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2章探索生命2.1探索生命的器具学案(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学习目标: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意义学习重点:生物学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一、生物学及其历程1.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_________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生物分类学之父”。

3.分类学家把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4.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关系。

5.美国科学家________和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____________阶段。

6.连线知识点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林奈创立生物分类系统,分类学之父达尔文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哈维用实验法研究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1.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2.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3.生物学还是一门__________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反馈题1.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A.界 B.种C.目 D.科2.参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个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是()A.中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3.下列属于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的是()A.《物种起源》 B.《本草纳目》 C.《昆虫记》 D.《寂静的春天》4.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对象的是()A.人体的生长 B.花开花落 C.视觉的形成 D.降雨的原理5.判断a.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课件(新版)苏教版

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课件(新版)苏教版

知识点三 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 A.用天平称量物体时,用手直接取用砝码和被称量的物体 B.用酒精灯加热时,人不要离开,加热结束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 C.对于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等,要及时直接用手拿下来 D.在用解剖刀前,要用手检测一下刀口是否锋利
知识点四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8.(2021云南中考)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视野中有许多 气泡,原因最可能是制片过程中( C ) A.没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B.滴水过多 C.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D.染色时间过短
4.放置“标本”: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到 载物台 上,并用 压片夹 压 住,移动载玻片,使所观察的材料位于 通光孔 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 粗准焦螺旋
时,眼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物镜的下
降,将 低倍物镜 与 载玻片 靠近。通过目镜观察,再微微向上调
节 粗准焦螺旋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6.细调节:细微调节 细准焦螺旋 ,使看到的 物像
1.在生物实验课上,某同学要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他应转动( )A.转源自器B.遮光器C.镜筒
D.镜柱
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
2.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B )
A.目镜
B.反光镜
C.转换器 D.光圈
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反光镜是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构件,那么反光镜的两 面( C ) A.都是平面镜 B.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凸面镜 C.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 D.一面是凹面镜,一面是凸面镜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 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用显微镜观 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使视野右下方模糊的物像移动到中央并变得清 晰,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 物像清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意义学习重点:生物学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一、生物学及其历程1.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_________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生物分类学之父”。

3.分类学家把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4.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关系。

5.美国科学家________和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____________阶段。

6.连线知识点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林奈创立生物分类系统,分类学之父达尔文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哈维用实验法研究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1.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2.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3.生物学还是一门__________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反馈题1.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A.界 B.种C.目 D.科2.参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个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是()A.中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3.下列属于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的是()A.《物种起源》 B.《本草纳目》 C.《昆虫记》 D.《寂静的春天》4.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对象的是()A.人体的生长 B.花开花落 C.视觉的形成 D.降雨的原理5.判断a.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2.1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2.1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本章教材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与认识,但还有极大局限。

为了便于后面具体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本章抓住学生开始对生物学产生兴趣以及对生物学研究方法充满好奇的心理,及时对生物学发展过程进行介绍以及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初步学习是必要的。

本章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什么是生物学?如何研究生物?首先,对于什么是生物学?应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出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然后通过学生讨论介绍、看视频资料、阅读归纳,总结出生物学的完整概念。

其次,对于如何研究生物?可通过播放“响尾蛇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视频,结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法的基本过程,并开始运用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其科学探索自然、探索生物奥秘的能力。

[本章教学目标]能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发展与各分支学科的情况及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尝试设计简单实验和运用表格记录分析数据;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强化对自然界的热爱。

[本章教学重难点]重点:1、什么是生物学;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3、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4、尝试设计简单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难点:1、学生对生物学中几个重要事情的认识与观点的更新;2、运用所学实验法的一般步骤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体验实验法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章课时安排] 共三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课时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标要求]结合前面已学知识,提出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观看视频、讨论比较等方式归纳出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生物学研究对象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并能将本节列举的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及发散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的情况下了解到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历程,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新版苏教版

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新版苏教版

5.盖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盖盖玻片时,先
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的边缘,待水完全接触该边缘后,再轻而
缓慢地放下盖玻片。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
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
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6.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①擦、②滴、③取、④浸、⑤展、⑥
第2课时
规律总结
常用的探究器具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反射 的光线才能透过观察的材料以便看清物像;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 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主要步骤可以依次简化为:擦片→滴水→ 取材→入水→盖片。
第2课时
常用的探究器具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第2课时
课内小结
常用的探究器具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其他常用 的探究器具
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计量器具:量筒等 加热器具:酒精灯等
探索生命的器具
通用器具:试管等 器材
第2课时
常用的探究器具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6.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要注意安全。刀片尖锐锋利易伤人,
使用时不要用手触摸_____刀口 ,______ 也不要向着他人,以免造成伤 刀口
害。
(2)使用酒精灯加热时,______ 不要 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
时、正确地使用酒精灯 ______ 灯罩 熄灭火焰;使用试管加热液体时,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情景展示】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讨论和思考下列问题。
图2-1-6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 探索生命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 (新版)北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 探索生命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 (新版)北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型新授课课时 4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1、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

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关键引导好学生头脑中不同观点间的碰撞。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新课导入:《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授课内容: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1、林奈与生物分类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沃森.克里克认识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练习:思考与练习P 教师质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引言结合所知的有关内容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灵活性较强,且无固定答案,因此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知识非学贴近于生活,所以易于理解。

这些知识有些仍具有争议,因此应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优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优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学情分析环节把握的更好,课堂教学更加严谨有序。

通过联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比较好的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我担任的学科是七年级六个班的生物,联动后学生懂得了生物虽然是不进入中考统考的学科,但同样重要,是贴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重要学科;是一门贴近自身的学科。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在学生对生物的生命现象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展示新进医学研究成果:捐粪便治疾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认同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性。

活动2【讲授】一、生物学的概念【过渡】:什么是生物?学生集体回答: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教师提问:什么叫生物学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页,回答生物学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活动3【活动】二、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渡】:生物学与人类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呢?【讨论活动】: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活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也可以联系国家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同学热烈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位学生做好记录,选派组内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的情况。

小结: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等都来自于生物。

由此可见,生物学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BS北师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2章 探索生命(全章)

BS北师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2章 探索生命(全章)

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
4、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小结: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应用实验法探究问题,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并分析数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以使学
做了
小组
讨论。

、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
节探究实验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2章探索生命2.1探索生命的器具学案(新版)苏教版
探索生命的器具
【学习目标】
认识一些常用的器具,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器具。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净——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载玻片擦洗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

4.浸——把材料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展——展平材料。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7.染——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知识点二:其他常用的实验器具
1.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器具有放大镜等。

2.实验中常用的解剖器具有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3.在小学的科学课中你曾使用的计量器具有量筒、天平等。

4.可以用来加热的器具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5.说出几种生物实验中的通用器具。

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知识点三:使用实验器具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解剖器具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

2.在探究实验中,加热时要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分组介绍各种器具的种类和用途。

(1)你知道哪些实验器具?其作用是什么?
实验器具:量筒、试管、酒精灯、放大镜等。

量筒:量取液体;试管:溶解、反应等;酒精灯:加热;放大镜:把物体放大。

(2)通过影视和书籍,你了解到医生用到的解剖器具有哪些?
(手术)解剖盘、(手术)解剖剪、镊子、(手术)解剖刀片。

2.制作临时装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擦拭载玻片?
清洁好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需用细软布(如清洁的纱布)擦干。

其方法是擦拭载玻片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着其短边的边缘;右手拇指和食指持清洁的纱布沿长边往返,在上下两面同时轻轻擦拭。

(2)滴多少水合适?
滴水时水量要适当,以恰好被盖玻片盖满为度,约1~2滴。

如滴多而载玻片又倾斜,则水很容易流满载玻片。

(3)为什么要展平材料?
用解剖针或镊子将材料展开,不重叠,利于观察。

(4)为什么取放盖玻片时要小心?
因为盖玻片小而薄,不小心就容易破碎。

(5)为什么要给材料染上色?
使细胞的结构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6)实验中出现下列问题时,如何解决?
①视野里看到的物像为什么漆黑一片?
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以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漆黑。

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②如何区分气泡和细胞?
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
片空白。

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③盖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

那么正确操作方法是什么?
放盖玻片时,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的边缘,待水完全接触该边缘后,再轻而缓慢地放下盖玻片,由于盖玻片下的空气已经让水排挤掉了,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许多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