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百度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⑵答题示例
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
例2(08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⒋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4.2概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分析并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题点必备知识1.人物形象构成2.熟记人物形象术语(1)性格类正面: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等。

反面:胆小怯懦、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等。

(2)品质类正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等。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等。

①拼搏类正面: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等。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②奉献类正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等。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等。

③职责类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等。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等。

④大爱类正面:热爱集体、家国情怀、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深明大义、见识高远、顾大体识大局、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等。

语文阅读教案

语文阅读教案

语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2.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3. 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2. 理解和归纳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3. 运用词汇知识解决阅读难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片或听一段音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与文章主题相关。

2. 预测(5分钟)给学生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段落,让他们观察文章的结构、标题,并预测文章内容。

3. 教师讲解词汇(10分钟)教师呈现并解释文章中的生词及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运用词汇。

4. 教师指导阅读(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并指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

5. 学生自主阅读(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按照教师的指导思考、归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6.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文章的主旨、关键信息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7. 总结复习(10分钟)教师总结文章的主题和阅读策略,让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预测、师生互动讨论和学生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

学生通过词汇学习和文章阅读,提高了对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科特点,还需加强对课文的真实性和复杂性的讲解和引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优秀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优秀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1.主要考查散文或小说的阅读,而以中国现代散文为重点。

都用主观性试题。

4题2021其中有一道探究性试题。

2.考查的能力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鉴赏作品的形象、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感悟体验文本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前指导】1.学会以文解文。

问题从文章中产生,答案也一定隐藏文中。

解题时要时刻记住从文章本身去思考,去搜索答案。

切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2.尽量从原文中抽取词句组织答案。

即使有一些题明确要求用自己话回答,也是对文段中有关词句的组合或转化。

3.重视文段阅读。

文章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分为几层意思,一层一层表述。

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许多考题就是针对文段设置的。

要能够抓住文段中心句,尤其是段首、段尾句。

4.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

题干本身往往就提示了阅读区间、解题思路、答题角度,所以必须认真阅读题目,确定好思考角度,不能文不对题,答不对问。

5.列出答题要点。

例如理解“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或表现手法),二是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是收到了什么效果。

6筛选与整合题要抓标志性词句。

这些语句有显性指代语、理性总结语、过渡衔接句等。

整合的方法有有效文句迁移法、关键词句合成法、深层信息提炼法等。

[散文阅读指导]1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2体会意境,领悟情感。

散文鉴赏的重点在于体会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内情和外景水乳交融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景物来表现。

其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托物抒情。

阅读这类散文要思考此物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流程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流程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目标确定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或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前导活动在正式进行文学作品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前导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预热活动,如学生们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期待、分享对文学的喜爱等。

四、整体阅读与理解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进行整体阅读与理解的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阅读文学作品,尝试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等要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重要细节与意义。

五、语言与表达训练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语言与表达的训练。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特点。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语言与表达手法。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或情节进行创作。

六、批判性思维培养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对作品的批判性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问题,促使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

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七、情感与态度培养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与态度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6 小说(赏析艺术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6 小说(赏析艺术技巧)(教案)

赏析艺术技巧[导语]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前一种艺术在突破一、二都已涉及。

这次任务重点放在后两种艺术上,要能准确判断艺术技巧,说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一、环境描写艺术1.社会环境描写艺术社会环境描写既包含了一般的手法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角度,表现在:(1)点面结合。

“面”指整体;“点”指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较突出的人或物。

点面结合,即社会场景的描写既要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2)对比映衬。

通过场景内不同人、物的对比,或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突出相关内容。

(3)简笔勾勒或精笔细描。

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用简明或精细的笔墨突出相关内容。

理解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

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

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

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

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

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

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节选自契诃夫《不平的镜子》)1.客厅的环境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客厅什么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手法:运用了白描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客厅环境。

初中多文本阅读教案

初中多文本阅读教案

初中多文本阅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文本阅读,了解不同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阅读心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多种类型文本,如小说、散文、诗歌、科普文章等。

2.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文本,如小说、散文、诗歌、科普文章等,并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2.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经历,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收获。

3. 阅读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如略读、寻读、精读等。

4.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表现、阅读作业、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通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参与度、小组讨论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阅读心态的培养: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提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2. 培养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好读书。

3. 创设阅读氛围: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4. 加强阅读指导: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2.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课文,感受文学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4. 阅读技巧训练:根据课文内容,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阅读。

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阅读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文学鉴赏、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情节结构分析一、教学背景1、《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分析作品结构。

对小说而言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是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2、一轮复习时,学生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再进一步了解小说阅读重点。

然后通过题型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

3、教学时数:一课时4、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资料链接】1、小说:【百度百科】/view/1942.htm2、/soft/1535292.html3、/szyue50288/blog/item/2b6f59fa132a3b9f59ee90c7.html4、/view/cb3b0dfa770bf78a65295425.html5/c?m=9d78d513d9d437ad4f9e97697c66c0161e4381132ba7a60208d7843898732b4a50 6692ac57270772d7d20d1016db4d4beb802103401451b18cbe8f5dacbb85295f9f5742676b855662d80edfc0512 4b137e05dfede1ff0bb8025e3dfc5a3ae4323cf44767097f0fa4d7011dd19f4034094b1ed4c025e60ad9b32728c5a 6058ef3430b150f890251e009687db4b4db33da06206e0dc22c14f05c213b0585b7a4bfa0af74a462743fd5277a1 196813929c1cbc762a5723c119eee6d6b69c19d0c1ab2cc8a496fa389214e192bbfd25477457f826bca8beb96a30 5202ae9098499a&p=8772da5e95904eae40bd9b780740&user=baidu&fm=sc&query=%D0%A1%CB%B5%B D%E1%B9%B9+%B7%D6%CE%F6%CE%C4%D5%C2%BD%E1%B9%B9%B5%C4%BC%BC%B7%A8+ %B7%D6%CE%F6%D0%A1%CB%B5%B5%C4%B1%EA%CC%E2&qid=c2417dc3009a5ab0&p1=16、2009——2011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view/1d9690d63186bceb19e8bb56.html/view/ce131e45b307e87101f69636.html/view/739da219ff00bed5b9f31d4c.html二、教学课题:小说情节结构分析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熟悉小说情节结构分析的几种题型,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范式。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2四、教学方法:讲评法、对话法五、教学过程(一)在2011年,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8个省份考查了小说阅读,可见高考出卷对小说的关注依然不减。

我们要引起重视。

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情节结构分析题的解答。

《考试说明》中要求同学们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分析作品结构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二)在考卷中常见的题型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理解开端或结尾的作用、探究情节的合理性等。

其中标题常常是文章线索,有结构全篇、揭示主题等作用,比较简单。

所以我们重点研究四种题型。

1、首先看第一种:概括故事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真题展示】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2011年江西卷《晚秋》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学案反馈:某同学答案:小说先着力写木匠巴尔塔萨做的鸟笼之精美难得,再写他将鸟笼送给蒙铁尔的儿子却未收一分酬劳,最后写木匠出钱在外彻夜欢娱以致无钱付账。

存在问题:表述不简洁、概括不全面。

看答案,(一)巴尔塔萨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二)巴尔塔萨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可见,梳理情节时我们可以从哪两个方面考虑呢?【答题指要】从主要人物入手进行概括,勿面面俱到;从发展线索入手进行概括,勿遗漏缺失。

【你来试一试】《核按钮》P172《茶垢》第1题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简要归纳。

(每部分不超8个字)(4分)同学回答,互相补充,老师点评并打分。

【答案】1、老爹炫耀茶垢2、孙女拒绝茶垢3、孙女清洗茶垢4、老爹留恋茶垢抓住线索:茶垢2、分析中间某情节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1、小说某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小说某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真题展示】2008年江苏卷《候银匠》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010年新课标卷《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揣摩提供的参考答案,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此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有哪些?请某同学读答案,其他同学总结。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答案】①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②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同学总结。

明确:插叙情节、补充说明、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等。

【答题指要】可见,某段的作用除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组织答案外,还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整个情节发展、小说主旨表达角度考虑答题思路。

【你来试一试】《茶垢》第2题文中画线的一段文字,从全文看,有何作用?同学回答,互相补充,老师点评并打分。

【答案】内容上,突出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和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形成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写史老爹因茶垢被洗而昏厥做铺垫。

刚刚我们说的某段如果是小说的开端或结尾呢?小说开端和结尾一般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高考中也经常涉及。

常见提问方式有1、小说开端……文字有什么作用?2、小说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真题展示】1、2011年新课标卷《血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2、2011浙江卷《第9车厢》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3、2011年安徽卷《巴尔哈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8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说说小说开头结尾作用的术语。

进一步对照答案,补充答题术语。

【答案】1、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2、①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3、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常用术语】开头:①交代环境②设置悬念③作铺垫、埋下伏笔④营造气氛⑤设置线索等结尾:平中生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丰富人物形象、余味无穷等【答题指要】要从人物、环境、情节、主旨四方面考虑。

【你来试一试】《核按钮》P166《迎宾竹》第1题这篇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4分)同学回答,互相补充,老师点评并打分。

【参考答案】一方面说明郑副市长画竹确有水平,(1分)使情节波澜再起,留下无穷韵味,(1分)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1分)另一方面,突出郑副市长妻子的贤惠聪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1分)六、教学反思这节公开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学生能有所获。

不过,从上课学生答题情况看,很多学生缺乏规范答题的意识,答案欠缺条理。

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