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ppt课件

• 二战的毁坏和被纳粹分子占据所带来的耻辱在很 大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法国民族主义的基础。战 后,知识分子在寻找一种新的停泊处,即一种既 符合法国哲学体系的一般传统,又没有受到不久 前的制度和政治玷污的学说。在这种相当混乱而 反复无常的学术氛围中,三种主要的哲学学说在 为争取拥护者而竞争。
• 事实上在战前,马克思主义就拥有了一定的拥护 者。到了战后,由于苏联对击败德国所作出的贡 献以及苏联明显拥有的对战后的主要作用,使得 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名望和吸引力。但是,马 克思主义几乎没有给一向为法国知识界所重视的 思想独立和争论留有余地,更糟糕的是,其来源 完全是非法国的。
• 与许多法国知识分子一样,列维—施特劳斯 满足于玩弄这些文字游戏和双重意义。但是 其早期的作品,如《社会结构》和《结构人 类学》就更为简洁明了,并且可以解释为什 么结构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科 学学说,同时又没有违背先前那些仍然被广 为接受的学说,如笛卡尔和孔德以及涂尔干 和莫斯的理论。
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
• 结构理论所关心的是解释各种文化的相同点,而不是不同 点。该理论以“结构”(structure)作为中心概念,取代西方 中心主义为基础的主客体二元对立思想模式。实际上,列 维-施特劳斯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结构关系,如同语言中的语 法一样。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如下:
• (1)唯理主义特征。列维-施特劳斯认为,人脑是自然的 物质,由于现代人种的大脑实际上都是相同的,全人类的 人脑(包括欧洲民族和非欧洲民族)都具有相似的构造, 因而人类的天性、本质是相同的,文明人的思维与原始人 的思维并没有多大差异。由于人类文化是“大脑心理机制” 的产物,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结构的类似性,表明人类具 有心理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自的人的大脑和无意识思 想过程普同性结构。
高宣扬及结构主义教案

高宣扬及结构主义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高宣扬及其在结构主义领域的贡献掌握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结构主义在文学、艺术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1.2 课程内容高宣扬的生平和作品简介结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二章:结构主义理论基础2.1 课程目标掌握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结构主义对语言、符号和意义的关注探讨结构主义对文化、社会和认知的影响2.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语言观、符号系统、意义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弗迪南·德·索绪尔、罗兰·巴特、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等结构主义在文学、艺术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案例2.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三章: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3.1 课程目标了解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贡献掌握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分析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案例作品3.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罗兰·巴特、雅克·拉康等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案例作品分析:小说、诗歌、戏剧等3.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四章:结构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应用4.1 课程目标了解结构主义在艺术领域的贡献掌握结构主义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分析结构主义艺术作品的案例4.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构主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结构主义艺术家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德·波德利、罗伊·利希滕斯坦等4.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作品欣赏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五章:结构主义在人文学科的拓展5.1 课程目标了解结构主义在人文学科的拓展和应用掌握结构主义在历史、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贡献分析结构主义在人文学科中的挑战和批评5.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在历史、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结构主义对人文学科的挑战和批评: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结构主义在当代人文学科中的影响和价值5.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献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六章:结构主义与语言学6.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在语言学领域的核心思想掌握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分析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6.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弗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七章:结构主义与符号学7.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对符号的关注和解读掌握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结构主义符号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7.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起源和发展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符号学在文学、艺术、广告等领域的应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当代发展7.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八章:结构主义与心理学8.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对心理学的贡献掌握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分析结构主义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8.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结构主义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结构主义心理学与后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差异8.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九章:结构主义与哲学9.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对哲学领域的贡献掌握结构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分析结构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对话中的应用9.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结构主义哲学对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结构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对话中的应用案例结构主义哲学与后结构主义哲学的差异9.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十章:结构主义的批评与反思10.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局限性掌握结构主义的批评观点和反思分析结构主义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和影响10.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局限性结构主义的批评观点: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结构主义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和影响案例结构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十一章:结构主义与电影理论11.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掌握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对电影研究的贡献11.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叙事结构、符号系统、意识形态等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在电影作品分析中的应用案例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对当代电影创作和批评的影响1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影片观看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十二章:结构主义与性别研究12.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在性别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掌握结构主义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分析结构主义性别研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12.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性别研究的起源和发展结构主义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性别角色、符号建构、意识形态等结构主义性别研究在当代社会应用案例:性别平等、性别认同等结构主义性别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批评12.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十三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13.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关系掌握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后结构主义对当代学术研究的影响13.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发展脉络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解构主义、话语分析、权力与知识等后结构主义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案例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对话与影响13.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十四章:结构主义与教育实践14.1 课程目标理解结构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掌握结构主义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分析结构主义教育实践案例14.2 课程内容结构主义教育实践的起源和发展结构主义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系统性、整体性、有序性等结构主义教育实践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案例结构主义教育实践面临的挑战和反思14.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目标总结学习收获和成果理解结构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展望结构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15.2 课程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分析结构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文化、艺术、学术等探讨结构主义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15.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与报告分享课程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高宣扬的生平和作品简介2. 结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4. 结构主义在文学、艺术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案例5. 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结构语言观、符号系统、意义6. 结构主义在历史、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7. 结构主义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和价值8. 结构主义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9. 结构主义哲学在当代哲学对话中的应用案例10. 结构主义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和影响11. 结构主义性别研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1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对话与影响13. 结构主义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应用案例难点:1. 结构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 结构主义在文学、艺术和人文学科中的复杂影响3. 结构主义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应用和比较分析4. 结构主义教育实践的实施和评估5.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构主义理论,为您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结构主义学派

例4-3
(a)The boy chased the dog.(男孩追狗。)
(b)The dog chased the boy.(狗追男孩。)
聚合(paradigmatic)关系,索绪尔原本叫做联想(associative)关系,是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在现场的成分与不在现场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语境The ____ is smiling中,能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成分是有限制的。显然,动词根本不能出现在这个位置上。最可能出现的是名词。但是能出现在这里的名词仍然有严格的限制。第一,它必须是个有生名词,像"书、桌子"等名词不是可能的选择。第二,即使是在有生名词这个类里,只有那些含有"人类"语义成分的有生名词,才能很自然地与smile(笑)这一动词连用。"树、猫"只有在童话故事里才会笑。第三,与is smiling一起出现的名词必须是单数形式,所以boys(男孩们)、men(男人们)这样的名词被排除在外。换句话说,只有单数的指人名词如boy(男孩)、girl(女孩)、man(男人)、woman(女人)、student(学生)等才能出现在这个语境之中。因此,我们说这些名词处于聚合关系中,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而不违反句法规则。
由一个符号和那些跟它处于组合关系中的符号形成的序列有时叫做更严格意义上的结构(structure);处于聚合关系中的符号的类别叫做更严格意义上的系统(system)。现在,组合关系也叫做水平(horizontal)关系或链状(chain)关系;聚合关系也叫做垂直(vertical)关系或选择(choice)关系。
\ \ \ / / / \ \ \ \ / /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2. 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 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 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
3.价值命题: 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当然,社会资源的价值在每 个人的心中的评价是不同的。
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
(二)关于社会交换的概念 1、布劳认为并非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交换行为,交换是 一种特定类型的交往,具有以下特征: (1)参与各方都期待着他人的回报,一旦他人停止了 所期待的回报,这一交换便会中止。
(2)社会交换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 活动,并且交换只能以自愿为前提。 2、对交换概念的深化:
第十一章 社 会 交 换 理 论
主 要 内 容:
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三、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四、艾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五、简短的评价
一、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源源
(一)美国社会学的发展简史
1、二战前属于引进欧洲社会学为主,形成芝加哥学 派的独领风骚局面。
1、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p,241)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研究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色彩;关心的是描述人的行 为,而不是解释行为;只研究能观察到的行为,并试 图建立一种刺激-反应的函数关系。
◆“斯金纳箱”---习得律(p,241)--强化研究; ◆语言也是一种行为,因为它服从强化的概率,而且
(1)“经济人”理性选择的特点和“边际效益递减” 原理会出现或适用于社会交换领域,但在社会交换中, 人的目标是多重的,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 值是相对的、模糊的。
13.1-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就最广泛的意义来说,结构主义是20世纪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种动向。
这种动向比较不太看重原因说明,而强调指出:为了理解一种现象,人们不仅要描述其内在结构——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必须描述它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正是由于这种联系,它又形成了更大的结构。
然而,就比较严格的意义来说,解构主义一次通常限于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思想流派。
在这三个领域中,结构主义试图重建现实现象下面的深层结构体系。
”(乔纳森·卡勒《文学中的结构主义》)罗吉·富勒在他1987年修订的《现代批评术语辞典》中对解构主义的解说与卡勒相仿:广义上说它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运动之一,特定意义上说则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兴盛于60年代的法国——虽然它有着更深的渊源。
他又说:“结构主义的基本前提是人文活动及其产品、甚至感知和思想本身是建构的而不是自然地。
结构是结构主义的原则,分析的对象;是通过它与符号学中所界说的那样的系统和价值的亲密关系而被理解的。
一个结构,如童话故事中的传统情节序列、中世纪后艺术透视中的几何学,乃至我们打算吃什么、何时吃、怎样吃这样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都不纯然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机械秩序。
结构中的每一个成分,无论是‘元素’、‘转化’或是别的什么,都有索绪尔意义上的‘价值’意义。
这是因为他被从一个选择系统中选取了出来,因此是针对其他可能性的背景来获得界定。
这是一种激进的意义观,它揭示意义不是来自自然或上帝,而是任意的、认为的。
”结构主义发端于费迪南·德·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提出了后来被认为是结构主义模式的一系列原则:如共时和历时的区分,认为语言符号的这两个方面没有必然联系,而只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再如言语和语言的区分等等。
概言之,“索绪尔对语言研究的革命性贡献,在于它否定了那种关于主体的‘实体的’观点,而赞成一种‘关系的’观点。
结构主义理论

• 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 具有许多共同点,都采纳了迪尔凯姆的整体主义学说, 将社会作为整体加以研究,认为这个整体不能变为仅仅 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都对社会系统的不同部分相互 联系的范围以及它们是如何对该系统作出贡献感到兴趣。 • 区别:结构主义者探究制约和决定人们的行动和思想的 基本的社会结构。每个个人本身并不是必然地感觉到结 构的存在,而且他们更是难得意识那些真正相同的结构 的制约效应。而功能主义者相信存在着所谓普遍的功能 先决条件 • 结义主义关注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潜在的结构那样,功能 主义者则专注于所牵涉的个人往往没有意识到的功能。
• 帕森斯在其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中重点分析了社会系 统,他对社会系统的分析首先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社 会结构的核心观念是自我和他,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分析 单位是行动者所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社会结构是各地 位各角色之间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关系。
• 帕森斯非常重视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但是他更强调和 重视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他在晚年放弃了结构功能主 义者的称号而自称为功能主义者,尽管这样,我们还是 可以明显看出结构主义理论在思想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国外社会学理论
授课教师 李伟梁
lwl7208@
结构主义理论
一、概述 1.定义:很难准确定义,涉及课题范围广泛,在许多学 科中具有显著地位。 2.特征: ⑴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提倡一种整体论的观点。 ⑵倾向于优先考虑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暂时易变的东西。 ⑶反对实证主义。 ⑷大多承认社会结构的约束性质。
• 不管其本质如何勇敢,必须认为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失 败。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陷入了在简单性与复杂性 之间兜圈子的境地。它始终具有还原论色彩,主张将行 为的各种复杂性统统归并为一套单一、普遍的原则。但 它旋即发现,人类行动的细节不能被还原。主体非但拒 绝躺下就死,还从事着未被理论所料及的行为。为了包 容这一细节,理论逐渐受到自我批评变得如此严重,以 至于连结构都否定掉了,就像在德里达和福柯那里一样, 我们面临着一些古灵精怪的理论家否定结构主义的前提 假设,但却使用其术语。由于结构主义如此地激进,需 要一种激进的、颠覆性的批判,以至于它已无法带来其 实践者所允诺的理论进步。
10-结构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9结构主义

3、符号的特性 ① 随意性:约定俗成 ② 线条性:一维 ③ 差异性:可区分 “食狮氏 嗜食狮 誓食十狮” --赵元任
四、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1、外部语言学 研究语言产生、发展和发挥职能的外 部条件 不是语言学的根本 2、内部语言学 2 研究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和与此 相关的语言的规则及内在秩序。 象棋:由波斯到欧洲 木头—象牙 下棋规则
(2)言语优于文字
①产生顺序上的优先 事物—事物的言语(一级所指)—表 音的文字(二级所指) ②人们学会书写后,言语仍是最基本的语 言活动 ③言语的优越性:表达思想的“在场”— 思想与表达的一致性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作用: 物的概念(非物)——一定的音响形式 (非名称) 树的概念—SHU tree arbre baum 水的概念—water\ Íeau\ wasser 2、区分能指与所指 能指—音响形象 所指—概念、 语义 两者组成语言符号的整体,单独无 法存在
三、结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1、与二战以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相关 实地田野调查—资料整理研究 方法的转换 2、与战后西方知识分子思想需求相关 第三条道路 以结构改造世界 3、与现代科技革命相关 新三论 4、与语言学的方法模式相关
四、结构主义的源革
1、语言学方法的先驱——索绪尔 2、中介:俄国形式主义 莫斯科小组-雅各布逊 -布拉格音位学派 列维-斯特劳斯 3、法国结构主义 社会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心理学家:拉康、福柯 文艺学家:巴尔特 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 4、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德里达
五、历时态研究与共时态研究
1、历时态研究:从纵的时序上研究语言在历史 上的演变 诺—是 2、同时态研究:从横断面的整体上研究同一时 期内语言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索绪尔强调和重视同时态研究,但不否定历时态 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2年,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出版了《野 性的思维》——书,该书末章“历史和辩证法”批判 了萨 特《辩证理性批判》的基本观点,引起轰动,此事标 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的主流地 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迁移到法国。
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涌现了前、后“四 子” 作为突出代表。“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 科、 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 托多洛夫和勃瑞蒙。前、后四子共8人,其中,前 四子加上巴尔特,被人称为结构主义的“五巨头”。
11.1.2 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
结构主义文论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是它的一般性的泛学科特征,二是具体考察其 文学理论的特征。 首先看结构主义的一般特征。结构主义思潮 的一般特征集中表现在对“结构”概念的独特理 解上。
再看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自身的基本特征。 第一,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第二,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第三,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第四,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90年代的历史诗学批评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首先 由对具体作家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分析,逐渐转向 对文学创作体裁演变作历史的宏观研究;其次在研究 过程中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增加了对不同国家、不同 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研究。历史诗学批评还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借鉴和运用当代人文科学 研究的许多新方法如语言学分析方法时,仍然注意从 历史和社会变化的背景中去考察。
11.8 当代俄罗斯文论的最新发展
11.8.1 历史诗学批评
建立历史诗学的批评体系最早是由俄罗斯科学院 院士维谢洛夫斯基在19世纪末提出来的。他认为,历 史诗学的任务在于,从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抽象出诗歌 创作的规律和评论这一创作的标准。这一批评理论是 要使原来从诗歌历史发展中阐明其历史本质,转向研 究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
(3)象征符码,它在文本中有规律地重复,是 在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模型; (4)行动性符码,指在文本中能够合理地确立 行动结果的序列; (5)文化性符码,它指在文化系统中形成的用 以证实公理的符码 。
11.4 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
托多洛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叙事作品,从结 构主义“科学”的角度对文学加以分析。他在 1969年 提出了“叙事学”的术语,从此早已有之的对叙 事作 品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学科名称。 托多洛夫对叙事学的关注集中在叙事时间、 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创立的,当他们在给符号学命名 时,两人分别使用了上述不同词汇。 真正使符号学产生影响并在文艺学领域付诸 实践的,是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和他的美国女弟子苏 珊· 朗格。美国学界常将他们两人的理论合称为 “卡 西尔—朗格符号学”。
11.5.2 当代文学符号学的新发展
在当代,符号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 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人们在对符号形式的研 究中,开始把符号与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内涵联 系起来。在这方面,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和前苏联 塔尔图学派的洛特曼都有相当影响。
11.2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
11.2.1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概述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 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20至30年代,原俄国 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雅各布森移居布拉克之后 形成的布拉格学派,一方面仍将文学“形式”作为 研 究重点,另一方面又开始研究抽象的文学“结构”, 它是俄国形式主义到法国结构主义的中介。
11.6 文学叙事学简述
11.6.1 叙事学的界定
叙事的研讨在西方文论中有久远的渊源。亚里士多德 在《诗学》中提到文学的六个要素,情节居于首位。情节 就是叙事之事。 叙事学属于以小说为主的叙事文学的理论,它主要研 讨作者与叙事人的关系,叙事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作 品的人物特性、叙事视点、叙事方式和结构,作品叙事与 外部世界的相关性,等等。其中,叙事视点与结构占有突 出地位,是当代叙事学理论关注的重心。
11.1 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
11.1.1 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
首先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 换。《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有一个革命性的范式 转换,即在语言学中倡导共时性的观念,而这同传 统语言学一贯以历时态的角度来看待语言有根本区 别。
其次是“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一是对“深度模式”的追求。在西方的学术思想 中,历来有着本质/现象的二元对立的认识。认为任 何事物的存在,它的由来和发展,都得由它的内在本 质来说明,所以,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就在于 它对于事物的规定性有着特殊的阐释,这种内在性质 是在现象底层的具有深度的东西,并且在阐释它时又 是从某一普泛的模式来立论,因此不妨称之为深度模 式。 二是当代西方人的主体性面临着消释的状况。
叙事视点在作品中有一个基本定位,但它也可以 有变动游移,使叙事有一种更广角的摄取故事内容的 角度。 在叙事视点中还有不同的“聚焦”作用。 在叙事视点上,叙事人的讲述可能就是作者的讲 述,也可能与作者有距离。
11.6.3 文学叙事的模式
叙事模式是叙事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问题。
11.7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狂欢化诗学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人类的笑文学。 第二,提倡平等对待一切文学体裁、语言和风格 等,否定或动摇文学艺术创作形式中的一切权威性, 反对传统诗学理论重“高雅”文学(如史诗等)、轻“低 俗” 文学(如小说等)的美学立场。 第三,消除诗学研究的封闭性,加大文学内容和 形式的开放性,寻求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学因素的融合。
1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结构主义文论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 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的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传 统,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极致;同时,又开启解 构主义那种颇具颠覆意味的解构思想。
结构主义文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 一个观点统一的学派,其内部的差异很大;同 时,它也可以同其它思想体系联姻 。结构主义主 要地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 式” ,这一注重事物“构造”和“关系”的思维 方式, 是从整个结构主义思想的基本假设逻辑地推衍出 来的,并渗透到结构主义文论的方方面面。
11.2.2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
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学,其中 对神话和土著人文化仪式的研究与文艺理论的课题 紧密相关。
11.2.3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阐说
阿尔都塞理论与文学关联紧密的是对“意识
形 态”的阐说。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对个体 与其 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也多少承认了 它的虚幻而非科学的性质,但更为重要的是又提出 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
11.3
巴尔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 结构主义的文论
11.3.1 巴尔特的早期思想
巴尔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并未自认 为是结构主义者,但他的思想立场无疑具有结构 主义者的特征,同时在70年代以后,他又明显转 到了更新颖的后结构主义的立场上去。
《写作的零度》是巴尔特的成名作。巴尔特所说 的“零度”写作也就是零度风格,它体现为对作者主 体性 的遮蔽,这正吻合了结构主义倡导的无作者思想、无 主体知识的认识,即以一种超越了个人的结构来凌驾 于个人之上的状况。 巴尔特在指出零度写作时又是对其加以批判的, 在他看来,作者创作要用一定言语来表达,同时,这 种言语是用一定文体形式组织起来的,言语与文体两 者从两个维度制约了作者创作。
11.5.3 结构主义与文学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学科,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两者 虽然性质不同,但在外延上却时常交叉起来。可以 说,文学符号学在当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结 构主义运动的实绩和赫赫声势。在60年代结构主义鼎 盛期,文学符号学获得较大拓展。 格雷马斯文学符号学理论中最著名的是“符号矩 阵”,它源于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 诠 释。
11.8.2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最新发展的主要特 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文学、文化等研究的交叉。 第二,由对语言符号体系的研究,转向文化符 号体系研究。 第三,宗教符号学研究的深化。
11.8.3
宗教批评
在当代俄罗斯文论发展的潮流中,宗教批评是唯 一的一支距今历史最短的批评力量。从宗教的角度来 研究文学,自古有之。然而,在当今的俄罗斯,由于 原有信仰的动摇或毁灭,不少文学评论者已转向宗 教,力图完全从宗教研究的角度来解释文学现象,甚 至撰写文学史。宗教批评已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 中的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巴尔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一文辑入了 他的《批评论文选》中,他在文中对叙事文学作品从 三个级次上作了分析。 首先是功能级。功能是文学作品最小的叙述单位。 在功能级中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其实可能包含 了某种意义。 其次是行动级,它主要处理人物关系的结构。 再次是叙述级,巴尔特分析了关于叙述者的不同 观点。
第四,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以狂欢化思维方式 来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运用超语言学的方法,重视 语言环境和话语交际分析,走出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框 架。 第五,发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潜力,把人们的思 想从现实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用狂欢化的享乐哲学来 重新审视世界,反对永恒不变的绝对精神,主张世界 的可变、价值的相对。
11.7.1 复调小说理论
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 夫斯基小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巴赫金指出的是主人公 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 的对话关系。他借用了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 说明 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
巴赫金还进一步解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 的这种复调结构特点 : 第一,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只是作者描写的客体 或对象,他并非是作者思想观念的直接表现者,而是 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第二,复调小说中并不存在着 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 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 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第三,复调小说由 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 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