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报告(侧重于信号跟踪)
射频 研究报告

射频研究报告
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研究报告是关于射频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报告。
射频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系统、无线电广播和其他无线电设备中的电磁波频率范围。
该技术涉及到电磁波、天线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等多个方面。
射频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射频器件和天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 射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4. 射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5. 射频在无线通信、雷达和无线电广播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6. 射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射频研究报告可以由学术机构、研究机构、企业或专业研究团队撰写。
这些报告对于射频技术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其他研究者了解最新的射频技术发展动态,指导相关领域的工程项目和产品设计。
国外RFID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外RFID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RFID(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年,已经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物流、零售、制造、医疗和农业等。
国外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下:1.技术发展现状:目前,RFID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最初的RFID技术使用的是低频(LF)和高频(HF)射频,但由于其读取范围有限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一些应用中不够理想。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高频(UHF)射频成为了主流。
UHF RFID技术具有更远的读取范围、更高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因此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近年来,RFID技术已经开始使用更高频率的射频,例如毫米波(mmWave)和超高频(SHF),以进一步提高性能和应用范围。
2.应用领域发展趋势:(1)物流和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的日益复杂,RFID技术能够提供实时跟踪和监控,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3.技术发展趋势:(2)更远的读取范围和更快的读写速度:未来的RFID技术将会有更远的读取范围和更快的读写速度,以满足更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需求。
(3)更高频率的射频:毫米波(mmWave)和超高频(SHF)射频在RFID技术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加,可以满足更多复杂环境和场景下的需求。
(4)与其他技术的融合:RFID技术将会与其他相关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相结合,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和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国外RFID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RFID技术将会成为推动物联网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无线射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无线射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是指无线电、微波和红外线等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导航、无线电广播和电子设备等领域中的应用技术。
无线射频行业广泛应用于通信、物联网、电子设备、医疗、军事等领域。
二、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无线射频市场规模从2024年的约3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6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
射频技术在物联网、智能手机、无线通信网络等领域的不断应用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三、市场驱动因素1.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需要大量的无线射频芯片和设备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了无线射频技术的需求增长。
2.5G发展:无线射频技术在5G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无线射频市场的发展。
3.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扩大: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带动了无线射频技术的需求增长,尤其是无线射频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
4.医疗和健康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医疗设备中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5.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对无线射频技术的需求一直很大,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四、主要技术趋势1.射频集成电路的发展:射频集成电路(RFIC)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降低成本,推动射频技术的发展。
2.宽带无线射频技术的突破:宽带无线射频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提高传输速度和容量,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3.小型化和低功耗: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低功耗要求增加,无线射频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性能,减小尺寸和功耗。
4.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升:随着无线射频技术在金融、军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5.网络覆盖和容量的扩展: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射频技术需要适应更大范围的网络覆盖和更高的通信容量。
五、发展挑战与机遇1.技术难题:射频技术高度复杂,需要克服非线性、干扰和噪声等问题,技术难度较大。
5G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5G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1.毫米波通信:毫米波通信是5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毫米波通信的研究和实验,尤其是在频率管理和波束成形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同时,各国都在积极建设毫米波通信基站,用于5G系统的部署。
2.超密集网络:超密集网络是指将大量的小基站部署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以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对超密集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力度,包括研究网络间的干扰管理、功率控制以及网络优化算法等。
3. 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来提高信号接收的质量和容量。
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进行多天线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和波束成形技术等。
4.大规模天线系统:大规模天线系统是指将大量的天线部署在基站上,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加大对大规模天线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力度,包括研究系统级天线设计、信道估计和天线选址等问题。
5.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将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目前,全球各地的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都在积极研究网络切片技术,包括研究切片的资源分配、业务隔离以及切片管理等问题。
6.虚拟化和云化:虚拟化和云化是将网络功能转移到云端进行管理和运行的技术。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网络虚拟化和云化技术的研究和实验,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7.物联网技术:5G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设备的互联和数据的交换。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包括研究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总体而言,全球各国对5G系统的关键技术都非常关注,并且在研究和实验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国内外研究机构、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都在积极合作,加快推动5G系统的商用化进程。
2024年手机射频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手机射频市场分析现状简介手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是手机通信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
手机射频市场是手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模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发展。
本文将对手机射频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市场规模手机射频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手机射频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Y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Z%。
市场驱动因素手机射频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射频技术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5G通信技术需要更高的频率以及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对手机射频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2.智能手机市场的繁荣: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这推动了手机射频市场的增长。
智能手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射频技术的创新使得手机可以支持更多的频段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3.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也需要射频技术来实现与手机的无线连接。
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扩大,手机射频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市场竞争格局手机射频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高通、华为、联发科技、三星电子等公司。
这些公司在手机射频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它们不断推出新的射频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手机射频市场还存在一些新兴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占据市场份额。
例如,一些新兴企业在射频滤波器领域采用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
技术发展趋势手机射频技术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手机射频技术向更高频率和更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新的射频芯片和射频滤波器将被广泛采用,以支持更多的频段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2.射频集成度的提高:随着射频集成度的提高,手机射频模块的尺寸将进一步缩小。
关于RFID国内外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RFID国内外现状调研报告调研目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天线的、非接触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项目。
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现已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
现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还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前景十分广阔,相信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射频识别技术与其它技术一样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调研内容:1、国外现状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射频识别产品种类繁多。
为了满足对单个产品的标示和有效识别,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开展了以互联网和射频识别为核心技术的全球物联网的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美国政府是RFID应用积极推动者,在起推动下美国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
欧洲RFID标准追随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
在封闭系统应用方面,欧洲与美国基本处在同一阶段。
日本虽然已经提出UID标准,但主要得到的是本国厂商的支持,如要成为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FID在韩国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至今韩国在RFID的标准上仍模糊不清。
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南非等国家均有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
近年来,由于受到美国国防部和欧美大企业的推动,确立了自动识别国际标准,加之超高频电子标签的价格逐年下降,大大降低了RFID技术的应用门槛。
其应用领域已逐步由涉车应用,转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交通管理、电子政务以及军事管理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超高频RFID已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
产品上看,国外超高频可编程电子标签芯片及读写器系统的产品大量发布于2004-2006年,主要生产厂商包括:STM、NXP、Impinj、Alien、Intermec等。
国外主流产品总体具有以下特点:1) 性能卓越,如Impinj、Alien、NXP等产品能达到较高的读写距离和读写速度;2)主流超高频RFID芯片及其读卡设备能支持EPC Class1 Gen2标准。
2024年中国射频连接器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翔实
一、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是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
兴技术,使用RF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传播方式实现信号的传播。
射频连接器是实现射频信号传输的设备,是构成射频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射频信号实现精准的传输。
随着射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连接器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国内射频连接器市场也继续向好发展。
1.2 Objectives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射频连接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市场前景,以便为研究者和射频连接器行业的企业及投资者提供权威信息和指导意见。
二、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 Market in 2023
2.1 Overview
2023年,中国射频连接器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传统的连接器行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尤其是射频连接器行业。
这种情况在2023年也反映出来了,移动互联网与射频连接器产业之间展开了深入的
融合,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快产业的发展步伐。
2.2 Market Trend
2023年,中国射频连接器市场出现了稳定的发展趋势,中国射频连接器市场的总体规模有所增长,市场份额也比2023年有了明显的提升,走势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波动。
2023年,射频连接。
2023年射频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射频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交通等领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RFID技术行业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在物流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货物上,可以实现对货物的无线识别和追踪,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物流RFID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亿美元。
在零售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商品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商品上,可以实现对商品的实时盘点和管理,减少因库存不准确而导致的损失和遗漏。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零售RFID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亿美元。
在医疗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和病人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医疗设备上,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追踪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医疗RFID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亿美元。
在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收费管理。
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车辆上,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无人识别和自动收费,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交通RFID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亿美元。
尽管RFID技术行业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RFID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其次,RFID技术的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RFID技术的标准化和法规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报告学号:*********姓名:***关键词:射频技术(RF)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号跟踪射频(RF)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射频电流是一种每秒变化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的简称。
在电子学理论中,电流流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磁场;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我们把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
一、技术概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已经得到发展,并且开始了一些尝试性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13.56MHz 以下的RFID技术已相对成熟,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RFID技术,特别是860MHz-960MHz(UHF超高频段)的远距离RFID技术发展最快。
表1 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从分类上看,RFID技术根据电子标签工作频率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低频系统(125kHz、134.2kHz),高频系统(13.56MHz),超高频(860MHz-960MHz)和微波系统(2.45GHz、5.8GHz)等。
低频和高频系统的特点是阅读距离短、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其中,高频系统的通讯速度也较慢。
两种不同频率的系统均采用电感耦合原理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
超高频、微波系统的标签采用电磁后向散射耦合原理进行数据交换,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但该系统标签和读写器成本都比较高。
表2 不同频段的电子标签性能比较根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又可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 Tag)、半有源标签(Semi-Passive Tag)和有源标签(Active Tag)三种。
无源电子标签不含电池,它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微波信号后,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无源标签一般免维护,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较便宜,但其阅读距离受到读写器发射能量和标签芯片功能等因素限制;半有源标签内带有电池,但电池仅为标签内需维持数据的电路或远距离工作时供电,电池能量消耗很少;有源标签工作所需的能量全部由标签内部电池供应,且它可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阅读距离很远(可达30米),但寿命有限,价格昂贵。
二、国外现状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美国政府是RFID应用的积极推动者,在其推动下美国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
欧洲RFID标准追随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
在封闭系统应用方面,欧洲与美国基本处在同一阶段。
日本虽然已经提出UID标准,但主要得到的是本国厂商的支持,如要成为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FID 在韩国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至今韩国在RFID的标准上仍模糊不清。
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南非等国家均有较为成熟且先进的RFID 产品。
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目前RFID产业主要集中在RFID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欧美市场。
飞利浦、西门子、ST、TI等半导体厂商基本垄断了RFID芯片市场;IBM、HP、微软、SAP、Sybase、Sun等国际巨头抢占了RFID中间件、系统集成研究的有利位置;Alien、Intermec、Symbol、Transcore、Matrics、Impinj等公司则提供RFID标签、天线、读写器等产品及设备[2]。
1)美国在产业方面,TI、Intel等美国集成电路厂商目前都在RFID领域投入巨资进行芯片开发。
Symbol等已经研发出同时可以阅读条形码和RFID的扫描器。
IBM、Microsoft和HP等也在积极开发相应的软件及系统来支持RFID的应用。
目前美国的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及物资跟踪等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应用RFID技术。
在物流方面,美国已有10多家企业承诺支持RFID应用,这其中包括:零售商沃尔玛;制造商吉列、强生、宝洁;物流行业的联合包裹服务公司以及政府方面国防部的物流应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是RFID应用的积极推动者。
按照美国防部的合同规定,2005年1月1日以后,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使用RFID标签;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建议制药商从2006年起利用RFID跟踪最常造假的药品;美国社会福利局(SSA)于2005年年初正式使用RFID 技术追踪SSA各种表格和手册。
2)欧洲在产业方面,欧洲的Philips,ST Microelectronics在积极开发廉价RFID芯片;Checkpoint 在开发支持多系统的RFID识别系统;诺基亚在开发并推广其能够基于RFID的移动电话购物系统;SAP则在积极开发支持RFID的企业应用管理软件。
在应用方面,欧洲在诸如交通、身份识别、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物资跟踪等封闭系统与美国基本处在同一阶段。
日前,欧洲许多大型企业都纷纷进行RFID的应用实验。
3)日本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它在电子标签研究领域起步较早,政府也将RFID作为一项关键的技术来发展。
邮政与电信通讯部(MPHPT)在2004 年3月发布了针对RFID的“关于在传感网络时代运用先进的RFID技术的最终研究草案报告”,报告称MPHPT将继续支持测试在UHF频段的被动及主动的电子标签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管制的问题。
从近来日本RFID领域的动态来看,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始集中出现。
三、国内现状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在RFID产业上的发展还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RFID 企业总数虽然超过100家,但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方面。
从包括芯片、天线、标签和读写器等硬件产品来看,低高频RFID技术门槛较低,国内发展较早,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应用广泛,目前处于完全竞争状况;超高频RFID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发展较晚,技术相对欠缺,从事超高频RFID产品生产的企业很少,更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从产业链上看,RFID的产业链主要由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读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环节组成。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成熟的RFID产业链,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尤其是芯片、中间件等方面。
中低、高频标签封装技术在国内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只有极少数企业已经具备了超高频读写器设计制造能力。
国内企业基本具有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还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RFID标签天线设计能力。
系统集成是发展相对较快的环节,而中间件及后台软件部分还比较弱。
1)芯片设计RFID芯片在RFID的产品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本占到整个标签的三分之一左右。
对于广泛用于各种智能卡的低频和高频频段的芯片而言,以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大唐微电子、清华同方等为代表的中国集成电路厂商已经攻克了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厂商的统治地位。
但在UHF频段,RFID 芯片设计面临巨大困难:(1)苛刻的功耗限制;(2)片上天线技术;(3)后续封装问题;(4)与天线的适配技术。
目前,国内UHF频段RFID 芯片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
2)标签封装目前国内企业已经熟练掌握了低频标签的封装技术,高频标签的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
出现了一些封装能力很强,尤其是各种智能卡封装能力强的企业,例如深圳华阳、中山达华、上海申博等等。
但是国内欠缺封装超高频、微波标签的能力,当然这部分产品在我国的应用还很少,相关的最终标准也没有出台。
我国的标签封装企业大多是做标签的纯封装,没有制作Inlay的能力。
提高生产工艺,提供防水、抗金属的柔性标签是我国RFID标签封装企业面临的问题。
3)读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国内低频读写器生产加工技术非常完善,生产经营的企业很多且实力相当。
高频读写器国内的生产加工技术基本成熟,但还没有形成强势品牌,企业实力差不多,只是注重的应用方向不同。
例如面对消费领域(校园一卡通等)的企业中哈尔滨新中新,沈阳宝石、北京迪科创新等有一定的影响力。
国内只有如深圳远望谷,江苏瑞福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设计、制造超高频读写器的能力。
4)系统集成目前,RFID市场还是处于前期宣传预热阶段,项目机会在逐步增加,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前期的洽谈阶段,真正实施的项目并不多,还未出现真正的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应用项目。
因此中国市场的RFID系统集成商还是处于前期的市场宣传和投入阶段,真正能够借助RFID 盈利的集成商很少。
国内市场上集成商可以分为两类:国外大厂商例如IBM、HP等他们通过与国内集成商和硬件厂商合作,专攻大型的集成项目。
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集成商有维深、励格、富天达、实华开、倍思得等。
后者做的大规模有影响力的集成项目不是很多,基本都是中小型的闭环应用。
5)RFID中间件RFID中间件又称RFID管理软件,它屏蔽了RFID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为后台业务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撑,从而驱动更广泛、更丰富的RFID应用。
当前我国的RFID中间件市场还不成熟,应用较少而且缺乏深层次上的功能。
市场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中间件企业有SAP、Manhattan Associatesz、Oracle、OAT Systems等。
6)标准发展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已有一定基础,目前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制定了《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在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 15693系列标准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 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
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基本完成。
四、射频技术在信号跟踪方面的研究情况射频技术在信号跟踪方面研究及应用极广,由于射频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现在射频技术在信号跟踪方面研究已经不注重于技术层面,而主要集中在应用范围的开发推广以及应用的系统化。
下面,就几个例子简单分析射频技术在信号跟踪方面的研究情况。
1)新研发RFID芯片结合传感器功能RFID芯片一直到最近以来都主要应用在产品的识别,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发器(transponder),能量测温度、压力与湿度,这种芯片能让RFID技术结合传感器功能,识别出对温度或湿度敏感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