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查方法 验证方案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无菌检查法验证方案(修订版)

审批及颁发:会审:分发:一、目的以确认供试品在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以忽略不计,为重组人生长激素无菌检查法提供依据,特进行本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学的验证。
二、范围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三、职责验证组织及人员职责四、术语无五、内容1概述: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是我公司的主打产品,其属于注射剂类里面的注射用无菌粉末。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本产品需对无菌检查方法学进行验证,以确认供试品在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以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本产品的无菌检查。
2验证项目3 验证时间安排3.1 2012年10月20日至 2012 年11月05日制订、审核及批准验证方案;3.2 2012年11月06日至 2012 年12月 10日实施验证3.3 2012年12月11日至 2012年12月 20日写出验证报告4 验证前提条件确认4.1 相关文件及人员培训确认4.1.1 相关文件确认结论: 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4.1.2 验证人员确认结论: 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4.2 验证用仪器仪表和物品有效性确认结论: 检查人/日期:复核人/日期:4.3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培养基的检查包括无菌检查和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者方可用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但是,一旦所用培养基不符合无菌要求,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结果应视为无效。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应对购进的每个批号的脱水培养基进行灵敏度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但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与灭菌程序发生变更时,应再次对培养基的灵敏度进行检查。
4.3.1 培养基的无菌检查该项目与同样品检验同时进行。
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按规定的温度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4.3.2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的操作及结果判定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支,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支,每支接种菌量为1ml(含菌小于100cfu),另一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支,分别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每支接种菌量为1ml(含菌小于100cfu),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实验室调查:一个合适的调查程序和记录是必要的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若产品不合格,必须通过该批生产过程回顾找出污染 原因和污染源 –人 – 物料 – 环境 – 设备 – 方法和工艺
YOUR SITE HERE
LOGO
方法二:用实验确定是否具有抑菌性的方法 在规定量的供试液中加入实验用微生物10~100个,
如微生物生长良好,即说明供试品对该种微生物无抑 菌活性。如已用药典规定的各试验菌试验,结果均能 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无抑菌性,可用常规方法检验 之。将这些试验记录在案——就是证明该供试品无抑 菌性的验证试验部分;如加入的微生物不生长或生长 缓慢,说明供试品有抑菌性,将这些试验记录在案— —就是证明该供试品有抑菌性的验证试验部分;如加 入的微生物中有某一种菌最不能生长或生长最缓慢, 这一种菌就是该样品的敏感菌。
LOGO
验证试验和对验证结果技术评价的判断为:如平行3 次的试验中,各管微生物均生长良好,说明供试品 已消除了抑菌活性。可以确定按该方法进行该品种 的无菌检查;如有供试品管的微生物生长微弱、缓 慢或不生长,说明供试品仍有抑菌活性,应考虑进 一步增加冲洗量或中和剂的用量以消除抑菌活性, 并重新验证,直至验证证明已充分消除或有效降低 抑菌活性。
条件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 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 的检出。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制剂及其他制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试验方法!至于无菌检查具体有哪些验证方法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一般分为前验证和再验证两种。
前验证,也称预验证,指在无菌分析方法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检查方法必须进行前验证。
再验证,指某一检查方法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旨在证实已验证状态没有发生飘移而进行的重新验证及对检查方法进行修订、改变时进行的验证。
通常一个无菌产品的检查流程为:首先基于产品的剂型、溶解度等性质,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前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的特性是否有抑菌性,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去除产品抑菌性的方法;最后验证整个检查方法中用到的一切及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式、检查过程、培养条件等均不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后续步骤的效果和重现性,应是验证的重点。
供试品中抑菌活性的去除是当前验证工作的重点,尤其强调应充分验证供试品本身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具体的验证方法如下:1. 菌种的选择无菌检查方法验证中通常选择以下6种试验中常用的控制菌的标准菌株,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代表药品中常见的污染菌——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代表革兰阳性菌、生孢梭菌 [CMCC(B)64 941]代表厌氧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代表革兰阴性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代表酵母菌、黑曲霉菌 [CMCC(F)98 003]代表霉菌。
2. 菌液的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目录1. 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 接受标准 (3)4. 抽样计划 (3)5. 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 (3)6. 试验步骤 (4)7. 供试品检查 (6)8. 结论 (6)9. 再验证周期 (6)10. 附件清单 (6)1.目的支据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法进行验证,以确定一种无菌检查的方法能有效的消除该产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3.接受标准与阳性对照比较,含供试液各容器中的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均生长良好,则可照此检查方法和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内的试验菌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则说明供试品的该检验量在该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检验条件再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4.抽样计划随机抽取灭菌后的样品24份。
具体信息见表一:表一样品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设备、试剂和菌种信息5.1设备信息详见表二表二设备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2试剂信息详见表三:表三试剂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菌种信息详见表四:表四菌种信息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5.3.1菌液的制备用接种环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生孢梭菌的第三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白色念珠菌的第四代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菌悬液;用接种环取黑曲霉的第三代培养物,向培养物中加入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转移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浓度≤100cfu/mL的孢子悬液。
以上操作均在微生物检验室阳性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浙江红雨医药用品有限公司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验证方案申请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批人: 日期: 年月日1. 概述:无菌检查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检查法,是作为批准无菌产品放行的检验或监督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它是根据用于实验的培养基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定样品的无菌性,液体培养基变浑浊一般表明样品受微生物的污染。
基于微生物污染的不均匀性,使无菌检查法结果的可信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如抑菌因素、检查法、检验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操作环境、无菌技术等。
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关系到质控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
2. 验证目的: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是否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以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3. 验证范围:适用于创可贴无菌检查法的验证。
4.验证人员及职责5. 文件准备和培训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6. 验证条件6.1. 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2. 供试品:随机抽取浙江红雨医药有司生产的3个批次医用无菌创可贴6.3. 培养基及试剂:6.3.1. 试剂试液:0.9%氯化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制记录见附件16.3.2.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221-00 改良马丁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31118-00 营养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428-03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322-00 蛋白胨生产厂家: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0417-00 培养基配制记录见附件2。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

此法为实验室工作用菌种的最常用的保藏方法,仅能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藏。
8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法(厂家常用)
保藏芽胞液对
产芽胞的微生物宜制成芽胞菌悬液后再保藏, 无菌操作,取1ml孢子液接入茄形瓶或培养皿内,轻轻转动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 将培养皿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般需要7天或更长时间 在层流台下,取3~5ml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pH7.0)加入培养皿内 用无菌玻璃L棒轻轻刮下菌苔,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收集于试管中。 将收集的芽胞液放在80~9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 做好标记,放至2~8℃冰箱中保藏。原始芽胞液可保存1年。 每次使用前用平皿法重新标定其浓度。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设施—洁净室、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烤箱、培养箱、冰箱。 实验仪器—全封闭薄膜过滤装置、电动匀浆仪、电热恒温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及刻度吸管、试管、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建立主要设施、设备、仪器的明细记录,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 质量保证档案:购买发票、安装验收或开箱验收记录、调试记录、计量检定或运行校验合格证、指定专人负责、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使用登记册,维修、保养记录、改造或更新记录、直至报废记录。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实验室使用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平时实验室内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走动或活动,通向洁净室的门要关闭或安装自动闭门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63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 生孢梭菌 [CMCC(B)64941]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 [CMCC(B)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 [CMCC(B)98001] 黑曲霉 [CMCC(B)9 003]
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方案

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方案注射液的无菌性是医疗领域中最为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注射液的无菌性,需要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确保验证结果准确可靠。
一、验证目的本验证方案旨在验证注射液无菌性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验证,可以确保注射液无菌性检查的结果符合预期,并为其他类似检查提供参考。
二、验证对象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各类注射液无菌性检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常规培养法、膜过滤法、试管法等。
三、验证步骤1. 制定验证计划:明确验证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2. 准备样品和试剂:收集需要验证的样品和所需试剂,并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
3. 合理布局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无菌实验要求,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4. 实验操作:a) 样品准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制备样品,确保操作无菌。
b) 检测方法操作:按照所选的检测方法,依次进行实验,确保操作无误。
c) 平行实验: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平行实验,确保结果一致。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6. 结果确认:将验证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确认验证是否合格。
7. 编写验证报告:将整个验证过程、操作方法和结果总结编写成验证报告。
四、验证要求1.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 注射液样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 实验室环境应符合无菌要求,避免外界干扰。
4. 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
5. 实验操作过程要规范、准确,确保每个步骤符合方法要求。
6. 结果分析要科学、客观,数据统计要准确无误。
7. 结果确认应根据验证目标和标准进行判断。
8. 验证报告要详细、完整,包括验证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五、验证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注射液无菌性检查方法是否准确可靠。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并且与预期目标一致,则说明所选的检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精准性。
如果验证结果与预期目标不一致,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无菌试验方法验证方案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无菌试验方法验证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验证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培养基的适用性、无菌性、灵敏度。
2.样品信息3.实验设备及器材3.1使用仪器及器具:大试管、灭菌锅、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3.2使用材料及菌种: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饱梭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
4.验证组成员及职责姓名部门职责品质部组长: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核准并负责验证报告的核准品质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起草并组织实施品质部负责验证过程中现场的监控及验证实施和试验过程的操作5.验证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和GB/14233.2-20056.验证步骤6.1检测设备计量有效性验证确认以下设备经过校量并在有效期内设备名称是否校验是否在有效期内备注灭菌锅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电子天平电热恒温箱霉菌培养箱确认人/日期:审核/日期:6.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6.2.1无菌性检查:取每种每批培养基5支(瓶),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检查结果见表1。
表16.2.2灵敏度检查6.2.2.1菌液制备方法描述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者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胞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或者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
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5%(ml/ml)聚山梨酯80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QY·TS·05·007-00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QY·TS·05·007-00 第11 页/共11页批准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QY·TS·05·007-00 第11 页/共11页
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目录
1.验证目的
2. 验证频次
3. 验证操作内容与要求
3.1. 验证操作试验
3.2 试验菌要求
3.3.验证方法步骤
3.4. 验证准备
3.5验证试验操作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5.附件
1.验证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2. 验证频次
2.1. 建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法时
2.2. 修订检验方法时
2.3. 供试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
3. 验证操作内容与要求:
3.1. 验证时,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的规定要求进行验证操作试验:
3.1.1. 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3.1.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
孢梭菌。
3.1.3.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3.2 试验菌要求:
3.2.1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3.2.2验证试验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之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当同时进
行时,若验证试验失败,则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结果是不成立的
3.3.验证方法步骤:
3.3.1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无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3.3.2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无菌标准评价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三层共挤膜袋)的无菌检查”对检品中无菌检查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4. 验证准备:准备验证所需的供试品、培养基、试药试剂、仪器设备和菌种。
3.4.1.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备注:
3.4.1.1 培养基应注明来源;如采用市售干粉培养基,应按说明配制。
3.4.1.2 配制后的培养基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中“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项
下检验无菌性和灵敏度。
3.4.2 仪器设备
3.4.2.1. 净化工作台
3.4.2.2. 生物洁净安全柜
3.4.2.3. 集菌仪
3.4.2.4. 生化培养箱
3.4.2.5. 霉菌培养箱
3.4.2.6. 高温试验箱
3.4.2.7. 台式灭菌器
3.4.2.8. 医药品冷藏柜
3.4.2.9. 微波炉
3.4.2.10.器具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等
备注:以上仪器设备需要确认与验证的均应已按要求验证。
3.4.3. 菌种
3.4.3.1.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3.4.3.2.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3.4.3.3.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3.4.3.4. 黑曲霉〔CMCC(F)98003〕
3.4.3.5.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3.4.3.6. 生孢梭菌〔CMCC(B)64941〕
3.4.4操作环境:
3.4.4.1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
3.4.4.2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C级,净化工作台洁净度为A级。
3.4.4.3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10pa。
3.4.5试验样品:0.9%氯化钠注射液(三层共挤膜袋)规格:250ml
①批号:生产日期:
②批号:生产日期:
③批号:生产日期:
3.4.6稀释液和试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3.4.7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
3.4.7.1实验菌株的来源:
3.4.7.2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4.8培养基
3.5验证试验操作:
3.5.1试验菌的制备和稀释:
3.5.1.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
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良马丁流体培养基中,23~28℃下培养24~48小时。
3.5.1.2将黑曲霉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5~7天小时。
3.5.1.3将上述培养物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落数为50~100cfu的
菌悬液。
3.5.2用不同类别的微生物考察供试液及检验程序的抑菌性,将试验分为4组
3.5.2.1样品试验组:
A准确取供试品10g,加至含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和无菌玻璃珠适宜容器中,必要时可增加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
B然后加入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5~10分钟,萃取,静置使油水明显分层,取其水层作为1:10的供试液。
C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ml供试液至平皿中;并在每个平皿中接种50~100cfu试验
菌,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试验菌平行接种2个平皿,按照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3.5.2.2菌液组:按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中“灵敏度检查”项下的菌液制备
A 在平皿中注入1ml的菌液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测定所加的菌数。
B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的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的本底菌数。
C稀释剂对照组取相应稀释液1ml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浓度为每ml供试液含50~100cfu试验菌,按试验组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落数。
D 对于同一份培养物,采用相同的测定方法,不同的试验人员的测定结果可能有很大
的误差。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能造成误差的各个环节。
E 当采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制备菌悬液时,应尽量使菌苔成单个菌体分散于稀释
液中。
F为保证每次菌数测定能在预计的范围内,在对菌液做10倍系列稀释时,要求稀释每个浓度的菌液均应换灭菌吸管。
G液体培养物直接稀释法较比浊法造成误差小,基本保证每次菌数能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I 最终制得的菌悬液应为小于100CFU/ml。
J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生孢梭菌采用血琼脂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采用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3.5.3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在30~50℃下培养48小时将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在23~28℃下培养72小时,点计菌落数。
并将结果记录于附件1。
3.5.4试验结果
3.5.
4.1稀释剂对照组菌的回收率
表中: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3.5.
4.2试验组的菌的回收率
表中: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4.1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
(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合理?是否需进一步补充试验?
4.5. 结果判断:?
4.5.1..供试品按无菌检查法进行检查,如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结果
判断验证无效,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4.5.2如含供试品的任一容器中微生物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可采用增加冲洗量,
增加培养基用量,使用中和剂或灭菌剂;更换滤膜品种等方法,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
5.附件
附件1
产品试验组的微生物生长检查记录:
供试品对照组的微生物生长检查记录
稀释剂照组的微生物生长检查记录
菌液组
测试人/测试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
附件2
附件3
附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