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 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 4.1 任务二 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合集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4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4教案 苏教版必修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章节: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时:第2课时作者:林雅芝(浙江省嵊泗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结合谈话法为主、讲授法等。

五、设计思想1. 课本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2.产品设计的三要素是( D ) A.美观、实用、经济 B.结构、功能、安全 C.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信息交互 D.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
3、在装修学生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增加 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目标中的( C ) A.高效 B.健康 C.安全 D.舒适
若剪裁纸张,小剪刀比较合适,纸张一般较为轻薄, 剪起来不太费力,小剪刀较为轻巧,短小的刀口可以 灵活地调整剪裁方向。
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早先工厂里工人干活是自己带铲子。铲子的大小也就各不相同,而且铲不同的原料时用的都是相 同的工具,那么在铲煤沙时重量如果合适的话,在铲铁砂时就过重了。
泰勒研究发现每个工人的平均负荷是21磅,后来他就不让工人自己带工具了,而是准备了一些不 同的铲子,每种铲子只适合铲特定的物料,这不仅使工人的每铲负荷都达到了21磅,也是为了让不 同的铲子适合不同的情况。为此他还建立了一间大库房,里面存放各种工具,每个的负重都是21磅。
你认为这个桌子的设计如何?
1.这块桌板是下倾的,不必低头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可以把学习桌调节到最适合学生身 高的高度。 3.学生的胳膊可以很舒服地放在这个下倾的托肘板上。 4.这个护栏可以放书、笔、杯子等物。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入 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如果长时间穿这样的高跟鞋...
穿上高于5厘米的高跟鞋后,人体负重力线大大改变,骨盆前倾,腰部后仰。过度的腰部后伸背肌收缩绷 紧,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腰背肌容易发生腰肌劳损,引起腰痛。症状持续一段时间 后可以减轻以至消失,但常常再次发作,难以痊愈。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将技术与设计联系起来,是由技术向设计过渡的小节。

这节内容对本册教科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有选择性地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的重要知识进行介绍。

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内容。

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的同时,感受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学科核心素养工程思维:能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案例分析,感知系统和工程现象,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创新设计:初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因素分析。

能借鉴技术设计案例和技术规范尝试制订解决技术问题的单一方案。

图样表达:能用简单的草图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想。

1.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观。

2.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活动,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并逐步建立与之关联的技术意识。

1.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走进情境贫困山区的初中学生每天上学一般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和夜路,过山路时还可能要手脚并用。

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负重能力弱,所以随身携带的照明用具自重要轻,最好可以挂在衣服或者书包上。

媒体展示“学生照明灯”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叫学生照明灯,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照明用具为什么有挂钩,它起到什么作用?挂钩是为什么人设计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针对不同的生活需求设计出了不同式样的产品。

2.活动探究任务一:寻找身边的人机关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找人机关系的概念:“人与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机都可以指哪些物品?”,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凡是人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用这里的机来表示,它是个范指的概念”。

媒体展示,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人指手指,机指粉笔, 粉笔应该怎样设计才适合手指写字?人指手臂,机指锄头, 锄头应该怎样设计才适合手臂用力?人指鱼翁,机指鱼竿, 鱼竿应该怎样设计才适合鱼翁把鱼钓上来?”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人机关系存在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关系”。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机关系概念了解合理人机关系实现的目标学会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任务活动一学会体会产品设计中体现的合理人机关目标,通过任务活动二学会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人性化学会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产品设计,并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与沟通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2.难点理解合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四个目标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的,只不过在产品的设计中,考虑到达到的目标时,需要对这些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进行权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程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帮学生回忆一下去食堂吃饭的过程中,从食堂门口到打完饭的这个过程中,都接触到了哪些物品,然后由生活当中的一个片段引申到我们在其他时刻也在一直和身边不同的物品发生着接触,从而引出人机关系概念。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A.分析刚刚学生提到在食堂接触到的物品,真空隔热碗、刷脸收银机、碗筷消毒柜、有椅背的椅子,从而得出合理的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安全、高效、舒适、健康。

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这些目标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B.任务活动一:分析生活中常用的学习台灯,哪些设计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哪些目标,强化学生对合理人机关系要实现目标的认知(三)知识拓展深化A.通过学生的分析,让学生发现他们所拿到的台灯都只实现了合理人机关系中的一个或两个目标,但是鲜有四个目标都实现的,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设计当中使产品达到安全、高效、舒适、健康”的目标,从而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B.分别以不同的例子向学生讲解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人与动态人、心理需求、信息交互等实现合理人机关系要考虑的因素。

C.任务活动二:各小组分别从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人与动态人、心理需求、信息交互不同的角度对现有台灯进行升级改造或者重新设计,并画出草图,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些因素中所体现的人机关系D.各组学生展示其设计草图,分享设计构思教师总结并指出在设计工作中这些因素是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的,不能割裂开来。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

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

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

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机关系的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人机关系,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难点:人机关系的几个目标不是孤立的,往往需综合实现。

高一通用技术(江苏版)设计中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高一通用技术(江苏版)设计中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高一【通用技术(江苏版)】设计中人机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通用技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学期课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科书书名:《技术与设计一》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 年 8 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p 和对比两种台灯,了解人机关系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注意观察思考的意识。

2、经历市场调查、专家访谈的过程,了解台灯人机关系涉及的因素,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3、结合台灯实例,激发思维碰撞,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过程,提高技术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p 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目标。

2、探究实现人与台灯合理的人机关系教学难点:1、分析^p 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高效目标。

2、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过程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4分导(人机关系的内涵和意义)由图让学生思考,引出人机关系的概念。

钟入对传统台灯,学生分析^p 台灯和人构成的人机关系,了解到分析^p 人机关系的方法,感受到人机关系的内涵,并从容易忽略的眼睛与光的人机关系,了解到设计以人为本的含义。

看视频(充电便携式台灯),了解关注的人机关系将影响产品设计构思的方向和定位,进一步体会到处理好人机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产品的人机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定位、潜力、市场大小等。

19分钟新课讲解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将学生人设为人机关系调查员,使其在台灯人机关系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更有责任感和参与感。

第一站市场调查,学生看动图了解各种亮度控制方式。

提出问题:我们发现,从最初的旋钮调光,到触控、遥控,调光的权利在人手里,发展到感光自动控制,那谁在决定是否调节亮度?学生分析^p 回答,了解到亮度控制方式的发展历程,是调光的权利从人手里,转换到灯手里的过程,从而体会人机关系要实现的高效的目标:把灯和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来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灯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高中通用技术 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 4.1 任务二 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 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  4.1 任务二 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任务二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分析了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这部分内容是开展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学生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会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并开展设计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深入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学会把人机关系的相关知识应用在简单的设计中。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 技术意识:能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技术观。

2. 创新设计: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3. 图样表达:会使用草图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2. 难点: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出示人坐在轮椅上的图片。

提问:人在使用轮椅时,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学生回答。

(后背与靠背,臀部与椅面,下肢长度与椅面高度,脚与脚蹬,手与车轮……)2.新课(1)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舒适、安全。

展示OXO公司的削皮器图片,介绍削皮器的诞生历史:美国企业家山姆·法伯(Sam Faber)的妻子患有关节炎,在使用普通削皮器时,既有生理上的不便,又因姿势别扭而感到自尊心受损。

山姆·法伯看在眼里,动在心里。

他和朋友通过人体工程学的研究,研发出了好用的,甚至连削西红柿这样的软皮类蔬果都毫不费力的OXO削皮器,并推向市场,广受好评。

OXO公司的削皮器图介绍削皮器的结构,并下发OXO削皮器推向市场后所做的顾客调研表,带领学生分析调研情况。

布置任务:把每一项顾客体验总结成一个词。

OXO公司的削皮器顾客体验表总结:此案例体现出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舒适、安全。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健康出示不同钢丝钳的使用调查图,这是对电子装配线上40名见习工人所做的调查研究后的结果。

研究把工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图中两种不同的钢丝钳。

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不同钢丝钳的使用调查图学生回答。

2021年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教案苏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分成二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并通过简单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联系生活中的案例,引领学生教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通过《神舟六号》的实例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这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好〈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基础上,对设计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爱国主义及团体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设计时必须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的设计理念。

3、态度和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案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神舟六号”案例的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更好的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和难点重点: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培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几个目标,并且是融为一体的,不可孤立的。

四、教学策略本节书从理论上讲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不难,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好的课堂效果而欢乐得学习,设计如下:1、通过两款不同的手机的满意度,从而引入课题。

2、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二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分析了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这部分内容是开展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学生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会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并开展设计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深入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学会把人机关系的相关知识应用在简单的设计中。

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1. 技术意识:能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技术观。

2. 创新设计: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3. 图样表达:会使用草图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2. 难点: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
出示人坐在轮椅上的图片。

提问:人在使用轮椅时,涉及哪些人机关系?
学生回答。

(后背与靠背,臀部与椅面,下肢长度与椅面高度,脚与脚蹬,手与车轮……)
2.新课
(1)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舒适、安全。

展示OXO公司的削皮器图片,介绍削皮器的诞生历史:美国企业家山姆·法伯(Sam Faber)的妻子患有关节炎,在使用普通削皮器时,既有生理上的不便,又因姿势别扭而感到自尊心受损。

山姆·法伯看在眼里,动在心里。

他和朋友通过人体工程学的研究,研发出了好用的,甚至连削西红柿这样的软皮类蔬果都毫不费力的OXO削皮器,并推向市场,广受好评。

OXO公司的削皮器图
介绍削皮器的结构,并下发OXO削皮器推向市场后所做的顾客调研表,带领学生分析调研情况。

布置任务:把每一项顾客体验总结成一个词。

OXO公司的削皮器顾客体验表
总结:此案例体现出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舒适、安全。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健康
出示不同钢丝钳的使用调查图,这是对电子装配线上40名见习工人所做的调查研究后的结果。

研究把工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图中两种不同的钢丝钳。

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同钢丝钳的使用调查图
学生回答。

(使用改良版钢丝钳的工人中,患有腱鞘炎的人员比例几乎没有变化;使用原版钢丝钳的工人中,患有腱鞘炎的人员比例逐渐增加)
总结:此案例体现出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健康。

(3)案例分析
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铁锹作业效率、人与不同座椅的人机关系案例。

(4)小结:人机关系需要实现的目标有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

这些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设计时我们要综合考虑。

3. 实践活动
出示手持风扇、捶背器、核桃夹等物品,让学生分小组体验,使用并分析这些物品在人机关系处理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用草图进行表达。

4. 展示、交流与评价
让各小组展示其方案并展开自评与他评。

六、教学总结
本节教学采用了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是时间不好把控,有些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