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90张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完整版)PPT课内文言文 下 爱莲说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完整版)PPT课内文言文 下 爱莲说
上一页 下一页
远(1)香远益清(动词,远播,远传)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副词,远远地)
益(1)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副词,更加) (2)有所广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名词,好处) (3)至于斟酌损益/曾益其所不能(动词,增加 )
上一页 下一页
古今异义
(1)陶后鲜有闻(鲜—古义:少。今义:多指 新的、有光彩的、美味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优秀课件PPT 课内文 言文 下 爱莲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 A.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为陪笔引入下文,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 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 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 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优秀课件PPT 课内文 言文 下 爱莲说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优秀课件PPT 课内文 言文 下 爱莲说
C.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 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 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 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
上一页 下一页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人!

中考人教部编版语文复习课件:第1篇 第1部分 七年级上(共60张PPT)

中考人教部编版语文复习课件:第1篇 第1部分 七年级上(共60张PPT)
第3页
• 【佳句赏析】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虚写。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洋 溢着饱满的激情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 达了他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我们可以通过大海的气魄、胸怀,触摸到作为一个 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踌躇满志时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和饱满的激 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 10 页
• 【针对训练】 • 1.(2019·江苏淮安中考)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 ①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
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饱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②融情入 景,表达了诗人的关切、担忧之情;既点明题目,又为后二句抒情做好铺垫。 • 2.(2020·江苏淮安中考)《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 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 解。 • 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切忧虑,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 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还有愿陪伴朋友一路前行的深情安慰。
第 11 页
•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 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 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 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思 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 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第 12 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词专辑(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词专辑(共29张PPT)..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石头吟
于谦(明代政治家、托物言志诗)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下面一段文字中甲、乙、丙、丁四处应添入的诗句各 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其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 【2013】 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 含著泪我一读再读 ▪ 却不得不承认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011】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三句诗。(2分) 25 此诗和白居易的《观刈麦》,抒发的思想
感情有什么相同点?(2分)
▪ 参考答案: 24 “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 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25 都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12】
村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塘:堤岸。
②陂(bēi):池塘。
③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
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④浸:淹没。
⑤漪(yī):水波。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完整版)PPT课内文言文 下 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完整版)PPT课内文言文 下 桃花源记
(2)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尽) (3)处处志之 (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上一页 下一页
直接默写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一页 下一页
理解默写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 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上一页 下一页
三、结构图解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写作特色
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或: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文章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未确切指
出年代和地名,渔人也不著姓名,所写桃林奇景也没说 出它的确切地点,在人间似有似无,桃源里是一幅活生 生的人间生活图画,可渔人出而复寻却无迹可找,文末 写真实的历史人物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这 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成为“千古之谜” 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现实社会也 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属 (1)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名词,类)
(2)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
托)
(3)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上一页 下一页
鲜 (1)芳草鲜美 (2)屡见不鲜 (3)陶后鲜有闻
(形容词,鲜艳) (形容词,新鲜) (形容词,少)
足 (1)不足为外人道也 (副词,值得)
(2)先天不足
(形容词,充足)
上一页 下一页
其 中往 来 种 作 ,男女 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 乐。
那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 完全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孩子全都安适愉 快自得其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种作:耕种
劳作。悉(xī):副词,全,都。外人:桃花源以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古诗词阅读 课件 (共46张PPT)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专题 古诗词阅读 课件 (共46张PPT)
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思想感情(诗的内涵) 2.答题流程
⑴品味语言类题目的答题流程 这类题目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品味词语(以字为常见),一是赏析诗句。
解题方法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先看品味词语的考题。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的妙 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 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⑵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⑶展开想象和联想, 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⑷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四)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以内)
真题检验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 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名句赏析:答题格式: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地写 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
真题检验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解题方法
再看赏析诗句的题目。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理、艺(表达技 巧)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所以经常被用来设置成考题。根据具体的句子,可四者皆说 ,也可有所侧重。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结 合诗句或具体词语作分析,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或妙词效果;⑵明确诗 中具体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⑶说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 思考。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优秀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优秀PPT课件

(7)叱咄 chì duō
(8)媵人 yìng
(9)容臭 xiù
(10)冻馁 něi
(11)谒 yè
(12)贽 zhì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 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 羞恶之心。
(4)《渔家傲·秋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 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 修武备,功业难成的愤懑不平之情。
(5)《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 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
CHUZHONG YUWEN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 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 古诗文。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目标

语文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课件(7-9年级)

语文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课件(7-9年级)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பைடு நூலகம்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课件【精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课件【精编】

(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 情的名句是: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 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 的人的句子是: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寄
• 作者:李白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朝代:唐代
齐声背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 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古诗词复习到此结束
古诗词为必考内容,占分数比又重,同学们课后 认真复习熟记!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 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 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一、观沧海
• 作者:曹操 • 字:孟德 • 朝代东:汉末年 •政治 家军,事
诗家人 ,
齐声背诵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想感情常用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 民生等。
【解题技巧】 1.理解内容 这类题是容易题,只要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容易 得分。主要的命题角度有两种:(1)词句填空:根据 诗(词)句内容,填写恰当的字或句。特别要看清题 干指向的诗(词)句范围,如第几句或律诗中的第几 联;看清题干中限制的字数或句数,如一个字,一 句诗等;看清题干限定的范围,比如“景色”“心 情”等。
3.分析主旨情感 这类题出现的概率极高,常为第二题。要准确答题, 需注意以下三点: (1)对诗(词)主旨情感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对诗(词)字 句的理解上。 (2)可借助创作背景、作者创作风格以及诗(词)的类 型等分析主旨情感。 (3)不可“望文生义”,只认“诗(词)类型”“诗人 创作风格”等死理,而不认真读诗(词)。
考点 2 感受汉语语言特点,体会古诗词语 言的的表现力
考试范围:古诗词阅读考查采用浅显的课外 阅读材料
例3 (2018·宁波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 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 一物象中,此类诗歌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 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形似,更求神似。如于
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 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之情。由于作者 的经历不同、情趣爱好不同、对事物认识的深浅不 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 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 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 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 个意思的一句是“ 吴音渐已变儿童 ”。(理 解内容)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主 旨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对 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对遍赏浙东 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离开家 乡已经很久了”,从诗句“吴音渐已变儿童”中的 “渐已”可以看出时间之久。第2题考查诗歌的情 感。要结合诗句意思回答,“师已忘言真有道”表 达对文长老的羡慕之情,“我除搜句百无功”表达 对自己除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第四联写了诗 人对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2)特点概括:根据诗(词)句内容,概括人物、景物 等的特点。概括时用语要精确,忌重复。 2.想象描述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所 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词)、 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 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 能偏离诗(词)的意境、主题和诗(词)人的情感,忌 仅仅翻译原句。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唐]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 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首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深山野谷,云雾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 山溪之上的小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若仙 境一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 描述画面的想象。答题时要求根据所指定的诗句 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从各地的中考卷看,古诗词单篇阅读主要考查 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情感、语言、意象意境、表 达技巧等的理解和感受。考查题型有填空题、选 择题和简答题。分值一般占4-5分,题量一般为 两道题,近年来,只出一道题的情况常有出现。
这个考点一般考查理解内容,想象描述场景, 体会主旨情感等。
【常见问法】 1.理解内容 (1)从诗(词)中找出某个词或某个句子。 (2)诗(词)句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想象描述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优美的意境。 (2)诗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 言进行描绘。
3.分析主旨情感 (1)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词)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知识放送】 1.常见的诗歌类型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 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 立业。多用典故,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
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如杜牧在《赤壁》一 诗中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 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 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 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如李白 的《送友人》。
(6)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 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 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或反映离乱,或 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 河山。如杜甫的《春望》。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古诗文阅读
考点 1 理解浅显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 中蕴含的情感
考试范围:古诗词阅读考查采用浅显的课 外阅读材料
例1 (2019·金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 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 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报国无 门的忧愤;或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 辛;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抒写对开疆拓土、 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等。盛唐是边塞诗
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 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 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 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如李商隐的《夜雨寄 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