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友情,个个看了泪流满面

合集下载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一、管鲍之交话说在春秋时期啊,有管仲和鲍叔牙这俩哥们儿。

管仲家里穷得叮当响,鲍叔牙呢,家境还不错。

他俩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啊,管仲老是多拿点钱。

一般人肯定就炸毛了,觉得管仲这人不地道。

可是鲍叔牙就不一样,他特理解管仲,说管仲家里困难嘛,多拿点是应该的。

后来啊,他们又涉足官场。

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王位的时候,管仲还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呢。

最后公子小白当上了齐桓公,要杀管仲报仇。

这时候鲍叔牙站出来了,他跟齐桓公说,管仲是个大才啊,你要是想成就霸业,非得管仲不可。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重用管仲。

管仲也没让他们失望,帮着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呢。

你看,鲍叔牙对管仲那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友谊多感人呐。

二、伯牙绝弦伯牙是个弹琴的高手,他弹得琴那叫一个绝。

钟子期呢,就是个普通的樵夫。

可是啊,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能听懂他琴音里的意思。

伯牙弹高山的曲子,钟子期就说,哎呀,这琴音就像巍峨的高山。

伯牙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说,这琴音就像奔腾的江水。

伯牙那个高兴啊,觉得终于找到知音了。

可是后来呢,钟子期死了。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了,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

你想啊,知音没了,伯牙的那种痛苦,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

三、羊角哀和左伯桃这俩人都是战国时期的贤士。

他们一起去求官,那时候天寒地冻的,还下着大雪。

他们带的干粮和衣服都不够了。

左伯桃就想啊,这样下去两个人都得冻死饿死,他就把自己的衣服和干粮都给了羊角哀,自己躲进一个树洞里面,最后冻死了。

羊角哀到了楚国后,受到重用。

他一直没忘记左伯桃的恩情。

后来啊,他还把左伯桃给厚葬了。

但是羊角哀老是梦到左伯桃在阴间被欺负,羊角哀就自杀了,去阴间帮助左伯桃。

这种为了朋友连命都可以不要的友谊,真的超级感人。

中国古代友谊的故事

中国古代友谊的故事

中国古代友谊的故事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古代那些让人感动不已的友谊故事。

先说俞伯牙和钟子期吧。

俞伯牙那可是个弹琴高手,可一般人听不懂他弹的啥。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钟子期。

钟子期一听他弹琴,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高山还是流水。

这可把俞伯牙高兴坏了,觉得终于找到了知音。

可惜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伤心极了,把琴都摔了,说这世上再没人能懂他的琴声啦。

还有管仲和鲍叔牙。

他俩一起做生意,管仲总是多拿点钱,别人都觉得管仲贪心,可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穷,这是不得已。

管仲打仗的时候老往后跑,别人都说他胆小,鲍叔牙又出来解释说管仲是要照顾家里的老母亲。

后来管仲还感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再说说羊角哀和左伯桃。

他俩一起去投奔楚王,可是路遇大雪,粮食又不够。

左伯桃就把自己的衣服和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自己冻死了。

羊角哀到了楚国当了大官,可心里一直念着左伯桃,还梦到左伯桃被欺负。

为了帮朋友报仇,羊角哀竟然自杀去阴间帮忙。

你看,古代的这些友情多感人呐!是不是比咱们现在有时候的塑料友情强多啦?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中国古代友谊的那些事儿。

刘关张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好兄弟,那感情真是杠杠的。

一起打天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关羽被曹操抓了,曹操对他多好啊,又是封侯又是送金银财宝,可关羽心里就想着刘备,一有机会就跑回去找他大哥。

张飞呢,脾气暴,可对这两个哥哥那是绝对忠诚。

他们的友谊那是经得起生死考验的。

还有廉颇和蔺相如。

廉颇一开始看蔺相如不顺眼,觉得他就靠一张嘴官比自己还大。

蔺相如知道后,故意躲着廉颇。

别人都奇怪,蔺相如说他不想因为私人恩怨影响国家。

廉颇知道后,那个羞愧啊,背着荆条就去给蔺相如道歉。

这就是有名的“负荆请罪”,后来两人成了好哥们,一起为国家出力。

还有元稹和白居易,这俩是大诗人,也是好朋友。

经常互相写诗寄给对方,表达思念和牵挂。

就算相隔千里,感情也一点不减。

古代的这些友谊故事,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温暖?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真心的朋友?。

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

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

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友谊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友谊的真谛。

一、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臣,他们之间的友谊被誉为“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经常资助他,后来两人一同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

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管仲曾经感慨地说:“知我者鲍子也。

”他们的友谊成为了千古佳话。

二、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英勇的豪杰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发誓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他们的友谊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忠诚和友情的象征。

三、李白与汪伦唐代诗人李白和汪伦的故事也是一段传世佳话。

汪伦是李白的好友,听说李白来到桃花潭后,便热情款待,并带领李白游览当地山水风光。

李白为此写下了《赠汪伦》一诗,表达了他对汪伦的感激和对友情的珍视。

四、欧阳修与王安石北宋时期,欧阳修和王安石分别是文坛和政界的两位杰出人物。

虽然他们在政治上持不同见解,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十分深厚。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欧阳修曾上书反对,但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两人经常相互往来,交流诗词文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

这些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和关系。

他们的友谊不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让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重新审视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真正的友谊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真正的朋友会伸出援手;当我们犯错时,真正的朋友会给予宽容和谅解。

正如古人所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洗礼,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总之,古人友谊深厚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今天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珍惜身边真正的朋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古代友情故事8则

古代友情故事8则

古代友情故事8则穿越千年,追寻那些已然泛黄的老故事。

仰望历史上那些峨冠博带的人们,对于他们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除了钦佩,更多的则是羡慕。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想必谁都不陌生。

重执书卷,朗朗上口,似乎看到了战场上沾满鲜血交握的双手,那是超越生死的感情,更是在历史洪波中深切的情谊。

再一次感动,那时的友情,如此醇厚浓烈,弥久不散,使人沉吟至今。

1、《忘年之交》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

喜欢为学,博览群书。

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

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

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

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

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

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

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

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

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

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

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

曹操怀恨在心。

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

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便把他送给了他。

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2、《管鲍之交》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古代名人友情故事

古代名人友情故事

古代名人友情故事古代名人友情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珍贵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代社会中关于友情的追求和传承,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思想和文化。

以下是几个古代名人友情故事的介绍。

一、《左传》中的齐桓公和管仲齐桓公和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两人之间的友情备受人们的称赞和推崇。

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年轻时曾经经历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他和管仲相交甚厚,两人成为了永远的兄弟。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

他们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推动着齐国的腾飞。

齐桓公曾经向管仲请教如何治理国家,管仲也毫不保留地给予了他最好的建议。

齐桓公的一生中,始终坚持了与管仲的友情,这也成为了古代名人友情的经典之作。

二、《吕氏春秋》中的莫邪和伯牙莫邪和伯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琴音人,他们之间的友情更是传颂千古。

据《吕氏春秋》记载,莫邪和伯牙曾经相遇并成为了好友。

两人都热爱音乐,莫邪精通古琴,而伯牙则善于弹奏七弦琴。

他们常常在一起彼此切磋琴艺,分享人生的故事和感悟。

一次,伯牙在寻求治愈失去好友的悲伤时,弹奏出了名为《高山流水》的古曲。

当莫邪听到这个曲子时,深受感动,感叹道:“此曲非同寻常,必有高人才能创作出来。

”伯牙告诉他,这首曲子是自己与好友创建时一起创作的,但现在好友已逝,再也没人能弹得与他般娴熟了。

从此,莫邪和伯牙成为了音乐伙伴和朋友,并把他们的友谊延续到了下一代。

三、《史记》中的刘邦和韩信刘邦和韩信是汉朝初期的著名人物,两人之间的友情至今都令人称道。

据《史记》记载,刘邦在起义时曾协同了韩信,于是两人关系渐渐亲近,成为了密友。

韩信曾救过刘邦的性命,而刘邦也在韩信遭遇困难时不离不弃。

两人的友情在征服帝国和扫平外敌的历程中不断升华。

刘邦和韩信的友情也有着反转的过程,他们之间也曾有过意见不合的时候。

但两人都懂得宽容和包容,愿意竭力维护这份珍贵的友谊。

古代友谊的故事

古代友谊的故事

古代友谊的故事在古代,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情谊,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古代友谊的故事,常常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古代友谊的一些感人故事吧。

故事一,《左传》中的颜渊和子路。

《左传》中记载了孔子的两位好友颜渊和子路。

颜渊是孔子的学生,而子路是孔子的同窗好友。

在《左传》中,孔子曾说,“颜渊之二三子,其知有所至矣;其不达也,犹未之有也。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和期望。

而子路,也是孔子的得力助手,他在孔子去世后,一直守护着孔子的墓地,直到自己去世。

故事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被誉为“桃园三结义”。

他们在桃园结义时,立下了“生死与共,共患难,共荣辱”的誓言。

在后来的征战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强敌,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即使在生死关头,他们也能毫不犹豫地为彼此舍生取义。

故事三,《水浒传》中的宋江、卢俊义。

《水浒传》中,宋江和卢俊义是一对死党。

他们在梁山泊起义后,共同领导了一支起义军,与贪官污吏作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卢俊义被敌人包围,宋江冒着生命危险,冲入敌阵,救出了卢俊义。

这种生死相扶的情谊,感动了无数读者。

古代友谊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在古代,友谊被视为一种道德,一种品格,它承载着人们对真挚情感和忠诚信仰的向往。

这些感人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叹友谊的伟大,更让我们思考友谊的真谛。

友谊,不仅仅是在顺境时可以共乐,更是在逆境中可以共患难。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份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共同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10个古代交友典故

10个古代交友典故

10个古代交友典故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交友,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一致性:友谊是由信任和彼此尊重而建立的。

这可以追溯到古代时代,当时许多古人用他们丰富的智慧来探寻对友谊的真正理解。

以下是10个古代典故,讲述了信任、尊重和彼此支持的重要性。

1、《李白与杜甫》:传说李白和杜甫是极好的朋友,他们曾一起同舟共济,彼此肩并肩的面对艰难险阻,彼此在事业上的支持,更是一份持久的友谊。

2、《屈原与项羽》:屈原在项羽的支持下,征服了纣王,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后来项羽失败,屈原不忘初心,屈膝拜告,给了项羽一丝安慰。

这份友谊在历史上深植人心。

3、《白蛇传相见恨晚》:白娘子自小被法海教导,聪颖淳厚,结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许仙。

最后,白娘子重逢许仙,让他对信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表现出了真正的友谊。

4、《孟子与孔门弟子》:孟子为了教育其学生,曾引用过古代弟子孔门的榜样。

孔门与其老师尊重彼此,追求知识,他们彼此珍视,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发。

5、《李白与李靖》:李靖是李白朋友,他们俩曾一起行走江湖,一路上李白讲解诗歌,让李靖有所收获。

李靖也一直支持李白,于此也展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6、《鲁班与秦始皇》:鲁班出身贫苦,生活贫困,但他的智慧更是异常。

秦始皇一时被鲁班的智慧所打动,于是他们彼此尊重,相互学习,最后秦始皇将鲁班推荐为宰相。

7、《郑和下西洋》:传说郑和下西洋有一支集体,靠彼此支持不断向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个集体里有信任、尊重和友谊,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渗透着幸福的滋味。

8、《晏子与太宗》:晏子深受太宗的爱戴,太宗也很喜欢听晏子说话,他们彼此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

晏子曾经指出,“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友谊,总是可以克服的”,这句话更是展示出友谊的重要性。

9、《张良与楚庄王》:楚庄王在政治上把张良当作他的智多星,让他一手打造大楚帝国,而张良也忠于楚庄王,不惜前往荒僻之地出使,这份友谊代代流传。

10、《唐太宗与吕洞宾》:唐太宗与吕洞宾是结交了大约30多年的朋友,因此,当唐太宗举行盛大的宴会时,他会邀请吕洞宾一起参加。

【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

【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

【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第一篇:【史上最全】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珍惜友情友谊的中国古代名人事例和相关诗文岐山书院 2015-11-16①管鲍之交②知音之交③濠梁之交④挂剑之交⑤布衣之交⑥知遇之交⑦锻铁之交⑧忘年之交⑴管鲍之交管:指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鲍:指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相友善。

管仲与鲍叔牙同处于齐,二人甚相友善。

管仲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

小白继立为齐桓公,杀公子纠,囚禁管仲,鲍叔牙力谏桓公释放管仲,以为管仲可以辅成霸王之业。

桓公遂召管仲,使之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

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成霸业。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相关诗歌:读史述九章(魏晋·陶潜)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其三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

淡美初交,利乖岁寒。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

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管鲍(宋·舒岳祥)为管则易,为鲍则难。

相马失瘦,相士失寒。

管贫鲍富,坦然相安。

于利不疚,于义斯完。

鲍山管鲍分金处(清·沙张白)彭生豕立雄狐摧,瓜熟不遣连称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的友情,个个看了泪流满面
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巴金曾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友情,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

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在我国历史上有无数的友情被铭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们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故事广为传颂,感人至深!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催人泪下的友情故事!1、管鲍之交: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故事都不陌生,上学时候语文课、历史课应该都谈到过,如今已经作为成语来使用了,形容二人友情深厚!最初,“管鲍之交”见于《列子·力命》,相传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分红的时候却要多拿,因为他有老母需要侍养;当兵的时候总是在最后,退兵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因为他有老母需要侍养;帮鲍叔牙办事,一塌糊涂,当官吧,也是好景不长,别人都嘲笑管仲没用,只有鲍叔牙相信管仲将来必成大器,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齐国国君去世后,继任者定为公子小白,管仲
出主意谋杀公子小白,可惜,鲍叔牙谋在其前,最终小白登基,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登基后,齐桓公欲处死管仲,以泄私愤,鲍叔牙听闻消息后,及时搭救,并向齐桓公建议立管仲为相。

2、知音之交:一提到知音,相信很多朋友应该就能猜到了,知音之交主角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见于《列子·汤问》,相传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所作《高山流水》入选中国十大古典乐曲之一,真可谓:高山流水韵依依,伯牙摔琴谢子期。

3、羊左之交——生死之交:见于《列士传》,羊:羊角哀;左,左伯桃;燕国人,相传,有一日,楚元王招贤纳士,二人结伴同行,千里迢迢,干粮耗尽,大雪封山,衣单体薄,二人感觉看来很难同时到达都城了,左伯桃说:“贤弟,我年长你几岁,听我说,我自幼体弱,贤弟年轻体壮,满腹经纶,将来必成大器,带上所有干粮,穿上我的衣服,走吧!”羊角哀极力推辞,欲成全左伯桃,二人僵持不下,后来左伯桃便自杀了,以成全兄弟之名!羊角
哀到了王庭,楚王极其欣赏其才华,听说了二人故事后,便追封了左伯桃为中大夫,羊角哀前往坟前探望,这天夜里,角哀面对烛火独坐,回首往事,心中感伤不已。

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火灭而复明。

角哀一看,灯影处有一个人,踌躇不前,隐隐约约有悲泣之声。

角哀喝道:“什么人?竟敢深夜闯入!”那人没吱声。

角哀起来一看,原来是伯桃。

伯桃说:“感蒙贤弟记忆,刚被重用,就请求葬我,还追封爵位,并置办了锦衣豪棺,凡事办得十全十美;只是坟地离荆轲墓不远。

荆轲每夜都持剑来骂我说:‘你是冻饿而死的人,怎么敢把坟建在我的上风,夺我的风水?要不迁移到别处,我就掘墓取尸,把你扔到野外!’有了这种危难,特来告诉贤弟。

望把我改葬它处,以免惹祸。

”角哀还想再问,一阵风起,忽然不见了伯桃。

羊角哀惊醒后上奏楚王说:“以前伯桃把粮食让给臣,所以我才活了下来,并遇到了圣明的君主。

蒙您加官进爵,使我此生无憾,请容我来世再来报答。

”信中言语十分恳切。

把信交给随从后,又来到伯桃墓前大哭一场,对随从说:“我兄长被荆轲强魂所逼,无处安身,我忍不下去。

我宁可死在九泉下做鬼,也要帮助兄长战胜这个强魂。

你们把我的尸体葬在这座坟的右侧,生死与共,以报答兄长让粮的意气。

楚元王被二人的意气所感动,派人在墓前建庙,赐庙名“忠义之祠”,并立碑记载这件事。

4、公孙杵臼和程婴:晋灵公时,
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

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

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

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公孙杵臼,亦自缢而死。

公孙杵臼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同情赵家,放走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

公孙杵臼携婴儿投奔公孙杵臼老友程婴。

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

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

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

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

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

十五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

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

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

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京剧《赵氏孤儿》很好演绎了这一精彩故事!5、孟焦之交:北宋,杨继业撞碑后,遗骸藏于洪羊洞中。

杨继业托梦杨延昭,嘱其取回。

杨延昭乃命孟良往取。

焦赞耻不披命,乃瞒过杨延
昭,暗随孟良。

孟良至洪羊洞,正欲取骨,觉后有人声,疑是番将,黑暗中急以大斧砍之,焦赞竟死。

孟良忽疑被砍者哀声不类番将,急将尸身抬出,于月光中细察之,则焦赞也。

孟良念结义之情,悲痛引咎,誓不独生,乃以杨继业遗骨,付于降番之宋兵,嘱其逃回,交付杨元帅,孟良即自刎。

杨延昭得信,惊悼成疾,将星现于郊外,被八贤王赵德芳所射,遂至不起。

成语“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典故的由来,多用于形容生死之交。

当然,在我国古代还有好多感人的友情故事,除了前面五组,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