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的性格”

合集下载

谈国人性格

谈国人性格

谈国人性格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曾经是这样的:省吃俭用、勤劳持家、恪守礼节、遇事坚忍、仁慈行善、在乎面子、因循守旧、轻蔑外族、柔顺固执、漠视时间和精确、拐弯抹角、互相猜忌、缺乏公心、神经麻木......在西方人眼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性格是捉摸不透的,有时更是难以理解的。

因为他们的性格与此截然相反,思考和行事方式也完全不同。

他们直爽果断,而中国人委婉犹豫;他们放荡不羁,而中国人循规蹈矩;他们胆大精细,而中国人似乎谨慎忽微;他们提倡个人主义,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他们敢于冒险创新,而中国人却安于平静传统。

他们最佩服的是中国人的忍耐力和坚持力。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在一个位置上呆多久都似乎没什么,他可以像一台自动机整天运转。

如果他是一个手艺人他可以从早到晚站在一个地方干活而无任何变化。

同样学生也是长时间地被限制在一个地方没有变动。

若在西方,这一定会逼得学生们发疯。

就睡觉而言,对西方人搞的无法入睡的干扰对国人似乎不起作用;国人可以忍受粗劣的环境休息而西方人却很讲究,他们要房间暗一些,安静是必须的。

相对西方人而言,国人常常面对疼痛而不退缩,能够忍受西方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坚持生活甚至不去医院也不吃药。

西方人不仅睡觉时需要安静,生病时更需要安静。

而国人对待病人却是:病讯一传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干扰都蜂拥而来,病情越重,干扰越多。

那么多前来探视病人的客人需要热热闹闹地迎送招待。

有些人担心病人不久会死去而痛哭不止。

对西方人而言,看到这种场面,还不如死了更好。

在过去,有相当比例的人们总是挣扎在死亡线上。

只要雨水稍增,洪水就会冲毁家园。

百姓很难幸免于官司的纠纷,一旦吃上官司,即便完全清白,也难逃倾家荡产的厄运。

人们面对这样的灾难时,也许是因为无法抗拒而默默地忍受。

西方人对我们的印象有实有虚,但实大于虚。

实在国人的传统气质,虚在国人自改革开放后性格的改变,尤其是从90后开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确实会由此越发感到国人那种源于灵魂、根深蒂固的性格气质。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宋东先美国人阿瑟.史密斯写的于1894年出版的《中国人的性格》虽历时100多年,但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关注。

这本书是西方人研究中国(人)的重要参考文献,目前已有十多种译本。

该书作者以精辟的方式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等多方面内容,他对中国人的评价和描述是客观公允的。

鲁迅和现代教育家潘光旦等都给该书以高度评价。

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同样是很深的,它让我看到文化传承的强大延续性。

有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人道德缺失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结果,是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的结果,看完这本书之后也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请注意:这本书是1894年出版的,它不会受到五?四运动有关“砸烂孔家店”思想的影响,不会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不会受到文革的影响。

但是请你仔细看看,阿瑟?史密斯笔下的中国人和现代的中国人是多们的相像啊!事实上道德缺失才是中国人的传统(指近古以来的传统)!在五十年代,共产党曾经在许多方面改变了这一传统,而文革之后一切都只不过又恢复了原样而已!下面,我将摘录几段史密斯先生的描述,看看他所描述的到底是不是我们中国人。

(1)面子要紧。

史密斯在本章内容中写道:“对中国人来说,‘脸面’不单指头的脸部,它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和领悟能力。

……即中国人作为一个族群,具有强烈的演戏本能。

”“‘面子’犹如一把钥匙,一旦人们正确理解了它所包含的意义,就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的性格之锁。

”“一些渴望保住面子的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即使因犯错误而受到指责,也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因此,为了保全面子,不管证据有多么确凿,也要全盘否定。

比如一只网球不见了,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是被一个苦力捡走了。

当向苦力讨回网球时,他却愤愤不平地予以否认。

随后,他走到丢球的大致方位,假装从地上找到了网球(实际上,网球是从他长袖子里掉出来的),并理直气壮地说:‘我找到了你们丢的球。

中国人的典型性格特点有哪些

中国人的典型性格特点有哪些

中国人的典型性格特点有哪些
浪漫文学生
2019-07-20 Apple - iPhone 12
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大部分,那么中国人的典型性格特点是什么呢?
1、顺而不从
外国人说中国人性格很顺从,其实真正中国的性格是顺而不从,中国人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

2、中国人善和不善斗
中国文化很包容,就体现在一个和字上。

但是这种包容也引起混乱和条理不清的特征,这些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3、心灵淳朴
中国人虽然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但是内心依然像儿童一样鲜活年轻,即使到了70多岁依然如此,所以中国人很善解人意,很懂得站在别人立场思考,有同情心,但是他们的心智到了20多岁就已经固定下来,已经都已经基本定型了。

4、忍耐与节俭
中国人是世界最能忍耐的民族,对于恶劣政治的忍耐,对于灾难的忍耐,对于艰苦条件的忍耐,全世界都是独-无二,但同时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狂热的赌徒,这说明他们性格上的一个弱点,意志的衰弱,才害怕痛苦,因为害怕痛苦才选择忍耐,因为想逃避痛苦才想用赌博翻身!
5、积极乐观
中国人认为悲剧、消极都是不好的东西,人应该积极向上,即使遇到大灾难中国人也会认为未来会变好,这一点让中国人度过很多难关。

中国人的性格气质

中国人的性格气质

中国人的性格气质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对人和事物在态度上和行为上所表示出来的心理特点。

如刚强、懦弱等。

通常人们所说的性格温文尔雅、性情温顺、这是人们经常赞扬的一种好性格。

也有的人表现出的性格是懦弱、胆小怕事。

有的人性格刚强、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性格,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注意人的性格培养。

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点。

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内心世界的体验,等等。

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常常为中国人绘出一副谨慎、克制、耐心、谦恭、中庸、较少攻击性、善良、勤劳的形象。

中国人的性格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化性格社会化性格,又称社会性性格或社会取向性格,是指个人心理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依循于社会和他人的态度而作出反应的性格,即一种社会从众心理。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是普遍的,“众口*金”、“人言可畏”是这种性格的写照。

中国人总是以社会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即以别人的眼光看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眼光看自己,因而,中国人总是尽量让自己的行为能被别人瞧得起,最好是得到别人的夸奖,千万别受到别人的贬低。

中国人总是极力地调整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观念努力与社会的一致,这样,对中国社会而言,总是觉得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观点是相同的,如对善良、真诚、好人、坏人的评价。

中国人的社会化性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人总是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尽量不要使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与别人的相悖;另一方面,中国人总是以在社会比较中得来的自己的观念和标准,也就是社会中其他人的观念和标准去约束、限制和评价一个人。

也就是说,中国人一方面使自己与社会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求别人与社会相一致。

每个人的社会化性格,实际上使每个人的行为更加社会化,正是因为太多的中国人具有明显的社会化性格,即使本来不想顺应于社会的人,其行为也不得不适应于社会,社会化性格也在这种过程中形成和深化了。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善良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善良

探究中国人的情绪性人格特点,可以发现其形成原因多元且复杂。文化背景是 中国人情绪性人格特点的重要根源之一。儒家文化强调中庸、和谐,“以和为 贵”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此外,长期受到集体主义价 值观的影响,中国人重视群体利益,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这也是情绪 性人格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2、耐心: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通常具有很大的耐心。在面对困难时,他们愿 意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解决问题。这种耐心让中国在长期发展中始终保持稳定,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品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复 杂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3、坚韧:中国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表现出强烈的坚韧精神。这种品质使得 中国人民在逆境中能够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在现代社会中,坚韧的品质对于 应对生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取得个人成就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行事风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勤劳刻苦、 智慧过人、坚忍不拔以及团结协作等特点为他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 观;而含蓄内敛、注重人际关系以及对家庭的高度重视则使他们在处理实际问 题时能够更加谨慎、灵活地将个人和家庭、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达到共赢的 效果。
在当今社会,理解和应用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行事风格对于不同领域的外国人 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了解和尊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中国 人合作共事,从而取得更多的成功。这些特点和风格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推动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总结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国以其善良的人格特点展现出了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这种善良的特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通过了解和分析中国人善良的特点及原因,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伟大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善良的品 质,努力为个人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人的人性三个特点

中国人的人性三个特点

中国人的人性三个特点中国人的本性是什么?简单来说有三点:第一怕吃亏,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亏上当;第二喜欢占小便宜,中国人一般不奢望去占大便宜,专占小便宜;第三,自私又爱面子。

之一、就怕吃亏上当说中国人怕吃亏上当,并不是贬低中国人,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太了解中国人。

中国人重视合理,合理地怕吃亏有什么不对?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不断地吃亏,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特性,凡是宣称钱财乃身外之物的人,多半都很小气。

因为一个人如果心里没有某个弱点的话,就不会强调它。

例如一个人缺乏信用,就会强调自己重信用,通过不断地强调,才能让别人上当。

就因为中国人怕吃亏,所以和中国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有欺骗的意图,以互利互惠为原则,才能皆大欢喜。

一开始就想欺骗中国人,往往会“偷鸡不着蚀把米”,得不偿失。

每个人都怕吃亏,但是过分地怕吃亏就变成精打细算了,其实人算总是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所以中国人发展出一套“差不多主义”,差不多就是刚刚好,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合理。

因为怕吃亏,中国人处处小心谨慎,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如果防不胜防,真的吃亏了,中国人也不以为意,反而相信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

之二、只爱占小便宜如果说怕吃亏是被动的,那喜欢占小便宜就是主动的行为。

占小便宜,关键词不是“占”而是“小”,只占“小”便宜。

一个人爱占“小”便宜,就表示这个人不贪,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

中国人爱占“小”便宜,不贪心,很守本分,为了过日子,占一点小便宜,没什么可耻的。

而且对中国人来说,占小便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中国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试探对方。

和别人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首先要了解对方,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

中国人比较在乎舍不舍得,换句话说,中国人不会盲目地为一个人去拼命,我们会考虑值不值得。

要判断值不值得,就要看对方舍不舍得,你舍得我就认为值得,你不舍得我就认为不值得。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变迁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及变迁

中國人的性格特點及變遷說起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勤勞,朴實,勇敢.其實中國人性格按地域分布的不同還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特點,如南方人的精明,能干,北方人的豪爽.樂於助人.這當然是好的方面,還有很多壞的性格.有好吃懶做,好酒成性,爛賭成癮,小氣奸詐,欺善怕惡,從眾廝混,貪心無良,恩將仇報等等.有好的也有壞的,但總體上人的性格是因人而異的,和各自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人的性格也千差萬別,有一些人的身上也會有一些矛盾的性格在同一個人身上體現.如北方的人有的大方豪爽.但同可能他會是一個好酒成性,爛賭成癮的人.所以中國人的性格也是一個矛盾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人有自我,自我的外在表現就是性格,性格因遺傳的基因和外在生活的環境而逐步形成或改變.中國人性格分兩大階段,西方列強入侵前和入侵后. 西方列強入侵前,南方大多數几千年來因為生活在山清水秀,物產丰富的地方,特別是在漢族人數佔絕對多數情況下,其他民族圍繞漢族,前期還會為了和西南少數民族搶生存空間而出現戰爭,后期逐步出現民族融合趨勢,所以性格多偏向於自我滿足和固步自封,求安穩,不具有強烈的打破現狀的冒險精神,和西方的創新自由精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這也是西方的特色文明和文藝復興不可能發生在中國的原因.如果當政者為了政治穩定需要出現一段時間的夜郎自大,閉關自守的時期,那麼就會導致和世界發展脫節,陷入被新事物拋棄的境地.而北方則不同,一直以來入侵中國的勢力都是在北方,所以北方多災多難,而且北方多平原,一但動亂則無處躲藏,除了自衛抗爭或委身求全外,如果不能逃脫到南方就只有死亡.所以北方多出英雄,但也出不少投敵酋的狗熊.當然南方也一樣.西方列強入侵后,面對比自已強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有的發奮圖強,求自立,有的在苦難中苦苦掙扎,有的傍上列強為虎作猖.顯示了中國人的不同性格特點,也說明了中國的當政者是為了維持政權是不會顧忌民眾的死活的,開明的政權會為民所用,如果腐敗則會對人民進行彈壓.所以民眾只能自求多保或是在其中暴發,進行社會改革或是變革.目前中國主體經濟從農耕時代已過渡到工業生產和服務時代.也就是從自然生存階段到了發展上升階段,由於長期的農業自已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生產率低下,所以在農村我們很多人長期滿足於有飯吃就知足了,在農村最大的生產工作壓力就是建房,結婚和養小孩和老人.而對於為什麼我們只能吃飽飯,生產水平為什麼只能原地踏步,農村面貌為什麼几百年都沒有大變化等都沒有清醒的認識,有些改進生產工具的意識甚至不如古人,當然這也與整體國家科技水平過低原因有關.因此在新中國前發展了几千年的生產水平仍和封建社會初期的秦漢時代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有些方面不但沒有進步,如手工業水平反而不如先秦時代,一些先進工藝因戰亂反而失傳.很多時候是靠天吃飯,如果有個災荒年度,顆粒無收的時候就只能借貸度日或是逃荒.當然這也與當政賦稅太重壓制了民眾的創新再生產意識有關.所以中國的發展推動力一直以來是以國家政策為基礎,國家政策開明,則民眾富,國家政策昏庸,則民眾窮.因為國家的食利階層的奢糜是建立在民眾的生活福址上的,所以民眾的對外表現都有依國家政策而不同,喪失自我.所以在文革中我們有那麼多人的盲從和野蠻反人性的事情發生.改革開放開創了一個國家的未來,讓我們認識到世界的變化和自身的差距,我們中很多人有了全盤西化和照搬外國一切事物的欲望.人的需求呈現了物質和精神的多樣需求,在一切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的改革開放動力下,我們各類人被壓抑的個性得到激發:有的人,敢闖敢干先富了起來,有的人,敢為人先停薪留職下海,有的人,中庸守舊默守陳規到頭來仍苦苦度日,有的人,投機取巧開創挖到人生第一桶金,有如人生百態都一一展現在人們眼前,這說明了中國人性格不是永遠一成不變,也會因時代不同而不同.展望未來,中國人將會有更多的性格特點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不但要求同,更要存異,各自展現出一個不同的我,發揚光大我們的勤勞,勇敢,朴實,還要開創我們的誠實,信用,堅持,創新.。

中国人的性格参考译文

中国人的性格参考译文

中国人的性格参考译文中国人的性格伯特兰·罗素译文1:中国人喜欢调和折中,习惯于依从舆论,在这两点上他们使人想起有类似倾向的英国人。

冲突很少被推向极端和残酷的结局。

在这里可以引用对满洲皇帝的处理为例。

西方国家建立共和时,惯于把废黜的君主砍头,或至少赶到国外。

但中国人却让皇帝保留他的称号、他的美丽宫殿、他的大批太监,以及一年几百万银元的收入。

他是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安宁地住在紫禁城里。

一次在内战期间,他在名义上复辟,又做了几天皇帝,随后又被废黜,也没有因为被利用而受到什么惩罚。

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惟一一个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文化。

从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这些帝国都已消亡,而中国却通过不断演化而坚持了下来。

外来影响是有过的,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科学。

但是佛教并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把他们变成欧洲人。

我碰到过熟知西方学问的中国人,其程度不亚于我们自己的教授(这里注意要学会把自己觉得绕的长句拆开译),但这些中国人并没有失去平衡,也没有脱离自己的人民。

他们认识西方的缺点:残暴、浮躁、倾向于压迫弱者、专注于物质目的,这些缺点他们不想模仿。

西方的优点,特别是它的科学,中国人确实想学习。

以上我主要谈到了中国人性格的好的方面;但当然,中国像其他每一个民族一样,也有它坏的方面。

我不乐于谈到这些,因为我亲身受过中国人很多礼遇和真诚关怀,只想说他们的好话。

不过为了中国,也为了真理,掩盖较丑的一面是错误的。

我要请读者记住,总体来说,我认为中国人是我所接触过的最好的民族之一,而对于每一列强我都准备提出更为严重的控诉。

我快要离开中国时,一位杰出的中国作家一定要我说出我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缺点。

我比较勉强地提了三点:贪财、怯懦和心肠硬。

奇怪的是,和我谈话的人不但不恼怒,反而承认我批评得对,进而讨论可能的补救办法。

这事说明中国人智力上的诚实性,这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么看来,中国人真的很可怕(深度反思)……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凭着在中国20多年的生活经验,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写出《中国人的性格》一书。

他研究出来了什么呢?∙中国繁琐的礼节近似于表演,目的在于维持尊卑关系,做到尊卑、长幼有序;∙中国人缺乏数字上的精确性,做事马马虎虎。

中国人做的统计数据,根本就不可信;∙不论读书人还是底层人,都是天生就爱钻空子;∙中国人思路混乱,根本就没能力直直白白地、清晰地陈述自己,所以说话拐弯抹角、充满暗示。

即便你精通汉语,你也很难听的懂中国人想表达什么。

但一旦你触犯了他们的忌讳,他们又会挤兑你;∙明文规定是一回事,怎么执行却是另一码事,中国人善于阳奉阴违;∙小摊小贩充斥大街小巷,中国人对公共资源毫不关心,把一切防范不严、容易搞到手的东西据为己有;∙中国人忍受能力超绝,一切来自权力者、权威的打压,他们都默默忍受,于是也就维持着故旧的体系。

权力者只要给他们一丁点儿的光,他们便心满意足,绝不敢拼命抗争;∙中国人对别人的苦难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妇女、儿童、儿媳妇在中国社会的悲惨遭遇就明白了;∙中国人彼此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制造、传播谣言彼此中伤,以致人人自危;∙从小便教会孩子虚伪,在中国最难获得的便是真相;政府的通告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缺的便是真相;∙中国人要么没有信仰,要么对一切信仰都不会刨根问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为了捞好处,内心深处缺乏庄严感;中国社会就像中国的一些风景区,远看风光迷人,近看则破破烂烂,颇多可憎之处,且臭气熏天。

史密斯在结尾处点了一下题:中国人不缺智慧,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100多年前,史密斯首次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全景式描绘,这种描绘即使在今天也仍旧令我羞愧难当。

我冒昧地把这一事件的意义夸大为:中国社会内部的肮脏第一次全面曝光给了世界历史。

这本书给100多年前的留日中国留学生很大的震撼,其中便包括鲁迅。

鲁迅在中年之后的写作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批判中国人的“国民性”,很可能就与这本书的刺激有关。

原书太长,这里只分享其中部分文字。

但仅这部分,已足够刺痛我们。

《中国人的性格》by雅瑟·史密斯第一章面子问题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南洋诸岛上的禁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

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琢磨,不讲规则,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且需要)很强的表演才能。

面子很多时候事关形式,与事实无关。

在中国调解争端时,和事佬也要务必仔细考虑双方面子。

调节之举只是为平衡有关各方相应的面子。

这一原则在法律裁决中也常常得到运用,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游戏。

有个仆人失职,还拒绝履行自己的职务。

他知道这下要被辞退,便把犯过的错误再犯一次,然后主动辞职,以此保持面子。

有时官员被杀头,但得到特殊的关照允许他穿着官服上刑场。

这也就是给了他一个面子。

第二章节约持家中国人的饮食极为简单,但烹调食物和招待方面不愧是艺术大师。

样样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就连病死的狗、马、骡、蛇等都不例外。

每个普通家庭上顿吃剩的饭菜下次往往还要端上来享用。

中国的猫狗吃的是人类的残羹冷炙,他们活的实在艰难,可以说是苟延残喘。

中国人节约习惯的表现极致,甚至不惜反映在必不可少的饮食上。

他们为了省下几个铜板往往可以不吃饭,哪怕要重负而远行。

毫无疑问,中国人会把普通外国人看成浪费肥皂的人。

就像意大利人眼中的英国人。

中国人的衣服洗是洗了,所用的肥皂少之又少,拿我们所说的标准来衡量,简直没洗过。

第三章勤劳刻苦中国的教育模式很难博得西方人的好感,其种种弊端不容忽视,各省纷纷抱怨。

合格的候补生员远多于实缺,可是人们仍然热衷于功名。

从最低的到最高的科举考场从来都是人满为患。

每一职位都有一万人竞争。

很多考生高达90多岁。

如果说中国读书人过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生活,那么农民更胜一筹。

干农活辛苦,专门从事体力活的劳工更加如此。

他们始终摆脱不了极端贫苦境况,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清皇帝早朝时欧洲各国的宫廷尚在梦乡之中。

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最繁重的阶层数当官的。

他们事必躬亲,有一位内阁大臣每天早上两点离家,在宫里值勤的时间是三点到六点。

六点到九点要在朝中议事。

九点到十一点他要待在兵部。

十二点到下午二时在刑部办事。

下午两点到五点,甚至七点要在衙门度过。

如果中国人能在诸多美德中得到平衡,来弥补一些基本素质的明显缺乏(尽管这些素质被称为恒德,但他们始终缺乏的就是这些),那么他们一定能兴旺发达起来。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诚实和诚信在中国的道德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此后就会获得由他们无与伦比的勤劳所带来的丰硕回报。

第四章礼节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

有了这么多礼节约束,一个民族想要得到繁衍发展,似乎是不可能的。

礼节,就像所有技艺表演一样,也属于技艺上的仪式,之所以重要,并非心态或情感的需要,而是复杂整体的某些部分的需要。

中国人所确立和使用的全套尊称,在西方人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发疯。

这些称呼只是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可用作润滑剂,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尊卑有序,上下有别,各得其所,才天下太平。

礼节有如气垫,里面空无一物,但妙就妙在能减轻震荡。

第五章缺乏时间观念最令人生气的是中国人在社交访问时不守时。

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还在他们劳作过程中,他们干活总是姗姗来迟,早早而去,动辄歇息喝茶。

相比之下,出席中国的宴会还要可怕,时间拖的很长,菜肴数量既多,品种又繁,凡是赴过这种宴席的外国人无不望而生畏,但中国人还觉得意犹未尽。

第六章忽视精确中国人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热衷于事事都要一丝不苟,搞的准确无误。

中国满街都有制秤的人,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在秤杆上镶上点点,买秤的人往往都有两种秤,一种是卖东西用的,另一种是用来买东西。

秤的标准只能根据每个购买者自己来定。

中国人在数字上缺乏精确性,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甚至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都有所表现。

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本廉价书没有错别字。

我们在研究中国历史记录时,要多留余地。

利用中国人提供的数字和数量很容易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这些数字和数量往往不确切。

其次,对中国粉饰性的人口普查要小心谨慎。

第七章天性爱钻空子与你打交道的不管是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没有文化的苦力,都一样,无不天生就会钻空子。

他们就像一月里的北风,无孔不入,也像流水,见缝就钻,轻轻松松,身手敏捷。

第八章拐弯抹角外国人只凭听中国人讲话,不可能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管你汉语水平多高,也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

也许他能字字句句听懂,也能写下来,仅此而已。

要与中国人交往,除了有完备的汉语知识,还得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这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国人就是不愿讲真话,官方生活便是最完美的例证,讲究形式和矫揉造作发挥的淋漓尽致。

即便是最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也会随机应变,即兴想出种种牵强的借口,这种非凡的能耐无不令人吃惊。

中国人拐弯摸角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礼仪规定很复杂,常常使人得罪了他人。

这些礼仪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如,信纸的折法也有讲究,稍不留意就会被看作故意冒犯人。

中国人把坏消息告诉他人时,也要粉饰一番。

但他们采取的好方式虚假至极,在我们看来,简直令人吃惊,感到毫无意义。

第九章柔顺固执在执行命令方面,中国的各级官员间,或多或少也盛行阳奉阴违的现象,连高层的官员也如此。

他们不执行命令有的是个人懈怠,有的是碍于情面,最重要的是金钱的诱惑。

政府各部门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外国人要长期不断地观察就能发现。

中国的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码事。

之所以说他们柔顺,因为他们有着与骡子一样固执的性格的同时,还有独特的屈从能力。

中国人不失风度的接受责难,这是一个说明柔顺天性的更好的例子。

中国人好比竹子,优雅,用途广泛,柔软易折,且中空,东风吹来,它弯向西。

西风吹来,它弯向东。

没有风时,它挺立不动。

第十章心智混乱中国的教育并不让受教育者全面掌握一门学科,并付诸实践。

中国人普遍有个习惯:把事实直接当做原因,这是心智混乱明显的表现。

“你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盐?”你问中国的厨子,“我们向来不在面包里放盐”,他解释道。

心智不清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一般人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原原本本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

叫甲去告诉乙,让某丙约束自己的行动,在中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要么这话压根就没有传递过去,因为有关几个人根本就不明白这话的重要性,要么传到某丙时,已走了样,他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千千万万的人贫穷潦倒,愚昧无知,这样的命运使得他们眼界自然狭窄,心智必然混乱。

他们的生存环境无异于井底之蛙,看到的确只有方寸黑暗的天空。

第十一章麻木不仁中国学生的生活圈子很狭窄,功课单调重复,没有休息,没有变化,换了是西方国家的学生,一定会很快被逼得发疯。

中国的婴儿整日安安静静的躺着,一动不动,就象泥菩萨。

中国儿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是立着就是坐着,要么蹲着。

西方人要求睡眠时环境安静,特别是生病时,但中国人不同。

生病的消息一传开,各种各样的人就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从没想到安静之说。

中国人难免官司缠身,即使你是无辜者,也可能会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

中国人生存的社会条件异常恶劣,有一些地区有相当比例的人挣扎在死亡线上。

雨水稍有不足,意味着千千万万人遭受饥荒。

而雨量稍稍过多,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园将毁于洪涝。

中国人面对灾难时,认为这些是不可以避免的,所以能眼睁睁地忍受。

但凡亲眼目睹过数百万人默默饿死的惨状的人,就懂得这话的含义。

第十二章蔑视外国人长期来中国周边国家明显不如他们,所以一直受到其周边民族的奉承。

其后果虽非常危险,却貌似合理,效果十分好。

直到北京被占领,这种思想才有所改变。

外国人不能适应中国的一些观念、礼仪和其他一些重要的规矩,使得中国人毫不掩饰看不起我们这个民族。

中国人也许喜欢西方的一些进步产品,但决不是全部,然而,他们不愿意采用西方的方法。

我们已经深切的意识到,中国的学界把外国人视做仇敌:虽然外国人掌握种种机械奥秘,却完全无力欣赏中国道德之博大精深,这种既嫉妒又轻蔑的情感,在典型的中国儒家身上有所体现,正所谓“宋代的思想,今天的脚”。

正是这样的一班人撰写了大量的排外文章,广为传播,像滔滔洪水,最近几年淹没了中原地区。

想让中国人对西方民族这个整体保持稳定持久的尊重,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事实向他们说明:基督文明带来的种种成果是中国现有文明所无法企及的。

第十三章缺乏公心我们经常听说,中国政府本身是家长式的,要求其臣民顺从听命。

政府作为家长,忙的是家长自己的事,管不了家里其他成员。

民众的态度与政府遥相呼应。

普通民众无不认为,只要个人的利益没受损失,公共财产用不着关心,也没有责任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