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4. 抗美援朝●背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入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的安全。
●决策与行动:中国政府决定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的安全,稳定了东亚地区的局势,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 巩固新生政权●镇压反革命: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政府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特务间谍分子。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6.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影响: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后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基础工业建设: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项目,如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等,为后来的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成就: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就,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 “左”倾错误的纠正●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1962年,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会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初步纠正,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和社会秩序。
●国民经济调整:在纠正“左”倾错误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9.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改革开放●粉碎“四人帮”: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改革开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以上仅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的部分知识点概述,具体细节和内容可能需要参考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
教版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基于新人教版教材。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1.秦朝的建立与巩固
秦朝的建立:___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等。
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实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约300个县。
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统治。
2.秦朝的政治制度
三公九卿制: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___分掌国家机关的各项事务。
郡县制的管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设置了郡守和县令来管理地方事务。
怀抱制:秦朝实行怀抱制度,将百姓的人口按户籍分配土地。
3.秦朝的法律制度
法家思想:秦朝倡导法家思想,推行法治,以法律约束人民,
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制定:秦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秦律》、《秦令》等,规定了各种罪行和相应的刑罚。
钟鼓之法:秦朝实行钟鼓之法,规定夜晚的宵禁时间,并通过
___的声音标明时间。
4.秦朝的经济发展
统一货币:秦朝统一货币制度,使国内贸易更加便利。
沟通交通:秦朝修筑了许多官道和运河,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开垦农田:秦朝积极开垦农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5.秦朝的文化特点
统一文字:秦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使文化交流更加顺畅。
修建公共建筑:秦朝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公共建筑,例如万里长城、阿房宫等。
促进思想交流: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促进了思想的交流和发展。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集锦

[键入文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集锦
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 年1 月到6 月
(2)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3)与会国:一战的战胜国
(4)主导国:美国、英国与法国
(5)三巨头及其意图:美国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作为“世界和平的纲领”,尤为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
英国劳合·乔治坚守传统的英国外交思想,在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同时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
法国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
第4 课经济大危机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 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 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1953年---1957年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
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学生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年月,地点在。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开国大典:(1)、时间..:年月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中国结束了社会的历史,成为了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过渡。
)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年。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周年。
(2)、历史意义:第2课最可爱的人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将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还派太平洋第七舰队入侵中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
②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派兵援助,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战争的目的、时间、领导、结果:(1)、目的:(2)、时间:年月。
(3)、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4)、结果:年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4、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
5、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①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机枪身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②为了炮正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思考: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答: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和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1)、开始: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从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 9、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 家面临 的危险,要“以阶级斗争 为纲”。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 人士遭到批斗、迫害 • 10.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是 。 • 11、在“文革”中形成两个反革命集团是 ___ 和 。“九一三”事件标志 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标志是 集 团被粉碎。
1、 计划的超额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的面貌,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 开始的。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3、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对 3 1953 、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实行 政策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
•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它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 是 是 。 • 中共“八大”后十年(1956-1966)石油工业发 中共“八大”后十年( ) 展迅速, 全部自给。 展迅速,实现了 和 全部自给。涌现大 批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批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两弹 元勋传某人民公社小 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 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这种宣传出现于_______ 时期。 • 8.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 重推广失误是 。发动原因 是 。 “左”的错误主要标志 是 、 、 和 。 • 从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 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
纳总结
本文档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课程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大动荡
-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法制建设和对外战争
- 秦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 知识点总结
2.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大动荡
- 卫、卞、郑、楚、赵、魏、秦等诸侯国的兴起和分裂- 齐国的崛起和兼并中原的尝试
- 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关系
2.2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六国一统
-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政权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2.3 秦朝的法制建设和对外战争
-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法律体系
- 秦朝的统一律令和刑法规定
- 秦朝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战争
2.4 秦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 秦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 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产品的改进
- 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宫廷艺术
3. 总结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大动荡中,经历了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朝的法制建设、对外战争、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
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
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
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
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
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1953年---195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
程建成投产。
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
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
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㈢工
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