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合成氨总控岗位操作规程
合成氨工艺操作规程

第一篇合成工艺操作规程精炼后的氢、氮混合气在较高的压力、温度及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为氨。
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故分离氨后的氢、氮气循环使用。
目前工业上仍普遍采用中压法生产,使用铁系催化剂。
近年来围绕合成氨生产的节能降耗,对合成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在工艺流程、设备及催化剂上作了某些改进,尤其是在氨合成反应热的利用上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章岗位任务与工艺原理第一节岗位任务由压缩机七段(六段)出口总管送来的合格精炼气,在高温高压下,借助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化合反应生成氨,经冷凝分离得到液氨,液氨送尿素车间生产尿素,部分液氨送有关岗位氨冷器,汽化后去冷冻岗位循环使用,合成放空气经提氢岗位回收后,氢气回压缩机四段加压后返回系统重复利用,尾气与净氨后的氨贮槽解吸气混合送造气吹风气回收燃烧炉助燃。
第二节基本原理1氨合成的生产原理氨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Q氨合成反应的特点:①可逆反应②放热反应:A标准状况下(25℃)101325KPaB每生成1mol NH3放出46.22KJ热量③体积缩小的反应:3摩尔氢与1摩尔氮生成2摩尔氨,压力下降④必需有催化剂存在才能加快反应2 氨合成反应的平衡氨合成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与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质浓度的减少量与生成物质浓度的增加量达到相等,氨含量不再改变,反应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从平衡观点来看:提高反应温度,可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方向移动。
3 氨合成反应速度及影响合成反应的因素反应速度是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的。
影响氨反应速度的因素:3.1压力:提高压力可以加快氨合成的速度,提高压力就是提高了气体浓度,缩短了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碰撞机会增多,反应速度加快。
3.2温度:温度提高使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碰撞的次数增加,又使分子克服化合反应时阻力的能力增大,从而增加了分子有效结合的机会,对于合成反应当温度升高,加速了对氮的活性吸附,又增加了吸附氮与氢的接触机会,使氨合成反应速度加快。
(岗位职责)合成氨总控岗位操作规程

(岗位职责)合成氨总控岗位操作规程合成氨总控岗位作业指导书1.岗位主要任务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干法脱硫至H2S≤0.2mg/Nm3,于3.0MPa左右压力下连续蒸汽转化,通过CO中、低温变换、改良热钾碱法脱除CO2、甲烷化法脱除少量CO、CO2,制出合格的氢氮气,经J0402进壹步加压后于轴径向氨合成塔内合成为氨,经冷却、分离生产出合格的液氨。
同时为尿素提供脱碳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原料气(CO2≥98.5%)和副产的1.3MPa左右中压蒸汽。
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合成氨系统符合工艺指标要求,负责系统的开、停车、事故处理及正常操作,且及时作好原始记录。
2.基本原理来自天压机的原料天然气中含有≤120mg/Nm3的总硫,硫对触媒有害,必须除去。
为了脱除天然气中的有机硫,本装置于原料气中配入约3—5%的氢,首先采用铁锰转化吸收型催化剂,于约340~410℃的高温下发生有机硫的转化及脱硫反应:RSH+H2→H2S+RHH2S+MnO=MnS+H2OH2S+MnO=MnS+H2O于铁锰床层出口气中含有约5ppm的H2S,仍必须于氧化锌脱硫剂中进壹步脱除。
反应为:H2S+ZnO=ZnS+H2OC2H5SH+ZnO→ZnS+C2H4+H2O氧化锌吸收硫速度极快,脱硫沿气体流动方向由上向下逐层进行,最终出氧化锌脱硫槽的原料气中H2S≤0.5PPm。
脱硫合格后的天然气和蒸汽以H2O/∑C=3.1~3.8左右混合后进入壹段转化炉和二段转化炉,制成合成氨的粗原料气。
本装置所用的转化催化剂是镍催化剂,反应为:CH4+H2O→CO+3H2-QCH4+2H2O→CO2+3H2-QCO+H2O→CO2+H2+Q壹段炉出口气温度710~760℃、CH411~14%(V),于二段炉入口配入经预热的空气于二段炉上部的空气混合器中进行燃烧,提高温度后继续进行转化反应,使转化气中的残余甲烷降到≤1.0%(V),同时调节进二段炉的空气量,以满足合成氨对氢氮比的要求。
合成氨车间岗位操作规程

合成氨车间岗位操作规程目录1、压缩机岗位操作规程------------------------------32、铜、碱泵岗位操作规程----------------------------93、铜洗再生岗位操作规程---------------------------134、循环机岗位操作规程-----------------------------185、合成塔岗位操作---------------------------------206、循环水岗位操作规程-----------------------------267、变换岗位操作规程-------------------------------278、变脱岗位操作规程-------------------------------329、脱碳岗位操作规程-------------------------------38 10、冰机岗位操作规程----------------------------44 11、氨库岗位操作规程----------------------------49 12、总则----------------------------------------5513、安全紧急预案--------------------------------65 14、产品质量预防措施----------------------------68一、岗位操作法(1)岗位任务本岗位的任务是按要求对原料气进行逐级压缩,依次送至净化、铜洗和合成,利用压缩机交各工序连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条例体系,压缩机必须在气体压力、数量上满足各工序的要求,以维持合成氨生产的正常进行。
(2)工艺流程简述从造气脱硫来的半水煤气,经水封槽进入一段缸压缩,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升高,以一段冷却分离器进行冷却分离,再进入二段缸压缩,然后再土星变坏事为好事段冷却分离器进行冷却分离,再进入三段缸压缩,压力提高至2.0Mpa左右,进三段冷却分离器经冷却分离后,送至净化工序进行CO变换和脱除CO,然后回压缩机四段前分离器除去带入的雾状钾碱液,以四段缸压缩后,再经四段2缓冲器、水冷器、气液分离器,再进入五段缸压力13Mpa,再经缓冲器、水冷器、气液分离器送往铜洗工序。
氨合成岗位操作规程

③ 氢氮比失调
④ 惰性气体含量高
⑤ 微量高
⑥ 合成塔副线阀
或冷激气阀开得过大
⑦ 新鲜气量减少
⑧冷凝塔内件漏
⑨合成塔内件漏 ① 开透平循环机近路阀及系统近路阀调节
② 查明原因并对应处理:
a适当多加氨
b联系冰机岗位处理
c排放油水
d加大水量降低循环气温度
e迅速开大放氨阀,适当减循环量,
⑷根据调度命令决定是否用电炉,若不用电炉则停透平循环机,塔内保持正压,催化剂层温度自然下降。
⑸若启用电炉保温,则系统留压8.0—10.0MPa,开一台透平循环机,保证安全气量,保温420℃待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5紧急停车:紧急停车常常是在发生事故时被迫进行的,所以首先应迅速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沉着冷静地正确处理。
⑶合成系统的弛放气由H2、N2、NH3、CH4等气体组成,其中H2、NH3都是经过多个工段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如果能对合成系统弛放气中的H2、NH3进行回收再利用,将有效地降低整个合成系统的消耗定额。因此,将合成弛放气送往氢氨回收工段进行回收处理。
1.2管辖范围:合成工段所属的所有设备,氨合成塔、中锅、水加热器、塔外换热器、水冷器、氨分离器、氨冷凝塔、氨冷器、油分离器、透平循环机及其附机、保护气系统等,以及相应连接的高、中、低压管道、阀门等。
⑷导气过程中密切注意氨分和冷凝塔液位的变化,必要时可将自调打全手动位置,以手动方式控制其液位在工艺指标内,待液位稳定后再按自调。
⑸将各工艺参数控
制在正常的指标范围内,待其稳定一段时间后,即可加量。
5.2升温:
⑴接到调度指令后,由新鲜气大阀控制,向系统充压至80—100kgf/cm2,关闭新鲜气大阀。⑵启动一台透平循环机并入系统,按电炉操作规程送电升温,升温阶段系统不得低于50 kgf/cm2,循环气量不得低于电炉的安全气量,以防电炉烧坏。⑶用循环机近路阀、系统近路阀以及升降电压等手段控制电炉升温速率35—40℃/h,升至400℃即可开启新鲜气大阀向系统导入新鲜气。⑷导气时的温度根据催化剂的型号以及使用阶段可作适当升高或降低。
合成氨岗位操作规程

批准日期:2012 年 12 月 30 日 生效日期:2013 年 1 月 1 日
批准: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合成氨操作规程

合成氨作业指导书编号:HCAC-SCGLB-16编制:复核:审批:下发日期:2016年1月1日执行日期:2016年1月5日X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造气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第二章脱硫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26)第三章变换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45)第四章脱碳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64)第五章压缩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07)第六章联醇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18)第七章高压醇烷化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32)第八章合成工段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46)第1节氨合成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46)第2节中空纤维膜提氢操作规程 (154)第3节弛放气氨无动力回收工段操作规程 (161)第4节冰机岗位操作规程 (169)第九章碳化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 (177)第十章供水工段操作规程 (202)第1节软水工段操作规程 (202)第2节循环水操作规程 (230)第3节污水岗位操作规程 (240)第4节终端水处理操作规程 (253)第十一章混燃炉操作规程 (264)第十二章背压汽轮机操作规程 (264)第十三章供气车间原料岗位操作规程 (310)第一章造气工段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法1.目的使各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技能,保证供气、降低消耗,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造气所有操作人员3.职责3.1.生产合格的半水煤气供合成氨生产使用。
3.2.当班人员负责本班安全、文明生产。
3.3.负责运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
3.4.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处理不了及时上报。
3.5.主操作负责本班的生产工艺执行情况,督导人员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3.6岗位任务利用高温下灼热的碳与水蒸汽作用,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制取合格的半水煤气供合成氨生产使用。
4.基本原理及反应方程式4.1基本原理:利用高温下灼热的碳与水蒸汽作用,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制取合成氨原料气。
其煤气生产为吹风和制气两个过程,先通入空气使其燃烧,此过程为蓄热过程。
氨的合成操作规程

氨的合成操作规程第一节氨合成工段的任务氨合成工序的任务是将前工段送来的精制的氢氮气合成为氨,并采用冷冻的方法,将生成的氨冷凝,使之从系统中分离出来而得到产品氨,分离后的氮氢气循环使用。
产品氨部分加入氨冷器成气氨,一部分气氨用于碳化制取氨水,一部分用冰机回收到氨储槽。
第二节反应原理氨合成的反应原理为氮气、氢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通过触媒的作用生成氨,其反应方程式为:3H2+N2====2NH3该反应的特点是可移、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反应速度比较慢,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才具用较快的反应速度。
第三节触媒升温还原未还原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FeO和Fe2O3,未经还原是不起催化作用的,故在使用前应先进行还原,即利用H2将Fe3O4还原成@-Fe结晶,才具有活性。
一、升温还原控制指标如下表,根据催化剂性能不同,控制指标也有所不同。
1、升温阶段升温阶段以循环量及电炉功率来调节升温速率。
控制好轴径向温差。
径向应小于10℃,轴向在40~60℃为宜。
2、还原初期有水生成但量不多,氨冷温度在-10℃以下,循环氢含量>70%,同时要求采用高氢、低氨冷温度,有利还原,除去水汽。
3、恒温阶段当还原接近主期时,为防止水汽浓度超指标和径向温差增大,一般采用恒温操作,使各项控制指标在稳定范围之内,以便转入还原主期。
4、还原主期有大量的水,水汽浓度较高。
部分催化剂已得到还原,可以适当提高压力以增加氨的合成反应,以便利用反应热提高空速降低水气浓度,但提压时,必须注意平面温差,如平面温差大,提压宜慢或暂不提。
若水汽浓度高,平面温差大,采用恒温的办法,待水气浓度降低后,再提压、提温,当水气浓度小于0.2g/m3,且底部温度达到490~500℃时,可转入还原末期。
5、还原末期催化剂大部分水分已基本出完,为了获得更高的还原温度,需将温度提高到催化剂要求的最终还原温度,达到490~500℃,还原基本结束,可转入轻负荷阶段。
6、轻负荷阶段刚还原好的催化剂不宜过早加载,以免产生大量的反应热,造成局部过热而降低催化剂活性,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轻负荷运转。
化工企业氨合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化工企业氨合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化工企业氨合成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工艺巡检1、根据操作记录表项目,按时检查,及时记录各种数据。
2、每15分钟检查一次系统各压力、温度情况。
3、每30分钟检查一次各氨冷液位等压吸收塔液位。
4、每30分钟检查一次循环机运转情况。
5、每5小时各油分排油一次。
6、每8小时检查一次水冷淋洒和溢流情况。
7、每周对水冷进行清理一次。
8、每周各氨冷排污一次。
二、开车、停车操作(一)正常开车1、开车前的准备(1)检查各管道、阀门、电器仪表完好正常,准确无误,处于开车状态。
(2)与供水、供电及有关岗位部门联系作好开车准备。
2、开车前的置换(1)系统未经检修处于保压状态的开车不须置换。
(2)系统如进行卸压检修的开车,须先进行吹净气密试漏和进行置换,置换要按方案进行。
3、开车(1)系统未经检修处于保压状态下开车。
A、微开补气阀,让系统缓慢充压至5.0-7.0Mpa(升压速率为0.4Mpa/nis分钟),待系统压力略高于合成塔压力后开启合成塔进口阀。
B、按正常开车步骤启动循环机,开启系统近路及循环机近路阀,气体打循环。
C、启动电加热器,根据催化剂层温度上升情况,逐渐加大功率,并相应加大循环量。
D、触媒层计温情况,采用调节电加热功率,及系统循环量的方法调节。
E、升温速度40-50度/时。
F、当触媒层温度大于200度后开启水冷,大于300度后开启氨冷,并且氨分开始放氨。
G、触媒温度升起后根据温度情况,逐渐减少电加热功率,直到切电转入正常生产。
H、升温中如遇循环机跳闸,应立即切断电源,以免烧坏电加热。
(2)系统卸压检修后的开车系统卸压检修后经吹净气密、置换合格后按照上述开车步骤进行。
(二)停车1、紧急停车本岗位所属设备发生首火、爆炸、停水、停电、大量漏气、漏液氨、外工段需要紧急停车的情况下,采取紧急停车措施。
(1)立即停止补气。
(2)关死各放氨、加氨阀,以防止高压气冲入低压设备。
(3)停循环机。
2、短期停车:(1)停止补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职责)合成氨总控岗位操作规程合成氨总控岗位作业指导书1.岗位主要任务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干法脱硫至H2S≤0.2mg/Nm3,于3.0MPa左右压力下连续蒸汽转化,通过CO中、低温变换、改良热钾碱法脱除CO2、甲烷化法脱除少量CO、CO2,制出合格的氢氮气,经J0402进壹步加压后于轴径向氨合成塔内合成为氨,经冷却、分离生产出合格的液氨。
同时为尿素提供脱碳解吸出来的二氧化碳原料气(CO2≥98.5%)和副产的1.3MPa左右中压蒸汽。
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合成氨系统符合工艺指标要求,负责系统的开、停车、事故处理及正常操作,且及时作好原始记录。
2.基本原理来自天压机的原料天然气中含有≤120mg/Nm3的总硫,硫对触媒有害,必须除去。
为了脱除天然气中的有机硫,本装置于原料气中配入约3—5%的氢,首先采用铁锰转化吸收型催化剂,于约340~410℃的高温下发生有机硫的转化及脱硫反应:RSH+H2→H2S+RHH2S+MnO=MnS+H2OH2S+MnO=MnS+H2O于铁锰床层出口气中含有约5ppm的H2S,仍必须于氧化锌脱硫剂中进壹步脱除。
反应为:H2S+ZnO=ZnS+H2OC2H5SH+ZnO→ZnS+C2H4+H2O氧化锌吸收硫速度极快,脱硫沿气体流动方向由上向下逐层进行,最终出氧化锌脱硫槽的原料气中H2S≤0.5PPm。
脱硫合格后的天然气和蒸汽以H2O/∑C=3.1~3.8左右混合后进入壹段转化炉和二段转化炉,制成合成氨的粗原料气。
本装置所用的转化催化剂是镍催化剂,反应为:CH4+H2O→CO+3H2-QCH4+2H2O→CO2+3H2-QCO+H2O→CO2+H2+Q壹段炉出口气温度710~760℃、CH411~14%(V),于二段炉入口配入经预热的空气于二段炉上部的空气混合器中进行燃烧,提高温度后继续进行转化反应,使转化气中的残余甲烷降到≤1.0%(V),同时调节进二段炉的空气量,以满足合成氨对氢氮比的要求。
出二段炉原料气中含有大量的CO,变换工序就是使CO于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水蒸汽反应生成CO2和H2。
既除去对后工序有害的CO,又能制得尿素原料之壹——CO2。
反应为:CO+H2O(汽)→CO2+H2+Q这是壹个可逆放热反应。
降低温度和提高蒸汽浓度均有利于变换反应的进行。
本工序中变采用铁铬系催化剂,仍原后具有催化活性的是Fe3O4,低变是采用铜锌系催化剂,仍原后具有活性的是Cu微晶。
中变于330~440℃,于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速度很快,中变炉出口CO≤3.2%。
然后降温到200℃左右,于低变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工艺气中的CO含量进壹步降到≤0.3%,以满足甲烷化对CO含量的要求。
CO2的脱除采用改良热钾碱法。
于约2.5MPa的压力下,用不同温度和再生度的碱液分段吸收气体中的CO2,使出吸收塔的净化气中CO2含量小于0.1%,以达到甲烷化对CO2含量的要求。
碱液中K2CO3作为吸收剂,含量为27~30%,DEA作为活化剂,含量为3~5%,以加快吸收速度。
溶液中仍加入了0.8~1.2%的VO x(总钒),它可使碳钢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钝化膜),以防止设备腐蚀。
为防止溶液发泡,仍加入了少量消泡剂。
溶液吸收反应式为:K2CO3+CO2+H2O→2KHCO3从吸收塔底部出来的富液进入再生塔进行减压加热再生。
同时通过补液补水等手段使溶液成份稳定于适宜的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吸收能力。
再生反应式为:2KHCO3→K2CO3+CO2+H2O为降低能耗和提高转化度,本装置采用了俩段吸收、俩段再生流程和半贫液闪蒸三级喷射等节能技术。
甲烷化是氨合成原料气制备的最后工序,其任务是将残留于净化气中的CO 和CO2,于催化剂作用下和H2反应生成CH4,除去对合成触媒有毒害的微量CO 和CO2,且产生能回收利用的CH4,其反应分别为:CO+3H2=CH4+H2O(汽)+QCO2+4H2=CH4+2H2O(汽)+Q这俩个反应均是强烈放热反应,CO每升高1%,触媒层温度将上升约72℃。
CO2每升高1%,触媒层温度将上升约60℃。
因此,要严格控制好前工序的出口CO和CO2含量,防止甲烷化超温。
于壹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于的条件下,H2和N2按3∶1的比例生成NH3,反应式为:3H2+N2=2NH3+Q反应中氢氮混合气不能全部转化成氨,因此,将氨分离后,必须把未经反应的氢氮气再次进行循环反应。
氨合成反应是壹个体积缩小的可逆放热反应。
故提高压力,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和惰性气体含量,以及保持合适的氢氮比,均有利于平衡氨含量提高,从而提高产量,降低原料气和动力的消耗。
3.工艺流程概述来自天压机已配入适量H2的原料天然气,压力约3.6MPa(A)。
进入壹段转化炉对流段预热器预热后,温度达到约370℃进入铁锰脱硫槽进行有机硫的转化及硫的粗脱。
然后再进入氧化锌脱硫槽进行硫的精脱,使硫脱至0.2mg/Nm3以下。
于氧化锌脱硫槽出口向原料气中加入总碳量3.1~3.8倍左右的水蒸汽后,进入对流段预热器预热至450~530℃左右,再进入壹段转化管反应。
由燃天总管来的天然气经过对流段预热器预热至170℃左右后,进入壹段炉顶部烧嘴燃烧,用来向辐射段转化管内的转化反应提供热量。
烟气进入对流段,用余热加热锅炉循环水、工艺空气、天蒸混合气、工艺天然气、废锅给水和燃烧天然气后,Ⅰ氨温度约140℃左右,Ⅱ氨温度约190℃左右,由引风机抽入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壹段炉出口气体温度710~760℃进入二段炉,于二段转化炉上部燃烧室,和联压机送至对流段预热器预热至450~530℃的空气燃烧。
二段炉床温达到1000℃左右。
出二段炉的气体经过转化废锅产生约3.8MPa的蒸汽供壹段炉用,然后再进入C0102管间,用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后,温度降至360℃左右进入中变炉。
出中变炉的气体经甲壹换热器加热入甲烷化炉进口气后,再经中变废锅回收热量,温度降至200℃左右进入低变炉。
离开低变炉气体温度为200~230℃,依次通过低变废锅、低变气再沸器和锅炉给水预热器后,温度约80℃左右,进入低变气分离器,分离排出其中水份后,再进入吸收塔底部。
于吸收塔内填料表面分别和由上而下的半贫液和贫液充分接触,脱除其中的CO2,净化气由吸收塔顶除沫层除去夹带液滴后,进入净化气分离器,进壹步分离其中液滴。
出分离器的净化气先进入甲二换热器和甲烷化炉出口气换热,再进入甲壹换热器和中变炉出口气换热,温度达到310℃左右进入甲烷化炉反应。
出甲烷化炉气温度≤350℃。
CO+CO2含量≤10mg/Nm3。
该气体经过甲二换热器,软水预热器和水冷器后,被冷却到40℃。
进入气水分离器分离冷凝水后,再送往联压机氢氮段加压至约15MPa,经冷却和油水分离后,进入合成补充气氨冷器降温。
出补充气氨冷器后,新鲜气于2#氨冷入口处和1#氨分出口的循环气混合,壹起进入2#氨冷,温度降至-20~-7℃。
出2#氨冷进入2#氨分,分离掉气体中的氨液滴和少量油污后,出2#氨分,依次通过2#冷交和1#冷交管内回收冷量后于25℃、14.3MPa后进入循压机加压。
出循环机气体压力为15.0MPa左右(A)。
经油分后,再经M阀进入合成塔外筒间隙,保护合成塔外壳。
从合成塔顶出塔,进入预热器A、B预热后,该预热后的气体经主线和各冷激付线进入合成塔,于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氨合成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出合成塔热气温度约360℃,氨浓度约15%,进入合成废热锅炉,产生1.4MPa(A)的中压蒸汽,温度降至约230℃左右进入进塔气预热器,加热入塔冷气,回收余热。
然后再依次进入合成水冷器,1#冷交、1#氨冷、2#冷交降温-5~10℃,然后进入1#氨分,将冷凝的液氨分离,气体由1#氨分塔顶出来,和补充气汇合后,进入2#氨冷,进行下壹个循环。
由俩个氨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液氨经液氨换热器换热,回收冷量后,输往氨库计量贮存。
于1#氨分气体出口管上,引出了壹部分气体(驰放气),该气到膜回收系统,经过洗氨塔将气体中的氨含量降低到100mg/Nm3以下,然后经分离塔后除去其中的液滴,再经过加热器加热到35℃~45℃进入膜管,通过中空纤维膜的分离,含氢量高的渗透气到联压机五段进口和合成原料气汇合进行回收,出膜管的尾气则到转化作燃料。
脱碳吸收塔出口的富液约100~122℃,经液位调节阀加压后,送入再生塔中段上部,闪蒸出部分CO2,然后溶液自上而下通过填料层,和再生塔中下部上来的气流逆流接触,被加热再生出CO2,CO2随上升气进入再生塔上段,用酸性冷却水洗涤,出再生塔的CO2经冷却分离后,送往尿素作原料气。
碱液流至再生塔中段下部后,分为俩部份,约85%的碱液进入闪蒸槽,于三级喷射的作用下进壹步闪蒸出CO2,转化度达到0.4~0.45作为半贫液,直接由半贫液泵加压后,送入吸收塔中部吸收原料气中大部份CO2。
约15%的碱液于再生塔中由中段下降到下段,然后进入再沸器,用低变气加热进壹步再生,出再生塔下段其转化度达到0.1~0.30作为贫液,经贫液水冷器冷却至70℃左右,再经贫液泵加压到4.0MPa左右送入吸收塔上部,吸收气体中残余的CO2。
吸收CO2后的碱液于吸收塔下部汇合,作为富液送往再生塔再生循坏使用。
由化水站送入系统的脱盐水少部分作为二段炉、转化废锅等的夹套冷却水,这些脱盐水要返回化水站回收。
而绝大部分脱盐水则通过甲烷化软水预热器、脱碳工序的锅炉给水预热器加热后,送入脱氧槽进行热力脱氧和化学脱氧。
脱氧水再由锅炉给水泵加压送入转化对流段预热器预热,出对流段的锅炉给水壹部分送往中变废锅、合成废锅和快锅使用,另壹部分则由C0102加热后直接进入汽包。
从汽包下部引出壹部分水经循环水泵加压后,送入对流段的保护锅炉和烟气锅炉加热后,再返回汽包。
汽包产生的蒸汽主要供转化使用,富余部份送入中压蒸汽管网,和中变废锅和合成废锅产生的约1.4MPa的蒸汽混合后,送尿素装置使用。
本系统各水冷器冷却水均由循环上水总管来水。
冷却后再由循环水回水总管回收到水汽,冷却后循环使用。
4.工艺控制指标4.1.脱硫工序:入厂天然气总硫≤120mg/Nm3铁锰脱硫后H2S≤5mg/Nm3氧化锌脱硫后H2S≤0.2mg/Nm3工艺天然气配H23~5%脱硫热点温度340~410℃4.2.转化工序:⑴温度:壹段转化炉出口温度≤760℃二段转化炉出口温度≤1000℃二段转化炉热点温度≤1100℃工艺空气入二段炉温度≤530℃转化废锅后转化气温度≤550℃⑵压力:天然气入工序压力2.0~3.6MPa工艺空气入工序压力1.8~3.4MPa燃烧天然气去对流段压力0.05~0.3MPa转化汽包蒸汽压力2.2~3.8MPa 汽包连续排污蒸汽压力≤0.5MPa壹段炉膛负压-120~-30Pa⑶分析:H2O/∑C3.1~3.8壹段炉出口CH411~14%(v)二段炉出口CH4≤1.0%(v)烟道气残氧含量2.45~4.2%(v)4.3.中、低变甲烷化工序:⑴温度:中变热点温度≤450℃低变热点温度≤230℃甲烷化热点温度≤350℃脱氧槽出口水温100~107℃甲烷化分离器出口气体温度≤50℃⑵压力:中变入口压力≤2.95MPa低变气出工序压力≤2.79MPa净化气入工序压力≤2.62MPa甲烷化出工序压力≤2.44MPa 中压蒸汽出工序压力≤1.45MPa⑶分析:进入本工序H2O/CO≤4.2中变出口CO≤3.2%(V)低变出口CO≤0.3%(V)甲烷化出口CO+CO2≤10mg/Nm3 H2/N21.8~3.24.4.脱碳工序:⑴温度:入低变废锅低变气温度≤230℃低变气出再沸器温度≤133℃低变气入CO2吸收塔温度≤85℃出CO2吸收塔净化气温度≤80℃富液出CO2吸收塔温度≤122℃贫液出CO2再生塔温度≤135℃半贫液出CO2再生塔温度≤125℃半贫液出闪蒸槽温度≤120℃出CO2水冷器气体温度≤60℃进CO2吸收塔贫液温度≤80℃⑵压力:入CO2吸收塔低变气压力1.0~2.68MPa出CO2吸收塔净化气压力0.9~2.6MPa出CO2分离器气体压力0.02~0.085MPa低变废锅压力≤0.5MPa⑶流量:贫液流量10~30m3/h半贫液流量50~155m3/h⑷分析:K2CO327~30%(W)V2O50.8~1.2%(W)DEA3.0~5%(W)Fe3+≤100mg/L贫液转化度0.1~0.3半贫液转化度0.40~0.45溶液泡沫高度2~3cm消泡时间15秒净化气中CO2含量<0.1%(V)CO2分离器后CO2纯度≥98.5%(V)4.5.合成工序⑴温度:合成触媒热点温度≤510℃合成塔出口气体温度≤360℃合成废锅出口气体温度≤230℃合成塔壁温度<120℃水冷器出口气体温度≤48℃进1#氨分气体温度﹣5~10℃进2#氨分气体温度﹣20~7℃1#氨冷蒸发温度0~15℃2#氨冷蒸发温度﹣20~7℃⑵压力:(A)合成系统压力≤15MPa合成塔压力差≤0.35MPa合成废锅蒸汽压力≤1.45MPa氨分放氨压力≤2.5MPa ⑶分析:驰放气氨含量≤6.3%进合成塔氨含量3.5~6.0%出合成塔氨含量≥15%循环气中惰性气含量≤10%合成循环气H2/N21.8~2.84.6.膜回收:高压力水泵流量0.6~1.2m3/h入洗氨塔压力≤11.5MPa 洗氨塔液位30~60%气液分离塔液位≤10%洗氨塔出口气体温度≤40℃入膜气体温度35~45℃入膜气中NH3≤100mg/Nm35.主要调节控制阀门6.系统的开停车6.1.系统的开车6.2.对系统作全面检查,各设备管道试压合格,电器仪表调试合格,机泵单体试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