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工艺性试验方案试验及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CFG桩试桩方案

CFG桩试桩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试桩地点、内容及目的 (3)三、试桩准备 (3)四、试桩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 (5)五、施工注意事项 (8)六、质量控制及检验 (9)七、检验批要求 (11)八、质量缺陷控制 (12)九、质量保证措施 (14)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4)十一、环保水保措施 (15)十二、试桩总结报告 (17)路基CFG桩工艺性试验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路基工程DK124+189.5~DK124+662.34,长472.84。

位于跨娄邵铁路特大桥与高速连接线框构中桥长段之间。

以填方通过剥蚀残丘缓坡及洼地,地形较平缓,多为旱地。

路基中心最大填高11.55m,最大边坡高度17.6m。

DK124+280处右侧有两个水塘,水位高115.3~116.4m。

DK124+189.5~DK124+662.34段地基采用CFG桩加固,CFG桩顶设桩帽,以上填0.5m厚的碎石垫层,垫层内铺设一侧260KN/m的单向拉伸土工格栅。

CFG桩采用正方形布置,桩径0.5m,桩间距1.5m-1.8m 不等,设计桩长为 4.2m-15m不等。

根据设计要求桩底打入强风化泥质细砂岩不小于0.5m。

施工前按规定进行地质核查,若实际地质与设计地质资料不符时,尤其是比设计资料中的地质条件差时,及时报设计院重新检算,调整桩间距或桩长。

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粉质粘土:红褐色,软塑~硬塑,0-5.2m,σ0=150~200kpa;素填土,褐黄色,松散,厚0~10.8m,σ0=4kpa,黏土,棕红色,软塑~硬塑,厚0~16.2m,σ0=150~200kpa;灰岩,强~弱风化,强风化层,灰白色,隐晶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弱风化层,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呈碎块状,σ0=1000kpa。

粉质黏土及黏土具有弱膨胀性。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岩溶水,地下水位高程为高程109.64~118.76m,埋深5.3~23.0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粉质黏土、黏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氯岩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L1级。

CFG桩试桩方案

CFG桩试桩方案

地基处理CFG桩试桩报告一、工程概况目前我单位施工CFG桩路基工程里程为:DK250+000~DK25l+000,全长1000米,本段地基为松软土地基,根据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全部采用CFG桩进展加固处理,本段设计CFG桩共139491延米,最短桩长为7米,最长桩长为8.5米,正线区间非桥头地基处理过渡段地段,混凝土底座应力扩散角以内正方形布置,间距1.5m;以外长方形布置,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6~1.8m,横向最外两排桩横向桩间距可适当放大但不得大于2.0m。

改线局部纵向间距为1.5m,横向问距为1.6~1.8m,横向最外两排桩横向桩间距可适当放大但不得大于2.0m。

津秦正线基床表层填筑0.4m厚级配碎石,基床底层上部填筑0.6m非冻胀A、B组土,以下局部填筑1.7m厚A、B组土,基床以下填合格填料。

京秦改线基床表层填筑0.6m厚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填筑1.9m厚A、B组土,基床以下填合格填料。

二、试桩目由于本区段内设计基底处理CFG桩工程数量大,为了在大面积开工前取得满足质量要求施工工艺与施工参数、验证设计指标、核对现场地质情况,为后期全面开工奠定根底。

本次试验区段选择具有代表性区段进展CFG桩试桩工作,试桩里程定在DK250+900左侧地界限内进展。

试桩CFG桩数量4根,间距按设计间距1.5m正方形布桩,试验桩长按7m进展试验。

通过本次CFG桩试验所要确定工艺:钻进速度、拔管速率、混合料坍落度、混合料拌与时间、混合料泵送压力、灌注方法以及施工工艺。

三、设计要求1、CFG桩设计桩身强度为C20,即要求桩身28天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2、钻杆应静止提拔,提拔速度一般宜控制在2m~3m/min,并保证连续提拔,施工中严禁出现超速提拔。

3、拔管速率:一般控制拔管速度为1.2m~1.5m/min,遇淤泥或泥炭质土等敏感土层,拔管速度应放缓,拔管中严禁反插。

4、单桩承载力不小于300KN,复核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50KPa。

CFG桩试桩工艺试验方案

CFG桩试桩工艺试验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1.3设计概况-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2.1线路概况- 1 -2.2主要技术标准- 2 -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2 -第三章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 -3.1自然特征- 3 -3.2交通运输情况- 5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5 -3.4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 5 -第四章施工组织安排- 5 -4.1建设总体目标- 5 -4.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排- 6 -4.3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7 -第五章临时工程- 8 -5.1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8 -5.2试验室- 8 -5.3临时住房- 8 -5.4汽车运输便道- 8 -第六章施工方案- 8 -6.1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8 -6.2施工方法- 9 -6.3工艺流程- 11 -6.4施工注意事项- 12 -6.5 CFG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13 - 6.6 CFG桩施工质量检验- 15 -第七章资源配置方案- 19 -7.1施工机具、设备配置及试验设备- 19 -7.2主要试验、测量、检测仪器- 19 -7.3劳动力配置计划- 20 -第八章管理措施- 20 -8.1标准化管理- 20 -8.2质量管理措施- 25 -8.3安全管理措施- 26 -8.4文明施工措施- 27 -8.5环境保护措施- 27 -8.6文物保护措施- 28 -8.7雨季施工措施- 28 -第九章施工组织图表- 29 -9.1附表- 29 -CFG桩试桩施工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⑴《新建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HKJX-6标阶段施工图》⑵《HKJX-6标段投标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⑶《杭长客专江西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⑷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

⑸HKJX-6标工程指挥部总体性“施工组织设计”。

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目录一、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试桩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地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艺性成桩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试桩目的验证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实验准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实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CFG桩成桩工程中质量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施工数据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CFG桩成桩过程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工艺参数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试桩总结报告内容

(完整版)试桩总结报告内容

路基地基处理CFG桩试桩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点属于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站前工程HNCJZQ1标段一队,主要工程项目包括路基、桥涵、站场等,为一大型综合铁路建设项目。

里程桩号分别为DK0+000~DK6+595.685,工点范围内路基工程以填方形式为主,其中部分段落需对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处理。

本次试桩位置选定在里程桩号DK4+603.675~DK4+927.92段的DK04+847.21处。

试桩3根,编号分别为120-1、120-2、120-3,试桩桩径为φ0.5m,桩间距为1.6m,桩长为9.0m,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法。

桩体原材料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水泥混合而成,按C15混凝土配比设计。

试桩适用范围里程为DK0+000~DK6+595.685。

二、试验目的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相应的参数:1、通过CFG桩试桩复核地质情况,验证施工工艺、施打顺序、拔管速度、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

2、确定CFG桩施工时的人员配置及作业组织,保证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三、地形、地貌、地质情况1、概述(1)里程范围:工点里程DK4+603.675~DK4+927.92。

长度324.245米。

(2)路基形式:工点范围内路基以填方形式通过。

2、天然地基的岩土工程特性工程涉及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黏土及砂类土,厚度不均。

岩性特征详述如下:(1):人工填土(Q4a11):褐黄色、松散。

(2)1:粉质黏土(Q4al+pl):主要分布于地表,褐黄色、软塑,Ⅱ级。

(2)2: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pl):褐黄色、软塑,Ⅱ级。

(3):粉质黏土(Q3al):褐黄色、硬塑,Ⅲ级。

(4)1:砂岩(J1-2),褐黄色,全风化,Ⅲ级。

(4)2:砂岩(J1-2),灰褐色,强风化,Ⅳ级。

(4)3:砂岩(J1-2),灰黄色,褐黄色,弱风化,Ⅴ级。

3、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类别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判定,场地类别为Ⅱ类。

CFG桩试桩工艺性总结

CFG桩试桩工艺性总结

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三江至南门大桥)工程CFG桩试桩工艺性总结编制人:复核人:审批人:中铁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三江至南门大桥)工程总包项目部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三江至南门大桥)工程 CFG桩试桩工艺性总结目录一、作业依据 (1)二、试验目的 (1)三、工程概况 (1)3.1项目概况 (1)3.2 CFG桩试桩范围 (2)3.3工程地质 (3)3.4水文情况 (4)四、工艺性成桩试验 (4)4.1 CFG桩首件目的验证情况 (4)4.2试验准备工作 (4)4.3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6)4.4试验过程 (6)4.5 CFG桩施工质量检验 (9)五、试验总结 (10)5.1施工数据记录 (10)5.2 CFG桩施工过程控制 (10)5.3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12)5.4桩身质量检测 (12)5.5工艺参数总结 (13)六、CFG桩质量检测报告 (14)CFG桩试桩工艺性总结报告一、作业依据(1)《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三江至南门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2)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 TG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2010年4月)。

二、试验目的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的相关要求,我部于2018年5月20日~21日在YK46+840~YK46+869.68段路基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该首件工程CFG桩已按试桩方案顺利完成。

其目的是为了取得长螺旋钻CFG桩的施工经验及相关参数,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明确CFG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后续CFG桩作业施工,以确保CFG桩的施工质量。

三、工程概况3.1项目概况本项目起点桩号为K44+100,位于新会区三江镇,顺接广佛江快速通道一期终点,终点桩号为K72+665.183,位于新会区沙堆镇原省道S270公路,线路全长28.565km。

CFG桩施工经验总结

CFG桩施工经验总结

CFG桩施工经验总结背景介绍CFG桩是一种常用于基础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水泥土浆混合物连续注入至预埋钢筋外壳中形成桩体,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经验总结经过对CFG桩施工的实践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经验和技巧: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仔细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 检查设备、工具和施工材料的完好性和数量是否足够,以避免中途缺乏所需资源。

- 安排合适的施工人员和监督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

2. 岩土勘察和设计:岩土勘察和设计:- 在进行CFG桩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岩土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土层特性。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风险。

- 根据岩土勘察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

设计应考虑到荷载要求、土层容许承载力和 CFG桩的效果,并确定合适的桩长和直径。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注注浆质量,确保水泥土浆混合物的配比和浆液的均匀性。

必要时进行取样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 定期检查钢筋外壳的安装情况,确保其完整性和排列准确。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修复。

- 针对 CFG桩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桩身波动、管内堵塞等),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解决方案,并及时采取措施。

4. 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施工后的检验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对 CFG桩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检查桩身的外观、尺寸和形状等指标,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进行 CFG桩的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评估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论CFG桩施工技术在基础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完善的验收程序,能够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性,并获得可靠的工程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施工技术,为基础工程的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

cfg桩试桩报告精选范文

cfg桩试桩报告精选范文

cfg桩试桩报告精选范文cfg桩试桩报告精选范文cfg桩试桩报告精选范文CFG桩试桩总结报告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的相关要求,我单位于2012年6月6日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目的为确定施工参数后方可开展CFG桩的大规模施工,在DK92+980段线路左侧路基进行了3根CFG桩成桩工艺性试验,该试验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

现将该工艺试验施工情况总结如下: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241《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新建天津至保定铁路个别路基设计通用图》《铁路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二、工程概况1、中铁二局津保铁路JBSG-4标段四分部DK92+749.6~DK92+779.6,DK92+980.9~DK93+010.9,DK93+333.39-DK93+363.39,DK93+391.25-DK93+421.25,DK96+489.83+~DK96+519.83段采用CFG桩地基处理加固方式。

布置方式:正四边形布置,设计桩径0.4m,桩间距1.6m,设计桩长18m.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单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450KN.2、地层:粉土: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潮湿,厚0.9-6.8m,夹粉砂透镜体;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局部软塑,夹粉土及粉砂透镜体,厚6.2-10.1m;粉土:行褐色,密实、稍湿-潮湿,厚1.5-5.5m;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含少量锈斑及姜石,厚1.8-7.9m,夹粉砂透镜体;以下为粉砂及粉质黏土,岩土基本承载力为120kpa、140kpa。

3、水文: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潜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经取地下水样化验,地下水在化学侵蚀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盐侵蚀性,地表土在化学侵蚀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三、试桩目的'验证情况⑴ 工艺试验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顺序满足施工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FG桩工艺性试验方案总结报告中铁五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四总队于2010 年5月20 日到2010 年5 月22 日,对兰新铁路DK658+350- DK658+45C段(长100m )路基CFG 桩试验,本段选取4根CFG K做工艺性试验。

本段路基靠近西店村特大桥小里程桥台,为正线双线通过,符合试验段位置选择的要求。

其施工工艺性试验已经完成并取得了相应施工参数。

一、工艺试验目的根据设计及验收标准,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试验确定相关施工参数以指导我经理部管段内所有区间、车站路基地基的CFG 桩施工。

本次试验采用JZL-60 型长螺旋钻机进行成孔试验,试验目的如下:1 、验证此设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进一步完善、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复核工程地质情况,如发生变化,及时与设计和监理联系。

2、重点提取混合料配合比、塌落度,钻机进入持力层电流值、钻杆提升速度、每米桩泵料次数等工艺参数。

3、验证复合地基和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工程概况试验段线路位于路堤地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细砂、中砂、粗砂、砾砂以及冲洪积细圆砾土,上更新统洪积中砂、粗砂、粗(细)圆砾土(参照设计院发的路基工点设计表中的地层情况填写)。

因图纸未到,该段的地质构造状况暂时没法统计。

地基处理:采用CFG桩进行处理。

边坡防护:路堤边坡高度》3.0m时,在边坡不小于3m宽度范围内分层铺设土工格栅,每层间距0.6m。

边坡高度Hv 3m时,边坡采用C15 混凝土空心砖防护;边坡高度H》3m时,边坡采用拱型骨架护坡防护,骨架内铺设混凝土空心砖防护。

3、水文地质特征工点范围内无地表径流,有季节性地表流水,勘察期间30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本工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采用0.15g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45s,最大季节性冻结深度1.77m。

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特征及评价:地表局部分布的砂质黄土,承载力低,属松软土。

4、试验范围DK658+35卜DK658+45C段(长100m )路基基底处理冲击碾压施工。

三、试验总体方案1、工期安排1)、CFGJ施工:2010年5月20 日〜2010年5月22 日;2)、试验检测:2010年6月3日3)、工艺总结:2010年6月8日2、资源配置1 )施工设备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2)人员配置现场施工人员统计表3、施工方案及工艺参数1 )施工准备(1)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制定CFG桩布桩图,试桩米用3根,按每两根桩相距1.5 米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图中注明桩位编号。

测量放线,准确确定桩位及标高,随时检查施工场地的控制桩点是否会受施工振动的影响。

(2)施工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粒径5〜25mm的碎石、I级粉煤灰、含泥量小于0.3%的粗砂;外加剂采用山西凯迪KDSP,用于改善拌和料泵送性能。

(各试验项目标准规定值和试验结果见“ CFG桩配合比选定报告”)(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长螺旋钻机一台、混凝土输送泵一台、1200强制性搅拌机一台、8方混凝土罐车两台、300KW发电机一台、50型装载机一台。

(4)混合料按施工配合比(水泥:砂:石:水:粉煤灰:外加剂=240: 811: 1039: 180: 160:2.0)进行配料2)工艺流程CFGS施工工艺框图3)质量检验桩体质量检验在成桩28天后进行,CFG桩施工质量采用无损检测进行检验,加固效果检测采用载荷试验。

A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B CFG桩小应变动力检测;C 单桩静载荷试验;D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4)CFG桩试验桩施工①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测量出路基中线,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用白灰线标明,并准确定位桩位中心。

②场地清理、平整施工前将地基处理范围内原地面杂草、粉砂土层及砂粘土全部清理干净,直至露出粗、细圆砾土,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进行初步平整。

在雨季施工时,在CFG 钻机施工范围四周设置一条汇水沟,将汇水沟中的水引入临时排水系统,以免场内积水。

③CFG桩试验桩A、CFG 桩钻机就位后,用钻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确保CFG 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

B、混合料搅拌混合料搅拌要求按配合比进行配料,计量要求准确,拌合时间不得少于3min。

C、钻进成孔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

先慢后快,这样既能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当电流量突变减少(即钻头进入持力层后)时,在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孔深的依据,并与设计桩长进行对比。

D、灌注及拔管CFG 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心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

成桩时提拔速度控制在2~2.5m/min,成桩过程连续进行,应避免因后台供料慢而导致停机待料。

灌注成桩完成后,桩顶采用湿黏土封顶,进行保护,并用草帘被和棉毡覆盖,防止桩头受冻。

施工中每根桩的投料量大于设计灌注量,充盈系数为1.23。

E、移机在CFG 桩施工过程中,从路基一侧往另外一侧施工,保证在移位的时候不破坏灌注完毕的CFG 桩(因没有桩位布置平面图,所以钻孔顺序及钻机行走方向暂时没法确定)。

当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时由于CFG 桩的土较多,经常将临近的桩位覆盖,有时还会因钻机支撑时支撑脚压在桩位旁使原标定的桩位发生移动。

因此,下一根桩施工时,还应根据轴线或周围桩的位置对需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保证桩位准确。

F、桩体养护对成桩后的桩体进行自然养护,桩头用彩条布和草帘被覆盖洒水养护。

G、清除桩间土及截桩头用小型挖掘机挖除预留的桩间土土层,挖除时采用水准仪测量,挖出桩头后采用专用切割机切除。

H、桩帽施工采用竹胶板做模板,在浇筑砼前对桩帽底部进行整平,砼采用罐车运输,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彩条布加草帘被覆盖洒水养护。

I 、弃土处理CFG施工的弃土由装载机配合挖机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集中堆放,如设计作为预压土,以后利用作为预压土,堆载完后弃到指定的弃土场。

④试验检测桩体质量检验在成桩28 天后进行,CFG 桩施工质量采用无损检测进行检验,加固效果检测采用载荷试验。

本次试桩质量检验结果见后附试验报告。

⑤注意事项:A、现场按标准化作业要求布置五牌一图等相关内容。

B、水泥、粉煤灰、碎石等原材料要严格检验,保证其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

C、放样完成后准确校核桩位,使得桩位偏差满足0.1D的要求。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并核对地质情况,检查钻杆垂直度。

D、在进行混凝土灌注前要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各项指标,各项指标均要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E、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混合料,每台钻机每班抽样检查3次混合料坍落度,并制作三组试件,检测28d 强度。

F、拔管速率要均匀,拔管到桩顶,桩顶1〜2m混凝土用捣固棒进行振捣,施工桩顶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60cm。

G、CFG®成桩后,机械严禁在打桩工作面行走,以免造成断桩。

⑥试验记录在整个施工工程中,设专人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如实反映施工情况。

⑦试验检测根据施工质量验收指南对CFG®进行检测,并达到一下要求:A、所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和粗细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B、CFG tt混合料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C、每根桩的投料量不少于设计灌注量。

D、桩身质量、完整性在28d后用低应变检测,如有需要,做单桩承载力实验E、CFG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见下表:⑧试验总结通过成桩工艺试验,确定钻机进入持力层电流值、钻杆提升速度、每米桩泵料次数等最佳施工工艺参数,优化混合料配合比、塌落度,并对CFG桩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完整的试验总结。

报相关单位审批,用以指导管段内CFG桩的大面积施工。

五、安全、环保保证措施1、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入工地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听从指挥。

2、施工现场设安全员,施工作业区设安全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在吊车、桩机大臂半径范围以内,机械正在作业时,施工人员应远离。

机械在进行作业前要先检查机械性能,机械不得超负荷工作。

3、施工用电使用380V的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电缆线路必须埋于地下或架空敷设,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4、每台电力设备必须确保“一机一箱一漏一闸”,电箱内的电器设备必须完好,停用设备时要拉闸断电,锁好电箱。

5、泵压混合料时应有专人指挥泵压操作,防止因排气不畅和操作失误造成爆管形成伤害。

6、在机械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污染,以保障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7、对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植土、砍伐的荆棘等废料,要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废弃。

&在清理输送管、输送泵和其他机械设备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于施工现场及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卸在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必须施工于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理。

六、工艺试验现场组织为做好填筑工艺试验工作,需成立工艺试验指挥及技术、试验、施工、验收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1、施工指挥、技术指导组制订总体计划,统筹各小组工作,组织并协调施工资源,组织技术交底会;制定工艺细则并提供技术支持。

2、试验监控小组现场检测、提交试验报告。

3、记录测量小组钻机进入持力层电流值、钻杆提升速度、每米桩泵料次数等现场施工详细数据。

4、施工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5、验收小组由总工程师、工程部、安质部、试验室组成,确认工艺性试验的目效果。

六、工期安排1、CFG施工:2010年5月5日〜2010年5月6日;2、试验检测:2010年6月3日3、工艺总结:2010年6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