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徐贤妃——徐惠
唐太宗李世民封的四妃分别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封的四妃分别是谁?这里给大家介绍下关于四妃并不是单单指任意4个妃子,而是太宗年间以“贵淑德贤”为序的四妃封号。
下面为大家介绍李世民封的四妃指谁?唐太宗李世民封的四妃分别是:韦贵妃、杨淑妃、阴嫔、徐贤妃李世民的四妃:韦贵妃(德妃)韦珪(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
627年(贞观元年),被唐太宗册立为贵妃,位列四夫人(正一品)之一。
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
李珉死后,韦珪再嫁唐太宗李世民,生皇十子纪王李慎与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孟姜。
李世民的四妃:杨贵妃(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王妃,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在整个太宗年间,韦贵妃的封号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所以杨氏的贵妃徽号很有可能是死后追封的。
《旧唐书》只在《李恪传》中提及过一句“恪母,隋炀帝女也”。
从其生子的时间以及历代公主尚驸马的惯例来看,应是作为亡国公主进的秦王府,也就是安抚旧朝人员的一种手段。
李世民的四妃:阴嫔(德妃)据推测其封号原本应为德妃,因其子谋反而被降为了嫔。
同样是谋反,李佑的结局是被诛后废为庶人,生母连坐遭降,而虽被废为了庶人,却保全了一条性命。
这样的差距很明显可以看出阴氏与李佑是否真的深得李世民的宠爱。
燕德妃,贞观元年,正式拜册贤妃,贞观十八年迁封德妃。
考虑到贞观十七年李佑谋反阴氏连坐降为嫔,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应该是因此晋的位。
李世民的四妃:徐贤妃(贤妃)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次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
在《旧唐书》中留下更多的事迹,是太宗晚期的后宫中比较得宠的妃嫔。
徐惠进宫后,先是由五品的才人晋升为了三品的婕妤,最后位列九嫔。
太宗逝世后,徐惠一心殉葬,高宗念其贤德,下诏赠其贤妃并陪葬于昭陵之石室,以全其日夜侍奉在先帝身边的心愿。
徐贤妃

一直以来,由于徐惠是唯二被列入后妃传的唐太宗后妃,往往被人夸张成是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后最喜欢的女人。
至于徐惠生前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唐太宗与徐惠之间的感情是否如后人宣传得那般深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史书中到底是怎么记载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因为才名远扬而被召进唐太宗的后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
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
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不过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
想想贞观八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惠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惠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
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
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隔半个月到东宫一次。
若是徐惠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经当了父亲的李治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惠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赏识,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或是解围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惠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
盘点李世民最有名的三位贤德之妃

盘点李世民最有名的三位贤德之妃本文导读:有“又一长孙皇后”之誉的徐惠:说到徐惠大家应该不陌生,她不仅文采出众,是唐太宗后宫里的才女,也是一个以劝谏闻名的后宫妃子。
徐惠的贤德,对唐太宗而言更是一种安慰,因为她是长孙皇后去世后,唯一敢和唐太宗直谏的嫔妃,毕竟后宫不得干政,如果没有几把刷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唐太宗也不会容忍她这样。
所以徐惠也被后人称为“又一长孙皇后”。
徐惠出身名门,才华横溢,8岁就可以写文章,才气所至对唐太宗也是倾慕有加,徐惠病逝后,追封为贤妃。
以忠孝约束晚辈行为的燕德妃:唐太宗德妃燕氏,一些影视剧里她被刻画成阴险谋逆之女,但历史上的燕德妃却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德才兼备之人,深得唐太宗宠爱。
值得一提的是,燕德妃是唐太宗做秦王时,就礼聘入府的人,可见她的名气早就传出在外。
燕德妃祖上几代都是武将,她自己也见多识广,过目不忘,深得父母家人的宠爱。
嫁给唐太宗后,也对夫君的前进之路大有助益,常以忠孝约束晚辈的行为。
燕德妃与武则天还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在高宗时期,备受礼遇。
再嫁明君成贵妃的韦珪:唐太宗的韦贵妃韦珪出身于世家大族,嫁给太宗之前,她曾有过一段说不上幸福的婚姻,还生有一女。
韦珪嫁给李世民之后,因自身的能力出众很快在一众嫔妃里脱颖而出,贞观元年正式册封为贵妃,成为后宫仅次于长孙皇后的女人。
韦珪虽出身名门,但幼年丧父,第一段婚姻也险些遭祸,如果不是遇到唐太宗这样的包容性很强的明君,她的人生也会黯淡无光。
长孙皇后去世后,韦珪成为后宫掌舵人,她亦是一个文采很好的女人。
以上说的这三位后宫嫔妃,对李世民而言都很重要,她们的存在,也给李世民后宫带来更加清明的现象,君贤妃也贤,君明妃也明,这段佳话也必将永存史册。
李世民宠妃徐惠简介 历史上徐惠妃是怎么死的?

李世民宠妃徐惠简介历史上徐惠妃是怎么死的?家世渊源徐惠出身东海徐氏,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祖母江夏黄氏,南朝陈司空忠武公之女。
[1] 唐果州刺史徐孝德长女。
弟弟徐齐聃,侄子徐坚,史书都有传。
妹妹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当时人们因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将他们比作汉朝班氏。
另有一弟徐齐庄,事迹无相关记载,唐玄宗授于他长城县子的爵位。
年少聪慧徐惠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八岁自己懂得写文章。
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父亲看后大吃一惊,知道这孩子的才华想盖都盖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马上广为流传。
唐太宗听说后,将她召为才人。
因才受宠徐惠入宫后,手不释卷,诗文更加优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笔成文。
因此,唐太宗更加礼待她,提升他父亲水部员外郎(最新出土的徐孝德墓志记载为礼部员外郎),并升她为充容。
上疏极谏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时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上疏说:”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粮草匮乏。
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
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
“又说:“翠微宫、玉华宫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劳民的。
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
”“精雕细琢的珍宝玩物是丧失国家的刀斧,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是侵蚀人心的毒药,这些虽然看着奢华美丽,但不能不去遏止这类需求。
事业安泰是志向容易骄纵,时局安定时人容易放任自己。
”她所说的切中事理。
唐太宗很赞同她的说法,好好的赏赐了她。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四妃”她们都是谁?背景是什么?后妃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四妃”她们都是谁?背景是什么?后妃们最后的结
局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一提到他,就不免想起他弑父杀兄的残忍暴行和贞观之治下的唐朝盛世。
李世民少年从军,战功赫赫,一位好的将军,必含血性,充满智慧,胆识过人。
那么这样的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阴氏则被没入掖庭为婢。
阴氏和李渊之间有杀父之仇,但最后又成为李世民的妃子,可见李世民对她还是有感情的,但是这感情却是有前提的,不参与政治斗争。
阴氏有一个儿子李佑,因谋反,被诛后贬为废人,阴氏也被连坐降级。
同样是谋反,李承乾却只是被贬,没有被杀,可以看出,李世民心中,阴氏的分量还是没有长孙皇后的分量重。
燕德妃,根据墓志记载,她是武德四年进入秦王府,在贞观元年拜册贤妃,贞观十八年迁封德妃,是李渊给自己儿子选的小妾。
她和李世民之间就是被指婚,没有感情基础。
杨妃,这可是位不得不说的人物,她是隋炀帝的女儿,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的生母。
在隋朝覆灭后,曾经作为帝女的杨妃,下场可见一斑,不知何故,突然下嫁于唐高祖第二子,他们在血缘上可以说是表亲。
她的大儿子李恪是最受李世民宠爱的,李世民常说,只有这个儿子最像他。
李恪本人也是有志有谋,十分能干,但因其母子深受皇帝宠爱,长孙无忌嫉妒非常,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历史趣谈:仁孝徐皇后有着怎样的身世?又是怎样当皇后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仁孝徐皇后有着怎样的身世?又是怎样当皇后的
导语:仁孝徐皇后徐氏,为明朝开国大臣徐达的嫡长女,母亲是谢再兴此女谢氏,姓名不详,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
仁孝徐皇后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一
仁孝徐皇后徐氏,为明朝开国大臣徐达的嫡长女,母亲是谢再兴此女谢氏,姓名不详,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
仁孝徐皇后是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一位皇后,作为朱棣的嫡妻,从燕王妃到大明皇后,她始终恪尽自己的职责。
她的功绩不仅仅是在管理后宫方面,还在辅佐朱棣方面。
仁孝徐皇后生于公元1362年,去世于公元1407年,于公元1376年,也就是洪武九年被册封为燕王妃。
徐氏是朱元璋亲自为自己的四儿子择选的妻子,据说当时朱元璋为了撮合徐氏与驻地的婚礼,曾经亲自到徐家却聘亲。
事实上朱元璋的眼光的确不错,徐氏性子温和而坚毅,洪武九年嫁给朱棣成为燕王妃之后,将燕王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朱棣能安心发展藩国。
事实上,徐氏比朱棣小两岁,嫁给朱棣的时候,朱棣十七岁,徐氏才十五岁。
年纪轻轻,就能将燕王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足见其才能,也难怪朱元璋的马皇后时常在人前称赞这个儿媳妇了。
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
早就对各大藩王不满的建文帝,一上台就与大臣商议削藩一事,并且暗中吩咐让前去北平的使者,伺机控制住朱棣。
朱棣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毅然在童年七月五日,宣布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这场不仅仅是男人的战争,仁孝徐皇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男人的战争同样也是女人的战争。
为了增强己方实力,保证战争的胜利朱元璋决定前往太原“借”兵。
生活常识分享。
唐太宗最爱的人是谁?是徐贤妃还是武媚娘?

唐太宗最爱的人是谁?是徐贤妃还是武媚娘?本文导读:《武媚娘传奇》中为了增强可看性,制造矛盾冲突,将徐慧妃塑造成了一个机智聪慧,心胸狭窄欲与武媚娘一争高下的蛇蝎心肠嫔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徐慧妃的人设被毁的稀巴烂。
历史上的李世民可是个戎马一生,胸怀广阔的帝王,他会容许一众小妖精在他眼皮子底下作乱?李世民是什么人?他注重的是贤德、才华与智慧,他专情敢于担当,对结发妻长孙皇后充满热切的怀念与尊敬。
他看重徐慧妃,不是因其美色,而是因为徐慧是一个才华过人的女子。
才华横溢,蕙质兰心,贤妃不白当。
《武媚娘传奇》中,称徐贤妃叫徐慧,取其聪慧之意。
但是翻阅史书也有做“惠”的,这个字又有贤德之意。
究竟徐贤妃是那个hui字,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两个字都担得。
贤妃与媚娘,李世民选贤不选媚。
一天,徐贤妃在的宫中,唐太宗下召见她。
过了很久她还没到,太宗非常生气。
徐惠不急不缓写了首诗呈上“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招还真管用,太宗忙着欣赏诗文,也不见得再怪罪她了。
忠烈贤德天下知,化作花神桂花香徐贤妃这个封号是徐慧死后追封的,取这个贤诠释她的一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她忧郁成疾。
太医来诊治她不肯服药,说:“先帝待我情深,我唯一的心愿是去追随侍奉先帝陵寝。
”第二年,徐惠便死了年仅二十四岁,被追封“贤妃”,同时按照她的意愿,陪葬昭陵永远的陪在了李世民身边。
这与削发为尼,守孝出家期间还勾引李治的武媚娘形成鲜明的对比。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于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是徐贤妃写桂花的诗。
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贤德深情的娘娘,将她奉为桂花的花神,每年八月桂花遍地的时候百姓们纷纷来祭奠这位才华横溢的贤德女子。
唐朝秘史 唐玄宗李世民各有千秋的老婆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秘史唐玄宗李世民各有千秋的老婆们
导语: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著名皇帝,在位期间人称“贞观之治”,很多史家评论他的父亲高祖李渊都认为其人平平。
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经历的事情真
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著名皇帝,在位期间人称“贞观之治”,很多史家评论他的父亲高祖李渊都认为其人平平。
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经历的事情真不少,从早年的投身军旅平定群雄,到经历了玄武门政变乃至以后的治理国家,李世民无疑都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今天小编给你扒一扒,李世民身边的女人们:
其一,最钟爱的女人——爱情典范长孙皇后
李世民的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祖先是北魏拓跋氏,随着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几经折腾她们家这一支最后改姓长孙,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
长孙皇后很小时就知书达理,饱读经书,13岁时,嫁给了时年17岁的李世民。
这么一个小女孩居然在13岁的就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照顾丈夫起居,无需娘家操心,俨然一个称职的李家二少奶奶。
长孙后不仅会持家,而且还能写诗。
现在留传下来的诗只有一首,即《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诗有诗眼,是理解诗的关键。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艳妾”的“艳”。
后宫妇女对皇上都自称“妾”、“贱妾”,艳妾就是美妾,那么这首诗就是写后宫妇女的美艳,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一“艳”字来写。
这首诗的妙处是不仅仅从正面写“艳妾”之艳,而且用烘托、映衬、侧写等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艳妾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美。
长孙后非常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真实的徐贤妃——徐惠
徐惠即历史上著名的徐贤妃,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武媚娘传奇》中作“徐慧”,“惠”和“慧”仅一字之差,或许包含着编剧的良苦用心。
历史上的徐惠突出了她的“贤惠”,电视剧中的徐慧则突出了她的“智慧”,而历史上真实的徐惠则是“惠”与“慧”的完美统一。
徐惠出生东海徐氏,唐果州刺史徐孝德是他的父亲。
徐惠才华出众,其弟与妹亦有文采,因此,当时人将徐氏三姐弟比作汉朝班氏。
徐惠才华出众,才思敏捷,少时便被认为“神童”
徐惠是唐太宗的妃子,不过说她是位诗文能手亦不为过。
徐惠现存诗文共七篇,其中诗五首,赋两篇。
其《长门怨》诗如下: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其诗端雅亦不乏气骨,后世对此颇有好评。
比如清代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这样评价徐惠,说她:“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
”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更是将她与才女上官婉儿进行对比,对其大加赞赏,说:“岂徒宫闱中,士之变塞者类然也。
此语殆参透人情。
贤妃诗饶有气骨,殆非上官婉儿可比。
”民国梁乙真亦说:“唐初宫廷中一大作手。
”
徐惠才华出众,少时便已出名,被誉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神童”。
据史料记载,徐惠五个月时就会说话,四岁时便熟读《论语》、《毛诗》,八岁就会写作诗文。
当时其父徐孝德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诗,内容如下: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其父看后大为惊讶,从此徐惠名流于外,唐太宗亦是慕其诗名,将他召入宫中,封为才人。
徐惠贤能堪比长孙皇后
徐惠不仅才智出众,其贤能更是不容小觑,堪比《武媚娘传奇》中那个让李世民朝思暮想的长孙皇后,这在其传世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最能体现。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徐惠劝谏唐太宗罢兵高丽,停修土木,与民休养生息的上疏。
是一篇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由女性作者写就的政论文,历来备受史家赞誉。
这篇上疏主要从三个方面劝谏唐太宗:
【息兵罢役】
上疏中说:“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
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
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
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
”
【停修土木】
上疏言: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
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
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
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戒奢】
上疏曰: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
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於儒林。
徐惠这篇劝谏唐太宗的上疏有理有据,落地有声,乍看绝非出自女子之手,由此徐惠的贤能可见一二。
对于徐惠的贤能,后世美赞不绝:
宋代孙之翰说:“太宗在位岁久,於后宫不无宠嬖,但外不闻何人尔。
惟徐充容(徐惠曾被封“充容”,正二品)以恩顾称,绝不干预时事,复能谏争失,则贞观宫壶之政可知也。
”元代戈直评曰:“太宗纳谏之德,冠绝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内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夹辅之矣。
宫妾之中,复有如徐氏者焉。
观其谏疏,有老师宿儒不能远过者。
呜呼贤哉!”甚至明太祖朱元璋都说:“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宫人徐充容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
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
’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
”清高宗乾隆亦说:“元
成有言,愿为良臣。
流风不振,乃自宫嫔。
徐妃上书,东征抗陈。
惜哉唐宗,纳而弗断。
外事征讨,内营宫馆。
顿忘初年,如圜斯转。
”
以死追随唐太宗,真情可鉴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徐惠因此忧郁成疾。
她面对太医的诊治,不肯服药,并说:“先帝待我情深,我唯一的心愿是先于犬马去追随侍奉先帝陵寝。
”第二年,徐惠忧郁而死,年仅二十四岁,被追封“贤妃”,同时她的意愿也得以实现,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