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合集下载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总分:2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山顶洞人(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

1930年发现,1933~l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

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解析:3.周朝的封建制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

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

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

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

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0,分数:60.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中国青年党】(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国时期主要政党之一。

又称国家主义派、醒狮派。

1923年成立于巴黎,其首领及其主要创始人为曾琦、李璜。

该派创办《醒狮》周报,随后又出版多种书刊,因此又被称为“醒狮派”。

该派借用五四时期“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鼓吹反苏反共;强调“全民国家”,否定国家的阶级性;宣扬“全民革命”与“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等。

)解析:3.【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南大学201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2年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的政治组织。

同盟的宗旨是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同盟成立后,为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营救政治犯、反对国民党的非法拘禁和杀戮,开展了多项活动。

1933年6月18日,蒋介石派特务在上海法租界宋庆龄寓所附近把同盟总干事杨杏佛暗杀,同盟的活动因国民党的残酷迫害而无法继续下去,无形中终止。

)解析:4.【编遣会议】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

201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宗法制正确答案:西周时期推行的以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等级、分配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诸子分封到地方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卿大夫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诸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在政治上是君臣。

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的关系依靠婚姻纽带来维系,共同强化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2.关陇世族正确答案:北朝隋唐凭借府兵制垄断政治权力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根据等级享受政治经济特权,而北魏的士族大部分起源于关中和陇西一带,故名关陇世族。

经西魏、北周、隋,得到了逐步的发展,长期执掌国政。

到了唐代,唐太宗开始利用其他势力降低关陇世族的影响;唐高宗时期利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一事对其进行打击。

此后,关陇世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均田制正确答案:北魏至唐中期所实行的土地制度。

为了使北魏获得稳定的经济基础,冯太后采纳了李安世的建议,推行均田制。

规定15岁以上男子每人授露田40亩,女子20亩。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给官府。

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麻田10亩,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

隋唐均田制授田年龄、数量等各有差别。

均田制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制之上的,到了唐中期,在严重的土地兼并之下,均田制最终遭到破坏。

4.平章政事正确答案:古代官名。

唐制以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后世因之,并逐渐演变成正式职位。

金朝尚书省置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为宰相;元中书省亦置平章政事二员,为宰相副贰;此外地方行省最高长官亦称平章政事,简称平章。

明初沿用元制,设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不久即废。

5.洋务运动正确答案: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后期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开展的改良运动。

2011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古史传说人物被周族奉为始祖的是( )。

A.神农B.后羿C.后稷D.契A.B.C.D.正确答案:C2.“王与马,共天下”一语中的“王”是指( )。

A.临川王氏B.太原王氏C.东海王氏D.琅琊王氏A.B.C.D.正确答案:D3.金完颜亮以燕京为首都,称为( )。

A.上京B.中都C.中京D.大都A.B.D.正确答案:B4.以考证辨伪动摇宋明理学基础的清代学者是( )。

A.闫若璩、胡谓B.王念孙、王引之C.钱大昕、王鸣盛D.惠栋、戴震A.B.C.D.正确答案:D5.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方案包括( )。

A.废除科举制度B.废除八股文C.颁布《钦定学堂章程》D.授予学堂毕业生科举功名A.B.C.D.正确答案:B6.民国时期专门维护商人各自行业利益的法定组织是( )。

A.行会B.商会C.会馆D.同业公会A.B.C.正确答案:B7.孙中山提出的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不包括( )。

A.国务总理须由同盟会员担任B.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C.遵守临时政府颁布之一切法治章程D.新总统在南京就职后孙中山再卸任A.B.C.D.正确答案:A8.在中国史学界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点的学者是( )。

A.王国维B.顾颉刚C.钱玄同D.胡适A.B.C.D.正确答案:B9.“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央八大C.中共九大D.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A.B.D.正确答案:B10.1960年后在中国内地出版、对近代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大型回忆录汇编是( )。

A.《近代稗海》B.《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C.《近代中国史料丛刊》D.《文史资料选辑》A.B.C.D.正确答案:D11.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共同点是( )。

2013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3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3年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4. 简答题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里耶秦简正确答案:2002年发现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秦代简牍,共发掘出三万六千余枚。

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等相关政令和文书。

里耶秦简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

2.《七略》正确答案:西汉时刘歆所编著的目录学著作。

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受命整理群书。

在整理群书过程中,刘向著成目录学著作《别录》。

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校书,并将《别录》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在唐末时,两书佚失。

3.理学正确答案: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4.康有为正确答案: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号长素,晚清政治家、思想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

曾和弟子梁启超等发起戊戌变法运动,辅佐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后遭失败。

他还写了一系列今文经学著作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持。

其政治活动及学术思想在清末民初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5.西安事变正确答案: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一场兵谏。

因蒋介石亲赴西安督促张学良继续剿共,而张学良则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遂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软禁蒋介石,向全国发出八项通电。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0(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18.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贞观政要》(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记载唐太宗政绩及君臣间言论的史书。

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

全书包括君道、君臣鉴戒、择官等40篇10卷,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大臣有关经邦治国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

此书对研究唐太宗的政治主张和初唐的经济情况、政策有参考价值。

)解析:3.徐光启(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科学家。

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

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要。

他早年曾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较高。

曾译《几何原本》,编译《测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朝以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解析:4.朝贡贸易(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各王朝与周边各族及海外诸国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贸易。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_真题-无答案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_真题-无答案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总分58,考试时间90分钟)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

1. 【唐蕃会盟碑】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4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5年历史学基础真题2. 【南诏】3. 【渤海国】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复旦大学2014年历史地理基础真题;清华大学2018年历史学真题4. 【安东都护府】5. 【遣唐使】6. 【阿倍仲麻吕】7. 【鉴真】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8. 【玄奘】浙江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真题;西北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9. 【天竺】南京大学2016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真题10. 【义净】11. 【怛罗斯之战】兰州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1年综合卷真题12. 【天台宗】西北大学2013年专门史真题13. 【法相宗】14. 【禅宗】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湖南大学2012年中国思想史复试真题15. 【三武一宗灭佛】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历史综合卷真题;山西大学2016年中国历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通史真题16. 【袄教】17. 【摩尼教】18. 【景教】19. 【《五经正义》】。

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0. 【古文运动】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山西大学2012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扬州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历史真题21. 【韩愈】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22. 【传奇】云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23. 【俗讲】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4. 【变文】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通史真题25. 【一行】26. 【《诸病源候论》】27. 【《唐新本草》】28. 【五代十国】西北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4. 简答题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新石器时代正确答案: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最后一个石器时代。

由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该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

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以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为代表,之后人类开始进入铜器时代。

2.长平之战正确答案: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一次大规模争霸性战役,因发生在赵国长平一带而得名。

公元前261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韩国向赵国求援,廉颇奉命率兵救援上党,与秦军形成对峙态势。

后秦军散布谣言迫使赵国国君临阵换将,改赵括为主帅。

赵括下令主动出击,全军中伏大败,自己死于乱军之中,被坑杀降卒40余万。

经此一战,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霸,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3.六镇起义正确答案:又称六镇之乱,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年间六镇起义事件。

六镇,即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沃野镇、怀荒镇,后来变成北方各镇的总称。

这些镇是用于抵御北方柔然入侵、镇压起义而设的。

北魏都城南迁后,六镇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远不如洛阳鲜卑贵族。

当时六镇又年发生旱灾饥荒,怀荒镇的军民请求守将发放粮食赈灾被拒,遂杀守镇主将,其它几镇接连响应,于是六镇皆为镇民占有。

后在北魏朝廷和柔然军夹攻下失败。

4.大索貌阅正确答案:隋文帝时期的大规模户口检括事件。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进行“大索貌阅”。

所谓貌阅,即对照每个人的相貌来核实其年龄大小及身体状况,以杜绝虚报漏报。

如有不实,党长、里正等发配远方。

通过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的人口控制和赋税收入。

5.《梦溪笔谈》正确答案:北宋沈括所著的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总分:2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山顶洞人(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

1930年发现,1933~l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

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

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解析:3.周朝的封建制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

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

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

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

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

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解析:4.《削藩策》(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奏的以削弱诸侯王势力为内容的策论。

晁错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时,削减诸侯王的封地。

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削楚王戊的东海郡,削赵王遂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印的六个县,成为七国之乱的导火线。

)解析: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

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白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

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

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

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解析:6.淝水之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83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383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

双方在淮河对峙。

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万大军溃散。

此战虽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东晋却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

)解析:7.两税法(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代后期德宗推行的用以代替租庸调制的赋税制度。

780年,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

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人户籍,交纳赋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行商也要纳税。

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是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也是税制的一大进步。

)解析:8.郑樵(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宋史学家。

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人。

宋室南迁后,曾致书政府官员以自荐,未被所用。

晚年专心整理《通志》二百卷。

1149年书成进呈,诏藏秘府,授枢密编修官。

一生手不辍书,著述甚丰,今存者,除《通志》外,尚有《夹涤遗稿》《尔雅注》《诗辩妄》等。

)解析:9.陈亮(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绍熙四年(1193年)擢进士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

在哲学上,提倡事功,反对空谈性命。

批评理学家“道在物先”“事在理先”“存天理,灭人欲”的空谈道德性命的道统论,提出“道在物中”“理在事中”的观点,讲求“救时”“济事”的“功利”。

著有《龙川文集》。

)解析:10.宣政院(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代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1264年忽必烈始置,初名总制院。

1288年因所统藏族地区军民财赋事关重要,改称宣政院,院使升正一品。

宣政院设于大都,在西藏境内设宣慰司。

遇地方有事,设行宣政院驻地方处理;重大军事,则由宣政院与枢密院合议处理。

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

)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1.分析诸子争鸣出现的原因、各家思想以及代表人物。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

铁器的广泛应用以及牛耕技术的运用,解放和发展了劳动力,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政治变革的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地进行争霸战争,统治者广言纳谏,招揽思想理念先进的文人谋士,这在客观上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文化的传播。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行有教无类思想,使平民子弟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士阶层的崛起更是为各流派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拓宽了其传播渠道。

(二)主张以及代表人物《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和小说十家,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派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儒家。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制天命而用之”。

(2)道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庄子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

(3)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子。

主张“兼爱”“尚贤”“非攻”等。

(4)法家。

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同角度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

)解析:12.论述世家门阀的盛衰。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它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

曹魏时期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巩固自己势力的工具,一些当朝为官的家族逐渐独占上品,垄断高官,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

西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将世家大族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

(2)东晋是门阀士族的鼎盛时期,高门士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相继主持朝政,相形之下皇权反而趋于衰弱。

在选官制度上,资品的评定完全演化为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第高下为标准。

东晋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法律准则。

士族内部的等级、士族与寒门的界限也进一步森严,平时士族交友、婚宦都不能逾越这些界限。

在当时,修“谱牒”之风盛行,私人修谱者比比皆是,其目的就是防“假冒”,以保证士族的特权。

(3)南朝至隋唐,士族的衰落。

第一,作为士族代表的高门士族已经严重衰败。

颍川庾氏、谯国桓氏、太原王氏在东晋末年的政争中已基本覆灭,琅邪王氏、陈郡谢氏等高门人才凋零,失去实权,仅成为政治上的点缀品。

他们首先是鄙薄武职、脱离军权,其次是不再担任重要行政职务,最终只能出任俸禄优、品级高、事务清闲的所谓“清官"。

第二,寒人的兴起。

南朝的开国皇帝,都是通过领兵打仗、控制军权而上升起来的庶族地主。

南朝的将帅,也多是庶族寒门出身。

寒人的兴起,反映了皇权的加强和门阀士族的衰落。

第三,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能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土族制度的政治基础。

)解析:13.试分析北宋中期的形势,论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北宋中期的形势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