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巧PPT优秀课件

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 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 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学会温故而 知新,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 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 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调控好。
精读语段,“圈划”文本
1、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以下几类注释:人 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 词、句解释等, “圈划”出来,通过这些 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2、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 3、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 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 气的,有评论语气的……圈划这样的语句。
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 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 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 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学会调整成份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技巧二:组词推断法 技巧三:对偶揣摩法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技巧五:通假字法
理解 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考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为、 其、则、虽、乃、何、、与
理解 文言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技巧一:借助语意断句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技巧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技巧五:借助关联词标志断句 技巧六:借助古今不同断句 巧七:借助文学常识断句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 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 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 句”何……之有?”
划分句子节奏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 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 乡竟无一人逃散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中考真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对偶揣摩: “殚”与“竭”相对, “竭”,竭尽。
得出答案: “殚”,尽,竭尽 。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课本溯源: 无安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劳”是劳累,不能带动 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得出答案: “劳”,使劳累 。
题型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句子划分节奏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18
例:谈感受、启示类 一、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 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问题:从薛谭学讴一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11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问题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和
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 方法:
( 1)词语解释题:多数文言实词是在课内文 言文中学习过,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 言实词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 顺,则为正确答案。
(2)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 种方法: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二、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
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9
•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如《古文新课标》目录第5页所示文段)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 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6
你如何评价文中卖马之人?
1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 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 马价增加了十倍。)
2说明他有商品包装、宣传意识,懂 得名人在广告中的能量与作用。
17
3、如何谈阅读感受或启示?
基本原则:感受或启示必据原文,正所谓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可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心得; B.可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 C.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 发散分析。
例:谈感受、启示类 一、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 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问题:从薛谭学讴一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11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问题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和
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 方法:
( 1)词语解释题:多数文言实词是在课内文 言文中学习过,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 言实词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 顺,则为正确答案。
(2)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 种方法: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二、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
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9
•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如《古文新课标》目录第5页所示文段)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 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6
你如何评价文中卖马之人?
1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 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 马价增加了十倍。)
2说明他有商品包装、宣传意识,懂 得名人在广告中的能量与作用。
17
3、如何谈阅读感受或启示?
基本原则:感受或启示必据原文,正所谓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可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心得; B.可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 C.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 发散分析。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中考语文第二模块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幻灯片64张)

中考语文
视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先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现。古汉语中,句子 多以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联、呼应断句。 给叙事的文段断句,一定要先把握事件的梗概:有哪些人,他们之 间的关系怎样,事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议论 性的文段,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问句 和引语是很容易看出的,这样有助于正确地断句。 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可以用翻译和语法分析的方法或 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中考语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中考语文
可运用组词法。简单地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不懂的文言实词 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 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如果组词后大概意思 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就要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 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 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第 一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有时候组 词解释不通,可联想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
中考语文
6.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第一类: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的解题方法。解题 时,第一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 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称赞还是批评等。 第二类: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的解题方法。 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 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解题时,第一步是读原文,看文章是 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第二步是作判断, 分析这些思想或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如果不值得,我们 又该如何去改正或抵制。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中考指要》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而”、“以”、“于”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把……当作 以……为 认为……是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 饮之者辄(zhé )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 人无瘿(yǐng)者。及见外方人至,则 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 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 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 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 知其为丑。
判断
于厅事之东北角 韩告急于齐 苛政猛于虎
以:
1.用,拿,凭 2.因为 3.来 4.以致于 5.认为,动词 6.同“已”,已经 7.相当于“而” 8.如果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固以怪之矣 卷石底以出 以啮人
补充成分,注意代词
5.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翻译:(庞涓)于是丢下他的步兵,和他 的轻快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 追赶齐军。 注意:古文中多单音节词,不能将两个单 音节词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语气要一致,词语解释要准确完整
6.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翻译:(你)不去求取良药祛除你的病, 反而认为我的颈子是细瘦呢?
《中考指要》
考试范围: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而”、“以”、“于”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把……当作 以……为 认为……是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 饮之者辄(zhé )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 人无瘿(yǐng)者。及见外方人至,则 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 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 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 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 知其为丑。
判断
于厅事之东北角 韩告急于齐 苛政猛于虎
以:
1.用,拿,凭 2.因为 3.来 4.以致于 5.认为,动词 6.同“已”,已经 7.相当于“而” 8.如果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固以怪之矣 卷石底以出 以啮人
补充成分,注意代词
5.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翻译:(庞涓)于是丢下他的步兵,和他 的轻快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 追赶齐军。 注意:古文中多单音节词,不能将两个单 音节词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语气要一致,词语解释要准确完整
6.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翻译:(你)不去求取良药祛除你的病, 反而认为我的颈子是细瘦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翻译句子: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国名等 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 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三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 的成分增补出来,并用括号表示。 四是翻译的句子标点、语气要与原句一致。
对于关键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判断 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等几种采分点,尤其 应当注意加以落实。
三、内容理解题
(1)要求分析事件前因后果,回答人物某 种做法的原因;或人物的具体表现等;
◆ 2006年中考第9题:秦西巴“纵麑”的原因 是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2010年中考第14题:表现“二母鸡”和睦相 处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 句回答)
(2)要求概括人物性格品质,或回答故事 中蕴含的道理,获得的启发、感受等。
如2008年中考试卷中的《误认》, 文中有对卓茂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 “心知非是,解以与之”,他明知别人 认错了马,却仍然解下自己的马给人家, 据此就不难归纳出他“仁慈厚道”的品 质。
2、抓住文中议论性语句。
例如,2009年中考试卷中课外文言选 文末尾提到“鸡虽微禽”“竟复具一 德”“因呼之为‘慈鸡’”等,不难发现, 作者是在肯定这种卑微家禽身上的美德, 因此,第15题“文中的‘一德’指的 是 慈 或 仁慈。
从选文看,篇幅不长,一般在120字左右; 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人物故事、著名典籍 中的精彩片段;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从题型看, 1.解释文中加点字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填空题(内容理解题)
从题量、分值看, 1.解释加点字(2题,4分) 2.翻译句子 (1题,3分) 3.填空题 (2题,5分) 共12分,占文言文阅读总分的近三分之一。
【提炼人物性格特点】
◆ 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分析概括。 ◆一般用二至三个词语来形容,尽量用四字词语 信守诺言、虚心好学、机智勇敢、治学严谨、 宽厚待人、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知错就改、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豁达乐观、实事求是、
……
【概括故事中的启示】
◆ 答题时,一般用肯定、明确的语气来答题: 如“我们应……” 或“做人要……” ◆有时,为了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可以从正反 两方面分别阐述:如“我们应该……,不应 该……”,或 “要……,不要……”的句式表 达。
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试目标
1、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 4 的 常用意义和用法。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5、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于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从命题看,以注重考查课内知识与能力迁 移为原则,要求考生能调动课内的积累, 在新的语境里进行灵活运用。
如2009年中考卷第12题解释加点词:
竟复具一德——“具”( 具备,具有 “具”在教材中出现过的义项有: )
①器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
②详细——“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③具备,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2、联系语境,确定词义。
一个词语,往往有多个义项,然而一旦进 入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它就只有一个意义,因 此我们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判断它最适合的 意义。 例如,2005年中考第7题解释“徙”(徙衽 以从阴),而课内学过的《捕蛇者说》有“非 死则徙尔”一句,其中“徙”的意思是“迁 移”,引申为“搬家”。 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考虑,可 将“徙衽以从阴”一句中的“徙”,由“迁移” 引申为“移动”。
A
)
(用原文语句回答)
的品质。
宽宏大量
廉范以少击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正赶上\适逢 (1)会匈奴大入塞 ( (2)范乃令军中褥食( 于是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 官吏想要发出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 廉范不听,亲自率领士兵抵抗敌人。 3、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反败为胜,采用的妙招是 ①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②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用文中语言回答) 4、从廉范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可看出他是个
◆ 2006年中考第10题: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 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10年中考第15题:“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 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
◆ 2011年中考第15题: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
做好“内容理解题”的方法: 1、抓住人物描写的语句(语言、行动)
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步骤
一、紧扣标题、感知内容
二、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4
三、审读题干、再阅文章。 四、筛选定位、准确答题。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 1、联系课内,选择义项。
课外文言文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 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词语是课内文言篇目中出 现过的,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 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确定合适的义项。 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 假字等现象。
2005年中考《郑人逃暑》第10题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的道理是:我们要顺应变化,不要墨守成规。 2007年中考《鲍君》第10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 理是:凡事要主动探究事理/我们要敢于质疑。
课堂检测
《物破自有时》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云耕者入冢而得 ( 说 )( 获得\得到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4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2007年中考第8题“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的采分点应是“何神之有” 这一特殊句式,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神之有”即“有何神”, 译为:“这是我的鲍鱼,有什么神灵啊 ?” 2009年中考第13题“白者频来顾视之”的采分 点分别是“白者”“顾”“之”等。可译为: “白母鸡多次来看望(这群)黄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