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悯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悯农二》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悯农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悯农二”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农民、珍惜粮食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关爱农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课文朗读的节奏与停顿。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农民伯伯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吗?他们辛苦吗?2. 学习生字词:(1)带领学生逐个认读生字词,并解释字词含义。
(2)组内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
3. 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与停顿。
(2)学生分组朗读,相互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作,关爱农民。
(2)教育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
6. 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农民、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农民伯伯,了解他们的辛勤劳作,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9课第2课时《悯农》(课件)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 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应学会尊重别人的劳 动成果,成为自觉节约的小公民,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节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在歌曲中领 悟与传承,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6
5
5
3
.
1
6
5
5
3
. 2 1
65 3
3
3
2
2
1
2 1
新知讲解. 1
悯 农5
2
.
3
.
2
.
3
.
2
.
.
1
1
..
6
1
1
6
5 3
6
5
5
5
3
.
1
3
.
21
6
65
3
. . . 新知讲解 3
1 1
.
.
3
2.
.
2
.
1
1
.
1 6
66
5
5
5
5
3
.
1
3
.
21
5 3
6
65
3
5
5
2
3
3
2
2
1
2 1
新知讲解
悯
.
.
3
.
2
.
3
.
2
.
1
1
.
1 6
农
..
1
1
《悯农》教学设计

《悯农》教学设计《悯农》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简析:歌曲《悯农》内容选自同名经典古诗,表达了音乐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完美结合。
歌曲为二拍子,旋律流畅优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挚。
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艰辛,说明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应爱惜粮食的道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与生俱来的爱唱、爱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将自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挖掘出来。
尤其是当动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达成一致的时候,往往能触动起他们极大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吟唱、表演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有韵律、有情感地吟诵古诗《悯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悯农》,能进行歌曲《悯农》的动作创编并乐于参与表现;使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爱惜粮食的道理,培养和激发学生用音乐语言传承和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1、能用真挚的情感吟诵古诗《悯农》。
2、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流畅地吟唱歌曲《悯农》。
五、教学难点: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确演唱。
六、教学媒体:钢琴、教学光盘、音乐课件等七、教学过程:〔一〕感受古诗歌曲:《悯农》播放歌曲《悯农》,教师带着学生自然地摆动身体,初步感受歌曲韵律,以愉快的心情进入音乐课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悯农》音乐旋律及本课学习内容〕〔二〕吟诵古诗:《悯农》1、请个别学生朗诵唐诗《悯农》;2、引导学生模拟古诗人吟诗作对的情形及神态,有节奏地朗诵《悯农》;3、和学生一起在《悯农》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悯农》,同时对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经典文化及告诫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三〕吟唱古诗:《悯农》1、引导学生用跟唱法,学唱歌曲《悯农》要求:随范唱小声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难的小节或乐句。
2、反复听难点乐句的演唱三次,再请学生试唱3、第二次跟唱歌曲《悯农》,帮助、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歌曲《悯农》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歌曲《悯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悯农》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歌曲,花城版音乐教材中收录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简洁生动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敬意和同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唱歌,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
在学习《悯农》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表情演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悯农》这首歌曲,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悯农》,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意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他人的思想品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悯农》这首歌曲,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表情演唱《悯农》,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意和同情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悯农》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悯农》,讲解歌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3.分析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4.演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演唱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表情,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5.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扮演农民的角色,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悯农》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024年古诗《悯农》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古诗《悯农》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悯农》一诗。
具体内容包括:熟读并背诵古诗《悯农》;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学会生字词,了解古诗的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悯农》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尊重和同情之情,树立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悯农》古诗,带领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停顿、语气等。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4.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让学生用字典查找字词的意思,巩固知识。
5. 例题讲解:讲解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农民劳作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7.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作者:李绅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生字词:悯、农、粒、粟、收、颗、闲、饿、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悯农》古诗,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2. 答案:见课后作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关于农民的古诗,进行诗词积累,增强语文素养。
《悯农》教学教案

《悯农》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悯农》一文,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古诗欣赏”。
详细内容包括对古诗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解析、诗人情感的理解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悯农》这首古诗,并理解其字面意义。
2. 学生通过学习《悯农》,能够掌握相关的生字词,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
3.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悯农之情,培养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悯农》,理解诗句的意义。
难点: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韵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民耕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农民伯伯的工作辛苦吗?”让学生分享对农民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悯农》。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悯农》,并在PPT上标注生字词。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分析诗句的韵律特点,解释古诗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悯农之情。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诗句,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
然后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5. 课堂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诗歌背后的文化意义,如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等。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内容:生字词诗句解析韵律特点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背诵《悯农》,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
2. 答案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诗句表达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敬意和同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悯农》这首古诗。
课后反思,可以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悯农其一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敎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悯农》(其一)敎學设计授课敎师: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山车小學陈梦娴敎學目标:1、初步了解古诗表达的意思。
2、流利背诵古诗。
敎學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學们,我们之前學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还记得诗人是谁吗?那是唐代李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學习他的另外一首密切相关的古诗,题目是:《悯农》其一。
二、深入感知。
1、范读诗文。
2、借助拼音,共同正音。
3、分句了解大意。
春种一粒粟,写了农夫种庄稼,里面的一不是具体的数字,只是说明大概数量,粟就是一种农作物。
秋收万颗子,写了农夫收获粮食,万也不是具体数字,一和万形成对比,突出数量的多和少。
四海无闲田,四海是到处的意思,闲是空闲,表示到处都没有空闲的田地。
农夫犹饿死,写农夫还是饿死,犹就是还的意思。
4、再读全诗,注意节奏。
5、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种一粒,收万颗。
收成好不好?四海无闲田,种得多不多?农夫有没有偷懒呢?那么,最后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农夫犹饿死呢?其实归根到底,跟当时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农民所得都被贪官污吏剥夺去了,再努力最后都是什么也没得到。
我们再来看看今天,我们的农民种田不用交税,还能得到国家的补助,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得非常快乐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
春种()()粟,秋收()()子。
()()无闲田,()()犹饿死。
3、多种方式读一读,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结束语。
小学二年级古诗(必背

悯m ǐn 农n óng (其q í一y ī)唐t án ɡ 李l ǐ绅sh ēn春ch ūn 种zh òng 一y í粒l ì 粟s ù ,秋qi ū 收sh ōu 万w àn 颗k ē 子z ǐ。
四s ì 海h ǎi 无w ú 闲xi án 田ti án ,农n óng 夫f ū 犹y óu 饿è 死s ǐ。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m ǐn 农n ón ɡ(其q í二èr) 唐t án ɡ李l ǐ 绅sh ēn 锄ch ú 禾h é 日r ì 当d ān ɡ 午w ǔ, 汗h àn 滴d ī 禾h é 下xi à 土t ǔ。
谁shu í 知zh ī 盘p án 中zh ōn ɡ 餐c ān,粒l ì 粒l ì 皆ji ē 辛x īn 苦k ǔ?【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清q īn ɡ 明m ín ɡ唐t án ɡ 杜d ù 牧m ù清q īn ɡ 明m ín ɡ 时sh í 节ji é 雨y ǔ 纷f ēn 纷f ēn ,路l ù 上sh àn ɡ 行x ín ɡ 人r én 欲y ù 断du àn 魂h 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