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热与普通加热的区别

合集下载

微波炉烹饪模式详解说明

微波炉烹饪模式详解说明

微波炉烹饪模式详解说明微波炉作为现代厨房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之一,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微波炉的优势,了解其不同的烹饪模式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微波炉常见的烹饪模式及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微波模式这是微波炉最基本的工作模式。

在微波模式下,微波炉内部的磁控管会产生微波,这些微波能够穿透食物,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快速振动,从而产生热量来加热食物。

微波模式的优点是加热速度快,适用于快速解冻、加热饭菜、煮方便面等简单的烹饪任务。

例如,当您需要在短时间内加热一杯牛奶或者一份剩菜时,选择微波模式就能迅速满足您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微波加热的不均匀性,在使用微波模式加热较大或较厚的食物时,可能会出现食物内部未完全熟透的情况。

二、烧烤模式微波炉的烧烤模式通常是通过顶部或底部的加热管来实现的。

这种模式能够模拟传统烤箱的烧烤效果,使食物表面变得金黄酥脆,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烧烤模式适用于烤制肉类、鱼类、蔬菜等食物。

比如,您可以用烧烤模式来烤鸡翅、烤鱼片或者烤土豆片,让食物具有诱人的色泽和口感。

与微波模式相比,烧烤模式的加热速度相对较慢,但能够更好地保留食物的水分,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三、组合模式组合模式是将微波模式和烧烤模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微波加热速度快和烧烤模式能使食物表面产生美味色泽和酥脆口感的优点。

在使用组合模式烹饪食物时,微波炉会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调整微波和烧烤的时间和功率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

例如,在烤制蛋糕或者披萨时,组合模式可以使蛋糕内部松软、外部酥脆,披萨的面饼熟透且芝士融化拉丝。

四、智能烹饪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微波炉都配备了智能烹饪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基于内置的传感器和预设的烹饪程序,能够自动检测食物的重量、湿度和温度等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调整烹饪时间和功率。

智能烹饪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即使您对烹饪不太熟悉,也能轻松制作出美味的食物。

微波加热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微波加热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微波加热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节能的加热方式,经常被应用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火焰、电炉等,加热速度较慢,耗电和耗时都较高,而微波加热技术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并且对反应条件有较高的控制能力。

1. 微波加热技术的原理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在0.1-100cm之间。

当微波加热介质时,其分子会对微波场产生极化,使得介质内部的分子振动并互相摩擦,从而转化为热能。

微波加热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作用于物料分子,因此加热速度很快,加热均匀性好,并且能够精确地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2. 微波加热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在有机合成中,一些反应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才能完成,这种条件会导致反应物分解或生成不必要的副产物。

而微波加热则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微波合成方法已经被用于许多有机物的合成,例如:2.1 反应物的无溶剂合成传统有机合成使用有机溶剂,会生成溶液中的溶剂垢和废弃物,造成设备的污染和废弃物的增加。

因此,无溶剂有机合成更加环保和经济。

利用微波加热,无溶剂的有机反应可以在少量的催化剂下快速完成。

2.2 化合物的无水合成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分或水溶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或反应物。

然而,水溶性化合物不容易纯化,因此无水合成更加优选。

微波加热可以使得反应物迅速脱水、脱卤或脱氨等,实现无水合成。

2.3 新型有机化合物合成利用微波合成反应可以快速合成具有新结构或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具有药物活性或光学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3. 微波加热技术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配位化学是指各种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化学反应。

由于金属离子比有机化合物无机分子更加复杂多变,因此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和加热方式才能完成反应。

而微波加热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控制能力,因此被应用在金属配位化学中。

3.1 催化反应的合成微波加热可以快速控制催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从而在合成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微波热处理

微波热处理

微波热处理
微波热处理是一种利用微波能对材料进行加热和处理的技术。

微波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微波的吸收和转化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材料。

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相比,微波热处理具有加热速度快、能耗低、温度均匀性好等优势。

微波热处理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热处理。

对于金属材料,微波热处理可用于淬火、退火、时效等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对于陶瓷材料,微波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性、抗压强度和耐磨性。

微波热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医学领域。

在食品加工中,微波热处理可以用于杀菌、干燥、松弛等工艺,可以有效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在医学领域,微波热处理可用于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非侵入性和高精确性的特点。

然而,微波热处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微波的穿透力较弱,加工物料的尺寸和形状对加热效果有较大影响。

此外,微波热处理设备的成本较高,操作和控制也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微波炉简介

微波炉简介

微波炉简介一、微波炉的发明1946 年,斯潘瑟还是美国雷声公司的研究员。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

事实证明,微波辐射能引起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

1947 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

但大家用微波来煮饭烧菜还是最近几年的事。

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

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 80% 以上,而且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

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

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解冻,干燥……二、微波炉的工作原理1.微波的特性微波是一种频率为 300MHZ~300GHZ 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

微波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热能。

由于微波的频率较高,它的传输需要用高导电率的波导管来传输。

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避免使用较多的无线电频率,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扰。

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 915MHz 和 2450MHz 两个频率, 2450MHz 用于家庭烹调炊具, 915MHz 用于干燥、消毒等工业,医疗行业等。

2. 微波加热原理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

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

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

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

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

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

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微波加热是利用微波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来进行加热的一种方式。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频率一般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加热的原理是通过微波的振荡和摩擦作用来加热物体。

当微波通过物体时,微波的电场会导致物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从而产生热能。

这种热能主要通过摩擦和分子碰撞转化为物体的热能。

微波加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加热:微波加热可以直接使物体内部产生热能,相比传统的加热方式更加高效。

由于微波能够穿透物体并快速被吸收,所以加热的效率更高。

2. 均匀加热:由于微波能量的穿透性和波动性,微波加热可以实现对物体进行均匀加热。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可以减少热不均匀和过热的问题。

3. 快速加热:微波加热的速度相比传统的加热方式更快。

由于微波能够直接将能量传递给物体内部,所以可以快速将物体加热到所需温度。

4. 可控性强:微波加热可以通过调节微波的频率、功率和时间来实现对加热过程的控制。

这使得微波加热在各种加热场景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5. 环境友好: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使用的能源更加环境友好。

微波加热不需要预热过程,也不会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总之,微波加热具有高效、均匀、快速、可控性强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加热、材料处理、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微波加热技术

工业生产中的微波加热技术

工业生产中的微波加热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波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特点在于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且可以对不同材料进行加热处理。

现今,微波加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许多不同行业领域,本文将从微波加热技术的实质、适用场景、优点缺点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微波加热技术的实质微波加热即指利用电磁波所产生的能量对物体进行加热的一种方式,其中电磁波波长在1mm至1m之间的为微波。

当电磁波通过物体时,这些能量会在物体内发生转换,并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使物体产生加热现象。

因此,微波加热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是一种独特、高效的加热方式,它的加热效率比传统的加热方式高出几倍。

二、微波加热技术的适用场景1、食品工业:例如膳食营养食品、农产品、方便食品、干果类、饲料等。

2、医药工业:该行业净化水分较高的药品粉末、医学中的热疗领域等等。

3、纺织工业:织物干燥、印染、胶合、亚麻布烘干等领域。

4、化工工业:吸水树脂的干燥加热、超声波医学、聚氨酯泡沫材料干燥等。

微波加热技术在不同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点,对于物体的表面与内部都可以达到一高加热效率的作用。

三、微波加热技术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1)高效、快速:微波加热的加热效率较高,加热速度也较快,可以使物体内部迅速达到温度。

比传统的加热方式,如电加热、火加热等,快速3-5倍,甚至更多。

(2)纯净、卫生:与其他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没有明火,无燃烧产物,因此加热的物体会更加纯净和卫生。

(3)多功能、高度适应性:微波加热对不同类型的物体均适用,能够加热生物、化学和物理等不同领域的物体。

同时,它也适用于不同的尺寸和形状的物体。

(4)省时省能:微波加热技术不仅加热效率高,还可以节省能源,减少生产成本。

2、缺点(1)价格昂贵:微波加热技术是比较先进的技术,因此价格较高,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受。

(2)均匀性差:由于电磁波强度的差异性,导致物体内外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需要对设备进行特殊的设计。

微波原理

微波原理

微波干燥/烘干原理及特点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磁波。

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迅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效应。

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微波加热特点:1、加热速度快。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方式完全不同。

它是使被加热物料本身成为发热体,不需要热传导的过程。

因此,尽管是热传导性较差的物料,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加热温度。

2、节能高效。

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容易吸收微波而发热,因此除少量的传输损耗外,几乎无其它损耗,故热效率高、节能。

3、加热均匀。

无论物体各部位形状如何,微波加热均可使物体表里同时均匀渗透电磁波而产生热能。

所以加热均匀性好,不会出现外焦内生现象。

4、防霉、杀菌、保鲜。

微波加热具有热力和生物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灭菌和防霉。

由于加热速度快、时间短,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物料的活性和食品中的维生素、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份。

5、工艺先进、易控制。

微波加热只需有水、电的基本条件,只要控制微波功率即可实现立即加热或终止,应用微波机可进行加热过程和加热工艺规范的自动化控制。

6、占地面积少,安全无害。

由于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漏极少,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尘污染;既不污染食物,也不污染环境。

从经济效益来分析,微波干燥也常较传统方法为优,如与远红外干燥相比,通常节能1/3以上。

在实际工作中,微波干燥主要用在低水分物料的干燥(含水率30%以下)中。

此时,传统的干燥方法(热风、电烘炉)干燥速率低、耗能大,而隧道式微波干燥设备从进料到出料中需3-5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干燥。

传统方法配套设备多,占地面积大,用人多,常有污染,消防等问题。

【工作原理】(1)炉腔。

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

食品微波加热技术

食品微波加热技术

食品微波加热技术(一)微波加热的原理微波加热意味着微波与食品物料直接作用,将微波的电磁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水是引起食品物料加热的主要成分。

当将食品放在电磁场中时,其中带电荷的小分子就有呈方向性排列的趋势,当电场方向变化时就会引起水分子的转动。

当频率足够高时,水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往复振动、彼此间频繁碰撞、摩擦,一方面使微波能转变为热能,以热的形式在物料内表现出来,导致物料在短时间内升温,另一方面,将引起蛋白质变性。

(二)微波加热的特点传统加热是将热量从外部传人物料内部,由表及里需要一定时间,物料的传热性能越差,加热速度越慢,受热不均匀,且耗能高。

微波加热技术克服了常规加热先加热环境介质,再传导至物料的缺点,既不需要传热介质,也不利用对流,食品与微波相互作用而瞬时穿透式加热,称为内部加热法。

微波加热具有如下特点:1.加热速度快微波加热不需要热传导,微波可以穿透食品物料内部,加热速度快,时间短,仅需传统加热方法的1/10~1/100的时间。

2.低温灭菌,保持营养微波加热是通过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灭菌,因而与常规加热灭菌比较,具有低温、短时灭菌的特点,不仅安全可靠,且能保持食品营养成分不被流失和破坏,有利于保持产品的原有品质,营养素及色、香、味损失较少,有利于对维生素c、氨基酸的保持。

实验表明:晒干的鲜菜其叶绿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仅剩3%,阴干可保持17%,热风快速干燥可保持40%,微波干燥则能保留60%~90%,微波升华干燥则可保留新鲜时的97%。

3.加热均匀性好由于微波加热是内部加热,因此不论食品物料的形状如何,都能均匀渗透微波产生热量,具有自动平衡的性能,均匀性大大改善,可避免外焦内生、外干内湿现象。

4.加热易于瞬时控制微波加热可以立即发热和升温,易于控制,热惯性小,易于自动化控制。

5.节能高效微波加热时,被加热物体一般放在金属制造的加热室内,加热室对微波来说是个封闭的空腔,微波不能外泄;外部散热损失少,只能被加热物体吸收,没有额外的热能损耗,因此加热效率高,节能节电,一般可节省30%~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通广大的“纳米材料”·脾气暴躁、易燃易爆的纳米金属颗粒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学技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现在可以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制备出只包含几百个或几千个原子、分子的“颗粒”。

这些“颗粒”的尺寸只有几个纳米。

如果按照一般的经验,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2纳米左右。

可以估计出在尺寸为1纳米的立方体“颗粒”中,“立方颗粒”的每一边上只能排列5个原子,总体可容纳125个原子,但是其中98个原子在表面上。

众所周知,表面上的原子只受到来自内部一侧的原子的作用。

因此,它们很容易与外界的气体、流体甚至固体的原子发生反应,也就是说十分活泼。

实验上发现如果将金属铜或铝做成几个纳米的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发生爆炸。

有人认为用纳米颗粒的粉体做成火箭的固体燃料将会有更大的推力,可以用作新型火箭的固体燃料,也可用作烈性炸药。

另外,用纳米金属颗粒粉体作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过程,大大地提高化工合成的产率。

具有晶体管开关作用的芯片工作原理:当栅极上加以适当电压时,关闭芯片电流中断(见详图左):当栅极开通时,电流流过中间的沟道(见详图右)。

沟道越短开关时闰越短运行速度越快。

·材料世界中的大力士──纳米金属块体
如果把金属纳米颗粒粉体制成块状金属材料,它会变得十分结实,强度比一般金属高十几倍,同时又可以像橡胶一样富于弹性。

人们幻想在下一个世纪,总有一大会制造出具有如此神奇性质的纳米钢材和纳米铝材。

用这种材料制造汽车、飞机或轮船,会使它们的重量减少到1/10.可以想像,一辆摩托车的重量会变成只有20-30公斤,一个女中学生会轻易地将它扛上楼去。

·刚柔并济的纳米陶瓷
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陶瓮材料具有硬而脆的特点。

硬是说它可以做刀具切削金属,脆是说它耐不住冲击,甚至一摔就碎。

陶瓷的另一长处是耐高温,在1000℃的高温下也不变形。

现在,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塑性,这个问题一巳被彻底解决,会在汽车发动机上大显身手,彻底甩掉发动机的冷却水套,使发动机工作在更高的温度下,汽车会跑得更快,飞机会飞得更高。

纳米陶瓷粉体作为涂料的添加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特种涂料涂在塑料或木材上,具有防火、防尘和耐磨的性能。

·善变颜色的纳米氧化物材料
氧化物纳米颗粒最大的本领是在电场作用下或在光的照射下迅速改变颜色。

平常人们戴的变色眼镜含有一种光敏卤化物材料,但是变色的速度慢。

用纳米氧化物材料做成的变色镜就不一样了。

用它做成士兵防护激光枪的眼镜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将纳米氧化物材料作成广告板,在电、光的作用下,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法力无边的半导体纳米材料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最大用处是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以做成超小型的激光光源。

它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把它们直接变成电能。

这种技术一旦实现,太阳能汽车、太阳能住宅就会使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美丽,空气更加清新。

利用特种半导体纳米材料使海水淡化在中东已得到应用;半导体纳米材料作成的各种传感器,可灵敏的检测出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在汽车尾气和大气环境保护上已得到应用。

·纳米药物和纳米保健食品
把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或食品,如维生素等作成纳米粉或纳米粉的悬浮液极易被吸收。

如果把纳米药物做成膏药贴在患处,药物可以通过皮肤直接被吸收,而无须注射,省去了注射的感染。

目前,纳米材料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印刷、造纸、电子、通讯、建筑及军事等方面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被囚禁的电子和未来的电子学器件
把自由运动的电子囚禁在一个小的纳米颗粒内,或者在一根非常细的短金属线内,线的宽度只有几个纳米,会发生十分奇妙的事情。

由于颗粒内的电子运动受到限制,原来可以在费米动量以下连续地具有任意动量的电子状态,变成只能具有某些动量值,也就是电子动量
或能量被量子化了。

自由电子能量量子化的最直接的结果表现在,当在金属颗粒的两端加上电压,电压合适时,金属颗粒导电;而电压不合适时,金属颗粒不导电。

这样一来,原本在宏观世界内奉为经典的欧姆定律在纳米世界内就不再成立了。

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当金属纳米颗粒从外电路得到一个额外的电子时,金属颗粒具有了负电性,它的库仑力,足以排斥下一个电于从外电路进人金属颗粒内,切断了电流的连续性,这使得人们想到是否可以发展用一个电子来控制的电子器件,所谓单电子器件。

单电于器件的尺寸很小,一旦实现,把它们集成起来做成电脑芯片,电脑的容量和计算速度不知要提高多少倍。

然而,事情可不是像人们所设想的那么简单。

起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向当前的科学技术提出了挑战。

实际上,被囚禁的电子可不是那么“老实”,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有时它可以穿过“监狱”的“墙壁”逃逸出来,一方面在新一代芯片中似乎不用连线而相关联在一起,当然,需要新的设计才能使单电子器件变成集成电路。

另一方面也会使芯片的动作不可控制。

归根结底,在这一世界中电子应被看成是“波”而不是一个粒子。

所以尽管单电子器件已经在实验室用得以实现,但是真是要用在工业上,还需要假以时日。

1、大块固体材料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地在固体内运动电子之间相互碰撞使它们的运动速度达到热平衡。

2、在纳米颗粒内的电子数目大大地减少,所有的电子被囚禁在一个深势阱内,只能占据不同的能量状态。

3、库仑阻塞现象:纳米颗粒上有了一个电子后电子的库仑力阻挡下一个电子。

只有这一电子逃逸后下一个电子才能到纳米颗粒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