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语文作业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合理设计语文作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并且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
本文将从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和评价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语文作业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业设计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能过于枯燥和单一,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语文作业的内容应该与教材内容贴近,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课文的默写、阅读文章的理解和总结、作文写作、语法练习等。
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方式来完成。
在书面作业方面,可以设计一些课文的默写、阅读题目、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在口头作业方面,可以设计一些朗读、口头表达、讨论等形式;在实践作业方面,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习、材料收集、作品创作等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作业的评价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及时的、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的动力。
作业评价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作业讲评、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来进行。
要注重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还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设计案例1:古文摘抄任务要求: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摘抄其中的几段,并在摘抄之后附上自己的感想。
个性化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文,如诗歌、散文、武侠小说等。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设置适合他们的问答、填空、补充、组词等不同形式的任务。
设计步骤: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并告诉老师选择的古文名称。
2.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设计相应的任务要求,如填空、问答、摘抄等。
3. 学生完成任务,并在摘抄之后写下自己对这篇古文的感想。
设计案例2:课文朗读任务要求: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课文,进行朗读,并在录音中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个性化要求:根据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喜好,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文言文、现代文、童话故事等不同类型的课文。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朗读要求,如要求逐字逐句朗读、自由朗读等。
设计步骤: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并告诉老师选择的课文名称。
2. 老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设计相应的朗读要求,如逐字逐句朗读、自由朗读等。
3. 学生准备并录制朗读视频或音频,并在朗读时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案例3:写作题目选择任务要求:从老师给出的多个写作题目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写作,并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和见解。
个性化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多个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如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等。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
设计步骤:1. 老师给出多个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同时告诉学生写作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
3. 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对作文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人教版新课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如何根据人教版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原则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
2. 融合课程目标。
作业设计要与人教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紧密结合,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整合。
3. 创设情境。
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富有情境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灵活多样。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书面作业,也要有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适度适量。
作业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宜,避免过难或过简,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获得成就感。
三、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1. 分层设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提高。
2. 个性化任务。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作业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创新评价。
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发展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5. 信息技术辅助。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教育软件等,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结论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是落实人教版新课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融合课程目标、创设情境、灵活多样和适度适量等原则,运用分层设计、个性化任务、合作学习、创新评价和信息技术辅助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来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形成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上要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学生个性化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
“作业个性化”是指作业设计应以“心灵体验、人文关注”为中心,既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
并且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下面我就小学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和弊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出现了种种弊端有目共睹。
举例如下:①在作业形式上,比较单一、封闭,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多是独立思考完成,学生之间缺乏合作讨论;作业都是由教师布置,或提供教材,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②在作业内容上,学生是机械地把书本答案抄写出来,课后练习、相关的习题都写在本子上。
③在作业的方式上,教师留一样的作业题,没有差异;教师只允许学生做本学科的作业,与其他学科有关的作业一律不准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
④在作业答案上,教师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要以此来作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⑤在作业评价上,单纯以对错评价,非常片面和单调。
⑥在作业的目标上,为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作业的过程,态度和方法、情感。
由此看出,传统的作业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却极为不利。
学生为了作业而作业,有学习的负担,导致“高分低能”,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要合理设置作业,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作业个性化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影响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前提条件。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作业的意义一直都非常重要。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作业设置,对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思维、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过,随着语文作业量的逐渐增多,单一的作业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成为了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趣味性强、实践性强、科普性强、合作性强和个性化,这五个方面展开,谈一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多元化设计。
一、趣味性强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孩子们需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那么,如何设计趣味性强的小学语文作业呢?首先,可以设计语文游戏。
这种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比如:默写、词语接龙、看图填词等等。
而且,这种游戏的竞技性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竞争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第二,可以让孩子们听故事并简述故事的内容。
特别的,这些故事可以是动物故事、童话故事等等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传递的信息去了解世界、了解道理,增强他们的思想观念。
第三,可以让孩子们设计自己的小说、诗歌、歌曲等等。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文学的艺术魅力,促进孩子们良好的创造力培养。
二、实践性强小学语文不仅仅是孩子们理论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有对实践的学习和实践使用。
在语文作业中融入实践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首先,可以设计语言表现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是演讲、朗读、说故事等多种方式,它们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让孩子们学会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孩子们的情感表达与思考。
第二,可以设计写作任务。
写作可以是随笔、小作文或长篇文章等等,这种任务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以及通过不断的写作让他们在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上有更迅速的进步。
第三,还可以设计配合读书任务和阅读报纸等任务。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探索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探索引言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尤其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索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以期为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个性化作业的意义激发兴趣:个性化作业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设计,如选择他们喜欢的主题,使学习变得更有趣。
满足不同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不同,个性化作业能够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个性化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多样化形式:作业形式应多样丰富,如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渐进性:作业难度应随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增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获得成功感。
个性化作业的具体案例案例一:主题探究作业目标: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设计:学生从“动物”、“植物”、“历史人物”等主题中选择一个。
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
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并进行班级展示。
案例二:创意写作作业目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升写作能力。
设计: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如动画人物、小说角色等)。
创作一篇短篇故事,从角色的视角出发进行叙述。
在故事中加入自创的情节和对话,最后分享给同学。
案例三:语文知识应用作业目标:巩固语文知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学生根据语文课学习的内容(如成语、古诗词等),设计一款小游戏,例如“成语接龙”。
在小组内进行游戏,并记录每个同学的表现和成绩。
最后进行总结,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结语个性化作业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有效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持续探索更符合学生个性的作业形式,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设计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完成作业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作业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然而人们习惯于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认识的偏狭导致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在教育主管部门“减负”后,随之而来的却又是家长的“增负”。
因此,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一、发展性作业的价值观“语文发展性作业”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为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而设计,它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
1.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主张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培养语文意识,形成语文能力。
2.着眼能力习惯养成。
有别于传统作业的简单低效与被动复制,发展性作业在强调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与合理表现。
3.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发展性作业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到努力后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和谐发展。
4.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积累。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而且这种兴趣往往不稳定。
发展性作业以其设计的新颖性、形式的开放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注重专题型、综合型的能力训练,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发展性作业的特征1.创造性。
以通过综合的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
2.开放性。
既指作业空间的开放,又指作业形式的开放,更指作业内容的开放、价值趋向的多元、答案不唯一等。
3.主动性。
学习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才会内化。
发展性作业强调学生作业活动时的主体激活状态。
4.个性化。
发展性作业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体开放的作业时空,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方式,注重独立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使学生能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布置作业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体验成功,提高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尝试用个性化的作业引导学生由“要我做作业”转变为“我要做作业”。
真正做到个性化作业是学生个性的表现。
一、作业内容为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可能1.作业内容生活化。
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2.作业内容地域化。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
3.作业内容情境化。
良好的环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注重情境化,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带孩子们到校园里、田野里去寻找秋天,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感情投入,注意力集中,在小组充分讨论后,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有的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还有的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或别人文章中的内容画成图画。
二、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可能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
如果我们每次布置的作业形式都是一成不变或者是大同小异,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他们只会被动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作业。
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改变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从而使其有发挥自己个性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作业设计的重要作用,细思量巧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提高作业质量。
那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该布置怎样的语文作业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布置层次性作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这种作业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二、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一直以来,作业的形式、内容都由教师做统一的规定,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个性要求。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决定;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
”(强调)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之间存在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布置语文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使它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设计一些作业。
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尊重了解学生的主体性,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自主性作业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当然“自主”并不代表放纵,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可能会给某些学生偷懒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特别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于不够自觉的学生,还是要采取一定强制的手段,不能放任自流。
三、布置趣味性作业——让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
”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如学习《秋天》之前,让学生们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学了《三个儿子》、《我为你骄傲》等故事性强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日月潭》、《葡萄沟》等课文后让学生写写导游词,学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后让学生跟家人说说后来发生的故事……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布置创新性作业——让孩子自由创新
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要有目的的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条件。
因此在设计创新性作业时要贯彻“六字”方针,即:一议,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造,造不同的句式或变化词序的句子;三改,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把记叙文改成画或诗;四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充“空白”。
小学语文选编的文章,作者在写文章时,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总是留下一些空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设计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去想象、去补充,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如《小鹿的玫瑰花》,教后要求学生思考:除了微风、黄莺外,还有谁前来告诉小鹿一些什么?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写下来;五编,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科幻故事等。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结尾往往有言虽尽而意未断的特点,这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据此,可设计编故事的作业。
如教学《我为你骄傲》后,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分别以《我收到纸条后》为题续写故事;六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他们提供发展动手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这些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设计实践性的语文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如观察作业:学生在学些动植物的文章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专题作业: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或一棵草,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的生活习性;观察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并把他们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录下来,再让他们写成文章。
这种情形下的作业,会因更多实践体验的介入使之更加厚重,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学生在观察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获取第一手资料,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再如“亲情”作业,这是一种最能打动家长、最能震撼人心的作业。
新课程标准首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之一提了出来,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所以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们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道德教育。
如学了《三个儿子》可借机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
布置这样的作业:放学回家帮妈妈承担一份家务,或者帮爸爸妈妈洗袜子,或者帮爸爸妈妈泡一杯淡淡的清茶等,这种思想道德教育比单纯的智力教育更重要,他不但让孩子们理解父母、关心父母而且能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新颖多样、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