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则有趣的汉字故事

合集下载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个小故事带你领悟汉字的魅力)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个小故事带你领悟汉字的魅力)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个小故事带你领悟汉字的魅力)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汉字的成形历经千年,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

为了更好地领悟汉字的魅力,让我们来听几个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故事一:滴水穿石“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汉字故事。

涧边的石头有一天听到了滴水的声音,他被水滴的力量惊讶到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滴没有因为触碰石头而消失,反而越来越多。

终于,这些滴水的力量威胁到了石头的稳定,石头决定让水流的过程中掀起波澜,把它的坚固性表现得更加鲜明。

故事二:龙腾虎跃龙和虎是两个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们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于它们的形象,更在于字形的描绘。

汉字中,龙的字形如同它的形态轮廓一样,具有遒劲、凌厉、恢弘之美,展现出中国人传统文化对于龙的敬仰之情。

虎的字形形态刚猛稳健,同时又充满活力和动感,表达出中国人民对于虎的尊敬和崇拜。

故事三:笔耕不辍中国的特色文化之一,就是书法。

而毛泽东主席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家。

他对于书法的爱好,成就了他的一生,也成就了中国的大力推广。

毛泽东主席曾说:“书法与诗词文学、文艺、哲学、历史、人生观等密切相关,是表现民族特征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形态之一。

”笔耕不辍,字里行间皆充满了人文气息。

故事四:舍己为人汉字“义”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为他人着想时的行为,是一种彰显出个体精神的典型例子。

舍己为人的精神是表达出来自于汉字的精髓,这种情感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故事五:团结就是力量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熟知的故事:七仙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人类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个描述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原则。

汉字的组合象征着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通常被表现为人们在困境中相互帮助和携手合作的形象。

总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的美感和魅力是别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有趣的汉字故事(精选90个)

有趣的汉字故事(精选90个)

有趣的汉字故事有趣的汉字故事(精选90个)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而汉字除了是语言外,还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历史类、简短类、搞笑类等90个有趣的汉字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该故事正文哦!)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

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看。

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

提笔写了出来: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形象。

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

王琪美滋滋地把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

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

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才一片叶儿!”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叶儿少竿儿多,平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王琪的脸一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提得好,提得好。

”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往后,他成了个有真才实学的诗人。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有趣的汉字故事》之“面前人”妙对寇宰相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

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

这几个大官听了,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

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

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眼中人是面前人。

有趣的汉字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

有趣的汉字故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有趣的汉字故事1、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

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上殿。

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也。

,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

”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2、有人给曹操送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三个字,看后,立即把酥分给众人吃了,曹操假装责怪他,说:你在盒子上分明写着一人,我们怎敢违抗丞相的指令呢,曹操虽然表面上嬉笑,心里却越来越讨厌他了,与人分吃贡酥,则完全是曲解曹操的题字,纯属,曹操“心恶之”,而尚能表现出“喜笑”之态,已很宽容。

3、唐朝有个人叫,写了一首的诗:江山一笼统,黑。

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名声就此传开。

,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戏谑对方。

苏轼首先发难:前脚未出内,额头已到前。

不甘示弱,道:去年一点,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4、例证肉说:“瞧见没我是内字加个人字,就是内人的意思。

有方言为证,有的地方,男人会管自己的妻子亲昵的称做‘肉肉儿’。

”婆说:“如此说来,我是女字上边一个波字,就是说我是个子,身材超正点。

有典雅词汇为证,人们常说婆娑,就是夸我曲线玲珑曼妙呢。

”我们要想为自己找到一个自己并不具备的优点,那真是太容易了,而且,通常我们会找到许多有力证据,来予以证明5、唐代有个,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音zhào,同“照”)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语言的许多特点。

与汉字有关的故事

与汉字有关的故事

与汉字有关的故事
以下是与汉字有关的一些故事:
1. 仓颉造字:据传,汉字是由仓颉创造的。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通过观察鸟兽足迹,受启发创造了文字。

他不仅创造出了代表各种事物的符号,还发明了书写的方法。

2.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儒家的经典与他的中央集权制相矛盾,于是下令焚烧所有儒家经典,并坑杀了468个儒士。

这对汉字的传承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3. 徐福求仙药:秦始皇听说东海有仙药,便派徐福带领5000名童男童女去寻找。

徐福东渡成功后,汉字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

4. 武则天造字:女皇武则天在位时,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她创造了一些独特的汉字。

这些字被称为“则天新字”,但大多已不再使用。

5. 胡适与白话文运动:胡适是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他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使汉字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6. 简化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汉字的普及率和书写效率,政府推出了简化字运动。

这一运动使汉字变得更加简单易学,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7. 计算机汉字编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如何将汉字编码输入计算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种汉字编码方案如五笔字型、拼音等被开发出来,使得汉字能够在计算机中便捷地输入和存储。

这些故事反映了汉字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和汉字有关的故事大全

和汉字有关的故事大全

和汉字有关的故事大全一、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在黄帝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负责管理牲口和食物等物资的数量。

当时没有文字,人们只能靠在绳子上打结来记数,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随着部落的发展,事情越来越繁杂,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经常出现混淆和记错的情况。

仓颉整日苦思冥想,想要创造出一种更好的记录方式。

有一天,他在野外看到鸟儿的足迹,这些足迹各不相同且有一定的规律。

他受到启发,开始依照万物的形状创造出了象形文字。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代表太阳;“月”字像弯弯的月牙。

仓颉创造的文字逐渐传播开来,人们的交流和生产生活变得更加有序,人类文明也因为文字的出现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一字千金”的故事三、武则天造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创造了一些新字。

其中最著名的是“曌”字。

武则天自认为自己像日月一样照耀天空,于是就把“日”“月”和表示天空的“空”字组合起来,创造了这个“曌”字,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武曌。

她还创造了其他一些字,这些字在当时的官方文书等方面有使用。

武则天造字反映了她的政治意图和对自身统治地位的强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汉字的可塑性和文化内涵,即汉字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创意被创造和改变。

四、“推敲”的故事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作诗,他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但是他又觉得“推”字不太合适,也许用“敲”字更好。

于是他就在驴背上反复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思索着哪个字更能准确地表达意境。

不巧的是,他的毛驴闯进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明缘由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他一起讨论起来。

韩愈认为“敲”字更好,因为在寂静的夜晚,敲门的声音更能衬托出环境的幽静。

从此,“推敲”就成了一个表示反复斟酌字句的词语。

这个故事表明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对汉字的运用非常讲究,一个字的选择能够极大地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王献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三则

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三则

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三则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的由来全是都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欢迎阅读!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一)自从老虎做了兽中之王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一天,无聊之余,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师傅——猫.老虎尽管仍为猫没教会自己爬树的本领而耿耿于怀,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王气度,决定设宴招待猫.于是,老虎派狐狸直接向猫发出了邀请.猫接受了邀请,决定准时赴宴.这一天,猫如约来到了老虎大王的山洞.双方寒暄之后,宴会便开始了.老虎对猫说:“今天的宴会我特地为你准备了味道最美的食物——羊肉.”猫听后回答说:“不,我要吃鱼,因为鱼的味道最好.”老虎则说:“羊肉的‘膻’味最美.”猫则坚持说:“鱼的‘腥’味最好.”看看相持不下,老虎便说:“我是大王,我说了算!”猫却并不买账,反唇相讥道:“我是师傅,应该我说了算!”这时,在一旁的狐狸见状搭了腔,说道:“一个大王,一个师傅,二者都是权威,话说得都有道理.你们争下去也没个结果,干脆待我去讨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能为你们造一个新字,表示味道美好,既有羊又有鱼,既膻又腥,如何?”老虎和猫听罢,都表示赞成.就这样,狐狸来到造字始祖的家,心想这下一定会难倒始祖.没想到,说明来意后,始祖表示这很简单,当即造一个字,折衷了二者对味道的偏好,使该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之后,始祖又告诉狐狸说,老虎和猫在这个字的具体写法上,还会有争吵.狐狸问:“那如何是好?”于是,始祖如此这般地教导了狐狸一番.狐狸回到山洞,告诉老虎与猫,始祖新造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二者都表示同意.但在这个字的写法上,果然不出始祖所料,老虎与猫又发生了争执.因为老虎爱吃“羊”,便坚持要把这个新字写作“羊”字头、“鱼”字底;反之,猫则坚持要写作“鱼”字头、“羊”字底.那么,到底这个字该怎么写呢?双方又各不相让.最后,狐狸根据始祖预先设置的方案从中打圆场,说:“这就不必非得要争个高低不可了吧.‘鱼’和‘羊’平起平坐,‘鱼’在左、‘羊’在右.在读音上,取‘腥’的前半部分‘xi-’在前、取‘膻’的后半部分‘-ɑn’在后.”猫听了很高兴.老虎则问:“这是为什么?”狐狸想了想,回答:“这是因为猫做师傅在先,你做大王在后.”这样“鲜”字就产生了!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二)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和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三)从前,有位姓张的私塾先生,聪明绝顶。

汉字的故事-中国故事(优秀4篇)

汉字的故事-中国故事(优秀4篇)

汉字的故事-中国故事(优秀4篇)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汉字的故事-中国故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趣的汉字小故事篇一《红楼梦》里贾宝玉吟过一首描写竹子的诗,其中两句是:“竿竿清欲滴,个个绿生凉”。

后人修订翻印时曾将“个个”字改掉,有人对此提出非议,意见是说“个个”多么像清翠欲滴的竹叶啊,触字生景,为什么要改呢!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十分有趣的是,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尾,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

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

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

“乌”与“鸟”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

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乌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

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

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

乌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它们在田野中生活。

有这样的一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在夜里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军帐没有拆除,以便迷惑郑军。

郑国并不了解楚军的底细。

这时郑军中有个士兵远远了望一下,便肯定地说:楚军撤走了。

别人问他:楚国的军帐尚在,何以见得楚军退走了?(当时没有望远镜,肉眼是无法看清楚的。

)他说:楚军帐幕上落满了乌鸦,如军队尚在,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由此可见,古人对乌的生活习性是观察得何等细微。

汉字里象形字不多。

《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

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

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例如“人”是“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贝”是“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马”是“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

关于汉字的小故事(精选13篇)

关于汉字的小故事(精选13篇)

关于汉字的小故事(精选13篇)导语: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接下来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汉字的小故事,欢迎借鉴。

汉字的小故事篇1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

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

如宋代流行的歌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

“筒”与“童”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

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

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

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

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

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

这里的“到”与“倒”谐音。

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

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则有趣的汉字故事
第一个汉字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

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

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a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第二个汉字故事: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
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第三个汉字小故事: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

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

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

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第四个汉字小故事:因为错误字闹出的笑话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

长大以后,常
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

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

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

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

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

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