,化繁为简。
(3)夹取仪器的改进:把鱼尾夹固定在粗铁丝上,再将铁丝固定在橡皮塞上,既可以作夹取仪器使用,又可以作塞子使用,在本实验中相比传统的镊子、坩埚钳使用要更方便;由于硫燃烧污染较大,因此可以换成小耳挖来代替燃烧匙,这样能更好的控制取用硫粉的量,减少污染。
(4)改进实验教学内容:跟教材比,增加了验证氧气溶解性和密度的实验,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打树花”,从而提高课堂趣味性、探究性和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教材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困难:第一,氧气的性质实验较多,需要的器材比较繁杂;第二,老师们要进行多个班级的教学,气体制备量较大;第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后的试管、桌面难清洗。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个优化:化繁为简,将多个性质演示实验整合为在一根硬质具支玻璃管中完成,改为一体化装置,具支处连接一根导管即可用来验证产物二氧化碳和吸收二氧化硫,具支玻璃管下端铺了一层石棉绒可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掉落烫坏进氧气的玻璃导管和橡皮塞。
又考虑到铁丝的剧烈燃烧对氧气的量要求较高,若玻璃管直径太小,氧气量不够,现象不明显;若玻璃管直径太大,则收集的时间过长且浪费过氧化氢溶液,经过多次尝试,发现玻璃管的直径为3cm时既可满足氧气量的需求,又能满足缩短实验时间的需求,现象非常明显。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新方法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新方法作者:杨国萍齐俊林来源:《化学教学》2016年第02期摘要:现行化学教材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室内空气,不符合对现代教学环境的要求。
利用吸滤瓶、电烙铁、燃烧匙、气球等器材设计了一套封闭式实验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
通过实验改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硫;燃烧;二氧化硫;实验改进文章编号:1005 6629(2016)2-0069-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 问题的提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如图1所示),它能够说明硫能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蓝紫色火焰的实验事实。
教材中的该实验方法尽管现象明显,便于操作,易于观察,能起到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但由于此实验方法是在空气中点燃硫粉,然后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燃烧。
因此,实验过程中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不仅在集气瓶外产生,而且在集气瓶内燃烧时还会从玻璃片与瓶口之间的缝隙中大量外逸,污染室内空气,影响师生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更不适应当前社会保护环境、保证教学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
另外,在集气瓶内制备氧气,还需一套较为复杂的氧气制备系统(如图2所示),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浪费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
多年来,尽管一些教师试图对该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以解决生成物二氧化硫对教学环境的污染问题,但收效甚微:有的改进方法没有彻底解决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即点燃硫粉还是在室内进行,仍会对教学环境造成—定的污染(如图3所示);有的实验方法不仅需要一个复杂的氧气制备系统,而且用电炉丝加热,方法较为笨拙,难于固定盛放硫粉的瓷片,给实验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如图4所示);还有的实验方法虽然对教材中实验方法进行了大胆改进,并有一定的创意,即用注射器直接将氧气吹到石棉网上燃烧的硫粉内,但是该方法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实验绿色化改进

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实验绿色化改进作者:吴正兴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年第03期摘要: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并且经常操作的化学实验,但课本中所描述的及传统教学中常用的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如对人体、环境的危害。
为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本文简介了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绿色化改进的意义,并结合课堂教学和绿色理念提出改进措施,提升化学对环境、对学生的有益影响。
关键词:初中化学;硫燃烧实验;绿色化学一、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实验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并且根据教学要求一般化学老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化学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来让学生观察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并伴随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则会产生出蓝紫色的火焰,并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即为二氧化硫,其反应形式为硫通过燃烧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硫,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 =SO2。
二、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实验存在问题及绿色化改进的意义课本中介绍的传统操作方法即先把硫放入到燃烧匙中,然后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至其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此种实验操作方式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漂浮在室内空气中,影响教室内师生的身体健康。
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开窗通风的方式将反应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吹散到外界环境中,既增加了实验步骤与工作量,又难免对教师及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虽然一个班级一次实验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有毒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远没有达到破坏的程度,但多个班级、多个地区、多次实验的排放量综合到一起,足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当过多的二氧化硫溶于水中,形成亚硫酸,当亚硫酸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进一步氧化后,便会迅速形成酸雨,也会对人类生活及健康带来影响。
另外,实验中为使燃烧现象明显,会适量增加硫的用量,导致化学原料使用量增多,课堂教学成本增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活动2作业优化设计(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活动2作业优化设计(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 石灰石遇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D. 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加热,现象是有红色物质生成。
2.下列反应制取气体,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干燥和收集的是A. Zn+H2SO4=ZnSO4+H2↑B. 2H2O22H2O+O2↑C. CaCO3+2HCl=CaCl2+H2O+CO2↑D.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下列有关的图示和图标中正确的是()A. 浓硫酸的稀释B. 实验室制取CO2C. 当心火灾D. 禁止吸烟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5.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有关这些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Ⅰ可作为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 通常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检验装置Ⅱ的气密性C. 装置Ⅰ和Ⅴ组合可用于制取O2D. 装置Ⅱ和Ⅲ组合可用于制取H2二、填空题6.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2)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适当的反应装置依据是________ 和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可选用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往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可先使试管倾斜,用________ 把药品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填序号)②④________ .①试管②铁架台③酒精灯④木块.7.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时,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________;若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固体,其主要操作是 ________.8.下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 端进氧气。
利用魔棒点灯原理改进化学实验

利用魔棒点灯原理改进化学实验摘要:利用魔棒点灯原理,使用医疗中的废弃物和实验室中的常备物品,改进化学实验,不但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污染魔棒点灯原理变废为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7页【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和第34页【实验2-3】《硫在氧气里燃烧》这两个实验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实验开始时,反应物硫和磷均需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如此一来,产物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硫就会散发在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健康。
很多老师改用白磷来引燃,因白磷有剧毒,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
那么,引燃过程能否在密闭的反应容器中进行,从而避免污染呢?由此我想到了魔棒点灯的原理:浓硫酸遇到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时,立即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达到酒精的着火点;与此同时,反应产生的氧气又起到助燃的作用,于是酒精灯就被点燃了。
这种方法能不能引燃红磷和硫磺呢?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通风良好的室外,在两块碎瓷片上各放适量的红磷和硫磺,再在上面各放几粒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或高锰酸钾晶体,然后滴加几滴浓硫酸,发现红磷和硫磺都迅速燃烧起来。
而且所加氯酸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晶体的量越多,燃烧的速度越快、越剧烈。
但加高锰酸钾时,燃烧过程中有紫色烟产生,开始时根本就看不见红磷燃烧所产生的白烟和硫磺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
实践证明,用这一反应原理来引燃红磷和硫磺是可行的。
但由于燃烧比较剧烈,如果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引燃,很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如果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引燃,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实验装置中应增加缓冲由于燃烧而引起的气体体积膨胀的装置,比如气球等;同时,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来进行引燃,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紫色烟分散在容器内,观察不到红磷燃烧所产生的白烟和硫磺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所以应该用氯酸钾或过氧化钠和浓硫酸反应来进行引燃,并且氯酸钾或过氧化钠的用量一定要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改进的探究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玉小艳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
但是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是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的。
我们农村学校没有见过通风橱,为了减少演示实验时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别是在空气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
所以才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微改进。
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
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废物进行再利用。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实验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废旧饮用水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滤纸、大烧杯、药匙。
2.实验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水。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先将废旧的1.555升的饮用纯净水瓶按比例从瓶口下部分剪开(瓶口到裁剪处要比集气瓶高出2-3厘米)。
找出一个合适该瓶口的橡胶塞,打孔,插入燃烧匙。
调整高度(滤纸要放置在集气瓶口),再拿出燃烧匙在燃烧匙杆上插入3-5层的厚滤纸(滤纸先按瓶子大小裁剪好)。
最后把燃烧匙组装在已经剪好的废旧瓶口上。
为了方便加入药品,可在燃烧匙药勺处剪开塑料瓶,等加入药品后再封上。
四、实验操作部分(教学过程)
1.收集一瓶氧气,注意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8)。
2、在大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同时把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放在大烧杯中。
往滤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要加入足够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硫)
3、将塑料瓶剪开处打开,加入药品,封好。
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等硫燃烧后观察现象。
再慢慢的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并与氧气中现象相比较。
4、最后液封起来,防止二氧化硫泄露污染空气。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现象明显,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尽可能的被吸收。
最后液封起来更完全吸收二氧化硫,杜绝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改进之后使得二氧化硫燃烧的性质实验微型化、绿色化。
同时用生活中废旧塑料瓶,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从经济角度上也更符合我们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