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设计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设计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参赛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课时:1(3)学科:信息技术(4)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二、教学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
2、让学生初步掌握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通过完成探索活动,学会利用“百度”等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完成任务,并逐渐养成“万事问百度的思维习惯”,以便于及时、高效地获取、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分辨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争做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概念【教学辅助工具】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综合运用问答式、启发式、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信息”?老师:举例并讲述什么是信息。
学生:从教材找出信息的定义“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老师:大家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用课件展示)例1:“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能传达信息B、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两只鸟儿嬉闹向对方发出的叫声也是信息C、看到河里的水冒泡当然也是一种有用的信息D、这里的文字、声音、图片与信息是同义词老师:请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新课标广东版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1.1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了解信息社会概念★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1. 信息社会概念2. 信息社会的特征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1.1.1信息社会【探究活动】调查:通过国家信息中心网站的“站内检索”,查询、下载“信息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讨论】课本p7内容【观察】课本p8内容1.1.2 信息社会的特征【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社会概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社会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数字生活现实空间、虚拟空间2、信息经济人力资源知识化、以创新核心技术应用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水平发达3、网络社会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现实与虚拟并存4、在线政府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课堂小结】总结信息社会概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
【课后作业】P27 1、单选题【教学反思】高一学生来自各校,对信息的掌握参差不齐,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方式,结对子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1.2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1.2.1信息技术发展脉络【探究活动】 p12 表1-3【讨论】课本p12内容【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1.2.1信息技术发展脉络1.以计算机为核心1946 ENIAC 电子管微处理器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有机结合2.以互联网为核心互联网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实现网络中计算机的数据传输。
3.以数据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发现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增值”1.2.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1.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角度(1)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2)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3)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2.从计算机用户界面发展的角度(1)体感技术(2)虚拟现实技术(3)增强现实技术3.从典型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的角度(1)虚拟计算(2)通讯技术(3)传感技术(4)微电子和纳米技术(5)3D技术(6)信息安全【实践】课本P15【课堂小结】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课后作业】P27 3.情境题【教学反思】本节理论较多,适合采用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方式第一章走进信息社1.3信息技术的影响1、了解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2、了解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3、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1、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2、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3、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25分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2、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的理解;2、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节课叫什么?”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信息技术课”。
教师设疑: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叫信息技术课,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新课(板书)信息与信息社会2、讲授新课(1)信息的概念教师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能从图片得到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照片中的符号、颜色、图像等。
教师回答:你们都说的很对,这些就叫信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信息的广泛的理解:1、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韦伯);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顿);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通过给予具体事例,师生互动,从而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信息(2)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理解的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那我们获得信息之后怎么让这些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呢?学生回答:对信息进行加工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信息技术的含义。
七年级信息-信息社会探秘教案

案例说明:通过任务驱动和范例教学法,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通过身边的事例来感受信息技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望;同时让学生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补充阅读了解我国计算机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1课信息社会探秘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范例和讲授方法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二、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课 题 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课时课时1 课型课型新授课新授课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实施“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辨别信息的真伪辨别信息的真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备课札记一.课程引入课程引入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1.1.((1)什么是信息是信息(2)辨别信息的真伪息的真伪(3)如何获 问题1:大家平常都用什么方式和朋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呢?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呢? 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叫做“信息”呢?哪些东西又可以称作为“信息”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信息社会: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社会会: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社会 问题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哪些东西可以称作信息呢?称作信息呢? 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的信息并总结提出更多详细的信息实例;概括“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含义。
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之后,我们来想想哪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用,哪些信息有是没用的呢?或者说,哪些信息是不真实的?(问题3) 总结学生结论,并指出出现信息泛滥的原因。
的原因。
知道了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那么我 学生举例说出交流的方式;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举例说出信息实例出信息实例讨论: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举例子来说明。
明。
预想的回答:电话,聊天工具,信件等天工具,信件等预想:预想: 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动画、视频等教学方法:通过例举两个例子:让学生阅读取信息取信息3.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重要性:(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们又如何来获取有效的信息呢?现在我们通过下面两个个例子来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展示例子)(展示例子)问题4: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什么结论?老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进行补充。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教案
1. 了解信息技术对于信息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 了解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第二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 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第三节: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 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2. 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对于信息社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
1. 学生教材:提供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研究。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案例。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评价方式:
1. 课堂讨论: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对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企业或机构参观,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只要计算机连在网络上,就有被病毒传染的可能,因此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轻意去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
(3) 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
养成隔一定时间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的习惯.但是必须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杀毒软件.同时,要注意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4) 安装病毒监视软件
1、多实践
2、勤动脑
3、善应用
(四)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总结:
1.电脑病毒的特征有哪些?
2.使用电脑要注意那几点防病毒?
3.上网时我们要注意做到哪几点?
4.学习信息技术有什么意义?怎样学习?
5.我们使用计算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四.课堂反馈: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初
中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1-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3--1--1 《走进信息社会》教案购票、网上购物、视频聊天,还可发短视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课件图片展示)老师:通过上面的实践,你在网络中看到了哪些形式的信息,这些形式的信息向你传递了什么内容?学生: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老师: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下面请同学们从保存与传递两个方面探究信息社会的发展。
2.信息社会的发展(10分钟)利用教材,以自主学习作用探究的方式,掌握以下知识,并完成相应任务:(1)信息保存方式的变迁从古至今,保存信息的方式一直不断地变化和进步:人脑——龟甲——竹简——丝帛——纸张信息社会:想一想:你知道或者使用过哪些保存信息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信息传递方式飞鸽——驿站——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移动通信传递方式优点缺点寄信电子邮件打电话视频通话试一试:引领爷爷奶奶感受当下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高效,同学们请根据P6内容完成P7表格,并进行交流汇报。
3.巩固练习(3分钟)(1)情境分析: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选择?①把作文上交给老师。
②向远方的爷爷奶奶祝贺中秋节。
③告诉爸爸尽快来兴趣班接我。
三、项目拓展(8分钟)1.未来的社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尝试,分享交流2.拓展阅读: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思考:你认为信息社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阅读教材第8页,自由说一说。
案例分析:远程会诊居家网课电脑手机办公学生:保存信息更方便、交流更快捷、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产生垃圾信息、网络诈骗、伤害眼睛……四、项目小结(3分钟)同学们,让我们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与计算机、网络交上好朋友,在信息的海洋里浏览世界、阅读知识、丰富生活、开阔眼界。
五、活动日志(3分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与“信息”有关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㈡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⑴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怎样获取信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⑵引导学生完成下表并体会信息发展带来的好处。
利用能使人们在政治、经济、生产、科研、军事等活动中获得先机,从而掌握赢得胜利的主动权。
㈢信息社会
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代。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和处理大量信息,而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社会是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和充分共享的社会。
时 间
比较点
古代
近代
现代
传递方式
烽火、人报信、漂流瓶
火车、轮船、飞机等
电报、电话,速度较快
信息量大,速度快多样代
传递较果
有可能误事
有丢失邮件的现象
迅速而准确
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使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处理、
信息和信息社会
海原五中张继红
教学内容
《信息与信息社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信息、信息社会的含义。知道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2)能正确辨认信息,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使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
四、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讨论:你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课后探索:外星人存在吗?
信息的定义外延很大,学生不能轻易领会。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获取
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的处理
信息社会
二、讲授新知:
㈠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比如上课铃声、红绿灯、广告、天气预报等。
2008的汶川大地震,大家记忆犹新:第一个震中受灾实情的电话传出,解放军战士快速赶赴救灾,第一张让全国人民悲痛的照片传出,一批批救灾物资迅速运抵灾区;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件;“利比亚战争”在“卡扎菲”与“反对派”的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信息。)通常地,人们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2)通过课堂活动,总结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感知我们身边的信息。
重、难点
重点:信息、信息社会的概念
难点:信息的处理过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相关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质疑):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
学生:计算机、通讯、网络等。
师(质疑):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
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
师: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IT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什么又是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