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急诊入院与转院通知管理制度

急诊入院与转院通知管理制度1. 总则为了保障急诊患者的安全与医疗质量,规范急诊入院与转院通知的管理流程,特订立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的急诊入院与转院通知管理工作。
3. 急诊入院通知管理3.1 入院条件确认1.急诊患者需满足《急诊科病人收治标准》规定的入院条件。
2.医生应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形,确保急诊入院的必需性。
3.2 入院通知流程1.医生接诊急诊患者后,如推断需要住院治疗,应立刻与住院部联系。
2.住院部接到通知后,将患者相关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并通知护士长布置床位。
3.护士长布置床位后,将床位信息告知住院部,并通知急诊医生。
4.急诊医生将床位信息告知患者或家属,同时说明入院时间、注意事项等。
5.患者或家属在知晓床位信息后,应及时办理住院手续。
3.3 入院通知要求1.入院通知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入院科室、床位编号、入院时间、入科医生等。
2.入院通知应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患者或家属,并保存相关发送记录。
3.4 入院事项布置1.患者入院后,应当配备认真的入院顾问,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问题并供应必需帮助。
2.入院时应向患者或家属供应入院须知,包含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就诊须知、费用说明等。
4. 急诊转院通知管理4.1 转院条件确认1.医生应依照《急诊科病人转运和转诊标准》确认急诊转院的条件。
2.医生应与转院医生联系,相互确认转院条件,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4.2 转院通知流程1.医生推断患者需要转院时,应立刻与转院医生联系,并说明转院原因和患者病情。
2.转院医生确认接收患者后,将患者相关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并通知急诊医生布置转院。
3.急诊医生将转院信息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引导他们进行相关手续。
4.3 转院通知要求1.转院通知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转院科室、目的地医院、联系人信息等。
2.转院通知应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患者或家属,并保存相关发送记录。
4.4 转院事项布置1.患者转院前,医生应向接收医院供应患者病历、检查报告、用药清单等必需资料,并与接收医院医生进行沟通。
急诊室工作规章制度

急诊室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急诊室的基本要求一、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接收急诊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和协助患者转诊至其他科室。
急诊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及处理各类急危重病人。
二、急诊室工作制度应当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应当明确,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急诊室的工作流程一、接诊患者:急诊室接诊患者时,应当迅速进行初步评估,优先处理危急病人,确保及时救治。
二、治疗流程:急诊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急救流程进行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当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不得擅自操作。
三、转诊安排: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治或治疗的患者,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及时与其他科室进行联系,协助患者进行转诊。
转诊过程中要做好交接工作,保证患者安全。
第三章急诊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一、急诊室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处理各类急重病人,保证医疗质量。
二、急诊室护士应具备专业护理技能,能够进行急救处理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三、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管理和教学工作,不得擅自处理有关急诊室工作的事务。
四、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患者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四章急诊室的卫生管理一、急诊室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二、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和穿戴防护装备的规定,确保医疗工作安全。
第五章急诊室的医疗设备一、急诊室的医疗设备应当保持良好状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二、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正确使用,避免误操作造成伤害。
第六章急诊室的应急预案一、急诊室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保证应急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二、急诊室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急诊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在急诊科医院中,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提供有效的医疗护理,有一套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这些规定涉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和转诊等方面,旨在确保每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医疗救治。
以下是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1. 病人登记与初步评估当病人到达急诊科医院时,首先需要进行登记。
登记包括记录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过敏情况和联系方式等。
同时,医护人员还会对病人进行初步评估,了解主诉、病情发展和相关症状,以便尽快为其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
2. 急诊医生的诊断急诊科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主诉、初步评估和体格检查等信息,进行初步诊断。
他们会尽快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病情评估与治疗计划针对病人的病情,急诊科医生会进行更深入的病情评估。
这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评估结果,医生将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医疗方案。
4. 住院病人的收治如果病人的病情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急诊科医生会决定将其收治进住院部。
在收治前,医生会与住院部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传递关键的病情信息,并与病人或其家属签署相关的手术同意书或治疗同意书。
5. 分诊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入口,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病情。
为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畅通就医渠道,急诊科采取分诊制度。
分诊旨在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需求和观察要求等,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诊治。
6. 转诊与安排出院在急诊科,有些病情需要进一步治疗或专科会诊。
医生会进行必要的转诊和上级医院的会诊安排。
而对于已经在急诊科治疗完成的病人,医生会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安排其出院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医嘱。
以上是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能保障病人的权益和安全。
医院会不断完善这些规定,并与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规范的执行和优质的医疗护理。
急诊接诊分诊制度

急诊接诊分诊制度1. 总则为了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适当的医疗救治,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和质量,医院特订立本《急诊接诊分诊制度》。
2. 分诊流程2.1 急诊病情评估1.到达急诊就诊的患者首先由急诊护士进行症状及病情的初步了解,包含病史、主诉等。
2.经急诊护士评估后,依据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初步分诊。
2.2 快速分诊1.急诊科医生或护士负责进行快速分诊,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和分类。
2.分诊标准依据病情紧急程度来确定,分为三级:–一级急诊:危重病例,需要立刻抢救处理,如重度外伤、心肺复苏等。
–二级急诊:重症病例,需要急诊治疗,如中度外伤、中毒等。
–三级急诊:轻度病例,可等待治疗,如轻度发热、细小创伤等。
3.快速分诊后,将患者送往相应的急诊区域或病房,同时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值班医生和护士。
2.3 医生进一步评估1.接受急诊患者的医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核实患者病情及相关信息。
2.依据患者病情进一步订立后续诊疗方案,包含连续急诊治疗、转入特殊科室、住院察看等。
2.4 分诊标准的调整与更新1.急诊科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对分诊标准进行评估和调整。
2.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急诊患者的疾病特点,不绝完善和更新分诊标准。
3. 急诊接诊人员要求3.1 急诊科医生1.急诊科医生应具备坚固结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识常见的急诊病情及处理方法。
2.必需持有有效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参加相关急救培训课程,保持专业知识更新。
3.具备良好的沟通本领、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本领。
3.2 急诊护士1.急诊护士应具备坚固结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熟识急诊护理流程。
2.必需持有有效的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并参加相关培训课程,保持专业知识更新。
3.具备良好的沟通本领、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本领。
4. 急诊接诊分诊台管理4.1 值班1.急诊接诊分诊台应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接诊和分诊工作。
2.每日依照班次布置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接诊和分诊台的值班。
4.2 工作流程1.急诊接诊分诊台工作人员应准备充分工作所需用品及文书,并保持工作区域乾净有序。
医院急诊接诊的规章制度

医院急诊接诊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急诊工作流程,提高急诊接诊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员和所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要实行24小时不间断接诊,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第四条医院急诊科接诊工作要按照“急诊科分级诊疗、急救优先”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五条急诊科工作人员要做到“怜悯、诚信、勤奋、关爱”的医疗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急诊接诊流程第一条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首先要进行初步的登记,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登记。
第二条患者登记完成后,急诊科护士要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患者接诊优先级。
第三条急诊科医生根据护士的评估结果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接诊医生,并进行进一步的诊疗。
第四条急诊接诊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病史,必要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第五条急诊接诊医生要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制定治疗方案,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第三章急诊护理管理第一条急诊科护士要做到心急患者、有耐心、有恒心,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周到的护理服务。
第二条急诊科护士要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记录工作,及时反馈给医生,保证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第三条急诊科护士要根据医生的要求,配合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第四条急诊科护士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与患者和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第一条医院急诊科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二条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要按照《急救技术操作规范》、《医疗事故处理制度》等相关规定要求,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第三条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要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救治。
第五章急诊医疗设备管理第一条医院急诊科要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急诊科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
急诊科分诊规范

急诊科分诊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急诊科的分诊工作,提高医院急诊工作效率和患者就诊体验,依据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医院具体情况,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急诊科的分诊工作,包含急诊科医生、护士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急诊科:是指医院内第一时间接收和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科室。
2.急诊分诊:是指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患者分流到相应的医生或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工作。
第四条分诊原则1.安全原则: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第一原则,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急重症优先原则: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理,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获救治。
3.病情推断原则: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诊处理。
4.分流原则:依据医院科室资源、医师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等情况,合理分流患者到相应的科室。
第二章急诊分诊流程第五条急诊分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接诊台后,接待员应自动询问患者姓名、就诊原因等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接诊登记表上。
2.接待员将接诊登记表交给医生助理,医生助理依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推断患者应当分流到的科室或医生。
3.医生助理将分流结果告知患者,并引导患者前往相应的科室取号等待就诊。
4.分诊结果应留底,以备后续工作参考。
第六条急诊分诊标准1.病情紧急程度分为急症、重症、非急症三类。
–急症: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危及生命,需要立刻处理的病例,如心梗、中风等。
–重症:虽然生命体征较稳定,但仍需要及时治疗以防病情恶化的病例,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竭等。
–非急症:生命体征稳定,可在相对较长时间内等待治疗的病例,如感冒、扭伤等。
2.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应依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佑襄助检查,结合分诊标准进行分诊推断。
第七条分诊流程1.对于急症患者,医生应立刻组织护士进行急救措施,并尽快联系相关科室帮助治疗。
2.对于重症患者,医生应快速布置治疗,并将患者送往相应的科室或重症监护室。
3.对于非急症患者,医生应依据病情轻重和科室资源情况,合理布置就诊时间和科室。
急诊科疾病救治与分诊制度

急诊科疾病救治与分诊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组织急诊科疾病的救治工作,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急诊科的全部医务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
二、急诊科疾病救治2.1 救治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敬重患者的选择和看法。
2.快速诊断,及时处理,优先保障急危重患者的治疗。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和技术规范。
4.加强急诊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保证专业本领和技术水平。
5.保护患者隐私,严守医疗秘密。
2.2 医疗流程1.接诊: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建立联系,认真了解患者病情、病史等相关信息,并完成急诊登记手续。
2.初步评估: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主诉、症状,进行急诊科初步评估,确保对患者进行正确分诊,优先处理急危重患者。
3.医学检查:依据患者的病情,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包含但不限于生命体征监测、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诊断: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快速诊断,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急诊治疗:依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急诊治疗,包含但不限于药物治疗、手术处理、抢救措施等。
6.转诊与留观: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转诊或留观,确保患者可以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7.医疗文书: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完成相关的医疗文书工作,包含病历记录、医嘱等。
2.3 要求与责任1.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持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2.医务人员应不绝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技术和操作技巧,确保对疾病救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医务人员应乐观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沟通活动,不绝提升本身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
4.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的工作纪律和操作规程,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伦理规范。
5.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沟通,做好病情解释和治疗建议。
三、急诊科疾病分诊制度3.1 分诊原则1.严格依照病情轻重与紧急程度进行分诊,高危患者优先处理。
急诊科患者分诊与优先治疗制度

急诊科患者分诊与优先治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急诊科的医疗服务质量,合理有效地分诊和优先治疗急诊病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急诊科的患者分诊和优先治疗工作。
第三条定义1.急诊科:特地处理紧急情况和危重病人的医疗科室。
2.患者分诊: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医疗资源的调配情况,将患者调配到不同的治疗区域。
3.优先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供应及时且优先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急诊患者分诊第四条分诊目的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
2.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3.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五条分诊责任人急诊科值班护士负责患者的分诊工作,必需时可帮助医生进行评估。
第六条分诊标准1.严重急危病人:心脏骤停、呼吸骤停、大出血、严重创伤等,需要立刻进行紧急救治。
2.急病病人:中风、心肌梗塞、严重呼吸困难等病情较重但不立刻危及生命者,需要及时治疗。
3.一般病人:细小呼吸道感染、轻度创伤等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等待治疗。
第三章优先治疗第七条优先治疗原则1.依据患者分诊结果,优先处理处于重症区的病人。
2.予以生命威逼较高的病人优先治疗。
第八条优先治疗流程1.抢救病人优先:在分诊后发现有生命不安全的病人,立刻通知急救团队进行抢救,并帮助完成相关的急救措施。
2.分级治疗优先原则:依据分诊结果,依照医疗资源的优先级进行治疗,确保重症区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3.等待治疗有序进行:对于细小病情的病人,可以等待治疗,但需依据等待时间和病情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护士搭配工作1.急诊护士需严格依照医生的指示完成各项治疗任务,确保病人的及时治疗。
2.急诊护士需维护好急诊科的秩序,保持治疗区域乾净有序。
第十条医疗记录与统计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分诊和治疗时,需完整记录患者的病情、分诊结果和治疗过程,以便进行医疗质量的掌控和统计分析。
第四章惩罚与嘉奖第十一条违纪惩罚1.对于严重违反本制度的医护人员,将依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制度
急诊科是医院的医疗前沿和服务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急诊科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急诊规章制度。
但是,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各专业科室越分越细,进一步强化专病专治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专科治疗,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医院工作实际,特对急诊科收治病人作如下规定:
(一)病人收治基本要求
1•对专科性不强的疾病,可根据临床专科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收治病人到相应专科;
2•患者如有多种疾病并存时,以主要疾病确定收治科室;
3•由原发病引起的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当前治疗的主要对象时,贝卩以并发症确定收治科室;
4•同一种疾病内、外科均可收治时,则以有无手术指征确定收治科室;
5•如病人所患疾病多科均可收治,但患者已有明确住入某诊疗科室治疗要求时,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尊重病人的选择;
6•对暂时诊断不清的病人,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转相应专科治疗; 7•在任何时候,必须坚持急症、重症病人优先收治的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急、危重症病人。
(二)各专科病人的收治
1•内科病人:按我院内科设置,以疾病首要诊断或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收治相关科室,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风湿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肿瘤科、感染科等。
2•外科病人:
(1)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及男科按相关疾病收治到相关科室。
(2)普通外科疾病按:肝胆疾病收治普外I病区;胃、肛、肠、小儿外科疾病收治普外H病区;甲状腺、乳腺、胰腺、血管疾病收治普外皿病区。
(3)骨科疾病按:关节疾病与损伤收治骨科I病区;烧伤整形、手外伤及断肢(断趾)再植收治骨科H病区;脊柱及脊髓相关疾病收治骨科皿病区;其他创伤性骨科疾病收治骨科W病区。
3•其它科室:当急诊科医师遇到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妇产
科、儿科等专科疾病时,接诊医生引导病人直接到各专科门诊就诊,或在完善初步检查后,请专科医师到急诊科看病人。
4•急诊科病区收治病人的范围:
(1)各种中毒患者;
(2)电击伤无外科特殊处理的患者;
(3)心脑血管疾病进展期不宜搬动需要就地抢救的患者;
4)各种急、危重症需要做生命体征支持治疗的患者。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情况合理分流到相关专科。
(5)对收治诊断不明的病人,需及时申请组织全院会诊,明确后再转入相关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