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之外,精神上自由独立的隐土,即道家式 人格
• 4、道家文化的人生态度
• (三)佛教思想及理想人格 • 1、空 • 2、诸行无常 • 3、诸法无我 • 4、一切皆苦 • 5、戒律 • 6、禅定 • 7、般若 • 8、涅槃
烦恼就是烦扰恼乱众生身心,使之迷惑、苦恼、不得寂 静的作用,是一切众生的痛苦的直接根源、生死轮回的 原因。 在五位法中,烦恼属于心所法,共有六种: 1、贪,2、瞋,3、慢,4、疑,5、痴,6、恶见.
SL1 利他:友好和关注他人的特点。
对人宽容、友好和顾及他人;或
辑任性无为。
• 马祖道一言: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 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 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尽是道。
• 3、领悟疗法——禅修
• 谁来悟?觉悟什么?如何觉悟? • 《菩提本无树》歌词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 生性当自悟 阴缺何时休 • ——我们从中悟了什么?
第八讲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中西人格差异
问题
• 1、中国人是谁?中国人什么样的人? • 2、传统的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异同在哪
里?
• 3、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为什么出现
人格差异?
• 4、如何研究中国人的人格? • 5、人格研究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实践意义
的出路和方法?
内容提要
• 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人格 • 二、中国人的现实人格结构 • 三、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及与中国人的比较 • 四、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问题

中国人人格特质的理论探索与哲学反思

中国人人格特质的理论探索与哲学反思
第 2 6卷 第 3 期
21 0 3年 6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u a h n Uni e st fTe h o o y ( o il ce e Ed t n v r i o c n lg y S ca inc i o ) S i
Vo. No 1 26 .3
摘 要 : 国本 土 心 理 学 认 为 , 自西 方 的 人 格 特 质 理 论 难 以全 面 客 观 地 解 读 中 国人 的人 格 , 以 , 对 中 中 源 所 其 国人 人 格 特 质 进 行 了 本 土 化 的 实 证 研 究 与 理 论 建 构 。虽 然 中 国本 土 心 理 学 推 动 了人 格 理论 在 中 国 的新 发 展 , 进 了人 们 对 国 民人 格 的认 识 , 而 它 仍 然 没 有 完 全 走 出 西 方 心 理 学 的研 究 框 架 , 有 充 分 认 识 增 然 没 到 社 会 现 实 对 人 格 的 影 响 与 决 定 作 用 。从 “ 现实 的个 人 ” 发 , 中 国人 人 格 特质 进 行 理 论 的再 探 索 , 出 对 可 以凝 练 出爱 面子 、 人 情 、 重 向善 、 才 干 与 尚 和 五个 中 心 特 质 。这 些 人 格 特 质 对 建 构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重
具 有 积 极 与 消极 的 双 重 影 响 。 关 键 词 : 国人 ; 格 特 质 ; 谐 社 会 中 人 和 中 图分 类号 : 8 8 文 献 标 识 码 : D I 1 . 9 3 j i n 1 7 — 4 7 2 1 . 3 O 1 B4 A O : 0 3 6 /. s . 6 16 7 . 0 3 0 . l s
J ne2 1 u 0 3
中 国人 人 格 特 质 的理 论探 索 与哲 学 反 思 *

“中国人人格”的心理学研究及其测量

“中国人人格”的心理学研究及其测量
究 有许多 具有本国特色的研究课题,如中国人的 “ 人情观” 、 个中 文人格术语, 压缩成5 个术语, 5 7 并对其好恶度、 意义度
9 年, 8 “ 面子观” 、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中国人讲究的 以及熟悉度进行了评定。1 7 北京大学的陈仲庚与王登峰 似的 途径对60 文人格特质词进行了同样的评定。 7个中 “ 孝道”等等, 都是植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基础之上的 实际问题。 也采用相 9 年, 枢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彭迈克 (ii B d 8 M hl o )采用 ea n 对这 些问 题的 研究, 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但在中国心理学 1 4 杨国
一 一

人格 研究的词 汇学假设。它假定那些非常突出的、 与人类
不同的 场合表现的 特点不一样。 所以说, 人格既是表现在外的 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体差异最终都会被编码到人们的语言之 中, 某一社会中所 写所用的语言 应该能包含描述这一文化中任 种特点, 同时也 表现为一种内 在体验或者内 部一致性。
李二氏的词表研究了 “ 中国人描述性格所用的基本向 发展过程中, 对人格 研究所用的理论和概念体系, 基本上是照 杨、 。 他们先把杨、 李两人的5 个术语分 “ 5 7 成 他人取向 事 ”“ 搬西方人的, 尤其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系统探讨还很不够。 度” 因 此, 国人人格研究的中国化势在必 对中 行。
A r. O pl O6 i2
19 0
“ 国人人格" 中 的心理学研究及其测量
陈 方, 朱镇 宇
( 湖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 长沙 408) 1 1 0
摘要 :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 的过程 中所表现 出 的一种稳定的行 为模式或倾向性 , 来 其形成 与发展 既有 来 自遗传的 因素 , 受到后 天环 境的影响。 也 按照人格 的特质分 类研 究, 王登峰等人得 出了中国人“ 大七” 人格结构, 并蝙制 了中国人人格 量表 (ZS 。人格研 究中国化应 当成为我 国人 格心理 学研 Q e)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演讲者简介: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1年9月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学习,1990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一、人格的界定讲到人格,是指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什么特点。

这里有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一个是人格,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

第二个概念是性格,指的是我们对这个人的特点的评价。

换句话来讲,人格是指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什么,而性格是我们对这个人表现出的特点的评价,是好还是不好。

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个性,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指的是这人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独特性。

[1]从这三个概念来看,最基础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心理学里面讲到人格的时候,它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这个人跟其他人相比,他的外在行为上的特点,或行为的倾向性。

这些特点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的,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又不同。

第二个方面,人格指的是一种内部的整体性。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这个人的整体来讲,他又有其内部的一致性。

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既是表现在外在的一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或者内部的一致性。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的方式,以及他内心体验的特点。

人格实际上就是讲这个人他的特点,而且了解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

比如说,我们现在比较注重管理理论,对别人的管理应该怎么来进行呢?实际上讲到管理的时候,就是讲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而人际关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用一套管理西方人的模式、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从直观上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Bakan
Agency
communion
agency
Bales
Dominant Iniacitive
社会情感取向
任务取向
Bartholomew
他人模型
自我模型
Buss& Plomin
活动性
冲动性
情感性
Cattell
外向/内向
Pathemia/Cortertia
超我力量
适应/焦虑
独立/顺从
Comrey
外向和活动性
女性化
秩序和社会顺从
情绪稳定性
控制能力
Costa&McCrae
外向性
随和性
尽责性
神经质
开放性
Digman
Beta?
Alpha
beta
Erikson
基本信任
Eysenck
外向性
精神质
神经质
Fiske
信心的自我表达
社会适应性
服从
情感控制
探究的智力
Freud
心理性欲发展
Gough
外向性
Consensuality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杨国枢、王登峰,1999)
大因素
小因素1
小因素2
小因素3
F1精明干练—愚钝懦弱
1-1精明果敢—退缩平庸
1-2机敏得体—羞怯保守
1-3优雅多才—肤浅愚钝
F2严谨自制—放纵任性
2-1坚韧自制—浮躁任性
2-2沉稳严肃—活跃轻松
2-3严谨自重—放纵狡猾
F3外向活跃—内向沉静
3-1活跃随和—安静拘束
Maslow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
McAdams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以及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人民的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模式深受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等多元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本文将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系统分析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如集体主义精神、谦虚谨慎、忍耐坚韧等,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特点如何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

文章还将关注中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变革过程,探讨其中的规则、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深受其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风貌。

在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个人的价值往往通过其对集体的贡献来衡量。

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人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他们倾向于避免直接冲突,而是通过沟通、妥协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体现。

面子观念: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荣誉。

中国人通常会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避免在公共场合丢脸。

这种面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交策略。

忍耐和坚韧: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坚韧。

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这种忍耐和坚韧的精神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尊重权威和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尊重权威和传统,认为这些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因此,中国人在对待长辈、领导或传统习俗时,通常会表现出高度的尊重和顺从。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体现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受到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集体主义,这在中国人的个人发展和人格结构中起了关键作用。

此外,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审美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特征也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可以总结为五个主要方面:社会性、家族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整体观念。

首先,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重视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通常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更倾向于以集体为中心的决策和行动。

他们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

此外,中国人也更容易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

其次,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家族意识。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个人幸福和身份的重要依托。

中国人通常会考虑家庭的利益和声誉,尊敬长辈,关心和照顾家庭成员。

此外,中国人更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如忍让、勤俭和尊重。

第三,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表现出一种谦虚、内向、保守的特点。

中国人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更注重他人的评价和期望。

他们常常在集体中寻求认同感,并以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

这使得中国人在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经常显得含蓄和间接。

第四,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人对道德准则的遵守和维护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

中国人注重公平和正义,尊重老师和长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种道德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有关。

最后,中国人的整体观念在人格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人更注重整体和谐而非个体的独立。

他们倾向于看待问题的整体,并更注重区别于西方文化中的逻辑和分析。

中国人的整体观念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中。

总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受到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集体主义、家族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整体观念是中国人的主要人格特征。

理解和尊重这些特点对于与中国人合作和相处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人格是一个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稳定特质和特点的总和,它承载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历史和环境的影响,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儒家强调道德、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倡导社会良善行为和个人修身养性。

因此,中国人通常注重道德伦理、家庭关系、以及孝道和忠诚等方面。

在人格上,中国人常常表现出包容、尊重、忍让的特质,以及注重集体利益胜过个人利益的思维方式。

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注重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传统上注重人情往来、亲友关系和社交活动,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情。

这种强调社会关系的特点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为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以及关怀他人的特点。

三、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普遍存在家庭和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人注重家庭关系、尊重长辈和传统的家族责任感,家庭是中国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石。

此外,由于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和农耕文化,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团队合作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种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表现为集体主义倾向、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等特点。

四、面子文化和谦逊中国是一个注重面子的社会,中国人尤其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注重保持面子和避免尴尬。

面子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为谦逊、礼貌和避免冲突的特点。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通常表现出谦虚、含蓄和顾及他人感受的态度。

总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受到儒家思想、社会关系、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面子文化的影响。

这些特点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中体现出来。

了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不仅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研究的词汇学途径确立了中国人人格的“大七”因素结
编制 CPA I 人格量表的过程包括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
构 ,并采用内容效度法和实证标准法相结合的途径编制了 定和项目编选两部分 。人格结构的确定过程包括 : (1) 研究
“中国人人格量表 (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 ,以 者要求不同职业的被试写出他们认为的“最重要的性格特
所界定的人格特点 ,分别写出 4 个或以上的句子描述这一 解释 30. 09 %的方差 。分别对七个大因素的项目单独进行
特点 。以“害羞的”为例 ,这 4 个项目分别反映 : ①“害羞” 因素分析 ,除因素一至五分别抽取了 3 、3 、2 、2 、3 个小因素
效度 。
个性格特征形容词 ; (4) 研究者从这 150 个性格特征形容词
(一) CP个作为量表要测量的人格特质 。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CPA I) 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妙
在初步确定的人格特质的基础上 ,研究者从 (1) 被试写
清 、梁觉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宋维真 、张建 出的性格特征的行为描述 , (2) 已有的中英文量表的项目 ,
因素三 社会权利
因素四 个人主义
务实性 ( PRA) 情绪性 ( EMO) 责任感 ( RES) 自卑 ─自信 ( I_S) 宽容 - 刻薄 ( G_M) 老实 - 圆滑 (V_S) 乐观 - 悲观 (O_ P) 严谨性 (M ET) 外內控制点 ( E_ I) 亲情 ( FAM)
人情 ( REN) 和谐性 ( HA R) 灵活性 ( FL E) 现代化 (MOD) 面子 ( FAC) 节俭 - 奢侈 ( T_ E)
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21 ] 。
由七个大因素 、409 个项目组成的 QZPS 的初步版本 。
QZPS 的编制是在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基础上 ,
将 409 个项目编辑成册 ,在 3 200 名被试中施测 。对
采用内容效度法与实证标准法相结合的途径进行的 。首 409 个项目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 ,根据所解释的方差百分
內向 - 外向 ( I_ E) 领道性 (L EA) 冒险性 (ADV)
自我 - 他人取向 ( S_S) 理智 - 情感 (L_A) 阿 Q 精神 (D EF)
CPA I 的编制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过程 。CPA I 编制的最大优点就是突出了中国人的独特人 格特点 ,例如“阿 Q 精神”、“人情”、“面子”等分量表的建 立 。可能的问题就在于对人格结构的确立是建立在选定的 分量表基础之上的 ,如果分量表的选择不够准确和完整 ,将 会影响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过成百上千次应用大五模型测量研究所肯定了的 。 征 。工作压力源于多种因素 ,其中 ,角色冲突是其
五因素模型适用于中国人吗 ? 本期刊出的“对中国 典型原因之一 。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 ,无论涉世之
人人格结构的探索”一文通过对中国人人格量表和 初或是职业变换 ,不同环境下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
中国人个性量表的系统分析 ,包括各自的编制过 角色要求 ,个体对此的行为反应以及是否动态地实
关键词 :中国人人格结构 ;七因素模型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中国人人格量表 ;本土化 (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B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2677 (2005) 0520005212
一 、引 言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的“大五”人格 理论[1 - 3] 存在显著的差异 ,并且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测量工
6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并无差异) [8] 。这一结果与西方的“大五”模型无论在因素 卷 ,分别由四组约 2 600 名被试进行评定 。对维度一至五
的数量还是因素的内涵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初步比较的结 的 13 个小因素和因素六 、七的项目分别进行因素分析 ,以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实践标准法 (empirical criterion) 及因素分析法 (factor ana2 自卑 - 自信 、焦虑紧张 、抑郁 、身体症状 、躯体化 、性适应问
王 登 峰1 ,崔 红2
(11 北京大学 心理学系 ,北京市 100871 ;21 解放军总医院 医学心理科 ,北京市 100853)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 ,探讨中国人个性
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 。2000 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 国人个性测量表 ,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 ,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相比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中“多 出”了类似西方的神经质维度 ,而缺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 (QX) 。两个量表项目的合并因素分 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 ,以及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缺少情绪性维度的假设 。文中讨论了西方 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没有独立出现的原因 ,以及从本土角度探讨中国人独特人格结构 的意义 。
先 ,采用内容效度法编制量表的项目[9 - 11] 。在确定中国人 比和因素的陡阶检验 ,取七个因素是合理的 。抽取七个因
人格结构的过程中 ,七个维度的每一个小因素都包括 10 - 素并采用最大变异正交旋转 ,逐步删除载荷量小于. 25 且
30 个人格特质形容词 ,研究者根据每一个人格特质形容词 共通性小于. 15 的项目共 81 个 ,保留下来的 328 个项目共
程 、量表结构以及两个量表的相容性检验 ,进一步 现与之协调 ,都与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本
论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而不是五因 期的第三篇论文“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
素模型 ,同时 ,也进一步检验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 其人格的关系”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 。人格与脑机
良好信效度 。这篇文章文字虽长 ,但说理透彻 ,是 能有密切的联系 。“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特征
具[4 - 16 ] 。不同的确定人格结构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人格 量表的编制策略 。目前已有两种探讨并确定了中国人的人 格结构 ,而且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的研究范式 。一种是 由张妙青 、宋维真等采用合理建构法 ( rational construct) 、
3 收稿日期 :2005204216 作者简介 :王登峰 (1965 - ) ,男 ,山东安丘人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人格与社会心理 学 、临床心理学 ;崔红 (1961 - ) ,女 ,山西襄垣人 ,心理学博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 ,副 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临床心理学 、人格与临床心理学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0469) 资助项目 ,项目负责人 :王登峰 。 5
新 、张建平等研究者于 90 年代开始进行编制的 ,并分别于 以及 (3) 研究者编写的项目中共筛选出 560 个项目 ,作为量
1993 年[4] 和 1996 年[5] 公开发表 。编制这样一个本土化的 表的初步项目 。将初步编制的量表施测后进行项目筛选 ,
人格测量工具的主要目的是建构一个既满足本土化需要 , 合并相关较高的分量表 ,最后确定 22 个分量表 ,由 330 个
果证实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格结构上的相似性与差异 初步筛选出测量这 13 个小因素及两个维度 (简称 15 个小
性 。此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 ,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大 因素) 的项目 。经过以上程序 , 1 635 个项目被缩减为 718
七”模型[14 - 16] 。对 N EO PI2R[17] 项目的因素分析也证实 个 。从中按每个小因素取 30 个左右的项目的标准 ,得到了
第 31 卷 第 5 期 Vol . 31 No . 5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 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 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5 年 9 月 Sept . ,2005
下简称 QZPS) ”。如果采用不同的确定人格结构的方法和 征及其行为表现”; (2) 与文学家一起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建立量表的方法能够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则既可以确 中抽取“描写性格特点的词汇 、行为描述及谚语”; (3) 参阅
认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又可以交互验证不同的测量工具的 “国内外有关特质形容词的研究”,以上过程共得到了 150
(二) Q ZPS 的编制过程与量表结构 QZPS 的编制过程也包括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定和项 目编选两部分 ,但采取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却与 CPA I 的编 制过程不同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定沿用的是西方学者 根据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18 19 ] 建立大五人格模型的程
序 ,只是使用的语言和被试由英语和西方人变成了中文和 中国人 。王登峰等[20] 首先从中文字典 、文学作品 、中小学 语文课本以及被试描述具体人物时使用的形容词中系统收 集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 ,并与杨国枢等[8] 在台湾所收集的 用于描写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合并 ,对其中的 1 520 个形容词进行了好恶度 、意义度 、熟悉度和现代性的评定 , 并从中抽取出 410 个形容词 ,作为中国人描述他人 (及自 己) 的代表性样本 。由大陆和台湾的 1 400 多名被试就每 个词能够描写自己及他人的程度进行评定 。通过因素分得 出了中国人人格的七个维度以及所包含的 15 个小因素 (大 陆和台湾被试的结果只在因素出现的顺序上有差异 ,内容
lytic) 相结合构建中国人的人格特质 ,并建立了“中国人个 题 、病态倚赖 、兴奋性 、反社会行为 、需要关注 、脱离现实 、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