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2

合集下载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浙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浙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浙美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民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和特色,初步掌握衣饰上的色彩、图案等特点,能对民族服饰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述。

2、感受民族服饰在造型、色彩、工艺、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中使用的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对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取舍之利弊。

教学重点:感知民族服饰因其材质、色彩、款式、制作工艺、装饰等方面不同而呈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教学难点:欣赏、评述民族服饰独特的美。

教学过程:一、引课:1、导语:“打开一扇窗户,探索精彩世界”。

今天老师要为同学们打开怎样一扇窗户呢?请看视频——点击超链接“打开一扇窗户……”2、播放视频《幸福大家庭》截选。

3、看了这段视频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新课展开:1、教师板书:绚烂的民族服饰2、学生展示:教师:有三位学生对三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很感兴趣,他们很想把这些介绍给大家,欢迎他们上台为大家介绍。

学生依次上台介绍,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播放相应的幻灯。

3、小结民族服饰的定义。

4、教师:老师也想介绍一个民族给大家——苗族。

(幻灯图片)介绍苗族,说说苗族服饰特点。

点出——穿在身上的历史。

5、展示苗族服饰的布料上的图案。

6、通过观察得出“动物纹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动物纹样特点。

通过观察得出“植物纹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植物纹样特点。

通过观察得出“几何纹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几何纹样特点。

7、通过图片观察,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得出“苗族的服饰纹样的特点”。

8、苗族服饰布料和制作工艺:(1)、介绍布料。

(2)、介绍蜡染工艺过程。

教师小结:我国主要三种印花技术。

9、师生交流得出苗族银饰的三大特点。

10、介绍畲族的服饰特点:(1)“花带”;(2)“凤冠”;(3)绑腿、草鞋、木屐。

课后延伸:根据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线索去欣赏其他民族服饰。

三、思考与练习:1、教师:民族服饰如何传承与演变?2、图片介绍民族服饰的现状。

浙美版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5课绚烂的民族服饰

浙美版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5课绚烂的民族服饰

5.绚烂的民族服饰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汉族服饰的历史、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汉族服饰组成结构、基本形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汉族服饰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培养的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对失落的汉服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和传承。

二.学情分析汉族在中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没有汉服的那段时间只有三百余年,余下的数千年,汉服一直都是中国的主流服饰,在那个教育不普及的古代世界,它就是中国人的第二张皮肤,中国形象的代表。

由于汉族服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它民族的服饰发生了融合,传统的汉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认识起来比较陌生,但是非常感兴趣三.重点难点重点:感知汉服的文化,掌握汉服的形式、种类及民族特色。

难点:欣赏、评述汉族服饰独特的美。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概念“篇一、导入:“概念”篇1、世界各国的婚礼礼服赏析,提出疑问中国有没有民族服饰。

2、欣赏多组图片(中山装、旗袍、唐装),指出哪些是汉服,并总结汉服下定义。

定义: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从黄帝起,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延续五千年之久。

并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板书: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

3、文化内涵: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

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

而真正的最正宗的汉人服饰,却在明末清初满清入关时被迫灭亡,只有和尚服和道士服还保留着汉服的体系。

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烂。

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

《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5.绚烂的民族服饰-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5.绚烂的民族服饰-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5.绚烂的民族服饰-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鲜明的适用场景。

2.进一步认识各种民族服饰对民族文化的贡献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锻炼学生观察力、感受力、学习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浙江省的各个民族的服饰以及这些服饰所展露的不同文化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把民族服饰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好民族服饰的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对于民族文化的审美和理解。

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展示、实物鉴赏等方式,让学习者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各种民族服饰的特点。

2.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感受,激发学习者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方式,介绍浙江省各个民族所穿的服饰以及这些服饰的特点。

引导学习者了解浙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引发学生对于民族服饰和文化特点的关注和探究。

2.讲解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进行讲解,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评述这些服饰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绸缎衣”为例,深入分析这件服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3.实物鉴赏学习者实地观察并鉴赏各类民族服饰,亲身感受其风格、特征和文化内涵。

例如,让学生穿上各个民族的服饰,亲身体验不同的服饰所表达出的文化差异和温馨。

4.创意表达学习者通过观察民族服饰、感受其特征,挖掘和思考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并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创造和表达出自己的民族文化主题作品,以此体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拓展延伸1.带领学习者深入社区、村落甚至内地探访和研究当地的民族文化,丰富学习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度认识。

2.对学习者进行多媒体教育,通过影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度地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化。

总结通过学习浙江省的各个民族的服饰,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到浙江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和有文化底蕴的人。

浙美版初中美术 《绚烂的民族服饰》课件2

浙美版初中美术 《绚烂的民族服饰》课件2
绚烂的民族服饰
满族
畲族
洛巴族
满族
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 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 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 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 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 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 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 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 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 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 氇氆长袍。帽子后面还要缀一
块方形熊皮。
腰带
珞巴族男女都喜爱系 一条考究的腰带,有藤编 的,也有皮革制作的,也 有用羊毛编织的,并织有 各种彩色图案。腰带除用 来扎系衣裙外,还用来悬
挂小刀、火镰和其它铜、
贝制作的饰物。
女式旗鞋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 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 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 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
“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
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 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子服饰
过去畲族男子的服装式样有两种,一种是平常
穿的大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 时穿的礼服,红顶黑缎官帽,青色或红色长衫。
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
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
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 银器。畲族最喜欢蓝色和绿色,红、黄、黑也颇受欢迎。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评课稿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评课稿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评课稿一、引言《绚烂的民族服饰》是浙人美术下册八年级的教材内容,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从教材的编写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编写设计分析1.教材的整体目标和定位《绚烂的民族服饰》作为八年级美术下册的教材,旨在通过学习民族服饰的构成要素、特点、装饰与绘画技法等,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内容设置和组织结构教材以中国民族服饰为主线,从大致的分类入手,分别介绍了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几个常见民族的服饰,同时还包括了一些著名民族节日的服饰特点。

每一部分通过文字、插画和绘画作品相结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全面、立体的了解。

3.文字解说和插图设计教材文字解说简练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同时配以精美的插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

插图设计风格鲜明,色彩明快,符合学生审美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绘画作品教材通过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创作的示范与参考。

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题材与教材紧密相关,能够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服饰在形式、颜色、图案、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具备观察、分析、欣赏和创作民族服饰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表现出一定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民族服饰的学习,培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和自豪感,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分析1.民族服饰的构成要素教材对民族服饰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介绍,包括服装、头饰、鞋袜、饰品等,通过文字和图片的配合,使学生对这些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2.民族服饰的特点教材详细描述了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如汉族的唐装、宋装,蒙古族的长袍、高筒靴等。

中学美术《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设计

中学美术《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设计

中学美术《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绚烂的民族服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及其特点;2.学习绘画技巧,能够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服饰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色彩纸等;2.学生准备:素描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利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呈现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服饰的特点和区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绚烂的民族服饰,并解释掌握民族服饰技法对于创作有重要意义。

步骤二:示范(20分钟)1.选择一个民族服饰,向学生展示绘画过程。

首先,用铅笔画出服饰的轮廓和大致形状;然后,用色彩填充服饰的部分,强调服饰的亮点和纹饰;最后,用线条勾勒细节,增强服饰的立体感。

2.演示示范过程中,解释和演示各个步骤的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先选择一个民族服饰,用铅笔画出轮廓和形状,然后用色彩填充服饰的部分,并用线条做出细节的表现。

2.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运用。

步骤四:创作(30分钟)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服饰进行创作,可以参考示范和练习过程中的技巧。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在服饰上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向同学解释自己的创意和思路。

2.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创作,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表现民族服饰;。

浙美版初中美术《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2

浙美版初中美术《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2

《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服饰从材质、色彩、款式、制作工艺、装饰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征。

本课主要是欣赏课本中各民族的服饰,了解各个民族服饰的个性特点,感受我国民族服饰的美,了解我国民族服饰的绚烂文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够辨别南北民族服饰。

3、了解民族饰品,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每个民族的服饰和装饰,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

难点: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让同学们欣赏各个民族的服饰,让他们说说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
(2)让同学们回答喜欢的理由,并揭示课题:《绚烂的民族服饰》。

2、新课讲解。

(1)给同学们展示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服装。

(2)让同学们看课件,看看认识这些民族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3、展示物品。

(1)展示民族特产和饰物。

(2)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各地民族的图腾、舞蹈及习俗。

4、小结。

(1)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个代表上台介绍每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2)建议:这些民族服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联系?
5、拓展。

(1)说说民族服饰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
(2)通过活动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八年级美术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各民族服饰,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2.知识传授,互动学习:采用讲解、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强调色彩、图案、面料及配饰等方面的知识点。
3.实践活动,培养能力:设计制作民族服饰模型或设计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掌握民族服饰的特点,提高绘画、剪纸、粘贴等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民族服饰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发现民族服饰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民族服饰模型或设计稿,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服饰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特点、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
2.各小组进行分享,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或补充,共同探讨、交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服饰的艺术价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c.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讲解民族服饰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服饰的文化内涵。
b.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c.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八年级美术下册《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9教育网
《绚烂的民族服饰》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服饰从材质、色彩、款式、制作工艺、装饰等诸多方面来看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征。

本课主要是欣赏课本中各民族的服饰,了解各个民族服饰的个性特点,感受我国民族服饰的美,了解我国民族服饰的绚烂文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够辨别南北民族服饰。

3、了解民族饰品,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每个民族的服饰和装饰,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

难点:根据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让同学们欣赏各个民族的服饰,让他们说说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
(2)让同学们回答喜欢的理由,并揭示课题:《绚烂的民族服饰》。

2、新课讲解。

(1)给同学们展示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服装。

(2)让同学们看课件,看看认识这些民族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3、展示物品。

(1)展示民族特产和饰物。

(2)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各地民族的图腾、舞蹈及习俗。

4、小结。

(1)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个代表上台介绍每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2)建议:这些民族服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联系?
5、拓展。

(1)说说民族服饰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
(2)通过活动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309教育资源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