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工艺性试验总结(.12.30)

合集下载

CFG桩地基处理工艺性试桩总结详解

CFG桩地基处理工艺性试桩总结详解

CFG桩地基处理工艺性试桩总结1 引言CFG桩是近些年来处理软弱地基时常用的一种复合地基基础形式。

CFG桩的学名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 Fly-ash Gravelpile) 简称CFG桩,利用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CFG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而设计要求承载力较高的基础,在广佛江快速通道地基处理设计中大量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2015年10月16日下午15点,我项目部对主道软基处理段CF G桩进行试桩施工。

该段原地面标高1.1m,CFG桩桩顶标高0.9m,桩底标高-14.5m,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桩体中心间距1.8m,按正方形布置,设计总桩长为72420m(4254根)。

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振动沉管成桩与长螺旋钻孔成桩施工法。

试桩现场有建设办、总包部、监理办、项目部参加,各方领导对本标段CFG试桩高度重视。

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五邑路至三江)主辅道工程第Ⅴ标段,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陈皮村。

起止点桩号为K39+100—K41+300,全长2.2km。

本项目局部处于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软土层发育,其具有分布广、厚度大、承载力低,高压缩性的特点,其多呈深灰色,饱和,流塑,含少量腐殖质,具有腐臭味,土质不均匀,含粉砂粒较多,常夹厚度5-20cm 的淤泥质粉砂或粉砂层。

据本次钻孔揭露情况,项目区多分布1 层软土,为淤泥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2~32.5m,埋深为0.5~9.0m。

涵洞路段与挡墙路段采用CFG桩处理。

CFG桩间距1.8~2.8m,桩底穿透软土进入下卧层不小于2m,桩顶设置35cm砂垫层+30cm碎石褥垫层。

3 工艺性试桩目的由于本区段内设计基底处理CFG桩工程数量大,为了在大面积开工前取得满足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验证设计指标、核对现场地质情况,为后期全面开工奠定基础。

本次试验区段选择具有代表性区段进行CFG桩的试桩工作,试桩里程定在主道K39+77.65至K39+820.75涵洞路基处理段红线内进行。

CFG桩工艺性总结报告

CFG桩工艺性总结报告

目录一、试验目的 (1)二、工程概况 (1)2.1 CFG桩首件范围 (1)2.2 地形及地质情况 (2)三、工艺性成桩试验 (2)3.1 桩首件目的验证情况 (2)3.2 试验准备工作 (2)3.2.1 施工用原材料及施工配合比选定 (2)3.2.2 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 (2)3.3 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3)3.3.1 施工工艺流 (3)3.3.2 施工方法 (4)3.4 试验过程 (5)3.4.1 施工放线 (5)3.4.2钻机就位 (5)3.4.3 成孔 (5)3.4.4 桩长控制 (5)3.4.5 混凝土灌注及拔管 (5)3.4.6 移机 (6)3.4.7 清土及截桩 (6)3.5 CFG桩施工质量检验 (6)3.5.1 过程检测 (6)3.5.2 施工后质量检测 (6)四、试验总结 (7)4.1 施工数据记录 (7)4.2 CFG桩施工过程控制 (8)4.2.1 桩位放样 (8)4.2.2 钻孔 (8)4.2.3 混凝土灌注 (8)4.2.4 清土 (9)4.2.5 截桩 (9)4.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9)4.3.1 机械配置 (9)4.3.2 人员配置 (9)4.4 桩身质量检测 (9)4.4.1 原材料的质量检测 (9)4.4.2 砼强度检测 (9)4.4.3 CFG桩桩径检测 (10)4.4.4 CFG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10)4.4.5 CFG桩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10)4.5 工艺参数总结 (10)五、CFG桩质量检测报告 (11)5.1 CFG桩砼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11)CFG桩首件施工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的相关要求,我项目部二工区于2016年3月1日在DK261+833.5-842.5段路基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该首件工程CFG 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施工试验桩的目的为了取得螺旋钻CFG桩的施工经验及相关参数,明确CFG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CFG桩作业施工,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以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等最佳的组合方案和各项工艺参数,以指导CFG桩大面积施工,确保CFG桩的施工质量。

CFG桩试桩总结报告

CFG桩试桩总结报告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工程地质情况 (1)四、水文情况 (2)五、试桩目的验证情况 (2)六、施工过程控制 (3)七、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3)八、CFG桩施工质量检验 (6)九、试验总结 (7)十、质量保证措施 (8)十一安全及环保措施 (10)十、附件 (12)CFG桩工艺性试验总结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我单位于2014年8月15日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目的为确定施工参数后方可开展CFG桩的大规模施工,在DK565+800线路右侧路基进行了3根CFG桩工艺性试验,该试验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现将该工艺试验施工情况总结如下: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2010】241《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京沈客专辽宁段路基施工设计图《京沈客专施路-411(辽宁段)》二、工程概况DK565+796.86~DK565+900、DK565+960~DK566+260、大巴大桥京方台锥体段采用CFG桩地基处理加固方式。

布置方式:正四边形布置,设计桩径0.4m,桩间距1.6m。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290KN.三、工程地质情况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坚硬,局部含少量细角砾土,0~0.4m 为种植土,含植物根系。

厚度1.6-5.2m该层呈层状,分布于整个工点区,地基承载力σ0=140kPa。

粉土:褐黄色-灰褐色,稍密-密实,稍湿,局部含少量锈斑。

层厚0.6-4.9m,呈层状,分布于整个工点区表层,地基承载力σ0=140kPa。

中砂:褐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局部含少量细角砾及黏性土。

层厚0.8m,该层呈尖灭体状,地基承载力σ0=150kPa。

CFG桩试桩工艺总结报告

CFG桩试桩工艺总结报告

附件二:路基CFG桩施工工艺总结报告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一) 总体概况 (2)(二) 试验段概况 (2)(三) 试桩参数 (2)三、试验目的 (2)(一) 室内配合比试验 (2)(二) 室外试验目的 (3)四、资源配置 (3)(一) 施工组织机构 (3)(二) 施工队伍及人员安排 (3)五、试桩施工流程 (4)六、试桩的质量检验 (4)七、试桩总结报告 (7)CFG桩试桩总结报告一、编制依据1、《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图纸》;2、《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首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085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二、工程概况㈠总体概况我项目部承建的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里程为DK497+281.47~DK526+097.5,全长28.816km。

施工范围内路基段采用φ500mmCFG桩加固,采用长螺旋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法,桩体原材料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水泥配合而成,按C15砼配制,施工设备选择JZB600型长臂螺旋钻孔机。

㈡试桩概况我分部在DK524+550断面处选择三根桩进行试桩工作,试桩采用原位桩,具体桩号为667-34#、667-24#和667-14#,桩长8.24m,桩径φ500mm,桩间距1.6m,取得的数据能指导以后的施工生产。

㈢试桩参数1、桩长:8.24m;2、桩径:φ500mm;3、桩间距:1.6m;4、拔管速度:不大于2m/min;5、C15混凝土坍落度:160-200mm。

三、试验目的㈠室内配合比试验1、试验目的:了解混合料品种、掺入量、坍落度对混合料标准试块强度的影响,求得龄期与强度的关系,从而为施工工艺提供可靠的参数。

CFG桩试验总结

CFG桩试验总结

CFG桩试验总结新建铁路合福线合肥至福州段路基CFG桩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编制复核批准中铁六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六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二0—0年九月路基CFG桩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地点本管段DK228+075~DK242+240段路基,为了保证路基CFG 桩的顺利进行,我单位选在DK228+075~DK228+段路基进行了CFG桩的工艺性试验施工,DK228+~+425处路堤右侧加固范围内进行了4根桩的试桩施工。

试验CFG桩设计桩径,桩与桩间距。

具体如下图:各桩情况表序号里程桩号原地而标高m设计桩底标高设计桩长m 备注m 1 DK228+ 26-1# 2 DK228+ 26-2# 3 4 DK228+425DK228+425 27-1# 27-1# 该处工点主要是粉质黏土,上部为1〜3ni的软塑性黏土,试验桩处有接近38m的褐黄色硬塑黏土。

二、试验时间试验工作丁- 20XX年8月28 B 11时25分开始,至14时49分全部完成4根试验桩施工。

三、试验目的根据合福铁路的建设要求,于大而积施工前均应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试验获取相关施工数据以便指导大而积施1、通过试验确定人员、设备的最佳组合方式;2、通过试验钻孔复核地质资料;3、通过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控制措施;4、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等各项工艺参数;四、施工组织方案1、主要人员安排序号1 2 3 4 5 6 7姓名张建乐冯世春王伦伍俊成邹伟王强刘丹职务工作内容现场总负责人施工总负责分部总工现场负责全而负责现场的技术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及协调分部工程部长负责记录钻杆的提升速率分部安质部长负责现场文明及安全施工工程师技术员垂直度记录输送泵泵送速率及桩的负责记录钻机的钻进速率记录电流表的变化及桩机的8章伟技术员超灌量控制负责复核桩位及标高和桩长9刘寿文测量主管控制负责配合比的调配、確坍落10 11王玉磊阚绪亚中心试验室主任度、现场做试件生产调度生产协调2、主要使用机具长螺旋钻:YTZ20液压步履式,折叠臂架,装运拖运结合长螺旋钻。

CFG桩工艺性试验总结1

CFG桩工艺性试验总结1

CFG桩施工工艺性试验总结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我单位于2015年11月11日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目的是为确定工艺参数后方可开展CFG桩的施工,在DK83+200线路左侧路基进行了6根CFG桩工艺性试验,该试验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现将该工艺试验施工情况总结如下:1 工程概况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站前工程LZZQ-2标与G25长深(宁连)高速公路并行,标段里程为DK46+383.2~DK96+727.925(YDK94+700~YDK96+750.013),正线长度50.345km。

标段内有路基2段、车站1座,路基和车站总计长度为1832.5米。

路基挖土方为2283立方米,填方454847立方米。

CFG桩总量为317568延米,其中路基段44945延米、车站内249210延米,框架桥涵底23413延米。

CFG桩桩身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水泥配合而成,材料按C15混凝土进行配比试验,桩径为0.5米,由线路左线中心开始按1.8米间距正方形向两侧布置,布置宽度按照图纸给定的软基处理宽度。

车站路基里程为DK82+300~DK83+650,本次工艺试桩选择在DK83+200左侧边线位置6根桩,此断面设计软基处理深度为14米,试桩桩径0.5m,采用C15混凝土,理论设计混凝土方量为2.74m3,该处地质从上往下依次为:粉土、粉质黏土、黏土、粉土。

2 试桩工艺试验施工准备实施情况2.1 技术准备2.1.1 测量放样(1)场地准备好以后,测量队对现场的桩位进行测量放样。

(2)设备就位前根据轴线、护桩的位置仔细复核需施工的桩位,保证桩位准确;2.1.2 技术准备(1)提供现场桩位布置图;(2)施工数据记录薄;(3)施工技术交底书。

2.2 现场准备用挖掘机挖除表面的松散土方及淤泥,平整碾压施工场地,以保证桩机作业时重心稳定,钻杆垂直并顺利移位。

2.3 主要设备、人员准备2.3.1 砼搅拌站混凝土使用3#拌和站生产混凝土。

CFG桩工艺试桩总结报告

CFG桩工艺试桩总结报告

目录一、试验段概况 (2)二.试验概述 (2)三、试桩过程。

(3)四、试桩检测 (7)五、CFG桩施工有关参数确定 (7)六、最终方案修订确定。

(8)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1)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2)九、现场记录要求及注意事项 (12)十、安全保证措施 (13)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14)DK56+000~DK56+900段路基地基CFG桩工艺试桩成果总结一、试验段概况选择DIK56+000—DK56+100段路基工程CFG桩进行试桩,DIK56+000-DK56+100段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境内,既有京山线右侧。

位于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右侧边坡路基上,距离左中线12.8m,工艺性试桩数量初定为8根.表1—1 桩位桩长一览表本次试桩共选取8根桩试桩,采用长螺旋转钻进成孔,试桩混凝土采用工区拌和站混凝土,砼罐车运送至现场,输送泵灌注砼,全过程进行过程控制、记录。

28天等强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分析试桩结果,确定工艺参数,并按试桩确定的参数修订施工方案。

二.试验概述2。

1.工艺试验的依据2。

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2。

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10-2001)。

2。

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2。

5《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2004-12—30).2.6《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综合技术研究试验研究大纲》(2007。

6)及其《实施细则》(2007.8)。

2.7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提出的试桩原则2。

2试验的目的及意义2。

2.1通过试桩方式验证机械性能及CFG桩的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

2.2.2通过试验验证和调整最佳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钻机拔管速度等各项工艺性参数。

2。

2.3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指导全段的CFG 桩的施工。

CFG桩施工经验总结

CFG桩施工经验总结

CFG桩施工经验总结背景介绍CFG桩是一种常用于基础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水泥土浆混合物连续注入至预埋钢筋外壳中形成桩体,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经验总结经过对CFG桩施工的实践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经验和技巧: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仔细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 检查设备、工具和施工材料的完好性和数量是否足够,以避免中途缺乏所需资源。

- 安排合适的施工人员和监督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

2. 岩土勘察和设计:岩土勘察和设计:- 在进行CFG桩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岩土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土层特性。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风险。

- 根据岩土勘察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

设计应考虑到荷载要求、土层容许承载力和 CFG桩的效果,并确定合适的桩长和直径。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注注浆质量,确保水泥土浆混合物的配比和浆液的均匀性。

必要时进行取样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 定期检查钢筋外壳的安装情况,确保其完整性和排列准确。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修复。

- 针对 CFG桩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桩身波动、管内堵塞等),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解决方案,并及时采取措施。

4. 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对 CFG桩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检查桩身的外观、尺寸和形状等指标,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进行 CFG桩的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评估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论CFG桩施工技术在基础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完善的验收程序,能够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性,并获得可靠的工程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施工技术,为基础工程的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CFG桩成桩工艺性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西城公司的相关要求,我项目部于2013年12月26日在DK494+650~DK494+691段路基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共施工6根原位桩作为试验桩,该试验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施工试验桩的目的为了取得螺旋钻CFG 桩的施工经验及相关参数,明确CFG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CFG桩作业施工,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以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等最佳的组合方案和各项工艺参数,以指导CFG桩大面积施工,确保CFG桩的施工质量。

二、工程概况2.1 试桩范围本次CFG桩试桩范围在里程DK494+651.35 (2-3)、DK494+651.35 (2-4) 、DK494+670.05 (24-3)、DK494+670.05 (24-4)、DK494+690.45(48-3)、DK494+690.45(48-4)路基处。

具体见CFG桩试桩平面布置图。

CFG桩试桩平面布置图2.2地质情况路基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dl+pl)粉质黏土,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上更新统冲洪积(Q4dl+pl)粉质黏土、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泥岩夹砂岩。

2三、工艺性成桩试验3.1 试桩目的验证情况1、确定施工设备、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及方法。

使用长螺旋钻机成孔及芯管泵送混合料灌注的施工方法,成桩速度快、质量比较好,适合本试验段施工。

2、确定了长螺旋钻机在不同土层中的钻进速度。

泥岩夹砂岩〈W4〉层钻进速度为0.5~0.6min/m, 泥岩夹砂岩〈W2〉层钻进速度3.7~5.9min/m。

3、确定了长螺旋钻机在不同土层中钻进时的电流。

泥岩夹砂岩〈W4〉层钻进过程中的电流大小为95A~115A, 泥岩夹砂岩〈W2〉层钻进过程中的电流大小为120~140A。

4、确定了长螺旋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岩层变化时的突变电流大小为145~170A。

5、确定了混合料原材料和配合比。

混合料的各种材料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试验配合比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6、确定了混合料的相关参数。

采用长螺旋钻机时,泵送混合料配合比的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混合料搅拌时间控制在不少于120s,拔管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可保证桩身质量。

3.2 试验准备工作水泥江油红狮 P.O42.5粉煤灰江油贵富细骨料江油武都中砂粗骨料1 江油武都规格5-16mm粗骨料2 江油武都规格16-25mm减水剂北京金盾JD-1型水:拌合站井水理论配合比为:坍落度控制在160~2000mm3.2.2 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1)主要劳力组织,见表3-1表3-1 主要劳力组织(2)机械设备配备,见表3-2表3-2 机械设备配备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 KLB630型长螺旋液压步履式钻台 12 砼输送泵(HBT40A) 台 13 发电机(250KW)台 14 捣鼓器台 25 挖掘机台 16 全站仪台 17 水准仪台 13.3 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3.3.1 施工工艺流螺旋钻桩机施工工艺流程图3.3.2 施工方法CFG桩施工采用长螺旋钻机施工。

钻机就位后,启动马达,螺旋钻杆钻入地下,在钻进过程中用吊线检查钻杆垂直度,钻孔过程做好不同土层钻进速度与电流大小以及岩层突变时的电流值记录。

钻至持力层50cm后,开始泵压混合料,混合料下到孔底后开始均匀提钻。

根据泵入混合料量控制提钻速度,保证钻头矛尖始终埋在混合料中,以防断桩。

3.4 试验过程3.4.1 施工放线路基施工区域范围内场地开挖平整至设计桩帽顶标高,采用22T压路机进行碾压密实,压实度大于92%,场地内横向设置人字坡,坡度2%~4%,边沟设计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便于排水。

施工前按照桩位平面布置图进行桩位放样,桩位中心点用钎子插入地下,并用白灰明示,桩位偏差小于50mm。

在桩位外适当位置,设置护桩,用于施工过程中复核桩位。

3.4.2钻机就位做好钻机定位,要求钻机安放保持水平,钻杆保持垂直,其垂直度不得大于1.0%,钻头对准孔位中心,允许偏差在50mm以内,钻杆与钻孔方向一致。

3.4.3 成孔长螺旋钻机成孔,一般先慢后快,避免形成螺旋孔,试桩钻进速率按 1.5m~2.0m/min控制,在施工时做好孔深和电流值记录,成孔至设计深度,确保桩端进入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垂直偏差小于1%。

3.4.4 桩长控制以螺旋管初节法兰盘为起点,在钻塔上每隔0.5米用红油漆做标记,根据动力头位置相对的钻塔标记控制桩长。

3.4.5 混凝土灌注及拔管成孔至设计深度后,现场指挥员应通知钻机停钻,先泵料,后提升钻杆,速率按拟定1.2m~1.5m/min控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保持连续灌注。

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

灌注混凝土至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50cm,并采用捣鼓器对桩头以下2.5m部分进行捣鼓。

以保证桩顶标高和桩顶混凝土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前,用水泥砂浆湿润管路。

灌注混凝土前,检查管路顺畅稳固;CFG桩施工中,每台班制作2组砼试件。

3.4.6 移机移机前对下一根桩的桩位进行清理辨识,确保桩位的准确性。

必要时,移机后清洗钻杆和钻头。

3.5 CFG桩成桩工程中质量检验(1)施工过程质量检验主要应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施工记录、混合料坍落度、桩位偏差、桩顶标高和桩体留置砼试块。

(2)桩位允许偏差:0~50mm、桩身倾斜不大于1%、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50mm。

四、试验总结4.1 施工数据记录(1)试桩记录情况(2)灌注砼拔管数据记录桩号2-3 2-4 24-3 24-4 48-3 48-4 拔管速度(m/min) 1.5 1.2 1.5 1.2 1.5 1.2根据地质及机械性能情况,由上表试桩数据得出钻机在泥岩夹砂岩〈W4〉层的钻进速度控制在 1.7~2m/min左右,在泥岩夹砂岩〈W2〉层中的钻进速度控制在0.17~0.27m/min之间,提管速度在该地层应控制在1.2~1.5m/min之间。

(3)混凝土配合比CFG桩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1:粗骨料2:外加剂:水=1:0.45:4.83:1.05:4.18:0.0145:0.82;水胶比0.56,坍落度要求为160~200mm,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1:粗骨料2:外加剂:水=1:0.45:4.83:1.05:4.18:0.0145:0.82;水胶比0.56,施工现场实测坍落度为170mm、175、170mm,混凝土泵送性能良好,未出现堵管现象。

通过工艺性试桩试验,表明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1:粗骨料2:外加剂:水=1:0.45:4.83:1.05:4.18:0.0145:0.82;水胶比0.56,坍落度要求为160~200mm,满足泵送混凝土需要,可作为施工指导数据。

4.2 CFG桩成桩过程控制4.2.1 桩位放样利用全站仪放样桩位后,记录地面标高,打入竹签并用白灰标识,在各排桩处边界外适当位置,设置临时控制桩(护桩),以校核施工过程中桩位偏差。

4.2.2 钻孔钻机就位后,利用自身液压系统调平钻架,直角方向利用钻架上对中锤核查对中,垂直度满足不大于1%,钻头对正桩中心竹签缓缓下落至地面,记录钻架上方孔深标识初始读数,根据地面标高,计算设计孔深时的终读数。

钻孔时,先慢后快,减少钻杆晃动,防止偏孔。

钻孔过程中若出现电流值突然偏大,并持续较长时间,应停钻,检查原因并核实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

钻孔过程中,及时清理钻孔出土,防止覆盖邻近桩位,便于混凝土灌注至桩顶时,判定混凝土超灌高度情况。

4.2.3 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前,检查输送管道密封性,接头连接扣件是否安装牢固,首桩砼灌注前,泵送砂浆润滑管道。

钻孔至设计孔深后,现场技术人员复核孔深与设计相符,指挥人员指挥泵送混凝士,当钻管内填满混凝土时,动力头位置发出鸣笛提示,开始匀速提管;泵送过程中,司泵人员密切注意泵压变化,当泵压突然变大,混凝土不进料时,表明堵管,应立即停止泵送,检查堵管位置及原因,立即进行管道疏通,严禁加压泵送,避免泵管爆裂。

砼灌注接近桩项位置时,适当减慢提管速度,加大桩项混凝土泵送压力,并超灌50cm高度混凝土及在桩头以下2.5采用捣鼓器进行捣鼓,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密实性。

4.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4.2.1 机械配置通过工艺性试验结果表明,现场采用KLB630型长螺旋液压步履式钻机、250KW 发电机组、HBT40A型混凝土输送泵及混凝土运输车的组合能满足施工需要。

4.2.2 人员配置根据工艺性试验,每台长螺旋钻孔机每班作业人员配置为:工班长1人,指挥1人、输送泵操作员1人、螺旋钻机操作手1人、普工4人。

现场施工过程中,每工作班组作业人员按照以上人员配置,满足施工需要。

4.4工艺参数总结根据本次工艺性试桩过程的设备及人员配置、施工过程的数据分析及成桩检测结果,总结在泥岩夹砂岩〈W4〉层及持力层为泥岩夹砂岩〈W2〉层的情况下,选用KLB630型长螺旋液压步履式钻机施工,HBT40A输送泵配合时,可选用以下参数进行施工。

(1)钻进速度控制:泥岩夹砂岩〈W4〉层:1.7~2m/min左右;泥岩夹砂岩〈W2〉层:0.17~0.27m/min之间。

(2)终孔标准。

以桩长为主控项目,进入持力层瞬间电流值为145~170A,进入持力层的稳定电流值以120~140A之间作为校核。

(3)灌注混凝土拔管速度。

以1.2m~1.5m/min的速度拔管,根据泵送管道长度及混凝土和易性等适当调整。

(4)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通过工艺性试桩试验、砼试件强度、桩身完整性及单桩承载力的结果,CFG桩C15砼的理论配合比: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1:粗骨料2:外加剂:水=1:0.45:4.83:1.05:4.18:0.0145:0.82;水胶比0.56,坍落度为160~200mm,能满足CFG桩设计要求。

五、CFG桩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5.1 导管堵塞堵管是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工艺常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它直接影响CFG桩的施工效率,增加工人劳动强度,还会造成材料浪费。

特别是故障排除不畅时,使已搅拌的CFG桩混合料失水或结硬,增加了再次堵管的几率,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

(1)产生堵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

当混合料中的细骨料和粉煤灰用量较少时,混合料和易性不好,常发生堵管。

因此,要注意混合料的配合比,尤其要注意将粉煤灰掺量控制在设计及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②混合料搅拌质量有缺陷。

在CFG桩施工中,混合料由混凝土泵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头最后到达钻杆芯管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