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优秀PPT三十三、曹刿论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论战PPT

实情
11.信:__________
12.小信未孚.
使信服
孚:____________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赐福,保佑
13.福:________________
指诉讼事件
14.狱:________________
18.可以一战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随
19.从:__________
20.公与之.乘
指曹刿
之:____________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击鼓进军
21.鼓之: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 论战PPT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 论战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 论战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 论战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 论战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第篇曹刿 论战PPT
独自享有
专:______________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 享受。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及、普遍
8.遍:________________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2篇 曹刿论战 (共40张PPT)(优质版)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文章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3.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 ①有责任心,爱国;②洞察时政,深谋远虑; ③善于观察,把握战机;④沉稳冷静,机敏果断。
(3)衣食所安. 古义: _养___ 今义:安稳
(4)牺.牲.玉帛 古义:_指__祭__祀__用__的__猪__、__牛__、__羊__等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5)弗敢加.也 古义:___虚__报__(Y__W__:__虚__夸__,__谎__报__) __ 今义:增加
(6)小大之狱. 古义: 案__件__ 今义:监狱 (7)必以情. 古义: (_以__)实__情__判__断__ 今义:感__情___
(12)一鼓作.气 作:_振__作_ (13)彼竭我盈. 盈:___充__满__,__这__里__指__士__气__正__旺__盛_______ (14)难测.也 测:___推__测__,__估__计______ (15)惧有伏.焉 伏:_埋__伏_ (16)望其旗靡. 靡:_倒__下_
6.虚词意义及用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肉食者鄙. ( 见识(目光)短浅 )
(2)小惠未徧. ( 通“遍”,遍及,普遍 )
(3)楚庄王欲.伐陈 ( 想,要 )
(4)何故. ( 缘故,原因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齐师伐.我 楚庄王欲伐.陈 B.故逐之. 兴兵伐之. C.登轼而.望之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D.夫.战,勇气也 夫.陈,小国也
6.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PPT

合作探究
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 用原文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合作探究
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 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当权 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 战。鲁国充满着危险。
合作探究
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疏通文意 乘坐
击鼓进军 起补足音节作用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
大败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驱车追赶
车印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于是,副词 追赶,追击
“可矣。” 遂
逐齐师。”
车前横木
译文: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 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 啦。”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他向下看了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 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文言积累 1、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 (2)其:(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 (3)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 (4)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允许) (5)之:(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6)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曹
刿
左论 传战
导入新课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一代伟人 毛泽东就因为酷爱读史书,才成为高瞻远瞩 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军事家。毛泽东曾称赞, 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 的有名的战例”,他的“敌疲我打”的防御 战术就是受“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走进《曹刿论战》,一睹曹刿这 位“平民军事家”在“长勺之战”中的风采。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ppt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ppt优质课件

民弗从也
弗: 不
间: 参与 【2018年考】
(采分点:牺牲玉帛、加、信)
必以结信 构导航
肉食者鄙
鄙:
信: 3.肉【20食18年者考】鄙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
鄙: 浅陋。
第20篇 曹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Βιβλιοθήκη 4.何以战以: 凭、靠
齐师伐我
伐:
字词释义 5.衣食所安 安: 指安身 这一对话不仅点明了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而且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18.战则请从 19.公将鼓之
加: 虚夸,夸大 信: 实情 【2018年考】 孚: 使信服 福: 赐福,保佑 狱: 指诉讼事件 察: 明察 情: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 类 从: 跟随 鼓: 击鼓进军 之: 起补足音节作用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20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句子翻译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问题探究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知识帮 第20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答案】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采分点:肉食者、间) 第文 既民2中克弗字0“从篇将词也鼓曹”“详将刿驰论解”战表现了鲁庄克弗公::怎2【不样.肉的答性食格案特者】点?鄙“未可,当未”“可权能矣”又者远表现目谋了光曹。刿短【怎样浅2的0形,1不象8特能年点?深考谋】远虑。(采分点:肉食者、鄙)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6.弗敢专也 专: 独自享有 本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曹刿论战(共15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4、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 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十年春,齐师伐我( 进攻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戴戴。帽加的冠仪,式束,发表)
示成年。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文理解
一.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说明政治上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
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
,启发、分析 四、理解性默写:
【要点】“有功”: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 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无能”: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 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 无能”结合起来答。)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 要谈谈你的看法。
曹刿论战中考优秀复习课件课41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曹刿论战中考优秀复习课件课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曹刿论战中考优秀复习课件课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谢谢!
中考复习——曹刿论战【优质PPT】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第二节,战时:记述战争过程。 (略写)
第三节,战后:分析取胜原因。 (详写)
2021/10/10
25
文章内容理解
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 与鲁庄公的对话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2021/10/10
33
经典试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 再而衰 再接再厉
B 弗敢加 变本加厉
C 三而竭 举一反三
D 问其故 无缘无故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 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 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 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 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2021/10/10
34
经典试题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曹刿是从哪些方面“论 战”的?(4分) 战前,曹刿论述了作战所需要的条件,从三方面 询问了鲁庄公准备迎战的理由,最后认为能够处 理好大大小小的案件,是一件民心所向的事,可 以凭借这个条件去作战。(2分) 战后,又从作战需要抓住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才能 取胜的角度进行论述。(2分)
2021/10/10
23
曹刿论战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一鼓作气
后比喻趁尽头大时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不间断。
再衰三竭 后多指士气越来越低落。
彼竭我盈 对方士气已枯竭,我方士气正旺盛。
辙乱旗靡 后形容军队溃败。
2021/10/10
24
文章内容理解
第一节,战前:分析政治准备。 (详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 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入(宫 廷)拜见(鲁庄公)。
师:军队。伐:攻打。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间:参与。焉:语气助词。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三、结构图解
四、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
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 着重写曹刿的“论战”。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 刿战略见解的谈话,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 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 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全文自始至终突出 了“论”字,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 一目了然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浮夸,一定 要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种)小小的信 用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不会赐福(保佑 您取胜)。”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 不能完全把情况弄清楚,但一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处 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 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理解默写
(1)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 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 分析。其原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课文理解
一、作者介绍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终于鲁悼公四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 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 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方的士气已尽,而我方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齐 军。大国,是难以推测虚实的,担心他们有埋伏。我 看到他们战车留下的痕迹错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 所以才追击他们。”
彼:代词,他们,指齐军。盈:充满,这里指 士气正旺盛。故:连词,所以。之:代词,指 齐军。大国:指齐国。春秋时齐国比较大,称 霸最早,故称“大国”。难测:推测,估计。 惧:担心,害怕。伏:名词,埋伏。焉:兼词, “于此”。靡(mǐ):倒下。
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 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谈谈。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优化训练 一、词语解释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公 将(将要)战,曹刿请(请求)见(拜见)。其 (他的)乡人曰:“肉食者(当权者)谋(谋划) 之,又何(为什么)间(参与)焉(呢)?”刿 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长远、 远大)谋。”乃(于是)入见。问:“何以(凭、 靠)战?”
对曰:“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属(类)也。 可(可以)以(凭借)一战。战则(就)请(请 允许)从(跟随,听从)。”
公与之(他)乘(坐一台战车),战于(在) 长勺。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齐军的)辙(车轮碾出的痕迹),登轼 (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于 是)逐(追赶,追击)齐师(军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在一辆战车上,双方在长勺交战。 庄公一上阵就打算击鼓进军。
之:代词,指曹判。乘(chéng):坐车。这 里意思是坐同一辆车。于:介词,在。长勺 (sháo):鲁国地名。将:打算。鼓:击鼓进 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之:音节助词, 无实义。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时间或空
间等) (2)肉食者鄙(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看不起) (3)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坏一方的利益) (4)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5)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4)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 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鲁庄公与曹刿 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鲁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 鲁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 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 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 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他 糊里糊涂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 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 主题。
二、文章主旨 1. 本文通过记录曹刿论述和亲自辅佐鲁庄公
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 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抒发了曹刿 的爱国情感。
2.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 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 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 才能取胜的道理。
公曰:“衣食所安(安身),弗(不)敢专(独 自享用)也,必以(把)分人。”对(回答)曰: “小惠(恩惠)未遍(遍及,普遍),民弗从 (顺从)也。”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 羊等)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 情)。”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使信服), 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 必以(按照)情(诚心)。”
【评析: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一字多义 属(1)忠之属也 (类)
(2)属引凄异 (连续) (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间(1)又何间焉
(参与)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隔)
克 (1)既克
(战胜)
(2)克勤克俭 (能够)
靡 (1)望其旗靡 (倒下)
(2)皆从风而靡 (归顺)
词类活用 (1)小信未孚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为人所信服) (2)神弗福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4)衣食所安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养) (5)惧有伏焉 (动词活用作名词,埋伏)
直接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6)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或允许)
(7)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9)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 砍伐)
(10)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11)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五、重点解析 1. 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 是哪一个?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 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 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 于民”。
2. 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请找出 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一开始只把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有远谋: 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战时:鲁庄公不作 调查,急躁冒进;曹刿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 后: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通过对比, 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bó): 玉器和丝织品,也是用于祭祀的。加: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以:用,拿,介词。信: 实情。小信:小信用。孚(fú):使信服。福: 赐福,保佑。狱:指诉讼案件。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评析:本段概述鲁国战前的准备工作。一是说 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二是说明取信于民是 决定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问道:“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 “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物品,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 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老百姓不会跟从(您去打仗)的。”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所安:所用来安 身养命的。专:独自享有。以:以(之),把 它们。遍:遍及,普遍。从:跟从,跟随。
二、 课文翻译 (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
(结合教材课文进行练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下:下车。辙(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轼: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 连词,表顺承关系。望之:眺望齐军。之,代 词,指齐军。遂:副词,就,于是。逐:追赶, 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评析:叙述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以及鲁国的战 术决策。】
既
克 , 公 问其
故。
战胜了(齐军)之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十三、曹刿论战(《左传》)
三十三、曹刿论战(《左传》)
斥小惠 驳祈神 布衣诘君问民益 赤胆难右 候三鼓 验军心 王乘帷幄解杀局 士道无双
文本对译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课文理解
优化训练
文本对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副词,已经。其:代 词,这(样)。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曹刿回答道:“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 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泄尽了。”
师:军队。伐:攻打。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间:参与。焉:语气助词。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三、结构图解
四、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
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 着重写曹刿的“论战”。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 刿战略见解的谈话,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 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 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全文自始至终突出 了“论”字,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 一目了然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浮夸,一定 要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种)小小的信 用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不会赐福(保佑 您取胜)。”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 不能完全把情况弄清楚,但一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处 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 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理解默写
(1)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 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 分析。其原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课文理解
一、作者介绍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终于鲁悼公四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 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 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方的士气已尽,而我方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齐 军。大国,是难以推测虚实的,担心他们有埋伏。我 看到他们战车留下的痕迹错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 所以才追击他们。”
彼:代词,他们,指齐军。盈:充满,这里指 士气正旺盛。故:连词,所以。之:代词,指 齐军。大国:指齐国。春秋时齐国比较大,称 霸最早,故称“大国”。难测:推测,估计。 惧:担心,害怕。伏:名词,埋伏。焉:兼词, “于此”。靡(mǐ):倒下。
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 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谈谈。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优化训练 一、词语解释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公 将(将要)战,曹刿请(请求)见(拜见)。其 (他的)乡人曰:“肉食者(当权者)谋(谋划) 之,又何(为什么)间(参与)焉(呢)?”刿 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长远、 远大)谋。”乃(于是)入见。问:“何以(凭、 靠)战?”
对曰:“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属(类)也。 可(可以)以(凭借)一战。战则(就)请(请 允许)从(跟随,听从)。”
公与之(他)乘(坐一台战车),战于(在) 长勺。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齐军的)辙(车轮碾出的痕迹),登轼 (车前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遂(于 是)逐(追赶,追击)齐师(军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在一辆战车上,双方在长勺交战。 庄公一上阵就打算击鼓进军。
之:代词,指曹判。乘(chéng):坐车。这 里意思是坐同一辆车。于:介词,在。长勺 (sháo):鲁国地名。将:打算。鼓:击鼓进 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之:音节助词, 无实义。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时间或空
间等) (2)肉食者鄙(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看不起) (3)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坏一方的利益) (4)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5)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4)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 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鲁庄公与曹刿 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鲁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 鲁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 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 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 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他 糊里糊涂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 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 主题。
二、文章主旨 1. 本文通过记录曹刿论述和亲自辅佐鲁庄公
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 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抒发了曹刿 的爱国情感。
2.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 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 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 才能取胜的道理。
公曰:“衣食所安(安身),弗(不)敢专(独 自享用)也,必以(把)分人。”对(回答)曰: “小惠(恩惠)未遍(遍及,普遍),民弗从 (顺从)也。”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 羊等)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实 情)。”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使信服), 神弗福(赐福,保佑)也。”公曰:“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 必以(按照)情(诚心)。”
【评析: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一字多义 属(1)忠之属也 (类)
(2)属引凄异 (连续) (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间(1)又何间焉
(参与)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隔)
克 (1)既克
(战胜)
(2)克勤克俭 (能够)
靡 (1)望其旗靡 (倒下)
(2)皆从风而靡 (归顺)
词类活用 (1)小信未孚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为人所信服) (2)神弗福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4)衣食所安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养) (5)惧有伏焉 (动词活用作名词,埋伏)
直接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6)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或允许)
(7)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9)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 砍伐)
(10)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11)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五、重点解析 1. 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 是哪一个?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 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 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 于民”。
2. 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请找出 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一开始只把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有远谋: 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战时:鲁庄公不作 调查,急躁冒进;曹刿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 后: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通过对比, 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bó): 玉器和丝织品,也是用于祭祀的。加: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以:用,拿,介词。信: 实情。小信:小信用。孚(fú):使信服。福: 赐福,保佑。狱:指诉讼案件。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评析:本段概述鲁国战前的准备工作。一是说 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二是说明取信于民是 决定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问道:“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 “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物品,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 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老百姓不会跟从(您去打仗)的。”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所安:所用来安 身养命的。专:独自享有。以:以(之),把 它们。遍:遍及,普遍。从:跟从,跟随。
二、 课文翻译 (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
(结合教材课文进行练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下:下车。辙(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轼: 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 连词,表顺承关系。望之:眺望齐军。之,代 词,指齐军。遂:副词,就,于是。逐:追赶, 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评析:叙述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以及鲁国的战 术决策。】
既
克 , 公 问其
故。
战胜了(齐军)之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十三、曹刿论战(《左传》)
三十三、曹刿论战(《左传》)
斥小惠 驳祈神 布衣诘君问民益 赤胆难右 候三鼓 验军心 王乘帷幄解杀局 士道无双
文本对译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
课文理解
优化训练
文本对译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副词,已经。其:代 词,这(样)。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曹刿回答道:“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 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泄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