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辨治胃脘痛验案

合集下载

贾建华杂病治验二则

贾建华杂病治验二则

贾建华杂病治验二则
李孝文;贾建华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5(0)8
【摘要】贾建华老师是湖州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

今将老师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胃脘痛和用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医案各一则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1苓桂术甘汤加减疗胃脘痛案患者吴某,女性,49岁。

初诊日期:2014年3月19日,主诉胃脘部位胀满疼痛1月余。

【总页数】1页(P615)
【作者】李孝文;贾建华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浙江长兴3131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独活寄生汤的杂病治验举隅
2.安洪泽杂病治验拾萃
3.升阳益胃汤杂病治验三则
4.《伤寒杂病论》方治验二则
5.姜德友杂病治验三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好用的苓桂术甘汤——医案纪实

好用的苓桂术甘汤——医案纪实

好用的苓桂术甘汤——医案纪实1.青年吴某,2014年4月因搬家数日不安顿、慌张劳累,12日持重物后大汗淋漓,下午1时突发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均约2—3分钟心脏就剧烈地跳上一会儿,以至于头眩、心慌、胸闷,无法继续手头上的工作。

来诊时有恐惧感,右手紧捂胸前。

我抓住其大汗后发病给他开了一剂桂枝甘草汤。

大家也许会疑问:这是心脏病啊!你开这样的药不好吧!其实我们中医人看病针对的是证而不是病,遵循的是见证发药,方证对应。

这个患者的病机符合“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这时你又要问了,这个患者没吃发汗药啊?你呆板啊,吃解表药发出的汗谓之汗,其他原因的出汗就不是汗吗?这个患者干重活后出汗就人为的“解表发汗”啊,符合过汗伤及心阳、心阳虚、心无所主的病机,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温补心阳即可。

13日复诊,非常有效,但心跳没有完全控制好,我再次审视了他的病情,给他加了两味药白术、茯苓,即桂枝,甘草,白术,茯苓。

一剂中的。

病一下子就全好了。

为什么要加白术、茯苓呢?因为我发现他还有脾虚湿盛的表现,可能这个人平时脾胃功能不是很好,心和脾是母子关系,火生土,在心阳不虚的时候,虽然有脾湿,但是勉强可以维持平衡,彼此相安无事,如今心阳一虚,脾不化湿,水气趁虚而入,水气凌心,犯上作乱,所以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脾湿的问题,一方面补心阳,一方面健脾化湿,双管齐下才可以。

注意了使用苓桂术甘汤不可加减。

患者虽说病愈了,因这次病来的迅疾,又那么重,所以请求我再给他开几付药,巩固治疗,顺便调理一下身体,我心思“阳加阴谓之汗”,患者大汗过多伤了心阳也有可能伤及心阴,所以就用苓桂术甘汤加生脉饮(气阴双补,其中的人参也可以大补元气)谁知服后病情立马反复,去掉生脉饮单服苓桂术甘汤,病情立马又好转。

2.黄老太,病头晕月余,因她这个晕是脑瓜勺那个地方晕,所以前医或按颈椎病治疗,或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或按脑梗塞治疗等都没有效果。

苓桂术甘汤合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脘胀痛案

苓桂术甘汤合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脘胀痛案

苓桂术甘汤合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脘胀痛案
按:《丹溪心法》云:“凡痞块积聚在中则为痰饮。

痰饮为患,有随气机升降,变动不居,见证复杂;亦有痰饮癖积,聚于一处,形证显然,固定不移,结而不散者,变动者,痰也,结聚者,亦痰也。

”丹溪之言为本案之明鉴。

李今庸据其中脘坚硬高凸,直作痰饮积聚论治,足见功夫之深。

治变动之痰,当温化健运,畅通气机;治结聚之痰,应温化散结,消之削之也。

故取苓桂术甘汤与生姜泻心汤合方,再伍枳实破结下气,治痰饮而致心痞硬者,尤为合拍。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苓桂朮甘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苓桂朮甘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苓桂朮甘汤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苓桂朮甘汤一、水心病(冠心病)刘渡舟医案:陆某某,男,42岁。

形体肥胖,思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而住院,抢治两月有余,未见功效。

现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

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

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

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

辨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之“水心病。

”处方: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朮10克,炙甘草l0克。

此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诸症明显减轻。

但脉仍带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

乃于上方加附子9克,肉桂6克,以复心肾四气。

服3剂手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短犹来全愈,再与上方中加党参、五味子各l0克,以补心肺脉络之气。

连服6剂,诸症皆瘥。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30一31)按语:本案冠心病由水气上冲所致,刘老名之为“水心病。

”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用苓桂朮甘汤治疗,效果堪优。

二、眩晕(耳源性眩晕)姜春华医案:魏某,女,55岁,1973年10月22日初诊。

患耳源性眩晕病已7年,发作时视物转动,如坐凌空,素息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白沫,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大。

证属痰饮上泛,宜温化痰饮,用苓桂朮甘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9克,白朮9克,甘草6克,五味子9克。

连服14剂而愈,随访两年未发。

(广西中医药1986;(6):12)按语;姜春华教授擅于用苓桂朮甘汤治疗眩晕证之属于痰饮上泛者。

如属耳源性眩晕,姜老常加五味子,并重用至9克。

三、留饮(神经宫能症)钟育衡医案:成某某,女,50岁,1975年7月5日诊治。

头晕目眩,心下满闷,泛恶,气短,善太息,背部寒冷,夏日酷暑亦不能离毛背心,病已七年之久,经西医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曾用许多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效果。

苓桂术甘汤原方效案

苓桂术甘汤原方效案

苓桂术甘汤原方效案邢斌韩某,女,41岁。

2012年4月24日初诊。

主诉:上腹胀加重2月。

病史:素有胃病史,曾服过不少中药,效果不明显。

近2月上腹胀明显,下午2点开始至晚上,上腹胀满隐痛,漉漉有声,纳可,无泛酸嗳气。

伴乏力腰酸,畏寒,大便一日一至三次,有时溏薄,易怒,难以入眠,目前服思诺思。

月经周期23天,经期6天,色鲜红,有血块。

过去体胖,结婚后变瘦。

舌偏胖,脉弱。

处方:茯苓60g,桂枝20g,白术20g,甘草6g,14剂。

2012年5月8日二诊:药后上腹胀大减,现只有晚上才有腹胀感觉。

精神已振,大便如前。

服中药后即停思诺思,本来要2~3小时方能入眠,现在1小时就能入眠。

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4月24日方,加肉桂3g、灵芝15g,7剂。

2012年5月15日三诊:初服上方胃有不适,去肉桂后,胃无不适,过2天后又加入肉桂,胃仍无不适。

上腹胀的感觉比上周又有所好转,漉漉之声已除,大便基本正常,但仍畏寒。

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5月8日方,加附子6g、干姜6g、党参15g、人参粉(早上空腹吞服)5g,7剂。

2012年5月22日四诊:上腹胀满隐痛已除,眠安(能睡7小时),大便1天1次,有时溏,乏力。

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5月15日方,改附子9g、干姜9g、党参30g,7剂。

2012年5月29日五诊:上周因吃枇杷十几只,引起胃脘隐痛,至今下午仍有胃脘隐痛,持续到晚饭后。

舌淡红,脉弱。

处方:桂枝9g,白芍20g,炙甘草9g,生姜3片,红枣6枚,蜂蜜一匙,九香虫9g,7剂。

2012年6月5日六诊:胃脘隐痛除,眠安。

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4月24日方,加附子9g,人参粉(早上空腹吞服)3g,7剂。

2012年6月12日七诊:诸症均安。

过去夏天不怕热,很少出汗,现在较以前汗有所增加。

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4月24日方,加附子20g(与生姜3片一起先煎20分钟),人参粉(早上空腹吞服)3g,7剂。

按:患者过去也曾较长时间服用中药,但疗效不明显。

文君然的苓桂术甘汤医案

文君然的苓桂术甘汤医案

文君然的苓桂术甘汤医案
近日,文君然(化名)就诊于我院,诊断为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

其有腹痛、恶心、厌食、腹胀、浮肿、油腻、口苦、多饮少渴等症状,口腔内有酸性分泌物,此外还有便秘及腹痛难耐等症状。

于是,依据临床表现及理论考虑,我采用中药灵活处方,结合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配伍古法苓桂术甘汤,主治胃病,由上古时期华佗大夫独创,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尤其是胃病的治疗。

本次结合苓桂术甘汤的处方由苓、桂、术、甘、石斛、川楝、香附各15克,枸杞子、生薏米各15克,栝楼10克,杏仁10克,清汤500毫升,一次性煎服。

治疗的开始,文君然出现了腹胀、厌食、恶心、新生口苦等症状,但在经过了三次治疗后,病情出现了总体上的改善,腹痛难耐已经明显改善,厌食变为偶尔出现,恶心、口苦都已不明显,其体重也明显增加,症状得以缓解甚至消失。

经过七次治疗,文君然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其症状几乎全部消失,体重也有明显增加,回访表明治疗效果满意。

苓桂术甘汤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该方采用“温化”的药物,益温固液、宁心消痰,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温和调节脾胃。

另外,苓桂术甘汤也有良好的调血、明目、止血、理气、补益的功效,多用于气滞血瘀证的治疗,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药方。

文君然的治疗经历证明,苓桂术甘汤并不局限于胃炎的治疗,可
以用于多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比如胰腺炎、胃肠溃疡、结肠炎、萎缩性胃炎等。

苓桂术甘汤调和脾胃,尤其对脾胃虚弱、消化功能障碍者更有显著疗效。

总之,苓桂术甘汤是一种对慢性胃炎有很好疗效的药方,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消化功能,提高患者体质,是一种优秀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法。

苓桂术甘汤治验4则

苓桂术甘汤治验4则
脾 生湿 。治法 : 温化 痰饮 , 健脾 利湿 。方 以苓 桂 术甘 合拍 , 效 果显 著 。 汤 化裁 。处 方 : 2 肝硬 化腹水 巴某 , 男, 5 4岁 。2 0 1 4年 4月 1 4日初诊 。 腹胀、 腹水 2月 。患 者既 往有 慢性 乙肝 病 史 1 5
茯苓 、 薏苡 仁 、 黄芪 各 3 0 g , 桂枝 、 白术 、 当归 、 白 芍、 法半 夏各 1 5 g , 柴胡 、 甘草 、 生姜 各 l O g 。 水煎 服 , 5
按 : 结 核 性 胸 膜 炎 由结 核 杆 菌 引 起 , 如 出 现 咳 木香 、 佛手、 当归各 1 5 g , 红参 、 桂枝 、 柴胡 、 炙 甘 草各
嗽、 咯血 、 潮热 、 盗汗 , 属 肺痨 范 畴 , 肺痨 多 以 阴虚 为 1 0 g , 薄荷 、 砂 仁各 6 g 。水 煎服 , 先投 7剂 。 常见 。该 患者并 无肺 痨之 表现 , 而表 现为 胸胁胀 满 、
剂。
年 。2月前 因感 腹胀 , 查 B超 提示 肝硬 化 、 腹 水 。近
3月 2 0日复诊 : 诉 夜 间尿 多 , 起夜 4 5次 , 胸胁 1 0 日来 , 腹胀 加 重 , 腹 部胀 大 如 鼓 , 双下肢水肿 , 不 胀 痛 大减 , 食欲好转 , 口苦 消 失 。舌 红 、 苔少 , 脉沉 欲饮食 , 动则 喘气 , 行动 困难 。舌质淡 红 、 苔 白滑 , 边 细 。遂 于上方 去法 半夏 、 柴胡 , 加枸 杞 、 沙参 、 麦 冬各 有齿 痕 , 脉 沉 细 。 中医 诊 断 : “ 鼓胀” , 证属“ 肝 脾 不 1 5 g , 再投 5剂 。 诸 症俱 消 。 复 查胸 片提示 胸水 消失 。 和, 水 湿停 留” 。治 法 : 调 和肝 脾 , 行 气利水 。予 以苓 嘱 患者 继续 正 规抗 结核 治 疗 。并 口服理 中丸 4丸 , 桂术甘 汤联 合逍遥 散加 减 。处方 : 每 日 3次 善后 。多次 随访 , 未诉 不适 。 茯苓、 黄芪 、 薏 苡仁 各 3 0 g , 白芍 、 炒 白术各 2 0 g ,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谈到苓桂术甘汤,我们会立刻想到“水气病”、“水气上冲”等病证,临床中灵活的运用苓桂术甘汤,还需要我们跳出其固定的所主病,重新站在中药、方剂的角度去拓展此方的临床应用。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全国名老中医张海峰老先生临床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部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医案三则,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中脘怕冷案林某,男,31岁。

初诊:1972年10月。

主诉及病史:经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1年余,不断服用西药治疗,症状不见好转,曾长期服用附子理中汤及丸亦无效。

诊查:主要症状为中脘部特别怕冷,而疼痛不甚显著。

用自己特制的毛巾包成的棉花小垫子3个,重叠缚于脘部,外面尚需紧裹棉衣,才觉稍暖。

精神不振,饮食少进,大便软溏舌苔白滑,脉弦迟。

由于体力不支,不能工作,在家休息治疗。

辨证:脾阳不足,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

苓桂术甘汤治之。

处方:茯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甘草9g二诊:3剂后中脘部畏冷感显著减轻,已可除去1块棉花垫子。

饮食稍有增加,精神稍好,原方药再进4剂。

三诊:前方药服7剂后,中脘怕冷明显好转,棉花垫子已完全除去,但有时仍需将棉衣裹紧方感舒适。

饮食已正常,精神转佳,欲上班工作。

观其舌滑象虽除但仍有白苔,脉弦虽减而仍有弱象。

乃嘱其休息数日,并服用下方药,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温阳涤饮。

处方:黄芪12g,党参12g,焦白术9g茯苓18g,肉桂5g,法半夏9g陈皮5g,半炙甘草6g服完7剂药后,即可恢复工作。

随访中脘怕冷一症已全除,未再复发。

胃下垂案何某,男性,54岁。

初诊:1974年2月。

主诉及病史: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下垂,病已数年,其主要症状为胃中终日辘辘有水声,中脘部常觉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喜食干燥炒香食物,如锅巴、炒米等物,食后觉得胃中舒适。

喝多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乃快。

诊查:口淡不渴,精神萎靡不振,脉沉细,缓而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苓 桂 术 甘 汤 辨 治 胃 腕 痛 验 案
Ca s e Re p o r t o f Li n g g u i z h u g a n De c o c t i o n Cu r i n g S t o ma c h a c h e Ba s e d o n S y n d r o me D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便 去 之 ,苓 桂术 甘 汤主 之 。”又 : “ 心下 有痰 饮 ,胸胁 支 满 , 目眩 ,苓 桂术 甘 汤主 之 。 ”此 方 临床 应 用 范 围甚 广 ,
凡 符 合 脾 阳 不 足 , 水 饮 中 焦 , 升 降 失 常 之 病 机 者 , 以苓 桂 术 甘汤 化裁 多能取 效 。
..
2 8 . 。
C 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5 Vo 1 . ( 7 ) No .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5 . 0 3 . 0 1 2
日: “ 伤 寒 若 吐 、 若 下 后 , 心 下 逆 满 , 气 上 冲 胸 , 起 则 头
常 胃脘 胀 痛不 适 ,纳 呆 便 溏 。服 消 炎药 、 奥美 拉唑 、吗 丁 啉等 ,症状 可 缓 解 ,受 凉 及饮 食 生冷 后 易 复发 。半月 前 感 受风 寒后 ,又 出现 如上 症状 , 自服上 述药 物 1周 ,症 状 未 减 轻 。 当地诊 所予 中药 汤剂 治疗 ( 具 体不 详 ),服 药 2剂
r e mo v i ng c o l d lu f i d wi t h Li n g g u i z h u g a n De c o c t i o n o b t a i n e d f a vo r a bl e e f f e c t s .
[ Ke y wo r d s ] s t o ma c h a c h e , s y n d r o me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 L i n g g u i z h u g a n De c o c t i o n
后 , 胃 脘 胀 痛 加 重 , 腹 泻 , 后 又 出现 心 悸 、 头 晕 、 嗳 气 、 小 腹 部 有 气 上 冲 , 无 发 热 、 便 血 等 。 为 求 进 一 步 治 疗 , 故
眩 ,脉沉 紧 , 发汗 则 动经 ,身为 振 振 摇者 ,苓桂 术 甘 汤主
之 。” 亦如 《 金匮 要 略 》 日: “ 夫 短 气 , 有 微 饮 , 当 从 小
李雪松 段 赞
庆 阳,7 4 5 0 0 0)
( 庆 阳 市 中 医 医 院 ,甘 肃
中图分类号 :R 2 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0 3 - 0 0 2 8 - 0 2
证 型:G I D
【 摘
要 】临证 所遏 “ 急性阑尾炎”术后 “ 胃脘痛”1例 ,辨证为脾 阳不足 、饮停 中焦、气机 失常之证 ,治以健 脾利湿 、温
患 者 甲 女 ,5 3 岁 ,2 0 1 0年 5月 2 3 日初 诊 。 主 诉 : 间 断 性 胃 脘 部 胀 痛 1年 , 加 重 伴 腹 胀 半 月 。 患 者 于 1年 前 因 患 “ 急 性 阑 尾 炎 ” , 于 某 医 院 行 手 术 治 疗 。 此 后 , 患 者 时
通 阳化 气 , 白术 健 脾燥 湿 ,甘 草 调和 脾 胃, 四药 合 用 ,药 少 力专 ,共奏 健 脾 利湿 、 温化 寒 饮之 功 。张仲 景 首创 此 方 并 多用 于 治 疗 心 悸 、眩 晕 、痰 饮 等 病 症 。如 《 伤寒论 》
来 诊 。患 者 既往 体 弱 , 易感 冒 ,否 认其 它 系 统病 史 。2 0 1 0 年 5月 2 3日行 血 、尿、大 便常 规及 心 电图、腹 部 B超检 查
均 未 提 下 症 见 : 精 神 不 振 , 面
本 例 患者 术 后 调 理 失 当 ,加 之 饮食 不 节 ,损 伤 脾 阳 , 阳 虚 则 寒 ,寒 主 收 引 , 故 腹 痛 隐 隐 。脾 胃阳 虚 ,运 化 失
司 , 饮 停 中 焦 , 气 机 壅 滞 不 畅 , 故 胸 腕 胀 闷 如 窒 , 清 阳 不 升 , 浊 阴 不 降 , 阴 阳 不 得 其 平 , 阴 乘 阳 位 , 则 湿 浊 随 气 上 冲 , 蒙 蔽 清 窍 , 故 头 晕 目眩 , 饮 邪 上 凌 于 心 , 则 心 悸 气 短 。 清 阳 不 升 则 降 , 从 下 而 出 , 故 见 泄 泻 ; 脾 主 肌 肉 而 健

化寒饮之 法,方用苓桂术甘 汤加味 ,取得 良效。
【 关键词 】 胃脘 痛;辨治;苓桂术甘汤
[ Ab s t r a c t ]A c a s e o f s t o ma c h a c h e d e v e l o p e d a f t e r a c u t e a p p e n d i c i t i s o p e r a t i o n w a s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a s i n s u ic f i e n c y o f S p l e e n y a n g , l f u i d r e t e n t i o n i n Mi d d l e - J i a o a n d a b n o r ma l Qi l f o w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i n v i g o r a t i n g s p l e e n a n d wa r mi n g a n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