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4 体积单位的换算、容积 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训练是完成一门技能的必备途径,通过合理的训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将成功的喜悦带入课堂。
六、学习评价反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
2、评价内容:
课堂提问( √ )
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根据课堂设计观察
学生表现力( √ )
学生的分析能力:生能根据课堂正确分析体积与体积的单位。
学生建议( )
教与学方法
一、教学引导: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一生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把石子放入瓶子中就能喝到水了呢?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下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请生上台实验把石子放入水杯里,水上升的过程
三、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1、学生通过内比和知识的迁移过程,将体积与面积相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只有学生自己参与的学习才是最有记忆的学习,也最符合学生的思维。
拓
展
、
延
伸
、
训
练
1、给给出物体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2、通过课件出示习题,让生判断。
3、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量。
2. 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并能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体积的概念。
2. 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体积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物体的体积?2. 引出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体积的含义。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详细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体积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量。
2. 介绍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体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运用。
2. 老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强调体积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教材上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避免将体积与面积混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单位,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
2.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体积模型。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面积是什么意思?3.学生回答后,引出体积的概念。
(二)探究体积的概念1.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体积模型,感受体积的大小。
2.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体积是什么吗?(三)学习体积单位1.出示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提问:你们知道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分别代表什么吗?(四)体积单位的换算与应用1.出示一些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用适当的体积单位表示。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吗?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4.出示一些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用体积单位表示一些物体的体积。
2.出示一些关于体积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一个边长为2米的正方体。
(2)一个长为4米,宽为3米,高为2米的长方体。
(1)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
(2)一个长为6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3分米的长方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掌握了体积单位的换算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熟练地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2. 体积单位换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3. 实际应用:运用体积单位换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进行体积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演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体积单位换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体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讲解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2)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 演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1)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为例,演示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体积单位换算的规律。
4. 小组合作,探究体积单位换算(1)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体积单位换算的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情境教学,实际操作(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体积单位换算。
(2)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与体积单位换算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1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度量单位,能够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空间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2.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杯、粉笔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空间大小,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体积的概念,介绍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 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如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体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体积相关的作业,如计算生活中物体的体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探究活动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体积概念、体积单位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3、ldm\ In?的表象。
3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观察、动手能力,拓展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概念;建立lcm\ ldm\ In?的表象。
教学准备:Kenote、I’和ldn?的正方体等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还记得什么是面积吗?(出示长方体教具-------- )请同学说一说长方体的表面积。
2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3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个新的概念一一体积。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后面学习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等迁移类推做好准备。
】师:课前我们在全景课堂上已经观看了“乌鸦喝水”的视频。
1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与体积有关系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2课前我们模拟乌鸦喝水做了一个实验,证明水是有上升的,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大家做的实验情况。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水面确实是上升了,是因为石子占了水的空间,也就表示石子是“占空间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反馈,让学生们清楚了解到石子是会占用水的空间,因此水会上升,乌鸦真的可以喝到水,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认识体积1教师提出问题:(1) '‘占空间”是什么意思?(2) 看视频,理解“占空间”。
播放课前学生录的实验视频一一实例证明物品是占空间的。
(3) 举例子:生活中有什么是占空间的?【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占空间”是什么意思,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占 空间",其实空间的定义是很广泛的,包括时间空间、宇宙空间、数字空间等。
而在这里简 单说,物体所占用的地方。
通过这一环节的开展,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占空间”。
】2教师继续提出问题:(1) (出示现代汉语词典和智能手机)这两样物体占空间吗?(2) 哪个所占的空间大?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智能手机作为对比对象,学生通过直观和经验都能准确判斷出那个所占的空间大,从而进一步理解'‘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

第三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例5,第48页试一试、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5——9题。
学习目的:1、在观察与思考中理解容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能根据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容积单位的互化。
学习重、难点:掌握容积的意义,在与体积的辨析中深化对二者的认识,掌握容积单位的进率及其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对等关系,能正确的进行改写。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体积?你能举例说明吗?2、我们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它们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3、5立方米=()立方分米 8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4.63dm3=( ) cm3 300dm3=( ) m315600cm3=( ) dm3 0.05m3=( ) dm3=( )cm318.03平方米=()平方分米 1000平方厘米=()平方米1m=()dm 1dm=()cm 1m2=()dm225dm=()m 100cm=()m 1dm2=()cm25m3=()dm3 37500cm3=()dm3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5(1)容积的含义和同桌共同学习47页例5一个容器(),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试一试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并比一比它们容积的大小。
气球是容器,它容纳的空气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杯子是容器,它装满1杯水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冰箱是容器,它能容纳食品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3、容积单位①早上喝的牛奶的盒子上都写着什么?(250mL,1L……)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1毫升是指能容纳1c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mL。
1升是指能容纳1dm3的物体的容积,用字母表示为1L。
②在生活中,计量液体如()()()()等的体积常用()和()为单位。
③填一填一个针剂的容积是5()一瓶眼药水的容积是3()一瓶牛奶的容积是1()一瓶食用油的容积是()一桶汽油的容积是400()一桶水的容积是50()④牛奶盒上的250mL和1L,就指的是它们的容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李先兰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看它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1、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2、1米3、1分米3、1厘米3的正方体3、课件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让学生能根据物体的大小,确定用什么体积单位来计量。
教学过程:一、在图形运动中导入(3分钟)1.在动态中梳理长度单位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点动成线),这是一个点,很多个点连成了一条线,取其中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长多少?在计量长度时要用到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谁能有序的说一说?2.在动态中梳理面积单位请大家睁大眼睛,下面变成了什么?(课件演示线动成面),他的面积是多少?在计量面积时要用到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3.在动态中引出体积单位再看,又变成了什么?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有该用什么来计量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体积(6分钟)过渡:孩子们请看,这容器装有一些水,我还能往里面加水吗?为什么?能一直这样加下去吗?这又是为什么呢?(容器的空间有限的)这是一块石头,我把它放进水中,水位会有什么变化呢?真的是这样吗?咱们来看,怎么样?为什么水位会上升呢?(因为石头也要站一定的空间),老师占空间吗?书本占空间吗?还好哪些物体占空间?也就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有空间。
电脑桌和粉笔谁站的空间大?老师和小朋友谁的空间大?看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比如:苹果的体积是指苹果——,橡皮擦的体积是指——,你也能像这样说一说身边物体的体积吗?那这样,同桌互相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单位的换算、容积
项目内容
1.谁的体积大?请在( )里画“☆”。
2.1dm3等于多少1cm3?
分析与解答:
可以转化成求棱长是1dm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就是( )dm3,找一个1dm3的正方体盒子,用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往里摆。
每行放( )个,摆( )行,这样一层就摆好了,然后这样一层一层地摆,正好摆10层,一共摆了( )个小正方体,这说明1dm3=( )cm3。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dm3=( )cm3,1L=( )mL,1dm3=( )L,
1cm3=( )mL。
4.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毫
升和升,分别用字母表示为( )、( )。
5.单位换算。
3dm3=( )cm3 4.6m3=( )dm3
1420cm3=( )dm3 350dm3=( )m3
15.7L=( )mL 600mL=( )L
3.08dm3=( )L 76.3mL=( )cm3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体积单位的熟练掌握,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具准备: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
参考答案
1.提示:洗衣机的体积大。
2.1 10 10 1000 1000
3.1000 1000 1 1
4.容积mL L
5.3000 4600 1.42 0.35 15700 0.6 3.08 7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