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则的有趣的汉字故事
3则的有趣的汉字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1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
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
如宋代流行的歌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
“筒”与“童”音谐,“菜”与“蔡”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
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
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
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
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
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
这里的“到”与“倒”谐音。
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
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有趣的汉字故事2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关于汉字有趣的故事简短

关于汉字有趣的故事简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美学。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汉字故事。
一、“龙”字的故事“龙”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汉字,这个字的结构就是龙的形态。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龙”字是象形字,在殷商时期,人们用一个龙形做为计时的标志,逐渐演变成了“龙”字。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龙”字曾经不被被认为是标准的汉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走向标准化。
现在的“龙”字在标准字书中是一种龙形结构。
二、“骆”字的故事“骆”字是一个由马和各字组合的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所以“骆”字在古代文化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史料记载,“骆”字的起源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马字是从旧时简化而来的,而“各”字是从其他合字简化而来的,所以“骆”字在形态上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色彩。
三、“千”字的故事“千”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汉字,它的形态非常简单明了,是由三个直线组成的,但是却蕴涵着非常深刻的道理。
据史料记载,“千”字最早是由“阴”和“阳”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在古代,阴阳是指天地之间的两大相反力量,阴代表女性、柔情、夜晚、寒冷等概念,而阳则代表男性、阳光、白天、温暖等概念。
所以“千”字代表着万物都是由阴阳两大力量组成的,也代表着世间的万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四、“妈”字的故事“妈”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汉字,但是你知道它的起源吗?据史料记载,“妈”字最初是源于儿童时期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了妇女的称呼。
在古代中国,女人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妈”字却是实实在在的表现出了女性的伟大,让女性在旧社会中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关注。
五、“心”字的故事“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汉字,它的形态与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心”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就像是两个心脏结合在一起。
在古代人们认为,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所以“心”字也代表着人的感情、思想等方面的重要性。
汉字演变的有趣的小故事

汉字演变的有趣的小故事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千百年来的持续过程,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与意义。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汉字演变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故事一:人大家都知道,人这个字代表着人类。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人字的演变始于古代人们对人体的描绘。
最早的人字形状非常有意思,它像是一个人站立的样子。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书写方式的变化,人字渐渐变得简化,变成了现在我们常见的形状。
这个演变过程中,人们渐渐把握到了人体的特点,逐渐将其浓缩为一个简单的形象。
故事二: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
而水字的演变过程也很有趣。
最早的水字形状非常贴近事物本身,它是由许多水滴汇聚在一起的样子。
这样的形象体现了水滴聚集、流动的特点。
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字的形状逐渐变得简化,变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形状。
故事三:山山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也是中国人喜爱的主题之一。
而山字的演变同样有着有趣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描绘山的方式是以一峰一个峰地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嶙峋的山峰形状。
而后来,随着书写方式的改变,山字的形状逐渐演化为像三个三角形叠加在一起的形状。
这个形象更加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了山的造型。
故事四:木木是代表树木和森林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木字的演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
最早的木字形状非常贴近事物本身,很像一棵小树的样子。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树木的了解和描绘逐渐丰富,木字的形状也随之改变,变得更加简化和准确。
故事五:日日是太阳的象征,也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日字的演变经历了许多阶段。
最早的日字由一个圆圈代表太阳,它是对太阳形状的一种模仿。
而后来,随着人们对太阳形状的认识逐渐深入,日字的形状逐渐演变为现在我们熟悉的形状。
通过以上几个汉字的演变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形象和意义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
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古人对事物的观察和描绘、对自然和人类的理解。
有趣的汉字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有趣的汉字故事1、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
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上殿。
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也。
,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
”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2、有人给曹操送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三个字,看后,立即把酥分给众人吃了,曹操假装责怪他,说:你在盒子上分明写着一人,我们怎敢违抗丞相的指令呢,曹操虽然表面上嬉笑,心里却越来越讨厌他了,与人分吃贡酥,则完全是曲解曹操的题字,纯属,曹操“心恶之”,而尚能表现出“喜笑”之态,已很宽容。
3、唐朝有个人叫,写了一首的诗:江山一笼统,黑。
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名声就此传开。
,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戏谑对方。
苏轼首先发难:前脚未出内,额头已到前。
不甘示弱,道:去年一点,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4、例证肉说:“瞧见没我是内字加个人字,就是内人的意思。
有方言为证,有的地方,男人会管自己的妻子亲昵的称做‘肉肉儿’。
”婆说:“如此说来,我是女字上边一个波字,就是说我是个子,身材超正点。
有典雅词汇为证,人们常说婆娑,就是夸我曲线玲珑曼妙呢。
”我们要想为自己找到一个自己并不具备的优点,那真是太容易了,而且,通常我们会找到许多有力证据,来予以证明5、唐代有个,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音zhào,同“照”)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语言的许多特点。
5个有趣的汉字故事

《5 个有趣的汉字故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五个有趣的汉字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家”字。
你们看“家”这个字,上面是“宀”,表示房子,下面是“豕”,就是猪的意思。
以前呀,人们认为家里养着猪,才有生活的保障,这才像个家。
就像村子里的王爷爷家,每年都会养几头猪,过年的时候就有香喷喷的猪肉吃啦。
第二个故事是“休”字。
“休”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木,就好像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
我记得有一次,小明爬山累了,就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那模样就像“休”字一样。
第三个故事是“好”字。
“好”是由女和子组成的。
在古代,人们觉得有女儿又有儿子,那就是好。
比如说,李叔叔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调皮的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可好了。
第四个故事是“明”字。
“明”是日加上月,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都能带来光明,所以就是“明”。
有一天晚上,外面黑漆漆的,突然月亮出来了,照亮了小路,就像“明”字带来的光明一样。
第五个故事是“信”字。
“信”字是人言,就是人说的话要算数。
小红答应了给小伙伴带糖果,第二天真的带来了,这就是守“信”。
同学们,这些汉字故事有趣吗?《5 个有趣的汉字故事》同学们,咱们接着来讲有趣的汉字故事。
第一个是“早”字。
“早”上面是日,下面是十,就好像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代表时间不早啦。
比如有一天,小明睡过头了,一看太阳都照到床上了,知道自己起晚了,应该早点起床。
第二个是“采”字。
“采”字上面是爪,下面是木,就像用手在树上摘东西。
有个小朋友去果园里采果子,小手在果树枝头忙个不停,就像这个“采”字。
第三个是“尖”字。
“尖”上面小下面大,像尖尖的东西。
有一次,小刚拿了一支尖尖的铅笔,不小心扎到了手。
第四个是“泪”字。
“泪”左边是水,右边是目,眼睛里流出来的水就是泪。
小花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感动得眼泪哗哗地流。
第五个是“歪”字。
“歪”字不正就是歪。
有个小朋友搭积木,没搭好,积木歪歪斜斜的,一下子就倒了。
同学们,通过这些汉字故事,是不是对汉字更感兴趣啦?。
关于有趣的汉字小故事

关于有趣的汉字小故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会有一些汉字小故事。
这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有趣的汉字小故事,欢迎阅读!第一个汉字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
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
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ao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第二个汉字故事: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第三个汉字小故事: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汉字小故事优秀9篇

汉字小故事优秀9篇汉字的小故事篇一“天”字属于象形字。
因为人的头顶上就是天空,所以最早的“天”字是个突出人物头部的人形。
后来表示人物头顶的圆形或方形被简化成了一横,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写的“天”字。
古时候,齐国有一个人。
他看到天就担心天会塌,看到地就担心地会塌。
当你难过的时候,你整天都在担心。
有个智慧的老人就跑去跟他解释说:“天不过是积累起来的气体,到处都有。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离不开它,我们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什么还会怕天掉下来呢?”那个杞人听了,狐疑地问:“天如果真的是气体堆起来的,那日月星辰挂在上面,就不会掉下来吗?”老人笑笑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聚集而成的啊,不过是它们能发光罢了。
”杞人沉思了一下又问:“那要是地塌下去又怎么办呢?”那个老人又解释道:“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你整天在地上走来走去,踩踏着泥土,不是很牢固吗?又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塌下去呢?”经过了这一番解释,杞人终于明白了,心头的千斤重担也放了下来。
以后就过上了轻松安逸的日子。
汉字的小故事篇二王婆卖瓜王婆从农村搬到城市,迫于生计,找了块地,和丈夫王麻子做起了西瓜生意。
那时候女性很少公开露面,上街做生意的人就更少了。
王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长相怪异的人。
再加上她伶牙俐齿的嘴皮子和对自家瓜夸张的宣传效果,很快就卖光了。
尝到甜头后,王婆很快又卖了一批农村来的西瓜,想着再赚一笔钱。
谁知,因为之前卖的西瓜跟她说的差远了,市场都被毁了。
买瓜的人流传很广,据说街边卖瓜的女人说话好听,但是她卖的瓜不怎么样,还在捣鼓秤,就再也没人买她的西瓜了。
很快,这些卖不出去的瓜都烂掉了。
虚假广告是不会长久如愿的。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以说是开了虚假广告的先例。
汉字小故事篇三“聶”字由来“聂”,是由三个“耳”组成的!表示竖起耳朵仔细听的意思。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聂耳”,你看!他的名字里有四个“耳”字!怪不得能成为音乐家呢!汉字小故事篇四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员”说:“我不认识你啊?”“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齐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样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汉字小故事篇五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后武则天登基后,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
趣味汉字小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汉字故事一:“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
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
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
”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汉字故事二: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
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
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
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
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
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
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
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汉字故事三: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
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则的有趣的汉字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1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
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
示字义的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
不同。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
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很多与时政相关的歌谣。
如宋
代流行的歌谣: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
儿荷叶在。
歌谣中使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
“筒”与“童”音谐,“菜”与“蔡”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
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
从子夜歌起便持续被使用。
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
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
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不过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
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
它的“丝”与“思”
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
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但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因为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
有时故意将“福”字
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
这里的“到”与“倒”谐音。
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
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
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有趣的汉字故事2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所以,用“端”代替“正”。
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
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
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
东汉光武帝
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
孟谈改成张孟同。
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 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
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
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
如
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
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
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有趣的汉字故事3
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
皇帝和他周
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所以引来
杀身之祸,以至于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所谓“诛灭九族”。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文化修养不高,做了皇帝后
变得阴狠、猜忌、嗜杀。
光是为了臣下奏章中有他犯心病的字眼,就
杀掉了很多人。
当时,一个叫林元亮的人写的《谢增禄表》中,有
“作则垂宪”四个字,本来是称颂皇帝的习惯用语。
谁料朱元璋大怒,认为是骂他“做贼”(“作则”的谐音),就把林元亮杀了。
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